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

ID:35728516

大小:452.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5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_第1页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_第2页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_第3页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_第4页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1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ol.22No.12009年1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LIBERALARTSEDITION)Jan.2009《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付庆芬(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中国传统家训是家庭教育的真经。吴兴姚氏是明清时期的望族之家,其流传于世的《姚氏家训》在社会上颇有影响。重新探析《姚氏家训》,可以知道,姚氏之所以能在明清时期人才辈出,实与其《家训》密不可分。其中关于为人、治家及处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今日个人

2、及社会仍有积极借鉴意义。关键词:姚氏家训;姚舜牧;做人;治家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24(2009)01-0056-06吴兴姚氏自姚舜牧以理学名世,明中叶以后蔚为望族之家,历经明清两代而不衰。究其缘由,实与姚舜牧等所订《姚氏家训》对其后人的教育指导之功大有关系。姚舜牧(1542–1627),字虞佐,浙江乌程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授新兴令,调广昌,皆有惠政,以直道自持。他不屑于科举,因幕唐一菴、许敬菴两先生之学,遂自号承菴。他一生著述丰富,其“所著《家训》真切过于《颜

3、氏家训》”,在当时深受士大夫之家欢迎,“世之士大夫家都讲①求其书,谓中多不刊语,堪与经传相表里”。今从《姚氏家谱》所收《姚氏家训》看,以姚舜牧所著为主,内容包括《家训引》《家训》《训后》(《吴兴姚氏家乘》卷一八),及其孙榕似公姚延著所补《家②训》以及《冶公公训言三十三则》(《吴兴姚氏家乘》卷一九)。③姚舜牧所著《姚氏家训》是得于其父“平日所训语,及所闻于故老,所得于会悟者”。其所著《家训》不仅用来训示后人,在他仕新兴、广昌时,他还曾用《家训》来治理地方人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人称他“治家如治民,明科条,

4、崇礼教,故成名者众”;其治民,“视百姓为子弟,敦④教养,勤劳来,故不任法而化成”。可见其所著《家训》并不仅仅是训诫子孙的规条,还能用来治理社会,管理人民,其功能已经超出了一般家训对子弟的训诫,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对其后人全方面的教育。唯其如此,也就成就了姚氏几百年的兴盛,成为姚氏的望族之道。下面从做人、治家及处事三个方面,来看《姚氏家训》所体现的望族之道。一、做人之本姚舜牧亲眼目睹了许多人事兴废,家族兴衰,从人的品德、人的职业和人的健康三个根本方面,谆谆教诲后人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之人。(一)“做人要学

5、大,莫学小”姚舜牧在《家训》中首先指出,“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可见,他是以品德作为成人之本。为了培养子孙后代的优良品德,姚舜牧认为应从小开始做起。他说:“蒙养无他法,但日教之孝弟,教之谨信,教之汎爱众,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学文。不疾不徐,不使一时放过,不令一念走作,保完真纯,俾无损坏,则圣功在是矣。是之谓蒙以养正。”他还认为,蒙养不只是男孩的事,男女都应该从小接受教育:“蒙养不专在男也,女亦须从幼教之,可令归正。”他反对把蒙养改————————————

6、——收稿日期:2008-04-12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M05LS01)。作者简介:付庆芬(1971-),女,山东临沭人,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第1期付庆芬:《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57为“骄养”的错误做法。他说:“古重蒙养,谓圣功在此也。后世则易为骄养矣。骄养于一念之姑息,然爱不知劳,其究为傲为妄,为下流不肖,至内戕本根,外召祸乱。可畏哉!可畏哉!”又说:“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姚舜牧重视蒙养的做法亦为其后人所继承和发展。《冶公公训言》

7、认为:“儿女学语时,切勿许学骂人。若三四岁闻骂人粗俗之言,辄敢破口,便痛责之,勿酿成劣性,所谓桑树务小压也。”姚舜牧之所以要把培养后人的优良品德作为做人之本,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子孙道德堕落。他教训后人“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在品格要成天下第一品格,在学问成立于世间,在勤修。”总之,他告诫后人,“做人要学大,莫学小;志趣一卑,污了品格,难乎其高。”他认为,为子孙后代计,不应积金,积书,积珍玩,更不应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积金,积书,积珍玩,并不能使子孙至大至久,甚有招祸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后人的优良

8、品德。因此,他训示后人说:“积金积书,达者犹谓未必能守能读也,况于珍玩乎?珍玩取祸,从古可为明鑑也。況于今世乎?‘庶人无罪,怀璧其罪。’身衣口食之外皆长物也,布帛菽粟之外皆尤物也。念之。”又说:“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矣,况惟利是图,自损阴隲,欲令子孙永享,其可得乎?”所以,他认为,人若为子孙计,其根本在于一“仁”字,培养子孙的高尚品德,去除他们的淫欲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