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

ID:35170141

大小:3.91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3-20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_第1页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_第2页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_第3页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_第4页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错误!未找到索引项分类号:Q933密级:公开UDC:编号:2015120909001032012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冬虫夏草粉红菌株的分子鉴定IdentificationofpinkfungistrainofCordycepssinensis指导教师:李玉玲研究员学生姓名:张宗豪学科专业名称:草业科学研究方向:牧草育种资源研究与利用学院(系、部):青海大学研究生院论文起止时间:2013.4—2015.4IQinghaiUniversityMasterDissertationIdentificationofPinkFungiStrainof

2、CordycepsSinensisSupervisor:LIYu-lingresearcherCandidate:ZHANGZong-haoAcademicMajorApplidedfor:GrasslandScienceSpecificMajor:ResourceofForageBreeding’sResearchandUtilizationCollege(Department):Academyof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Papersbeginningandendingtime:2013.4-2015.4II独

3、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虽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宄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宂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fe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办年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青海大学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4、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y(请在相应方框内打‘十),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3-3今曰期:年々月f曰曰期:年Z巧曰青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是虫草菌感染鳞翅目蝙蝠蛾科(HepialusarmoricanusOberthur)幼虫后发育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的环境恶化及冬虫夏草采挖过度,使冬虫夏草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研究表明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成份与天然冬

5、虫夏草非常相似,是天然冬虫夏草最适替代品。研究小瓶静止培养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粉红菌株ZH-1出现的原因和机理对提高冬虫夏草菌丝体菌丝得率和开发新的冬虫夏草菌丝体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4个方面对冬虫夏草菌株SH-1转变为粉红菌株ZH-1出现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冬虫夏草真菌培养过程中,菌株SH-1的菌丝会出现粉红色变化的现象,并且菌株SH-1和粉红菌株ZH-1在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菌株SH-1与粉红菌株ZH-1的ITS序列比对鉴定中发现,11株SH-1和两株ZH-1都能扩增出条带,条带清晰且稳定,分布在500-750bp范

6、围内,13株菌株在Genbank中应用Blast比对都与Paecilomycessp.Cs-4(EU328187)的相似性达到了100%,用三种方法对13株菌株ITS序列与分离自冬虫夏草的32株真菌ITS序列(下载自Genbank)构建系统进化树,三种方法都显示13株菌与蝙蝠蛾拟青霉归为一支,可以确定培养的这13株菌株为同一个种,既蝙蝠蛾拟青霉。2.比较了冬虫夏草菌株SH-1与粉红菌株ZH-1中活性成分及五种核苷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粉红菌株ZH-1的各项组分指标都位于菌株SH-1含量范围之内,虫草酸含量高于菌株SH-1。3.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

7、度、pH、装液量以及光照条件5个环境因素对菌株SH-1产生粉红菌株ZH-1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筛选出四个关键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中的BBD设计优化冬虫夏草真菌的培养环境,分析粉红菌株ZH-1出现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生粉红变化的最适的配方条件为:培养时间(x1)为80d、培养温度(x2)为20.55℃、pH值(x3)为7.51、装液量(x4)为250mL,在此培养基配方条件下,粉红菌株ZH-1产生概率为35.14%;得出了ZH-1的最大得率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x1)为80d、培养温度(x2)为22.25℃、pH值(x3)为6.89、装液

8、量(x4)为250mL,在此培养基配方条件下,粉红菌株ZH-1得率为8.95%。4.配方条件是菌株产生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响应面法测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