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72400
大小:407.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3-29
《高一地理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节与课题地球及其运动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王文勇审核人使用人王文勇使用日期或周次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2,高中低纬地划分,日界线,北京时间;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4,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2,,3为第一课时,4为第二课时;本课时教学难点或学习建议1,地球运动的规律,太阳光照图,时间的计算;2,要注意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1,地球仪,经纬仪;2,地球运动及太阳直射点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课件;学习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
2、导教师二次备课栏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比例尺的定义及大小,和表示范围的关系;2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地方时的概念及北京时间;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自身条件;4,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方向,周期,速度及黄赤交角的定义;5,由于地球运动导致的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地转偏向力,四季的划分;1,会运用比例尺计算,2,会判断几种地形图所代表的地形;3,会计算地方时;4,熟知地球的一些参数;5,准确判断地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利用
3、经纬网定距离和方向;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及楼间距的问题)1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日出日落的计算;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图略,(1)一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的正东方;C,在m点的正西方;D,在m点的东南方;(2)M和N的实际距离是()A,4444千米,B,3333千米;C,2222千米,D,1823千米;2,图略,读世界地图,回答问题(1)若AB为昏线,则H的地方时为()A,6月21日
4、6时;B,6月22日6时;C,12月21日18时;D,12月22日6时;(2)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A,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60度,B,0度向东到180度。C,西经160度向东到东经20度,D,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3)当我国进入2010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图中甲,艺,丙,丁四点进入2010年的是()A,甲,B,乙,C,丙,D,丁3,图略,看图回答问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度---北纬20度,B,0度---南纬20度,C,北纬20度----
5、北回归线,D,南纬20度---南回归线(2)若O点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1232章节与课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安排3课时主备人王文勇审核人使用人王文勇使用日期或周次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点;2,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板块构造理论;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6、4,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为第一课时;2,,为第二课时;4为第三课时;本课时教学难点或学习建议1,大气环境一直是地理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2,地质地貌对人类的影响;3,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1,大气运动的地理课件;2,地壳物质循环的课件;3,全球自然景观分布模式图;学习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教师二次备课栏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学生应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各圈层主要特点,了
7、解掩饰的组成和分类;3,了解内力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第一课时)4,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学会等压线图的判断并能画出风向;5,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冬夏高低压中心的分布;6,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高低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7,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8,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补给关系;(第三课时)1,以嫦娥工程为背景考查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2,以某些自然现象来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效应;3,结
8、合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及成因,并结合汶川地震分析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变形态的影响;1,结合课件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以等压线图和等温线图为本,分析大气运动的成因,风向及风力的大小;3,从等压线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入手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分布及影响;4,以图表资料为背景,结合地球运动等知识综合分析和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特点,分布和成因;学习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