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44008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6
《实施学校有效管理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施学校有效管理初探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郭良君学校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者引领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育人目标,促进学校发展而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而这种活动的结果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设的发展目标,既是学校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全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对实施有效管理的认识和实践。一、提升管理团队素质是实施学校有效管理的前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的校长”。因此,以校长为首的管的理团队的总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效能的高低,也关乎着学校的发展走向。这就要求这个团队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政策理
2、论水平、丰富的治校工作经验,善于学习反思,善于分工合作,善于调查研究,敢于担当负责,勇于开拓创新,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和较高的认可度。我校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团队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把一些德才兼备、群众基础好的中青年教师教师吸纳到学校管理层中,委以重任,发挥作用。明确提出“实施精细管理,建设一流团队”工作目标,确保学校管理团队整体在思想品质、专业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得以率先垂范,充分彰显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收到“用贤不用力”之功效。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学校组织价值和核心价值观,才能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凝聚人心和谋划学校发展,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做好
3、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先行者”与引领者。5二、管之以法,照章办事,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基础。任何学校的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校,照章办事。用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来约束学校共同成员的行为,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也不得凌驾其上。校长要深深懂得管理中“赏小取信,亲下得人,罚上立威”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中,切实维护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切实做到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切忌因人而异,赏罚不明。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育人工作的正常运行,确保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效力,为学校管理的有效提高强大的制度支撑。但在具体执行时,务必要
4、充分考虑到制度的“无情”和具体操作“有情”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规矩”的作用。三、理之以序,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我们认为,面对学校庞大的管理系统和繁杂多变的人事,管理的根本还在于“理”。理清目标、理清主次、理实细节是提高学校管理高效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明确的学校目标是学校师生员工前进的动力。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伴之以清晰明确的反映师生共同愿望的奋斗目标,这是学校“人”的共同愿景。没有愿景,就会迷失方向,学校管理工作就会陷入“见子打子”、工作无序(力)的惯性状态。所以,我校新班子针对学校当前现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明确
5、提出了三年学校发展目标“提升教育质量,重铸名校辉煌”,明确提出了教学质量定位目标:高中教育质量在9所市区内省级示范校中“稳四争三”,初中教育质量在8所市区内省级示范校中“稳二争一”。并将目标分解到学校分管领导、相关处室、年级组和班级,在学科教师工作职责中加以细化落实,作为毕业班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在依据,5形成齐抓共管、大张旗鼓抓质量的工作氛围。2008年高考,我校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既定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士气,凝聚了全员人心。(二)理清主次,抓住重点。尽管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教育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育质量”这一中心工作来
6、开展。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又在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用“育以情、教以艺、德以范、业以精”师风要求引领我校教师素质健康发展,在“情”“艺”“范”“精”四个字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励内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供展示机会、考核激励等办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让教学态度端、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切实享受到学校制定的“四优”政策(即外出培训参观从优,职称晋级从优,评选各类先进从优,提拔任用与综合考核从优),充分发挥教师发展学校的主体作用和学校名师、骨干的示范作用。(三)理清细节,
7、摒弃浮华。学校管理对象“人”(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的多维性,决定着学校管理的复杂性。作为一校之长,既要有总揽学校管理全局的“举重若轻”,又要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主动解决问题的“举轻若重”。校长不能把学校管理视为简单的布置安排、检查评价,而是要建构起管理和谐的氛围,解决师生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或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一方面,校长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懂管理、学养高、人品好、善待人、会做事)去感染、引领、凝聚学校干部和师生;另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处室、年级、教研组和班级,深入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调查研究,倾听意见。协调解决干部和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
8、种疑难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