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53187
大小:58.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小学语文《通往广场路不止一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表课名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省份河南省市商丘市区/县宁陵县单位全称赵村乡中心小学教师姓名郑韦韦学科语文学科(版本)人教版早下J五年级上册第14课学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学习者分析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教学H标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2、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措施:合作、交流、讨论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2、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罗马广场地图,引出“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俗语。2出示罗马城相关图片并简介罗马。3板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以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以图片来引入新课
3、,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想象开启新的探究之旅。二、.检查预习,1出示课堂练习,检查词语了解学生的预以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趣味性较强的整体感知。掌握情况。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习情况,以及对课文的自主理解。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习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1、提问预设:(1)为什么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2)怎样理解“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而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的含义?(3)父亲的教导为什
4、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2、重点研读:(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4)从此,一条吋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读课文,感悟情感。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分为两部分:问题预设和重点研读。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文法,让学牛•从多个角度探究文本。本环节以多媒体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出示相关问题,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能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文内容,并拓展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5)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一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回
5、顾文题,体会寓意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2、总结写法体会文章的写法,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课文表述的两个例子的时候,详略处理得非常好:前一个例子详写,后一个例子略写。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3、小练笔联系实际进行练笔:在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一课后,你会怎么做?写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回顾文题
6、,体会寓意2、总结写法3、小练笔4、感悟心语木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在小练笔和感悟心语的环节里,采用图片加背景咅乐的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去战胜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一写,指名读。4、感悟心语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五、作业超市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习
7、作屮。以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作业,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备注: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3.网络教学环境;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