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85746
大小:2.06 MB
页数:344页
时间:2019-03-21
《蕅益智旭易佛会通研究(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澫益智旭「《易》佛會通」研究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由於筆者碩士班期間研究的主題為:《清焦循易圖略、易通釋之研究》,主要的寫作目的,乃是為了理解整個中國《易》學的發展面貌。因而選擇了乾、嘉時期,兼通漢、宋兩家《易》學的焦循做為鎖鑰,企圖透過對焦循《易》學著作的研究,了解傳統《易》學詮釋的三種模式,並且藉此做為將來繼續研究《易》學的基礎。這本碩士論文只是筆者在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初次嚐試,所能論及的廣度與深度,自然十分有限。然而也由於當時年紀尚輕,精力也較旺盛,的確也十分用功的與焦循《易學三書》拼搏了好幾回,對其原典的閱讀與掌握,也有些許心得。因此,對於三種主要的《易》學詮釋方法
2、,也有了較為基本而完整的了解。其後,於博士班期間,蒙林慶彰師之邀,有幸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舉辦的「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會議中,發表〈焦循易學詮釋系統中的方法論及其易例2的設立〉一文,並藉此重新思考了整個《易》學發展面貌。面對三種傳統治《易》3主要方法--象數、義理、圖書的當代研究已十分繁多的現狀,遂有是否可能另闢治《易》蹊徑的想法,不再單純的只想在傳統理解《易經》的三種模式中,尋找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只是,除了象數、義理與圖書之外,在整個的《易經》1請參見本人所作:《清焦循易圖略、易通釋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2本文已收入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
3、經方法•下冊》(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0年)。3光就董金裕所編《十三經論著目錄•1•周易論著目錄》(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6月,初版一刷)中所收的《易》學論著而言,(含單書及碩博士論文、單篇論文等)其所收入者共有9008條之多。由這仍非完全的記載來看,便可得知《易經》一直是受到學術界重視及關心的研究主題。然而在這9008條的著錄之中,對於《易經》與佛教關係的研究則僅有10條。(見該書頁375-376)雖說此目錄所搜羅之《易》學論著並非完備,然而由小見大,亦可知道現今學術界中,對於佛學與《易經》間交涉問題的研究是多麼不足了。1詮釋史中,是否還存在著另一種值得
4、研究,並且其內容足以支撐起數十萬字博士論文的《易經》詮釋模式?實仍是個未知數。又「儒佛會通」一直是中國思想史裏一個極為重要且普遍存在的議題,因而讓筆者有了「不知佛門僧人是如何看待《易經》」的疑問?既然我本就想在博士論文中找尋一條新的理解《易經》的途徑,而佛門僧人如何看待《易經》又一直沒有被學術界充分的討論,那麼直接探討佛學與《易經》間的關係,一方面或許更能落實的看見「儒佛會通」的某種內在狀態,另一方面,或許也可以找出一條不同的詮解《易經》的方式。於是,「《易》佛會通」這個研究主題於焉形成。第二節研究範疇與方法一、研究範疇學術界對《易經》所做的研究,不論是以人、以書,還是以時代做為研
5、究的範疇,基本上,仍多以象數、義理、圖書這三種方法探討過去《易》學的發展面貌。因此,如果依舊以這三種《易》學詮釋模式再多作一篇博士論文,似不具有4特別積極的意義與價值。然而,當我們將《易經》放入自漢朝便傳進中國,且4關於佛教初傳中土之時代與流行情況可參見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第一分•漢代之佛教•第一章•佛教入華諸傳說、第二章•永平求法傳說之考證、第三章•四十二章經考證、第四章•漢代佛法之流布》諸章中之論述。(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4月初版,頁3-105)大體而言,湯先生以為:「漢明求法,見之於《牟子理惑論》,然上距永平之世,已過百年,其後乃轉相滋益,揣
6、測附會,種種傳說,與時俱增。……」(頁3)「漢明帝永平年中,遣使往西域求法,是為我國向所公認佛教入中國之始。……」(頁21)「……依上所論,漢明求法,吾人現雖不能明當時事實之真相,但其傳說,應有相當根據,非向璧虛造。至若佛教之流傳,自不始於東漢初葉,……」(頁33)「漢明求法事,因年代久遠,書史缺失,難斷其真相。但東漢時,本經(《四十二章經》)之已出世,蓋無可疑。」(頁41)「……依上所言,可注意者蓋有三事:一、漢武帝開闢西域,大月氏西侵大夏,均為佛教來華史上重要事件。二、大月氏信佛在西漢時,佛法入華或由彼土。三、譯經並非始於《四十二章》,傳法之始當上推至西漢末葉。」(頁61)綜上
7、所引湯氏之言,可知其以為史傳中雖無確定佛教何時傳入中國的記載,但至晚亦可推斷到西漢末枼以前,較東漢明帝求法之說要早百餘年。然而呂澂於《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一講•佛學的初傳》(臺北:里仁書局,1998年1月15日初版3刷)中,並不同意湯先生佛教於西漢末年便已傳到中國的看法,並否定湯氏所主張《四十二章經》為初傳經典之說,他認為此經非直接2在後來逐漸成為影響中國人生活態度、習慣、價值與思想的佛教發展歷史中,做仔細研究與分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有趣且重要的現象,那就是:佛教僧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