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

ID:35074591

大小:3.2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17

上传者:U-56225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_第1页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_第2页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_第3页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_第4页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密飯:学号:2013111017单位代码:10759石河子大学巧女《住給X禱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学位申请人王乃涕指导教师郭桂花教授申请学位口类级别管理学硕击学科、专业名称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番论与方法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新疆?石河子'2016年6月 分类号:密级:学号:2013111017单位代码:10759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学位申请人王乃娣指导教师郭桂花教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管理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新疆·石河子2016年6月 FamilyAuthorityandEfficiencyofCorporateGovernanceADissertationSubmittedtoShihezi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ManagementScienceByWangNaidi(Accounting)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GuoGuihuaJune,2016 石河子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巧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巧究成果。对本文的巧究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做出窒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研究生签名;时间:W《年《月曰王诛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石河子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准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口或指定机构送交化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在学校图书馆保存并允许被查阅有权自行或许可他人将学化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服务。有权将学位论文巧标题殊巧要汇编出版。保密巧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研究生签名:王&部时间:年谷月)曰;曰导师签名:时问户;,矣年^月j 摘要家族企业有别于普通上市公司的最明显特征是:家族“一股独大”,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于家族成员内部。加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都不甚完善,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严重、独立董事在家族企业中处境艰难、传统家族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不断碰撞。在这种背景下,家族企业如何进行公司治理这一课题引起诸多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两种角度衡量家族权威对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第一种角度,家族整体对企业的影响,称之为家族权威,而家族权威又可以从所有权权威和控制权权威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另一角度为企业对家族权威的“反作用力”,称为制衡水平: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对家族权力的制衡,本文用独立董事比例进行衡量。此外,本文从上市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者特质两种环境出发,验证不同环境下家族权威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通过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家族所有权权威对公司治理有正向作用。随着家族企业内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加大,公司治理效率变低;家长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并不能缓解公司内部各种矛盾、降低代理成本。虽然也受共同的家族利益、家族伦理等传统文化影响,但是,由于家族中存在着利他与利己的复杂性,家长任职在现代公司制度、职业化经营成为趋势面前,无益于家族企业治理;在制衡家族大股东、监督家族内外部管理者、改善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独立董事发挥着负向作用,但这种关系不显著。管理者特质不同时,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影响。董事长受教育程度与公司治理效率显著正相关,但却不影响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当家族企业董事长年龄较大时,两权分离系数、独董比例、家长任职与治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家族所有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受家族企业内管理者年龄的影响。家族所有权权威与治理效率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受外部环境好坏的影响;随着外部环境状况变好,独立董事在家族企业治理中的负向作用减轻了,但这种作用仍不显著;外部环境较差时,家长任职、两权分离系数越大,越不利于家族企业治理。关键词:家族企业;家族权威;公司治理;效率I AbstractThefamilybusinessintheaspectofmanagement,thestructureofpropertyrightsaredifferentfromgenerallistedcompanies.Inthefamilybusiness,ownershipandmanagementmoreconcentratedinthefamilymembers,familyownthesharesaloneisacommonphenomenon,coupledwiththecurrentdevelopmentofChina'scapitalmarketisnotveryperfect,minorityinvestorprotectionisinsufficient,conflictofinterestsbetweencontrollingshareholdersandminorityshareholdersare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Underthiskindofbackground,theresearchonthegovernanceoffamilyEnterprisehasarousedwideattentionfromallcirclesofsociety.Thethesismeasuresimpactonenterprisesofthefamilyfromtwoangles:oneistheinfluenceofthefamilytotheenterprise,wecallittheauthorityofthefamily,familyauthoritymeasuredfromtheauthorityoftheownershipandcontrolrights.Anotherpointisthe"counterforce"offamilyauthority,wecallitthelevelofbalances:theCommissionrequireslistingCorporationtoestablishanindependentdirectorsystem,asamoderncorporategovernancesystemtobalancethepowerofthefamily.Inaddition,thearticlestudiedthelistedfamilyenterprisesfromtwokindsofenvironments:theexternalmarketenvironmentandenterpriseinternalmanagementcharacteristics.OuraimistoverifytheeffectofdifferentenvironmentontheauthorityofthefamilyandlistedEnterprisegovernanceefficiency.Throughthecombinationofnormativeresearchandempiricalresearch,thispaperdrawsthefollowingconclusions:Familyownershipauthorityhasapositiveeffectoncorporategovernance.Withtheincreaseoftheseparationofcontrolrightsandcashflowrightsinthefamilybusiness,theefficiencyofcorporategovernancebecomeslow;theparentsaschairmanorgeneralmanagercannotalleviatethecontradictionsofthecompanyandreducetheagencycosts.Although,influenceofthetraditionalcultureisalsoinfluencedbythecommoninterestsofthefamily.However,becauseofthecomplexityofaltruismandselfinterestinthefamily,theauthorityofparentsintheModernCorporationsystem,professionalmanagementbecomethetrend,notconducivetofamilybusinessmanagement.Thebalanceofshareholdersupervision,insideandoutsidethefamilymanagement,improvethecorporategovernanceoflistedfamilyfirmsintheindependentdirectorsplayanegativerole,buttherelationshipisnotsignificant.Managerswithdifferentcharacteristics,influenceoffamilyauthorityontheefficiencyofcorporategovernanceisalsodifferent.Thegovernanceefficiencyispositivelyrelatedtothelevelofeducationandthechairmanofthecompany,butdoesnotaffec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governanceefficiencyofthefamilyauthorityandcompany.Whentheage,chairmanofthefamilyfirmislarge,tworightsseparationcoefficient,theproportionofindependentdirectorsandparentalauthorityandgovernanceefficiencyisnegativelycorrelated;familyownershipauthorityandtheefficiencyofcorporategovernanceof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fromfamilyenterprisemanagementageeffects.The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familyownershipandgovernanceefficiencyisnotaffectedbytheexternalenvironment.Whentheexternalenvironmentconditionsaregood,thenegativeeffectofindependentdirectorsincorporategovernancehasbeenreduced,buttheeffectstillnotsignificant.Whentheexternalenvironmentispoor,parentalauthorityandthegreaterdegreeofseparationofthetworights,themoreisnotconducivetocorporategovernance.Keywords:FamilyBusiness,FamilyAuthority,CorporateGovernance,Efficiency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综述.................................................................................................................................21.2.1国外研究综述..........................................................................................................................21.2.2国内研究综述..........................................................................................................................41.2.3文献述评与启示......................................................................................................................51.3研究思路与方法.................................................................................................................................51.3.1研究思路..................................................................................................................................51.3.2研究方法..................................................................................................................................51.4研究内容及框架.................................................................................................................................61.4.1研究内容..................................................................................................................................61.4.2研究框架..................................................................................................................................61.5特色与可能的创新.............................................................................................................................71.5.1本文特色..................................................................................................................................71.5.2可能的主要创新......................................................................................................................7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92.1相关概念界定.....................................................................................................................................92.1.1家族与家族文化......................................................................................................................92.1.2家族企业..................................................................................................................................92.1.3家族权威................................................................................................................................102.1.4家族企业公司治理................................................................................................................112.2理论基础...........................................................................................................................................142.2.1代理理论................................................................................................................................142.2.2三环理论................................................................................................................................152.2.3契约理论................................................................................................................................162.2.4利他主义................................................................................................................................16第三章研究设计...........................................................................................................................................183.1研究假设的提出...............................................................................................................................183.1.1控制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183.1.2所有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193.1.3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203.1.4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213.1.5外部环境、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223.2变量选择与定义...............................................................................................................................223.3计量模型设计...................................................................................................................................24III 第四章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254.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254.2描述性统计.......................................................................................................................................264.3相关性检验.......................................................................................................................................284.4多重共线性检验...............................................................................................................................294.5回归分析...........................................................................................................................................304.5.1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多元回归分析............................................................................304.5.2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多元回归分析....................................................324.5.3外部环境、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多元回归分析........................................................354.6稳健性检验.......................................................................................................................................36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415.1结论....................................................................................................................................................415.2政策建议...........................................................................................................................................415.3研究局限与展望...............................................................................................................................435.3.1研究局限................................................................................................................................435.3.2研究展望................................................................................................................................43参考文献..........................................................................................................................................................44致谢..................................................................................................................................................................47作者简介..........................................................................................................................................................48IV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家族企业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作为一种常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世界范围内很多专家、学者对研究家族企业及其治理情有独钟。