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灭质,博溺心”论略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

ID:3573328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5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_第1页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_第2页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_第3页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_第4页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灭质,博溺心”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灭质,博溺心”论略“文灭质,博溺心”论略  摘要:庄子在《缮性》篇阐述了德衰世乱的过程,认为古时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生存状态。而随着时代推移,人类天性之美遭到破坏,无法再返归本真之美,原因在于“文灭质,博溺心”。同理适于诗歌领域,古人信息知识匮乏,却可吟诵出后世不及的千古绝唱;后人见多识广,诗性智慧却不复当初。  关键词:庄子文质诗  一、庄子“文灭质,博溺心”说  “文灭质,博溺心”出自《庄子?缮性》,唐代成玄英《庄子注疏》:“缮,治也;性,生也。”①“缮性”即为涵养本性。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

2、,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在此阐释了德衰世乱的过程。他缅怀鸿蒙质素的时代,认为古时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当时人类与万物为一体,尊天道而任自然,保持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而随着时代推移,文博附益

3、,以致心质灭溺,无法再返归本真之美。  “文灭质,博溺心”,郭象注曰:“文博者,心质之饰也。”成玄英疏:“依文书以匡时代,增博学而济世。不知质是文之本,文华则隐灭素质;博是心之末,博学则没溺心灵。唯当绝学而弃文,方会无为之美也。”②文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命题,春秋孔子就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观点,提倡文质平衡。不同于孔子的中庸观,庄子将文质对立起来,认为上古之人法天归真,无需文饰浮华。《庄子?马蹄》云:“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庄子认为仁义礼乐是自然遭到破坏的产物。这与老子的观点一脉

4、相承:“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孟子亦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们一致认为人心本来是美善完整的,随着世俗见闻的增长,心里便开始落上了俗世的尘埃。  此论虽有极端倾向,但却深具启发。庄子的观点并非反对认知,而是一种对知识的超越。虽然他似乎矫枉过正地否定了“文”“博”的积极意义,但这也不是反文化的空想和消极的避世态度,而是一种对人类灵魂的深沉反思。  任何一种学说的出现都不是偶然产物,而是在当时主流文化冲击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庄子之论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当时礼崩乐坏、战乱纷纭的社会的

5、反思。而在自然性逐渐被社会性取代的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种反思一直存在……  二、“溺心灭质”说的诗学意义  诗歌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体,从诗歌演进中,我们可以大体观察到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纵观诗史,我们发现越远古的诗越具诗性之美。而越远古的人类信息知识却越贫乏。古代造纸印刷没有普及之前,民间知识流通多以口头传播为媒介,其传播的数量、质量都非常有限。但知之甚少的古人,却可以吟诵出后世无法企及的千古绝唱。我们也许可以用“文灭质,博溺心”来分析这一现象。  《诗纬?含神雾》曰:“诗者,天地之心也。”天地大美以诗言之。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始于周初而终于宋。从

6、古朴的《诗经》到纵逸的唐诗,虽质文代变,但各具其美。而诗歌最美的时期,却终结于文化盛极的宋代。宋文化空前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文化知识得以大规模复制传播,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就是从这一文化大发展的阶段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却告别了它辉煌的历史段落。清代刘熙载《艺概》云:“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③那些古代诗歌里飞扬的文字,代表了人类对自由天性的终极追求,而当知识开始侵占人类的精神世界,天性之美便逐渐丧失,表现在诗歌里,即再也产生不出震撼人心的大美之作。“文灭质,博溺心”

7、在唐宋诗对比中尤为明显。唐宋诗的区别并非具体诗人的比较,而是各自代表一种典型的诗歌气韵。如今唐宋诗优劣莫衷一是,有人喜欢唐诗的空灵蕴藉;有人偏爱宋诗的隽永幽深,诗歌本体的多元化也要求我们包容宋诗的推陈出新。但从诗歌的本质和审美价值来看,宋诗是无法望唐诗项背的。  唐代逍遥自适的诗风从来不乏天工之美,尤其是以太白为代表的盛唐诗,兴象玲珑,韵致高远。而李白奇幻浪漫的诗风深得庄子的神韵,他的《古风》(其二)写道: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8、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他向往雅正之音,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