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43554
大小:85.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4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师说教学设计授课老师:胡灵所在学校:温岭市技工学校课题《U帀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重占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
2、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图片、文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见下)教学环教学内容【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二、情境导入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
3、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出示课题】【多媒体展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点拨】三、作者简介、解题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
4、,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①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②“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岀
5、”。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③“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2、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1V朗诵点拨
6、(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2、共同研习课文内容(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
7、》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一一《师说》?【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②他不拘于时,学于余••••③能行古道•••【教师点拨】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
8、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点拨分析】课文的一、三两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