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

ID:46525617

大小:687.1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4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_第1页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_第2页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_第3页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_第4页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遗教经解(蕅益大师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佛遺教經解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歸命常住大悲尊應病與藥權實法亦禮天親造論主為順初機重解釋述曰:天親菩薩,以七分建立所修行法,釋此經義。推徵精密,開誘殷勤,萬古以下,無能更贊一辭。觀其言曰:「為彼諸菩薩,令知方便道。以知彼道故,佛法得久住。滅除凡聖過,成就自他利。」噫!此經奧旨,菩薩誠盡之矣!末世鈍根,讀菩薩論,或解或不解,或昧或明,雖有源師節要、宏師補注,仍亦攝機未徧。今不揣庸愚,輒復為解。庶幾下里巴人,易為賡和而已。將釋此經,大分為二:初題目,二入文。初中二:初正釋題,二出譯人。今初佛遺教經「佛遺教」三字,是別名。「經」之一字,是

2、通名。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遺教為所說之法。人法雙標,能所並舉也。佛翻為覺。眾生長劫在夢;佛斷無明,如從夢覺。既自覺已,又能覺他,覺一切法無不究竟,故名為佛。又在夢之心,心不可滅,名為本覺;從夢初醒,知夢本空,名為始覺;既從夢醒,惟一覺心,更無二心,名究竟覺。此之覺性,含靈本具,無始無終。釋迦牟尼,不過先得我等之所同然,所以示成佛道,為我等師。又因我等長迷不覺,故於無生無滅性中,示有生滅。譬如月輪在天,水清影現,水濁影亡。是故佛實常住,未嘗滅度,特為我等一輩濁惡凡夫,唱言入滅,令生悲戀。又以大悲無盡,曠濟無邊,故雖示滅,仍留遺

3、教,接引後昆。「遺」者,貽留。「教」者,訓誡。猶儒書所稱顧命,亦人世所謂遺囑也。依而行之,則是法子;不依所囑,則是大逆不孝者矣。「經」者,訓法、訓常,具如餘處廣釋。亦名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垂」者,將入未入之時。「涅槃」者,離過絕非,不生不滅之義。而有四種:一、自性清淨涅槃。即一切諸法本來常寂滅相,佛與眾生平等無二,不增不減。此則不論出入。二、有餘依涅槃。謂三乘已斷見思子縛,而所依果縛,身心尚在。此約證果時入。三、無餘依涅槃。謂三乘灰身泯智,復歸無名無物本體。今正約此論垂入也。四、無住涅槃。謂諸佛菩薩,有智慧故,不住生死;有慈悲故

4、,不住涅槃。不住生-1-死,故能非滅示滅;不住涅槃,故能非生示生。佛久證此無住涅槃,今為有緣度盡,故示垂入無餘涅槃,實不同二乘之一滅永滅也。又涅槃有三義:一、性淨涅槃,即法身理體。此則無出無入。二圓淨涅槃,即般若。斷惑究竟,冥合性真。此則一入永入。三、方便淨涅槃,即解脫。方便示現,起諸應化。此則數出數入。若以三義對上四種者:性淨,即自性清淨涅槃,亦即無住涅槃之體;圓淨,即無住涅槃之相;方便淨,即無住涅槃之用。其有餘依、無餘依二種,若在二乘分中,則攝屬圓淨。以是圓淨之少分故,但顯偏真,未顯俗諦中諦;但淨見思分段,未淨塵沙無明及變易

5、也。若在如來分中,則攝屬方便淨。初成道時,示同二乘之有餘依;今滅度時,示同二乘之無餘依也。「略說」者,對平日廣說,此為要略;又對大機所見大般涅槃經,此為簡略故。二出譯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姚興建國,亦稱為秦,故名「姚秦」。「三藏」者,經律論也。經詮一心,律規三業,論開慧辯。以茲三學自軌軌他,名為「法師」。「鳩摩羅什」,此云童壽,童年時便有耆德故。翻梵成華,名之曰「譯」。二入文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今初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

6、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釋迦」,此翻能仁,佛之姓也。「牟尼」,此翻寂默,佛之名也。約姓,則事相有異,故論中稱為別相;約名,則諸佛理同,故論中稱為總相。又能仁則具大慈悲,不住無為,此相與二乘全別;寂默則具大智慧,不住有為,此相與二乘略同。具此總別二相,名之為佛,義如前解。論判此句,是法師成就畢竟功德也。佛成道已,說法四十九年,度人無量,今舉初後,以括始終。初在鹿野苑中,三轉四諦法輪,憍陳如最先得度;乃至涅槃會上,須跋陀羅最後得度。言「轉法輪」者,佛以自心中所悟四諦之法,度入一切眾生之心,名之為「轉」;此法能摧眾生煩惱業苦三障,名

7、之為「輪」。陳如聞此法故,見四諦理,出生死海,名之為「度」。梵語「阿若」,此翻為解,亦翻無知。解者,明見四真諦理;無知者,根本智證見諦理,不存能所故也。「憍陳如」,此翻火器,乃尊者之姓。「須跋陀羅」,此翻好賢,或翻善賢。本是外-2-道,住鳩尸那城。年一百二十,聞佛將涅槃,方往佛所。聞八聖道,遂得初果,因即出家。嗣聞四諦,成阿羅漢。是中「初轉法輪」及「最後說法」二句,論名為開法門成就畢竟功德。「度阿若憍陳如」及「度須跋陀羅」二句,論名為弟子成就畢竟功德也。「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明佛智鑒機,恒無忘失,得益之眾,算數莫窮,論名為大總

8、相成就畢竟功德也。「娑羅」,此翻堅固。「雙樹」者,此樹四方各二,各各一榮一枯,上枝相合,下根相連,以表四德,破於八倒。或惟見一雙,即表破于斷常。繇大小機異,故異見耳。「中夜」,即表中道。大乘以非榮非枯為中道,小乘以離斷離常為中道也。「寂然」者,心行處滅。「無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