家族企业中存在着天然的亲缘、血缘、地缘、姻亲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优势。正是基于这种优势,家族企业才得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从而比较容易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的众多家族企业对本国、对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统计,中国进行家族化管理的企业在大陆非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至少为百分之九十,这其中不乏有大集团和超大规模企业,它们有的已经成长为某些行业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家族企业在我国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我国社会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家族文化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对我国民众的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便带有了“家本位”的色彩,并出现了主要由本家族内部成员对家族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模式。而且,由于家族一股独大这种股权结构的存在,上市家族企业的决策与监督机制、管理方式与治理模式与一般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家长在企业中的身份最特殊,既是家族企业的创立者,又是该家族和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和核心人物。而企业中的其他重要管理岗位通常由本家族内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担任。在家族企业中,除了要面对一般企业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外,还要处理好诸多“自己人”与家族整体利益的关系。面对企业内如此复杂的人员构成和股权构成,家族企业所面对的代理问题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这种家族化的管理模式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产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不同:家族不仅将家族企业的所有权集中于家族,形成家族一股独大,而且还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集中于家族成员内部,最终形成所有权与管理权的高度集中。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各项相关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对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在这种背景下,家族化治理能否有效缓解各类代理冲突、家族企业如何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家业长青等系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按照家族成员共享价值观及利他主义的逻辑,将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或者控制权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是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李新春(1998)认为,大部分家族企业跳不出“三代而亡”的怪圈,主要归结于家族权威的缺失。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都非常重视家族权威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中,在市场化经济不断不发展的今天,家族权威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否依旧那么重要?1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在我国几千年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家族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和公司治理模式等方面明显异于一般企业。因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从家族权威角度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家族”文化规则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有利于我们探讨有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取何种治理模式才能有效处理代理问题、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实现家业长青。此外,在我国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的制度转型期,家族企业需要对所处的外部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转轨制度双重影响下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意义重大。(2)现实意义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就业等都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方法,对于家族企业的良性发展影响重大。家族权威对上市家族企业治理有何影响,关系到家族企业效率和生存、发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市家族企业及家族权威,目的在于分析家族与企业的相互作用机制,尝试检验家族权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更好的处理家族企业中家族子系统与企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借鉴。因此,本文对改善上市家族企业自身治理,保证家族控制权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公司高效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1)关于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传统代理理论认为家族企业相比其他性质的企业更有效率(Dalton&Dally,1992)。家族控制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而且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并不比一般企业少。与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其最主要的代理问题并不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发生在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LaPorta,1998)。与其他外部股东相比,家族控股股东对于本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非常熟悉,而且由于企业利益与家族利益的一致性,家族大股东更有动机也更有能力监督管理者,从而能够有效减轻管理层的短视问题(Anderson,2003;Ali&Chen,2007)。其直接结果是缓解因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冲突,从而削减代理成本(Chrisman,2004)、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Means,1932)。因此,Xu(1999)、Fleming(2005)等通过研究发现家族上市公司中家族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与企业利润正相关。而且,家族集中股权可以有效避免中小股东“搭便车”,对企业价值有正面影响(Grossman&Hart,1980;Shleifer&Vishny,1986)。也有研究认为,家族掌握的较高2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股权比例是一种承诺,控股股东建立声誉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带来的收益(Gomes,2000)。于是,家族所掌握的较高的持股比例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堑壕防御”效应(Fan&Wong,2002)。当然,家族控股也会对企业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Shleifer&Vishny(1986)的研究肯定了大股东治理对公司产生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他们也指出,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一定程度时,在利己主义的驱动下,家族大股东很可能会借助股权优势侵占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Faccio(2002)通过对东亚及欧洲两地区中家族企业的股利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家族大股东对其他非家族股东有利益侵占的动机和能力。Lang(2000)也认为,若一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控制性股东,利己主义有可能使利益侵占现象发生,从而使大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日益加剧,后果是公司市场价值降低。(2)关于控制权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控制权代表的是企业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程度,包括基于所有权比例(在企业的持股比例)的决策控制权和由经营管理权衍生的经营控制权(对企业中重要岗位的控制程度)。企业中管理岗位是否重要,主要体现为此岗位对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掌握程度,而实际控制权的大小则主要体现在对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掌控度和决定权上。传统代理理论认为雇佣非股东管理者进行日常运营,企业用于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是十分昂贵的;而若将企业交由所有者管理,代理成本会小得多。因此,家族成员可以作为对非股东管理者甚至是职业经理人的有效替代。家族管理成员之间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相对于家族成员以外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中家族成员间更易于沟通,这便完美的解决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Edson(2007)的研究结论是,利他主义对于提高企业组织尤其是家族企业的绩效有着非凡的贡献,家族中利他主义的存在能有效解决家族成员间的冲突和摩擦,提高成员为家族利益而奋斗的责任感。