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

ID:35335418

大小:60.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3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_第1页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_第2页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_第3页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_第4页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顾凤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草船借箭姓名:顾凤梅工作单位: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邮编:750002通讯地址;在水一方C区向北50米邮箱:1216162129@qq.com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教学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

2、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2、交流资料:(1)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

3、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3、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一一——《草船借箭》4、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课题质疑。1、简介故事背景(先让学生交流资料,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2、认读生字词语。妒忌都督曹操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

4、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吗?(学生质疑:(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4)最后结果怎么样?)三、初读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2、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再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又如何?2、学生交流:(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要诸葛

5、亮在三天内造岀十万枝箭;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计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如数向周瑜交出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3、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瑜欲害亮借箭准备雾中借箭自叹不如五、学习笫一段。1、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岀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读一读,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读书)2、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诸葛亮说”呢?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

6、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我们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默读、思考)“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暗藏杀机“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用箭最好”(不假思索)“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从容镇定)“只要三天”(胸有成竹)“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从容不迫)3、分角色朗读,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7、。4、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O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一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最后的结果又如何?2、生交流。、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想设计陷害他,而诸葛

8、亮却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都想了些什么?什么是军令状,军令状意味着什么?二、读文探究学生自市读文后交流汇报,1、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根据“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出示句子)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师: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