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

ID:35733431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5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_第1页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_第2页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_第3页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_第4页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_第5页
资源描述:

《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倪瓒山水画的疏散与空灵  【摘要】元代绘画主题呈现一种追求“逸”的整体效果,但在众多同时代的画家中唯有倪瓒的艺术才能正真的代表了元画对“逸”的最高境界。诚然,倪瓒所追求的的“逸格”已经升华到精神追求的高度,从而使得画面具有一种无法超越的“疏散”与“空灵”美,使之拓展为一种对人生态度重新思考的精神境界。本文通过对倪瓒两幅代表性的作品展开分析,论述“疏散”和“空灵”在倪瓒山水画图式中的建立,其实也就是图式建构成为倪瓒精神追求的物化。本文试图通过倪瓒山水画的图式来解读隐藏在图像背后丰富的社会与文化内涵

2、。  【关键词】疏散;倪瓒;山水画;空灵;图式  倪瓒《渔庄秋霁图》幽静而寂寞,画中除了有传统道家思想对其的影响更有不容忽视的禅宗思想给予的熏陶。倪瓒在画中自题:“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襄楮未埋没,悲歌何慷慨。秋山翠冉冉,湖水玉王王。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甘日,瓒。”[1]倪云林在这首诗歌中所描述的一尘不染的心境,明显是通过禅宗的教化而形成的一种与道家思想融合的画境,其中弥漫着虚淡和萧散的感觉,即道家思想的虚静渗透在

3、他的精神气质之中,是萧散与静气在画面中的体现。虽然,这幅画并没有直接的描绘渔庄,但是我们可以从倪瓒的题跋中看出“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因此命名为《渔庄秋霁图》。(1355年)  倪瓒从1339到1363年的画风,似乎开始变得异常的素净、极端疏散,事实如此。从他晚年的作品不难看出,前景与远景的距离明显的拉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六君子图》(1345年),前景的山坡上描绘了六棵消瘦的树木,地平线有小山丘和缓坡。另一幅则是《渔庄秋霁图》,这幅画描写的是深秋时节太湖边的自然景色,“玉汪汪”的湖水则是象征着画家清淡通透的高远心

4、境,飘渺的远山在雨后未放晴的天空下呈现的一片“翠冉冉”的气象,倪瓒在这幅画上的题款落处也是极佳,恰好平衡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胸有成竹之感,不过,我们可以从“忽已十八年矣。”中看出,题款是画作完成后十七年才加上去的,也就是1372年,所以根本不是预先安排。  这幅作品的视觉效果极其平淡疏散,没有公式化的凉亭与气势撼人的崇高山岭;树木修长,河堤比其他作品中所描绘的更加朴素清远。构图也十分简单。上下部分相隔甚远,长有树木的浅丘依左方倾斜而上,与树木的递增高度平行,与远方的对岸相映成趣。制造出一种寻线按索的布局。这时倪

5、瓒的艺术境界近乎完美。  图中浅丘上的林木,雨后的树木好像是倪瓒本人在黑暗年代的背景下脱身与权贵的污染而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气。其中“翠冉冉”的枝桠上点缀其中稀稀疏疏的叶片,好似倪瓒崇高气节的体现。此外,从画面中所描绘的林木中不难看出此画中的景色应是晚秋与初冬时节交替的景象。地平线相对提高,在其他的画中常常是来暗示俯视的观察角度,而在此画中,是指仰视,川流不息的河流几乎填满了观者的视野,让观者的个人意识完全沉浸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山水世界中,类似于一种出神的情境。图中,处于近景前的几株林木,整体的形象表现也极为自然,不落俗

6、套。倪瓒用枯笔反复皴擦,意在笔先,画胸中之林木,树木的性情与主客一致完全存在他的胸中。所画林木的客观自然结构与秋天落叶后的几片稀疏叶片,及枝桠上萌生出几片嫩芽,两者完美结合,使林木呈现出一种微妙、清淡的姿态与意境。在这微妙的景色中,静中有动的生命力中,以及所有景致散发出来晚秋时节疏散的味道,都表达了倪瓒凄凉孤独的主观情感与寂寞幽静的心境。不难看出,倪瓒正是用“一种超然的冥想心境来看这简约而不简单的山水,从与倪瓒同时代的人在其他作品中留下的诗作可以看出这样的心情与心境:秋云无影树无声,湛湛长江镜面平。远岫烟消明月上,小

7、亭危坐看潮生。”[2]宋代郭熙有云“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将秋山比喻成妆容自然清淡的女子,样貌干净清爽。这种清淡的的意境与道家思想强调的柔和一致,此外,郭熙还将冬山比喻在沉睡,有一种“惨淡”的意味于境界。更有唐代诗人王维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冬季节的景色更加柔和、从容、幽静。倪瓒画面中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特点,不画人物。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不画人物,据说他是这样回答“天下无人也。”倪瓒的回答发人深思,不画人物对倪瓒的绘画追求和目标意义重大,也正好体现了倪瓒内心的寂寞与孤

8、独。倪瓒之所以选择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色,其中原因正是倪瓒受道家思想的熏陶而形成的幽静萧散心境,对禅宗的觉悟而得出寂寞与孤独的主观情感,而用秋冬霜天下的枯木与湖水等萧散的自然景色表现。在中国人眼中,倪瓒是典型画如其人的文人画家,画面及其诗歌无不透露出画家的内心世界。  倪瓒现存的另一幅杰作《容膝斋图》(1372年)。这幅画和《渔庄秋霁图》一样,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