而Anderson&Anthony(1996)则认为,若企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这种权利的相对集中能使经营效率得以提升。对此,Schulze等学者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所有者管理和所有者控制不但不能缓解代理问题,管理者控制还会进一步“放大”代理成本。他们基于利他主义的理论分析指出家族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代理问题当然也具有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家族管理模式一定优于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当家族内利他主义发挥负面影响时,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会比一般上市公司高的多:家长与家族内其他管理者的利他主义不对称时,家族管理者也会出现搭便车、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但是有时候为了维护家族稳定和睦,并不会对这些家族管理者进行惩罚,此时家族管理者的存在便使得家族企业中的代理成本变大(Schulze等,2001)。Pollack(1985)也认为,家族成员间的亲情观念和相对于外人的特殊信任,很可能会使家族非管理者或家长等家族成员碍于情面或处于爱护而过分地容忍家族管理者的懒惰行为、机会主义行为和管理低效率。此外,家族成员可以凭借其血缘、亲缘等关系的特殊身份获取或直接索取在企业中3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地位、岗位和经济资源,而对外人则表现出极度的不信任。由此引发家族成员内、家族与非家族成员间的种种纠葛,使得企业处于低效运转状态(Arthur,1999)。同时,若家族成员出任董事长且兼任总经理,很可能由于缺乏独立性、权力无制衡等而影响董事会的正常运行(Patton&Baker,1987)。因此,在家族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利他主义既能改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同样也能阻碍高效、科学治理制度的形成。利他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不对称的利他主义不但会引发“撒玛利亚人的困境”,而且家族成员间的利他还会使非家族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尤其当家族管理者的福利待遇、在企业中的权利以及晋升的机会和途径等明显超过相同职位的外部职业经理人时,职业经理人会产生不被信任感、努力无用感等一系列消极思想,这往往会使职业经理人倾向于采取消极不作为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家族大股东与外部职业经理人间的代理冲突严重,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3)关于独立董事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Bettinell(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企业中独立董事比例的增高,企业绩效也会随之改善。Ramos&Olalla(2011)则通过将家族企业分为创始人领导和非创始人领导两类,并且发现若由创始人领导家族企业,独立董事会对家族企业绩效提升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而Kumar&Singh(2013)基于对印度家族企业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并不是越多越好,独立董事增加很可能会使董事会趋于不稳定,于是,随着独立董事的增加,企业绩效下降了。1.2.2国内研究综述(1)关于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目前,国内学者们对所有权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是否呈线性关系。我国学者李春琦(2005)指出要想使家族控制企业的价值变大,就要适当提高家族在企业中的股份比例。贺小刚、连燕玲(2007)的研究则表明,有碍于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就是强化对家族股权的控制。(2)关于控制权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我国著名学者苏启林(2003)曾经利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系数、家族成员对企业的干预程度、管理是否采用金字塔模式等指标来衡量家族对企业的控制程度,在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企业的价值会随着家族成员介入公司管理的程度而变化,这种变化呈一种U字型曲线。陈建林(2009)通过对我国多家上市公司管理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之一就是任用家族管理者。姚瑶和逄咏梅(2009)的研究也发现,家族控制对家族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家族企业也面临很多发展的瓶颈,有些家族企业的成员在创业初期同甘共苦,但是当企业步入正轨、稳步发展时,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就会造成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衰退。王志明(2004)指出如果处理不好家族管理者内部的矛盾,家族管理就会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连燕玲(2008)4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规模的家族企业,如果过于强化家族成员对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就会阻碍公司的成长。(3)关于独立董事与家族公司治理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中,独立董事制度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谓的独立董事,就是需要同时独立于企业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分析,经理层的代理危机和家族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行为,都可以通过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家族企业都具有股权较为集中的特点,而独立董事制度能否推动公司的发展,取决于独立董事在公司的董事会占比。因而,独董所占比例对于推动公司治理的作用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杨志龙(2007)、顾晋婧(2010)的研究表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呈U型曲线分布,但是王毓(2013)却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不完善,其应有的监督与制衡之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朱小青(2015)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否担任董事长,对企业绩效有明显的影响,当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时,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1.2.3文献述评与启示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领域也更广,涉及家族及家族企业治理的各个方面。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但在研究过程中理论层面的探讨相对较多。对于国内学者来说,近年来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多了起来,多侧重于对家族企业治理、家族企业价值、家族控制及其传承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且规范性研究或案例研究居多。对于家族企业中代理问题的研究,多关注家族企业治理中的职业经理人与所有者间及大、小股东间的代理问题,对家长在公司治理所起的独特作用、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内部所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研究较少。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研究思路本文以2005—201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按照拟定的研究方法探究家族权威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并分别检验家族所有权权威、控制权权威、家长任职及独立董事如何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产生影响。此外,本文结合家族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分析家族权威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族企业治理方式和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结合、为家族企业改善自身治理提供一定借鉴。1.3.2研究方法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家族权威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的具体分析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相结合。在理论分析中运用归纳法和总结法力求逻辑和经验高度统一;在规范分析中综合运用企业理论、财务理论对家族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实证分析中采用归纳总结、描述性统计、5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等多种实证方法进行论证与分析,以揭示相关变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探讨家族权威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1)规范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文献的方法,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进行系统梳理,并利用逻辑分析法理清家族企业、家族权威、委托代理理论、三环理论、利他主义等概念和理论。笔者认为家族企业的家族权威会对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并以此为思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检验结果。(2)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对象为2005年至2013年间沪深两市A股主板家族企业,利用Stata12.0、Excel、Eviews等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以期更好地分析、检验家族权威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1.4研究内容及框架1.4.1研究内容本文从家族权威角度对家族企业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及述评指出当前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代理理论、三环模型、利他主义等进行分析,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最后通过CSMAR数据库、证券交易所公告、企业内部公告等方式获取上市家族企业的相关数据,并实证检验了家族权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期确定家族持股比例、控制权、家长任职、家族权威的制衡力量——独立董事等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国内外家族权威与治理效率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述评。第二部分:对家族文化、家族企业、家族权威与家族企业治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在上文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家族权威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再提出家族权威与治理效率的理论假设,最后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第四部分: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理论解释。