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45203
大小:80.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06
《(精品)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教论坛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奚刘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的儒、道两家,在"#见,大部分均是指天地之本,生命之源。《道德经》生命观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在生命的本源、生死的过程、人生的存在状态、人生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此价值等几个方面。本文以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诸多方面对儒、道两家在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
2、名曰‘大’。”-生命观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道被视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先于天地万物而一、天道无言与道生德成存在,但又是天地万物的本根,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的区别首先即体现在生力。那么,此含藏了万物产生可能性的“道”,是如何命的产生方式上。关于宇宙之秩序、万物之生长,乃化生出有形的生命的呢!老子认为是“道生一,一生至世间一切人事,儒家认为皆是“天命”所赋,系天地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之气和合而成。例如《诗经》中有“天生烝民,有物有和”.。“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
3、之则”!之句;《系辞·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经》也说:“大哉乾元,万物因此,“道”通过“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运动生成资始,乃统天”。’这种思想被孔子继承了下来,孔子了万物,“德”通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行为蓄养了万物,同时,此创造不含有任何的目的孔子认为,四时运行,万物生长,皆是天道自然之体性与占有性,一切均是自然而然的。由此,一幅“道生现,毋须多言。在孔子的观念里,上天玄奥难测
4、,尽德成”的道家生命本源图便产生了。管无言,但是具有绝对的主宰地位,冥冥之中决定了二、岁不我与与生死自然世间万物的生长、德行的流布、社会的治理等方面,对于生与死的问题的思索,或谓对生命过程的并不是人力可违背的。看法,是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表现出来的又一重大子曰:“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区别,体现了一个“岁不我与”与“生死自然”的不魋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同。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儒家一向秉持一个“乐生哀死”的传统,对于生,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则是欣喜与珍惜的。《论语》载$“厩焚。子退朝,曰
5、: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了,夫子问人而不问与,命也。公孙寮其如命何!”+马,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仁可见,人的德性与社会的治乱,都来源于“天”、爱”思想表露无疑。然对于死,儒家则是难以接受、悲“命”或者“天命”,上天的这种安排不言而生物、随机痛不已的。论语载:而莫测,人只能通过祭祀、祷告而待命。因此孔子将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0敬畏天命视为君子的美德,不语怪、力、乱、神。宁可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谈生,不去谈死;宁可事人,不去事鬼
6、。“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与儒家将生命的本源归结于“天命”不同,道家颜渊是孔子最为喜爱与器重的弟子,却不幸英将生命产生的终结根源归结为“道”,体现了一个“道年早逝。对此,孔子悲痛得不能自己,说:“这是老天生德成”的生命本源论。“道”在老子《道德经》中凡要我的命啊!”“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年·第!期·道教论坛呢!”对于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穿梭,儒家也表现出一改其乐。孔颜之乐,并不是一种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伤与叹息。孔子明白地站在大川上种精神的平静与满足,是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子感慨:“逝者如斯
7、夫!不舍昼夜”。一切都在消失和"#%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运动着,这是蕴涵着对过去所逝去的一切"包括生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所谓“君子固穷”,不仅#$%&’(’)%*+命#的无法回复、无法追逐的感叹与体味。显然,对透露出安贫乐道的忍耐力,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于生死流转、岁月更替,儒家表现的是一种“乐生哀精神的超越。死”、“岁不我与”的态度。道家在人生的存在状态上,提倡“自然朴真”的道家则不然,对于生与死过程的思考自始至终无为而为。在老子看来,万物与人的生命都根源于都表现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智慧。在
8、老子看来,道,而道创生、养育万物的过程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万物无有自求其生,一切均是任自然而已。“天地之任自然的过程,不掺杂一丝后天的雕琢、伪饰与造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