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

ID:35418599

大小:60.5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4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_第1页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_第2页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_第3页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_第4页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化学学院2013级刘佳2013013063)一、资料来源1•资料来源:中国知网2•资料整理:通过搜索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我获得了10篇发表在各教育期刊上的相关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学化学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同课异构研究♦微课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氧化还原概念和原理的科学理解♦高考中的重难点探查下面一一陈述这几大方面的研究成果。1.关于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研究郭琦2008年5月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的《浅谈人教版新I口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设计与教学

2、》中对新旧教材进行了详致合理的对比分析。首先是,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2004版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口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徳、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教材从三维目标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氧化还原方面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学好化学打K良好基础。其次是,教材编排的比较。旧教材出现在第一册书中第一章第一节,以如何提高燃烧效率开头,以碳在氧气中生成二氧化碳为例引出;新教材出现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以氧化铜

3、和碳在高温条件反应为例,将概念置于化学实验之上,由实验现象探究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氧化还原反应完善的知识体系。最后是,教学内容的比较。从引人、正文、栏目设计三方面进行比较,新教材更具有知识的进阶性,不仅注重事实性知识,还包括技能性和观念性的东西,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总而言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为教师培养创造性的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把三维目标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上,但在教学难度和知识扩展方面都还需改进。汪宁2012年9月发表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上的《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位置的分析》中又进一步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差异。人教版

4、和鲁教版,人教版和鲁教版将氧化还原反应放在第三章之前,即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前学习,是为了给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先理论后实践,符合逻辑且具有系统性。但是缺点也是有的,学生开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没有大量的化学方程式作为基础,对丁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就在前两章中连续“碰壁”,学习的都是比较难的理论知识,有可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于化学失去兴趣。苏教版,将氧化还原反应和氯、漠、碘性质穿插编排,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体现出将化学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渗透到元素化合物(氯、浣、碘及其

5、化合物)的学习之中这一新的理念,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体现出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的教育价值。但是弊端在于,学生一下子接触到两大块的知识,能不能完全接受,既有需要记忆的理论规律,乂有需要记忆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现象,这对于学生们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将两块内容放在一起讲,有可能会使两方面的内容都讲不透彻,尤其教材中只用一页来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不免缺少系统性,让学生不能更加系统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理论。美版,将氧化还原反应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后面、电化学Z前,也让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了其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比较难的内容放在靠后的位置上学习,不至于使学生一下子产

6、生厌学的情绪,也能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习起来较为轻松。1.同课异构研究曾友良2015年7月发表在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同课两讲的教学实录及反思》中分析两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课型甲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继而导入新课,并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分析基本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完成对氧化还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课型乙则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创设条件,采用逐层递进方式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交流讨论环节,教师更是直接给出未知点,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亲身体验,领悟得岀线桥法的含义。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单一的单向式传授,而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

7、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环节,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紧随课堂模式变化,课堂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1.微课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徐倩倩2015年10月发表在教育教学论坛上的《于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课程制作》中以氧化还原为例完成了若干个难点问题的微课程制作,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策略与途径。微课程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灵活自如地更换呈现方式。文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