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ID:35120212

大小:8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18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_第1页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_第2页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_第3页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_第4页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199701【原刊页号】37-46【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作者】洪成玉【复印期号】199708【标题】《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正文】【摘要】程度副词“颇”始见于《史记》。关于它的语义,一直存在着两可的理解,认为既可表示程度深,也可表示程度浅。本文认为,一种语言形式,在产生之初就表示截然相反的两种语义,是不可能的。文章收集并分析了《史记》中全部“颇”的用法,并参考了魏晋时期的工具书和唐人对《史记》《汉书》和《昭明文选》的注释,明确提出,至少在唐代以前,“颇”只有表示程度浅一

2、种语义。【关键词】程度副词副词和所自演变的词义“颇”的语义特点“颇”的语法特点***程度副词“颇”首见于《史记》,它来源于形容词“颇”,本义是偏颇。《说文》:“颇,头偏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偏之称。《洪范》曰:‘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人部曰:‘偏者,颇也。’以‘颇’引申之义释‘偏’也。俗语曰颇多、颇久、颇有,犹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史记》中“颇”共166见。其中用作人名90见,用作偏颇义3见,用作程度副词73见。古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一般都由形容词、名词、动词演变而来,与所自演变的词义密切相关。如“殊”,原是形容词,有殊异、特殊

3、义,用作程度副词时,也含有异常、非同一般的意思。例如:良尝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史记·留侯世家》)“良殊大惊”即张良非常惊异。再如程度副词“极”,由名词演变而来。“极”有屋脊、栋梁义,用作程度副词时,也含有达到顶点的意思。例如: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友为泣曰:“……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

4、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人为人臣怀二心事其君者也。”(《刺客列传》)“且吾所为者极难耳”,就是指“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这种常人一般不可能做到的极端困难的事。再如“绝”,原是动词,有断绝义,用作程度副词时,也含有绝无仅有的意思。例如: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伍子胥列传》)“秦女绝美”,意思是秦女有稀世之美。“绝爱幸之”,意思是平王爱幸秦女达到世所罕见的程度。形容词“颇

5、”演变为副词后,也仍含有有所偏的意思。正如段玉裁所理解的,颇多,就是偏多;颇久,就是偏久;颇有,就是偏有;是一个表示程度浅的副词。《史记》中的73个副词用法的“颇”,都是而且也只能是这一种用法。现把《史记》中程度副词“颇”全部转录如下:(1)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缺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2)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黥布列传》)(3)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货殖列传》)(4)至于序《尚书》则略,

6、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三代世表》)(5)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朝鲜列传》)(6)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袁盎晁错列传》)(7)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郦生陆贾列传》)(8)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南越列传》)(9)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债数巨万。(《佞幸列传》)(10)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

7、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春申君列传》)(11)吉将吏卒数百人往迎之,众颇有欲还者,斩杀其渠率,遂与俱入汉。(《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2)诸侯颇有叛者。(《齐太公世家》)(13)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奏故。(《礼书》)(14)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封禅书》)(15)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六国年表》)(16)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而颇采儒术以文之。(《孝武本纪》)(《封禅书

8、》)(17)樗里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称其智,故颇采焉。(《樗里子甘茂列传》)(18)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刘敬孙叔通列传》)(19)驺shì@①者,齐诸驺子,亦颇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