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

ID:35458966

大小:59.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创造宣言陶行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止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止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通过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具体爭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的

2、精妙,树立创造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或陷入低谷时,就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会为我们提供很好的范例。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

3、美留学。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屮国教育的改造,探索屮国人民教育的新路,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主张平民教育,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圧学校和笫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他在实践屮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杯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理论。2.积累生字词。⑴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屮的生字词,并注音。中伤(zhong)懒惰(dud)遁词(dun)•••懦夫(nud)豢养(huan)灌溉(guangai)••••(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遁词:因

4、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鲁钝:愚笨,不敏锐。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白暴白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三、学习新课步骤一: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朗读课文。2.思考:文章思路是如何展开的?明确:本文是驳论文,全文以驳论为主。作者釆用了先破后立的写法来结构全文。作者先通过创造主、美术家、教育者的创

5、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分别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啲错误观点,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中心彳仑占c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为文章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以创造主、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肯定创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5~12段):列举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加以反驳,得出结论,鼓励人们进行创造。第三部分(第13~16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表达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步骤二:

6、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明确:创造主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2.“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受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受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

7、多受教育者成材。3•本文属于驳论文,第二部分屮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明确:作者主要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谜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②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不能创造;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明确: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使用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3.作者在文中引用的材料涉及哪

8、些方面?明确: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4.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