第五部分:结论、建议与展望。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完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相关建议。1.4.2研究框架6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绪论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变量选取研究假设、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计量模型设计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多重共线性检验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1.5特色与可能的创新1.5.1本文特色总体来说,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进行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家族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交叉和博弈。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妥善解决家族与企业内的代理冲突,并最终取得一定治理效果,确保家业长青。而治理方式、治理模式与原则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因此,本文将家族权威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研究其对治理效率的影响:从家族权威的角度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在家族权威与现代公司治理之间达到一种折中的治理模式,使家族企业跳出“三代而亡”的怪圈。1.5.2可能的主要创新本文可能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理论分析方面: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家族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明显比一般上市公司复杂:不仅包含非家族经营者与全部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及家族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在家族内部还包含一种代理关系: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家族内部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持股,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一7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般情况下家族会委托家族代理人行使相关权利。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家族企业内部,参与企业管理的家长和家族成员与其他拥有所有权但不参与企业经营的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代理关系。(2)研究视角方面:本文从家族内部和外部两种角度分别讨论家族企业治理效率问题:一种角度是家族整体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称为家族权威,本文将家族权威分为所有权权威和控制权权威;家族权威的膨胀会侵蚀应属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设立董事会以及鼓励独立董事参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族权力的膨胀,因此,本文另一角度是家族权威的反作用力——外部独立董事。本文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博弈才能较为完整的体现家族权威的大小。此外,本文基于家族企业内部管理者特质差异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的考虑,从内、外两种环境因素出发,进一步研究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8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对文章研究的对象家族、家族权威、家族企业等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不同理论对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影响路径,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家族与家族文化儒家文化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独特展现,而“家”蕴含了“人的儒教理论”所反映的一切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家族以同一父系后代家庭为基本单位,是扩大了的家庭。它以亲缘、血缘、姻亲等为基础,由亲属集团凝聚而成(翟学伟,1988)。以整个家族的核心为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表2-1-1家族的类型类型特点以父子为核心最狭义的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密切,属于血亲家族,一般姓氏相同。例:美国福特家族,我国方太集团茅理翔、茅忠群父子。以夫妻为核心比血亲家族范围更广泛,属于姻亲家族,家族成员有不同姓氏。例:姜滨、胡双美夫妇的歌尔声学。以(表/堂)兄弟姐妹为以血亲或姻亲为基础的家庭成员同辈间的关系。例:我国的希望集团。核心“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人们的行为、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或在重大事项面前,几乎都是以家族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以家族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从,以家族利益为先、个人利益为后。基于血缘、亲缘甚至地缘关系的家族成员间有着天然的凝聚力,家族利益至上的传统观念能促使家族成员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工作。因此,家族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更多的是基于家族成员间的情感和信任;尤其在社会成员间信任度较低时,家族企业更倾向于用家族化管理代替制度化管理,甚至形成“人治”大于“法治”的局面。在家族企业中,家长往往用儒家伦理规范管理家族和企业:在企业与在家中一样,形成家长权威,并严格按照家族内成员间的亲疏远近形成企业内的差序格局。2.1.2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是家族与企业的集合体,是家族这一社会组织与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交叉重叠部分,因而,家族企业既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又带着浓厚的家族色彩。当前,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族企业这一特殊企业组织进行定义。但是,对到底什么才算是家族企业的界定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9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2-1-2国内外学术界对家族企业的界定角度界定方法所有权Laftsberg等(1988):家族拥有的所有权是否合法。角度叶银华(1999):超过临界持股比例的都是家族企业。Davis(1989);Litz(1995):为子孙后代保留控制权的意图明确。控制权Barnes&Hershon(1976);Shanker&Astrachan(1996):家族参与日常经营管理。角度孙治本(1995):一个或数个关系紧密的家族掌握经营管理权。潘必胜(2005):家族掌握控制权。Rosenblatt等(1985);Hollander&Elman(1988):家族成员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且拥有现金流权。潘必胜(1998):家族或一致行动人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且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所有权叶银华(1999):家族持有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且核心家族成员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同与控制时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有利席位。权双重Anderson(2003):创业家族的所有权比例和(或)家族成员是否出现在董事会。角度栗战书(2003):家族拥有一半以上股权,且家族成员参与经营管理,从而能够控制企业。储小平(2004):家族成员同时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一个连续分布状态而非具体形态,是家族关系契约和要素契约的结合体。Beehr等(1997);朱卫平(2004):所有权、控制权及经营权可以在家族成员内部传递。Westhead&Cowling(1998):符合五类定义:家族参与程度、家族所有、家族管理、其他所有权和代际传承。Davis&Tagiud(1982):家族、股东及企业三个部分的交叉,看交叉程度。结合研究目标,本文认为应当从控制权与所有权相结合的角度对家族企业进行定义。因此,借鉴苏启林(2003)及Cubbin&Leech(1983)的研究结论,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则是家族企业:(1)最终控制者能追踪到自然人或家族;(2)最终控制者直接或间接是被投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1.3家族权威权威这一概念来源于社会学,它是社会组织创建的基础。经济学界对权威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是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企业不同于市场的最大优势是权威治理。这种对权威的定义主要来自企业之内,一个家族企业权威的全部并不仅仅只是由产权安排导致的。因此,一个家族的权威往往兼具基于产权的权威和无形的家长权威的两重身份。传统型权威的主要代表是家长,其主要强调一个家族要遵循历史传统,其高度依赖家长的个人特性,他是基于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的权威。而法理型是一种正式的显性契约,它主要源自立法规则并强调其合法性;一些学者将权威分为四大类:管理权威,基于企业职位等级所赋予的权威,家族对企业有经营管理权;股东身份权威,基于现金流权所赋予的权威,家族具有企业的剩余权益索取权;10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专家权威,基于家长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所赋予的权威,能够促使企业员工及家族其他成员的自愿服从;信息权威,家族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家族权威的这四大分类,丰富了传统家族权威理论,并引发了相关学者对家族权威的进一步研究。权威理论在家族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家族企业运行的规则。家族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是依靠显性契约来协调的,而是依赖亲缘、血缘等家族传统文化来维系的。家族企业依靠的是一种亲情的隐性契约,而在这种契约主导的企业治理机制中,权威就会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家族企业其成员的各自职责往往是模糊的,财务收支往往也没有合理的制度化,家族企业会因为嫡系和非嫡系以及内部的各种利益而发生内讧,特别是在家族遗产继承和公司实际控制权交替时会发生严重的内耗。因此,在家族企业中,权威还是一种解决企业内在冲突导致内耗资源损失时的一种低成本的治理方法。因为权威对家族或企业内部矛盾的协调具有无条件的服从性。借鉴学者们的研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将家族权威分为两大类:控制权权威、所有权权威以及家族权威的制衡力量——现代企业制度对家族权威的约束:独立董事。