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

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

ID:35267412

大小:13.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 _第1页
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 _第2页
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 _第3页
资源描述:

《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抓重点句教《难忘的一课》什么是重点句?重点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难忘的一课》是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的重点句有两个:1、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两者互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内涵。教学时当以此为红线贯穿始终。一、初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因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教学应从介绍时代背景开始: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台湾宝岛归还中国。本文写的就是台湾刚收复后的事。

2、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句:读过文章后,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学生不难找出那三个隔离反复的句子。这时教者可设问:为什么我爱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中国。)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初知大意的目的。二、披文入情,理解重点句设问: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多次?每次出现,作者都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细读课文。1、读第一段(第1、第2节):提问:作者看到和听到这句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见第1节)。地点呢?要求学生看第2节,从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乡村小学三个词语,并准确地说出事情

3、发生的地点是台湾高雄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归纳主题打下基础。2、读第二段(第3~第12节):这一段写上课情景,分四个层次:一是从窗外看,作者看到年轻教师在一笔一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我为此深受感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长期奴役台湾同胞的愤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台湾的学校里只准讲日语,不准讲国语,以致中国的老师今日写起自己祖国的文字来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听,听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遍一遍地读,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时,作者的感受更深了,他从那每一个字音里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火热的真挚的爱国情怀,他的心被

4、深深地打动了。三是走进教室读,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彼此亲近,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四是课后谈,通过与老师的谈话,更激起了我对台湾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3、读第三段(第13~第16节):这段写参观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而今都换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时作者情不自

5、禁地重复着刚才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而其感受又更进了一层,因为从这历史的巨变中,作者分明感受到了台湾人民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为什么说是强烈?因为这种民族精神虽遭长期压抑、百般摧残而终未泯灭,一直像火焰一样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为什么说是深厚?因为台湾人民不仅爱祖国的语言,更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这种感受便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全部内涵。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三、领悟写法,紧扣重点句本文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贯穿全文,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6、。在归纳主题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它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反复出现就使这根鲜明的思想红线贯穿首尾,使主题更加突出。而后再问:围绕这根思想的红线,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文章详写了上国语课的情景和看中国伟人像的感受,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都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写上课的经过而不写看伟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为看伟人像这一情节不仅更进一步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而且伟人像本身还深刻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孔子伟大的教育思想,郑成功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伟大壮举,这些都

7、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感召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