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36449
大小:82.8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25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文言文(2)J第14课孔孟两章【学习重点】1.识记“以为、是、国、家、或、走”等词的古今词义,掌握宾语前置句式的特点,背诵课文中相关的语段。2.正确理解孔子的“德政”和孟子的“仁政”思想及社会意义。一
2、晨读积累
3、]文本名句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6.谨庠序之教,屮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4、戴于道路矣。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文本导学■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季氏将伐颛臾》⑴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2)—词多义「是社稷之臣也:■①是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_、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r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君有疾在勝理,不治将恐深:—②疾<—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③止q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r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④见彳曹刿请见:■'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谁之过与:■⑤过2无乃尔是过与:、以
5、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古今异义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今义:②是社稷之臣也■古义:①有国有家者••古义:今义:②陈力就列••古义:今义:(4)虚词归纳(<再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①于<虎兇出于柯:■.谋动干戈于邦内:「危而不持:②而q固而近于费:、吾尝终日而思矣:■「何以伐为:③为彳恐为操所先:,为其来也:《寡人之于国也》(1)通假字①则无望民Z多于邻国也:■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涂有饿殍而不知发:■(1)—词多义(然而不王者:①王*〔梁惠王曰:「非我也,兵也:■①兵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草木皆
6、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驴不胜怒,蹄之:■②胜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3)古今异义①河内凶■古义:今义:②请以战喻古义:今义:③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今义:④或百步而后止■古义:今义:①是亦走也古义:(4)虚词归纳「则无望民Z多于邻国也:■①于{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②以彳.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③X五亩Z宅:■.申之以孝悌之义:1.词类活用《季氏将伐颛臾》(1)必为之辞:■(2)后世必为子孙忧:■(3)既来Z
7、,则安Z:••(1)无乃尔是过与:■《寡人之于国也》(1)王无罪岁:■(2)填然鼓■(3)树Z以桑:■(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谨庠序之教:■(6)然而不王者:(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特殊句式《季氏将伐颛臾》(1)是社稷Z臣也:(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3)无乃尔是过与:《寡人之于国也》(1)未之有也:(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是亦走也:(4)直不百步耳:2.语句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2)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収,后世必为子孙忧。译文:(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则
8、安之。译文:(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寡人之于国也》⑴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Z民不加多,何也?译文:(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Z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整体把握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通过孔子和弟子、的友话,谴责了的做法,鲜明地表达了“”的观点,提出了“”的政治主张及儒家修德行使“”归附的做法。2.《寡人Z于国也》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着“',这一问题,孟子以“”的比
9、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使百姓能够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受到教亿,这样就可以“”o这种养民、教民的思想是孟子的"”思想的体现。■重点突破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回答问题:1.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是持反对态度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答.2.第三段中,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含蓄地批驳的?答:1.请分析“虎兇出于柯,龟玉毁于犊中”一句的双重喻义是什么,孔子运用这一比喻的作用是什么。答: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作
10、用是什么?答: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问题:3.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答:1.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