2.1.4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往往带有家族治理、人情治理的色彩,如家族成员间的亲缘与血缘关系、家族内部成员间特有的信任和利他主义。这些使得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同于一般上市公司。具体而言,虽然是家族所有和控制企业,但家族利益与企业价值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对控股家族而言,经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家族的利益最大化、捍卫家族在企业中的绝对权威。因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家族成员在企业中会存在明显的行动一致、内部利他、外部抵制等行为。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同于一般上市公司,不仅要考虑企业现时的利益相关者间权、责、利的分配和内部制衡机制的稳定性,而且还要在代际传承、接班人培养以及保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等方面进行考虑。此外,家族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外部大环境和家族企业内部的小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而使得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家族企业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具体如下:(1)家族企业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与一般上市公司相似,家族企业中也同样存在着拥有所有权的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但,家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家族企业中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要比一般上市企业复杂的多,因为家族企业中的管理者既有可能是外部职业经理人也有可能是家族成员。因此,本文把家族企业中所有者与具体进行经营管理的人员间的代理冲突具体分为:家族企业中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和家族企业中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与家族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两个部分。①家族企业所有者与非股东经营者间的代理问题非股东经营者与全体股东之间之所以会产生代理冲突,主要是由于两者之间信任、信息的不对称和利益的不一致。家族控股股东通常会认为由于职业经理人对本企业的收11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益、成本等日常经营信息了若指掌,这会使侵占公司利益的职业经理人有机可乘,经理人很可能会运用手中的特权扩大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基于这种不对称的信任机制,加之职业经理人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之间本身就有偏差,使得公司代理冲突严重从而提高了治理成本。家族企业受传统的“家文化”影响深远,加之社会中低信任文化的存在,使得家族企业更愿意用家族成员间的特殊主义信任,而不愿与职业经理人建立普遍主义的信任。这一思想产生的最直接影响便是家族企业往往用家族化管理替代正式的制度化管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因此,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种情形下,外部制度在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约束和监督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企业所有者利益的保护也是有限的。家族企业往往宁愿忍受自己人的不作为、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也不愿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正是基于上述这些考虑。因此,家族企业通常还是习惯把几千年的家本位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来解决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弥补外部制度环境的缺陷(Tsang,2002)。②家族企业所有者与家族内部管理者间的代理问题虽然近些年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但事实上,长幼有序、父子有亲的传统家族文化和行为准则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家族企业中的约束力和向心力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利己主义的经济行为准则是不能完全解释家族企业与一般上市公司之间的区别的。相比之下,利他主义的行为准则更适合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解释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舒尔茨等学者开创性地把利他主义思想纳入到标准的委托代理模型中,从而把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从本质上与一般企业区别开来。具体而言,若家族成员间的利他行为是相互的,甚至是对称的,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于家族控股股东的家族企业是能有效降低企业内的代理成本的(Eaton等,2002)。但是,若家族成员间的利他主义不对称,家长对子女的过于偏袒会产生“撒马利亚人困境”,过多的额外补贴与在职消费以及家族成员凭借其特殊身份“搭便车”、偷懒、“自我控制”等,这一系列负面行为所带来的代理成本的增加不但会抵消利他主义所节省的费用,甚至会导致代理成本比一般上市企业更高。传统代理理论认为家族成员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家族利益服务的,在家族利益面前家族成员都是无私的。很多研究也都简单地把所有家族成员都假设成利他主义者,而且认为不同的家族成员有着基本相同的价值观。但是,在现实中上述假设受到了挑战,因为现实中诸如“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分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现象触目皆是。事实上,家族并不是由利益完全一致、目标完全相同的家族成员组成的。因为人是存在利己性的,理性人假设也肯定了这一点,于是家族成员的目标和偏好是有差异性的(Thaler&Shefrin,1981),具有不同亲缘、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信任程度和利他主义情结更是不同的。这也就是家族成员间远近亲疏不同的根本原因。此外,家族成员也存在12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机会主义(Schulze等,2003),一旦各家族成员间的利他主义不对称,家族成员便可以借助其特殊身份或职位优势进行利己主义决策,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全然不顾家族整体利益,若不加以控制,权力争夺、资源争夺、财产继承等诸多问题便会使企业面临瘫痪,对家族的社会信誉与地位、对整个企业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家族成员内部的代理问题不可小觑(Schulze等,2003)。(2)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企业中的代理冲突不仅仅存在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而且相比之下,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当外部法律、制度、规范等对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较弱时,所有权集中或分散所带来的大股东与广大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会更明显(shleifer&Vishny,1997)。由于家族企业中全体股东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尤其是家族大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交集更小,于是家族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就出现了:家族控股股东对管理行为和经营决策的选择更多的是出于对本家族利益的维护,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损害外部非家族股东的利益。利用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进行解释就是,家族控股股东作为企业信息的知情者,是作为广大中小股东的代理人而存在的,而中小股东作为信息的不知情者则成为委托人。由此,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便产生了。要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不一定非要百分之百掌握该企业的股权,家族往往会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当家族所付出的现金流权小于所获得的控制权时,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便开始分离。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会使自利与机会主义并存的家族大股东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控制权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忽略甚至侵害非家族股东的利益。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便产生了,代理问题随之而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股权相对集中的现象比较普遍,控股大股东可以凭借其股权优势控制企业,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从而获取控制权私利,但众多小股东却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所设立的董事会、监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独立董事和监事成了花瓶和摆设。家族企业中,家族控股股东持有企业的大部分股权,能够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对整个企业的投资与规划实行控制。因而,为了控股家族利益或家族中大部分成员的利益,控股股东能够轻易地利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各种手段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出去,损害甚至侵占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外部中小股东则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族控制股东与外部非家族股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失衡的,因为家族只付出了较小的现金流权便获得了较大的企业控制权,而这种控制权为大股东带来的收益更是巨大的。与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家族企业面临的代理冲突有一定的特殊性,代理问题也呈现出复杂性:由于家族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因此家族企业存在着第一重代理问题——家族控股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间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控股股东的目的是维护家族利益,而广大中小股东却13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因而产生了第二重代理问题——家族控股股东和非家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更进一步,由于家族企业中的经理人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的经理人来自家族内部,拥有企业所有权同时参与企业管理,而另一部分则为非股东经理人,来自家族外部,即职业经理人。