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五环双锥模式”的构建—以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开发“五环双锥模式”的构建——以化学校木课程开发为例作者:刘英琦作者简介:刘英琦,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518110)o原文出处:《教育科学论坛》(成都)2018年第20186±期第46-49页内容提要:在理论探索、案例分析和实践归纳的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五环双锥模式”,“五环”:学校哲学一一需求评估一一课程纲要一一课程实施一一学习评价,“双锥”是指模式中的开发理念和课程发展。“五环双锥模式”面向实践,有机融合了“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实践模式”。期刊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8期词:化学校本课程/五环双锥/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
2、践模式标题注释:【基金项口】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kyzj2016-7);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教育科研一般项目(2017YQJK318)o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实施为学生素质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机会,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笔者研究了许多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初步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五环双锥模式",以推动校本课程向均衡、精品、特色迈进。一、典型校本课程案例分析(-)浙江省某高中《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1]该课程包含下表十个部分。以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月巴皂去污探究》为例,该节内
3、容首先介绍肥皂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着进行学生分组实验一—植物油与水混合、植物油溶于氯仿、植物油被肥皂水乳化去污,最后是"硬脂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相关基础理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两个思考题。本课程其他章节基本上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展开内容。这是典型的"有内容无课程〃或〃有活动无课程〃的现象,在这里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而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未作系统的规划,没有达到课程开发的要求和水平,难以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样的所谓校本课程,现实当中并不少见,其运行的开发程序实际上是:学校要求——编写教材——教学实施——结业考评。(二)甘
4、肃省某高中《食品中的化学》校本课程[2]开发者对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高中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中的食品化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经过备课组的集体筛选和讨论,确定下列15个课题来展开〃食品中的化学"校本课程,并用15周时间组织实施。教师在第二次讲授校本课程后设计了八个问题,使用5点计分法进行问卷调查:①该课程的学习内容非常有趣味;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非常实用;③该课程的课堂学习气氛我很喜欢;④该课程的学习方式我很喜欢;⑤该课程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⑥该课程使我更愿意与同学合作学习;⑦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非化学物质
5、本身的过错;⑧这门课增强了我健康饮食的意识。问卷调查的目的是进行教学效果反馈,了解学生对该门校本课程的态度。本课程的课程要素齐全,其开发程序是:任务驱动——课程纲要——教学实施——结业考评(三)上海市某高中《食品中的化学》校本课程[3]这是一个精品校本课程。其开发程序为:建立组织——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组织实施——评价修订。首先是建立合作开发小组,其次是就〃学校规划"和"改革观念"等问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对学生目前的化学学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从学生、学校等方面逬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评估,逬而确定开发主题、拟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纲要和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最
6、后开发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对课程及其实施进行评价,修订课程方案,进行课程再实施和再完善。经过修订完善后,该课程最终包括以下四个与气候季节变化相和谐的主题单元:九月尚处夏季,气候炎热,学生热衷于喝各种各样的饮料。单元一:今天喝什十月进入水稻收割、小麦播种时节,米和面是人类的主食。单元二:主食的诱十一月秋意浓,农民体会丰收的喜悦,吃货享受季节的馈赠。单元三:调出美味来。十二月近岁末,圣诞、元旦及春节越来越近,人们习惯于用盛宴庆祝节日,犒劳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单元四:烹出健康来。以"单元二:主食的诱惑"为例,每周的活动内容见右表。本课程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大背景,以"食品与化学〃为课题,同
7、时吸纳"STEM"教育的思想与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实验探究、项目活动等方法,学习化学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和化学社会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上述三个高中学段的校本课程主题非常相似。但是第一个案例局限于教材思维,教师课程知识贫乏,没有进行校本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开发;第二个案例仍主要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维度,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延伸。两个案例都缺乏对学生需求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关注,缺乏进一步的课程修缮,一定程度上是〃师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