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65539
大小:18.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浅析倪瓒绘画中的“逸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浅析倪瓒绘画中的“逸气” 【摘要】倪瓒的绘画以其超脱拔俗的“逸“屹立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之林,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逸格”境层的形成,与自宋代到元代审美风气的擅变关系密切。倪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聊写胸中逸气”的绘画理论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其创造的高逸一路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关键词】倪瓒;逸格;逸气 一、“逸格”理论的发展梳
2、理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逸”,本来是指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孔子在《论语》中说道:“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身中清,废中权。”何晏《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又引:“马曰,清、
3、纯洁也。”从以上一记载中,可以看出“逸民”大都具有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特点,他们追求自由,精神与肉体都超脱于尘世之外。这种“逸”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渗透到艺术中,就出现了所谓的“逸品”。唐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提出“逸品”之说:“以张怀灌《画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有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逸格”被朱景玄引入为绘画的品评标准之一,但却是被排除在神、妙、能三格之外的,未被用于与其它三格进行比较排列,因此这一时期的“逸格”是被看做独立于三品之外的特殊之格。 同为唐代著名画论家的张彦远在其著
4、《历代名画记》中创新出“自然”之格,并把它置于神、妙、精、谨四品之上:“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上品之上,神品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 到了宋代,《逸格》在画品中的最高地位得到确立,由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并给“逸格”以较为明确的定义:“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此后,“逸格”便开始慢慢成为文人画家们竟相所追捧的最高格调。自北宋、南宋,直至元、明、清。“逸格”在绘画领
5、域的至高地位确立以后,众多画家、画论家也对逸格作出了他们各自的理解。在这些看法中,有继承前人观点的,也有开拓创新的,而逸格的艺术内涵也由此而变得更为丰富。 二、“逸格”在倪瓒绘画图式中的呈现 元代没有对逸格理论的系统论述。钱选的士气”说和赵孟顺的”不贵工贵简率”说、倪珊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说,可作为元代逸格理论的表现形式。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6、”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在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大家中,以黄公望和倪攒的成就最大,特别是倪瓒,他所提倡的“逸笔”、“逸气”说,成为评论其绘画理念和绘画风格的特征之一,为明清以来的画家所推崇,被视为逸格绘画的典范。倪攒绘画图式中“逸格”境层的表现具体体现在”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以“逸笔”写“逸气”两个方面。 1、“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逸笔”的形成,并非生而得之,倪瓒亦如是。他虽于绘画天分绝佳、时生顿悟,但这种逸笔
7、高简的画风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其间也经过了一个渐进的艰苦学习过程。他《为方画山就题》一诗中写到:“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为问方师,孰假孰为真?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此诗足以说明倪瓒学画之初也曾是经历过见什么画什么,一味追求事物表面形似的幼稚阶段,不曾创造意境。后来由于其不断的师古、写生,加之对儒道佛思想的兼收并蓄与人生境遇中的苦难遭逢,思想境界趋于成熟,绘画艺术得以日长,这才明白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对自然之景有选择的再创造。只有借以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丰富的自然内容和精神意蕴,才能使得画有尽而意无穷,亦是“墨池挹涓滴,
8、寓我无边春“的道理所在。 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并不是一味地涂鸦,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