因此,第一重委托代理问题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家族大股东与家族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家族控制性股东与外部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本文从家族权威的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种是基于家族成员整体所拥有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所形成的权威,即所有权权威和控制权权威。另一方面,考虑现代公司制度对企业董事会治理的要求,将独立董事作为家族权威的一种制衡力量纳入到本文研究中。2.2理论基础2.2.1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Jensen&Macklin(1976)提出。作为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代理理论是基于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资本投资者相分离会产生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现代企业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正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才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也为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创造了条件。在代理理论中,委托人拥有经济资源的所有权,而代理人是利用和掌管这些资源的管理者,当企业资源的提供者是管理者时,企业的悉数剩余索取权尽归经理管理人所有。只有这样,经理人与所有权人的双重身份才会使管理者努力工作以促进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从而避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是现代产权制度的特点之一。当企业股东持股小于100%时,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会全部掌握在股东手中,这就造成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就是代理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经理人不是投资方,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经理人不但在工作中缺乏动力,而且会增加在职消费和降低工作强度的可能,此时企业内的代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代理人在决策时往往会以自身利益为目标经营,而不会始终以股东和企业财富最大化为行事原则。此外,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促使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控,并观察其是否在为企业所有者利益服务。而所有者的这些行为无疑会打破与代理人间的和谐关系,因为这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严重不信任。而且,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代理人的偷懒、利己行为和逆向选择问题,这一行为会损害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经济学家常常使用逆向选择来概括人们的偷懒、贪小便宜、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行为。例如,企业经营者要求降低工作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环境、修建豪华办公室和购置豪华轿车等其他于企业经营无关的业务招待等。面对上述问题时,企业所有者往往会通过加大监督力度、支付监督费用等减少代理人的这种逆向选择行为。无疑,这种解决代理问题的成本是昂贵的。另外,企业所有者也可以通过雇佣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进行审计监督,为这种监督机制而发生的成本称为守约成本。由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损失,就称之为剩余损失。当股权14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过于分散时,广大中小股东无力或没有动力监督经理人,企业将会面临经营者与全体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的剩余损失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利益冲突、解决全体股东如何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环境下监督和激励经营者的问题,目的是如何让经营管理者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家族企业中特殊的血缘、亲缘关系决定了其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家族企业中,通常是家族持有企业的大部分股份,而且掌握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这种企业管理模式要比股权过于分散时更能缓解所有者同经营者间的利益冲突。但是,如果家族既掌握控股权又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便会引起新的代理问题,即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由控股股东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是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经营者身份的特殊性,其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十分明显,而与非家族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却会日益突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曾经指出,在亚洲的大部分控股股东掌握经营权的家族企业中,存在控股股东恶意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家族企业成功上市后,仍然会将企业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本家族或家族中某些成员的手中。这种管理方式的本质是将家族控制与现代管理制度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混合型治理模式(Schulze等,2005)。随着家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势必会出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部分分离。而且,随着家族企业内委托代理关系链的不断拉长和复杂,家族控股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也会不断复杂化,此时便产生了家族企业的第一重代理问题——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代理冲突。更进一步,由于家族企业中存在着家族成员管理者和外部职业经理人两类不同性质的代理人,使得家族企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变得复杂化,包括家族股东与家族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和家族控股股东与外部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家族控股股东在企业中的特殊控制性地位,很可能会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以便采取有利于本家族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产生隧道效应。此时,便产生了家族企业中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家族控股股东与非家族中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2.2.2三环理论三环理论是由KelinE.Gersick(1998)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中提出的。三环是指企业、所有权和家族。这三环是相互独立的,但又相互交叉,所以才构成了我们所研究的家族企业系统。企业这一环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员工,而所有权则代表企业的所有股东,家族指的就是控股家族。员工、股东与控股家族存在交叉,其交叉的程度体现着控股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掌握程度。三环理论清晰地体现了家族企业系统中员工、家族与企业各部分的职责和权利的划分,便于理解不同类型人员间的利益冲突。如果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比较大,那么家族这一环与企业这一环的较差面积会比较大。简单地说,家族的控制权与“家族”与“企业”的重叠面积成正比,控制权越大,重叠部分越大。同理,如果家族掌握的现金流权比较大,那么家族这一环与所有权这一环的交叉面积会比较大。而作为家族企业企业系统的核心区域——三环重叠的部分,其15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面积越大,表明家族成员在企业中任职的人比较多,对企业中重要岗位的把持度越大,当然,家族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也就越大。三环理论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出不同类别的人员在家族企业这个大系统中的位置和相应的责任和权利、分析不同区域人员的利益追求及矛盾冲突,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分析家族、企业和股东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家族企业及其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的思路。2.2.3契约理论与人体基因组织一样,企业组织中的契约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很显然,家族企业的治理便是隐性契约与显性契约的双向治理。Macneil(1978)认为,契约治理包括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其中正式治理指的是在企业内和企业间制定的正式契约,关系治理则表现为利用亲情、友情、人情、信任等各种隐性的、非正式的关系性规则来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国内学者胡军等(2002)认为,华人家族企业应当以儒家文化为管理手段治理企业,契约治理才是家族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把关系契约直接等同于与正式契约相对的非正式契约。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关系契约是基于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情感等纽带形成的行为范式。特殊性利益集团——家族成员的介入是家族企业与一般企业治理的本质区别,这种介入使得家族企业治理发生本质的变化,即家族既掌握控股权又参与企业管理。因此,家族企业不但包括家族契约这一特殊契约,还包括一般企业的所有契约,即家族企业内部包括关系契约、文化契约、产权契约、组织契约等。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国内家族企业采用隐性家族契约进行治理的倾向更为明显,甚至隐性契约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家族契约治理方式表现为:家族文化气息浓厚,重视内部成员之间的血缘、亲缘、姻亲甚至地缘等关系;家族成员掌握决策权。虽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针对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但是总体来看不外乎一下两种:一种是以血缘、姻缘、亲情和友情为纽带的契约治理模式,强调隐性契约治理;二是指家族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且给予外来经理人一定股权的治理模式,强调显性契约治理。2.2.4利他主义利他主义是由“社会学之父”——孔德最早提出来的,主要指的是与利己主义倾向相对的一种扶危济困、乐于行善的行为,是一种不求回报、出于自愿的行动。