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ID:31469936

大小:9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福建省宁德市第十中学 黄卫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学生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2、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而要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工具、手段,在教学中重过程方法、重体验,而不只是重结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他们学化学,用化学从而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工具。 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应该抓好实践环节,大力搞好实验教学。 二、利用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

3、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学习主人的能力。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动脑、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 下面以探究活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上册P109)中的一个教学片段来阐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布置预习: 查找课本和资料写出了能生成二氧化

4、碳的化学方程式,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讨论,但依然感到困惑,有少数学生来求助老师。复习旧知,指导预习,设疑激趣。  结合课本p113第5题内容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四人学习合作小组讨论为什么课本P109只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复习回顾: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要求写出反应的药品名称及其状态、反应条件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复习旧知,为解决新知做铺垫,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化学方程式由学生代表书写)

5、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 2、反应条件:加热 3、实验原理: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4、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展示挂图)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另一种方法) 1、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 (液体和固体)         2、反应条件: 常温下                3、实验原理:2H2O2 2H2O +O2↑     4、反应和收集装置:      归纳小结

6、: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氧气制取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作准备。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 4.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根据教材P110 思考、讨论、回答。 2.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与固体反应 固体与液体反应 液体与液体反应  3.反应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4.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

7、空气的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小。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通过信息的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 1、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准备的大理石颗粒和稀盐酸药品状态,结合预习进行对比讨论,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氧气    二氧化碳    2、结合课本P111的仪器图,让学生用提供的实验仪器,结合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画出简图,选择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如何验满和检验

8、二氧化碳气体。 3、汇报展示设计的实验装置。 4、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具体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点。培养比较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小结设计实验装置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探究 (1)能否用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让学生取用少量的碳酸钠在普通的试管中实验即可) (2)为什么不用燃烧碳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