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

ID:17109875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7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Ⅰ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1301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6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6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学分:4学分(二)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属于主干课、必修课。(三)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借助对作家、作品,对文学发展史及本专业学术前沿状况的评述,使学生把握中国先秦文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从而,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其文学鉴别和审美水平。在教学中,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

2、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应在学生修完古代汉语和文学理论课以后开课,因为它们都是本课程的基础课。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大部分,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辅相成。本课程采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授课者既要讲历史的文学,又要讲文学的历史。作品是史的基础,而史又是作品的座标定位。空讲史是天马行空,只讲作品是瞎子摸象。授课者在讲授时,应立足于文学本位,运用史学的思维,采取美学和文化学的大视角,关注文学作品的当代性,古为今用。只有

3、准确把握作品和文学史的这一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才能驾御好教材,处理好授课内容。具体说来,其操作过程,大致如下:就其通常的情况而言,授课时,应先作要言不烦、提纲挈领的文学发展史的概述,随后,再作作品的讲读。讲读与概述,二者应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因果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疑问,应贯穿于整个的授课之中。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与史有感铭肺腑的效果,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

4、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讲读中,授课者应有分析,有综合,先分析,后综合。在讲读与概述中,授课者还应注意全部授课内容的信息量大而有用,宽而不杂,也应注意授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讲授的节奏感。在讲读与概述之前,授课者应十分熟悉教材,烂熟于胸。讲授时,可备卡片,以作引证之用。先秦文学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叙事散文(史

5、传散文)、说理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五大部分。其基本特征有三:诗乐舞合一、文史哲不分、巫史文化。在上古神话一章,主要讲授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神话的民族精神及文学特征、神话的散失与衍化三点。重点在第二部分。在《诗经》一章,主要讲授《诗经》的由来、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沾溉。重点在内容及其艺术特色。在叙事散文(史传散文)一章,重点讲授《左传》、《国语》、《战国策》三书,辅以对《春秋》、《尚书》以及“三礼”的评介。在说理散文(诸子散文)一章,重点讲授《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四书,辅以《论语》、《墨子》、《老子》等。鉴于近年

6、出土文物对先秦文学的影响,补充介绍以下典籍:1、《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崔仁义著。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又,朱谦之《老子校释(帛书)》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版。2、《鶡冠子彙校集注》(黄怀信著,中华书局2004年10月版)。3、《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山东银雀山简)、《尉缭子》(同上)。4、《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12月版)。5、《孔子家语》(《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6、《晏子春秋》(《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1986年3月版)。7、《列子》、《尹文子》、《尸子》、《文子》。在

7、楚辞一章,重点讲授《离骚》、《九歌》,辅以《九章》等。除如上述之外,着重先秦文学的总体特色。上古至先秦时期的文化,具有象征型艺术的基本特征。黑格尔在其《美学》第二卷中详尽地论述了象征型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因此,它只应看作艺术前的艺术,主要起源于东方。”(第9页)象征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象征。“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文史通义·易教下》)。“三才合一”的思想是我国象征型艺术的本源。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

8、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