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ID:3567094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2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摘要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根本方法,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增加学生的创新体验,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关键词 化学实验 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合时代

2、要求的人格,从而提高民族素质。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的表达能力和踏实的实践能力,即会看、会想、会说、会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的最根本方法,而学生的创造体验也往往寓于实验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快,对化学教育的见解正确,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准确,就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之,则将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抽水机式的教师以教师为中心,漠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是传授者和灌输者,培养的是“有用的机器”。催化剂式的教师以学生为

3、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获得知识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要求,是促进者和帮助者,培养的是“和谐发展的人”。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化学教育的见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焦点从教师教化学转到学生学化学,关于学习化学的理论,从行为主义转到构建主义。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化学科学的真谛,像科学家那样去学习化学科学知识;把学生

4、看成是一个个天生的探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积极探讨、共同发展的场所,一个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一个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场所。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增加学生的创新体验,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1、给学生看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开齐现有课本上的所有实验,还可以补充一些课本上文字描述的实验和课后习题中涉及的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看的机会,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激起学

5、生心中创新的欲望。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的爆炸及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的爆炸使学生误以为实验室里只有气体才能发生爆炸,且爆炸都是惊天动地的,所以当学生看到书上描述钠与硫化合会爆炸时都感到难以理解。当教师戴上手套在研钵中研磨硫粉与钠的混合物时,靠近讲台的学生纷纷往后躲。最终听到类似电子打火似的轻微的噼啪声后,学生既放松又失望:难道这也叫爆炸?经过这次体验,学生对课本上没有定义的爆炸有了自己的认识,以后对硝酸铵受热爆炸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对于课本上安排的家庭小实验,其实许多学生在家根本无法完成,如第三册上的“变色溶液”,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演示一下

6、,不仅仅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氧化还原指示剂),再将不满溶液与满瓶溶液对比做一下,即使不分析原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也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在05届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中考到此实验时,没见过此实验的学生反映“很紧张”,形容为“从未知道书上有此实验”,几乎都不能注意到瓶中溶液的满与不满;而见过此实验的学生则比较放松,大多数能注意到瓶中溶液的满与不满,并据此关键分析出此反应的原理,继而完美地做出答案。2、给学生想的机会有些教师对化学实验的功能有误解,在做实验时总是力求一个完美的“验证”结果,又担心学生怀疑其

7、实验能力,在实验出现反常时往往立即加以解释,甚至在做之前就与学生打招呼。这样做,看起来是维护了教材和教师的尊严,实质是剥夺了学生疑问与思考的权利,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与品格。等到哪天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见到更合理的解释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就象钠与乙醇在试管里的反应,钠先沉在下面然后又会渐渐浮起,为什么?许多教师开口就说是因为生成的乙醇钠溶在乙醇中使密度增大的缘故。如果问一下学生,则多数回答是由于生成的氢气产生的浮力。尽管学生的回答脱口而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可有的教师自己想不到这一因素,还会不加思考一口否决掉这一因素。事实是怎样的呢?在学生的建

8、议下,笔者又放了一块钠到试管中去,结果仍是先沉下去然后再渐渐浮起。这说明此时溶液的密度尚未大到可以使钠浮起来,真正使钠浮起来的原因还是如学生所说是生成的氢气产生的浮力。课后笔者在实验室又做这个实验,直到第13块钠放进去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