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1709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4
《浅谈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教学反思王洪贤肥东县众兴中学231634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深入探索与研究,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教学反思科学探究研究成长在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的教学中,笔者常有这样的感受:新教材难教。由于新课程的“先立后破”,其中蕴含着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念难以解释和应付的。如果仍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将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改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素质
2、教育和创新教育。这就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要求现代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这就是常说的“教学反思”。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不仅需要现代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式,而且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
3、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形成肤浅的知识。我国一位教育专家也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每节课的教学,而不去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教师善于从教学中反思,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长进。”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反思,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从而,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二、教学反思的方式与方法既然反思对教育教学、教师成长如此重要,那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
4、、写教学小结在一节新课上完之后,教师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记下来,或把自己授课感受、不足之处写下来,与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整理完善后附在教学设计的后面。如此坚持,日积月累,个人的教学素养和水平定会大大提高。2、开展公开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开展3~5次公开课,各教研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相互指出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诚恳建议和改进方案。从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再现反省若条件允许,学校投资装备录像设备,把教师课堂教学情景拍录下来,供授课者本人评析,或邀请专家型教师结合课堂情景进行点评、指导,效果颇佳。4、专题研究期中、期末复习,中考、会考或高考之前的复习,把
5、教学内容归结为不同的专题,突出重点、难点,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科教师讨论,集思广益。5、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具体问题。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需要一大批合格的教师主动科学探究、创新教学。在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师集访问者、分析者、研究者等角色于一身,教师应随时反省自己的角色转变。从学生角度思考,寻找问题。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行动研究就是来源于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探究精
6、神、不具备敏锐发现问题能力的教师,就发现不了教育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就不会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一般模式为:反思——提出问题——分析解剖——实践研究——再反思——修正计划——再分析——再研究——再反思——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理论,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都需要教师认真反思。那么,教师进行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呢?1、教学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凭借。通过自我反思,教师发现不足,及时调整,进行弥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吗?——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7、?——教学多媒体选择是否恰当,方法是否优化?可以说,教学前反思,有前瞻性、成熟性,能有效提高教师的预测和分析能力。1、教学中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师生、生生的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