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17654
大小:8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理想中的“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应该是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策略性的反思和调控,最终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而确定后续的学习任务。国外有一个“自主学习”的模型:如此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学生则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并逐步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美·齐默曼《自我调节学习》) 应该说,这种教学构想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也符合我们老一代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书教到不要教,改作文改到不要改”的美好愿景
2、。但是,如果原封不动地把它照搬照抄过来,在中国这块文化土壤上并不会结出硕果。 从新课程实施三年多来的教学实践看,对“自主学习”进行概念式图解的课例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更不清楚要学到什么水平,学后无反馈,评价也不到位,使“自主”走进了“自流”的误区。 我们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下,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这里的“主动学习”,其首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其次是学生学习时的独立性
3、。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愿学”、乐学;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能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从不愿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同步的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这个层面上促进课程改革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要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
4、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满足学习需求,使学生愿学、乐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众多的语文教学论文中,不乏能看到“激趣五法”、“激趣八法”之类的经验。应该承认,这些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但从来“教无定法”,如果拘于这些方法,而不能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普遍原理,最终很可能走上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歧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两种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只有内驱力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的有效的源动力,而产生内驱力的根本动因
5、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尽可能与学生民主协商学习任务,应给学生以一定的选择空间。 【案例1】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窗》 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课文,要求每人找出2~3个疑难问题或最感兴趣的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人依次把自己准备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然后把相同的问题合并,把大家认为没什么价值或已在小组内解决了的问题去掉,每个组集中2~3个问题,在全班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按要求小组交流约5分钟。)
6、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时归纳,最后集中出全班同学都感兴趣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靠窗的病人会把窗外光秃秃的一堵墙描绘得那样美,而且每天都不一样?2、不靠窗的病人得到了靠窗的床位,如果病房里又进来了一位病人,他会怎样对待新来的病友? 以下的学习,同学们围绕“人性”,紧扣文本,联系生活,对人物心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过程略。)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按照传统的小说教法,从梳理情节入手,再分析人物,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等等;而是不惜花费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协商出大家感兴趣的直插人物心灵的两个问题,
7、并以此作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实际上,在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和解答过程中,不但完成了传统教法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避免了对人物作简单图解,加深了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重视过程指导,使学生会学、能学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指导,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起始阶段,应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 所谓明确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是可把握、可评价的学习行为,而不能是笼统的、模糊的
8、、不可操作更无法评价的术语概念。 【案例2】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 (教师安排了“三读课文”的活动:一、粗读课文,理解大意;二、精读课文,领会深意;三、再读课文,品味欣赏。) 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一下课文的大意。 生1(把故事情节原原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