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

ID:35256043

大小:17.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2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_第1页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_第2页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_第3页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_第4页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_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幻灯片:图片为有代表性的祖国风光,如雪山、台湾岛、草原、黄土高原、黄河、赛龙舟、中秋夜色等,音乐可选《长江之歌》《春天的故事》等。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2、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⒈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配乐《长江之歌》。图片举例: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富有激情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诱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交流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资料举例: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

3、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相传战国楚三闾大夫屈原眼看祖国灭亡而报国无门,自投汩罗江而亡。当地居民为防止水中鱼类咬坏屈原尸体而在江中遍撒鱼食,划舟保护,后有神鱼将屈原尸体驮至他的故乡秭归。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划舟来怀念屈原,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阳龙舟竞渡已形成为群众性的水上体育运动。哈达: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赠哈达、表示敬意的习俗。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幸福无疆、吉祥如意的征兆。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

4、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二米、三米不等。哈达的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初已出现。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六管芦笙。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笙出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能说多少是多

5、少,要试着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⒈自读课文。2.学习生字。(1)读准字音。幻灯片出示: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纤夫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jìng)哈达(hāhǎ)(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的东西,必须掌握。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这样处理,一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节约了课堂时间。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⒈自己大声地朗读

6、课文。2.说说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交流。相机提示:§1、2:介绍了祖国锦绣山川是我们的家园。雪莲,乳燕,雏鹰,鲜嫩的山丹丹这里都暗指中华的少年。§3、4: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说说女娲、大禹传说中的英雄事迹;说说冬子、雷锋是什么人;说说端午节、中秋节人们的风俗。§5: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这里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法租界巡捕房骚扰,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举行。这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6、7:少年要谱写中

7、华更璀璨的诗篇。§7、8:对中华少年的祝愿和赞叹。五十六朵鲜花这里指中华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年。3.读文,还有什么疑问?相机提示:◎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