在此之后,随着对利他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化,学者们又将利他主义化分为有条件的利他和无条件的利他,其中,无条件利他主要存在于有血缘、亲缘等关系的近亲属之间;而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则主要存在于不相关的个体之间。在神学家眼里,利他主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会使个体采取系列有利于他人的行动,但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而在社会学家眼里,利他主义仅仅是个体的一种偏好,内生于天性或本能,但这种偏好却可以和谐人际关系。经济学家则认为,利他主义个体在利他的同时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在本质上还是自私的。按照经济学家的观16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点,虽然有利他倾向的存在,但家族成员也是理性经济人。Simon(1993)、Eshel(1998)认为,家族成员间利他主义为家族和家族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其他正式制度、规范无法超越的。更进一步,若家族成员间的利他是对称的,家族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有利于化解各种代理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Eaton等,2002)。家族成员间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家族内部有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好传统。利他主义可以使家族成员自觉有效分工、自我实施激励,促进家庭成员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维系亲情纽带,从而实现成员个人利益与家族利益相统一,节约了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但是,当危及家族利益、事关家族兴衰的事情发生时,出于对家族整体利益的忠诚和家族整体利益的考虑,家族企业往往会舍弃某个或某些人的部分利益。利他主义是把双刃剑。在家族中,若家长的利他主义完全覆盖了家族利益,即一味地为子女、后辈考虑,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很多麻烦。例如,家长的绝对利他很可能会助长家族内部成员的偷懒、自利行为。因为,基于自己的特殊身份,家族成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公司内部信息,也正是基于这种特殊性,外人很难也很少出面制止家族成员的损害家族利益而自利的行为。此时,家长将发挥决定性的监督和制止作用。若一味地利他,那么家族成员的自利行为将会愈演愈烈,这种成本的增加无疑会影响家族企业的价值。17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第三章研究设计本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视角分析家族权威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一是,家族权威和制衡水平。其中家族权威又包含所有权权威、控制权权威;制衡水平是企业对家族权威的反向抵抗力,是家族权威的逆向力量。二是,家族企业所处的内外部两种不同的环境:内部环境主要考虑了内部管理者(本文主要研究家族企业中的董事长)特质,外部环境主要考虑的是市场环境,即市场化水平。3.1研究假设的提出3.1.1控制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家族上市企业中,家族股权独大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控制性家族实现控制的方式比较多,既可以直接对上市公司实行控制,也可以利用金字塔方式、交叉持股等层层持股的方式间接控制上市公司。通常,大部分的家族并非直接控制上市公司,而是通过金字塔持股方式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通过此方式,家族可以凭借较小的现金流权获取较大的企业控制权。但是,这种权利与风险的不匹配,会使家族控股股东产生较强的侵占外部非家族中小股东权益的动机。具体而言,若家族持有的控股集团的所有权比例小于百分之百,此时控制性家族所掌握的企业控制权与所付出的现金流权便开始不对等:当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较大,而家族掌握的控股集团的所有权比例越低时,该家族便可以用相对较小的现金流获得上市公司的较大控制权。此时,该控制性家族便成了众多中小股东的代理人,为代理成本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种“权力”(控制权)与“权利”(所有权)的不对等会增强控制性家族对中小股东的剥削动机。实际控制家族会通过“隧道行为”侵占外部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从而加重了家族大股东与非家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即,家族所拥有的控制权比例与所付出的现金流权比例两者间的分离程度越大,家族企业所面临的代理问题就越严重。相反,随着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系数的变小,家族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趋于一致,此时,出于利己的考虑,家族大股东的侵害动机相对较弱,家族大股东与外部非家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趋于缓和。基于上述分析,得出:假设1: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程度与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成负相关关系。家族企业的家长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往往具有创始人效应,即,家长的存在是一种象征,家族成员往往会在家长的威慑和带动下表现出较高的凝聚力和对家族的忠诚。尤其是在企业中相关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家长的这种创始人效应使得家族企业更有优势,从而有利于减少家族内部代理冲突。在创始人效应的影响下,家族代理人对家长命令的服从往往会超越其个体的理性,即表现出积极的响应,甚至会像管家理论所认为的那样,积极主动地服从于家族整体利益,有效监督家族代理人和外部职业经理人。利他主义要求家族代理人的利益应该和家族委托人的利益相一致,同时,允许家族代理人在保证家族委托人和整个家族利益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收益。但是,利他主义是把双刃剑。当家族对自己人和家族企业管理者对家族企业的利他主义不对等时,家族管18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理者也会出现自由乘车、懒惰等机会主义行为。通常,出于维护家族和谐的需要,家族代理人的这些行为一般不会受到责罚。此外,家族利益与家族代理人的利益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家族利益考虑的是家族整体的利害关系,而家族代理人在顾及家族整体利益的同时,出于人的自利性还会谋取个人私利。即家族代理人作为企业经营者,有动机也有能力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损害家族利益而为自己谋利。此外,对家族和家族企业而言,创始人效应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同样会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产生副作用。出于对自身社会地位和权威的考虑,这种控制欲甚至独裁欲会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排斥与自己意见相左但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的决策。家长长期在位也可能会导致其趋于保守,而且这种保守会随着家长年龄的增大而趋于严重。此时,家长若在企业中担任高管,极有可能会产生“管理防御”问题,从而把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限制在企业之外,此时“能力不足”的代理成本随之产生。加之,家长参与高层管理,说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增强,基于这种控制权优势,非家族中小股东的利益很可能会受到家族大股东的侵占。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假设2:家长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并不能改善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即,家长任职与公司治理效率负相关。3.1.2所有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权威之所以存在得益于家族对企业所有权的掌握,而且权威会随着所有权比例的提高不断强化,可以说,家族企业中的权威治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优势。Shleifer&Vishny(1986)曾经指出:大股东在监督管理者、防止内部人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视的作用。在股权比较分散的企业中,对经理人的监督是一项“公共品”,众多中小股东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这便会产生“公地的悲剧”,此时企业的代理成本是高昂的。而当公司中存在一个或几个能掌握相当数量的股份的大股东时,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越多,控股股东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越趋于一致,经理人的行为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利益,此时大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动机是最强烈的,“公共品”将会变成“半公共品”。集中控股的大股东为了维护个人利益,会积极监督并限制经理人,防止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而且此时的监督是有效的,代理成本的降低也会是明显的。因此,在家族企业中,家族作为控股股东能对经理人产生有效的“监督效应”(Jensen&Macklin,1976)。作为大股东的家族与企业整体利益是一致性,同时,家族对被控制企业是有感情的,这会促使家族大股东关注企业行为、更有激励和动机监督经理人为企业利益服务。这样不仅可以部分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能有效约束经理人,减少管理层与所有貌合神离、侵害股东利益、谋取私利的行为,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代理成本便降低了(Anderson&Reeb,2003)。此外,因为企业归家族所有和控制,家族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决策与规划等都是非常熟悉的,往往会比一般企业的控股股东更有长远眼光,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更关系到家族的命运。这不仅能有效减少经理人的短视问题,还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管理层进行监19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督或激励(Anderson&Reeb,2003;Ali&Chen,2007)。传统代理理论认为在所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家族企业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家族“一股独大”可以有效缓解股东集体行动困难这一治理难题,极大的降低股权分散背景下股东“搭便车”行为的概率(Grossman&Hart,1980;Shleifer&Vishny,1997)。同时,企业中家族拥有的较高的股权比例不仅是所有权的象征,更是家族承诺与信誉的体现,此时,家族控股股东为了家族声誉而提高企业价值,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概率会降低,从而减少“堑壕防御”。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假设3:家族所有权权威与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呈正相关关系。3.1.3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缪因知(2013)认为:若存在一个维护所有股东基本权利的明确的框架,则不管是家族大股东控制了董事会,还是董事会被经理人“绑架”,股东权利都不会被过多侵蚀。提高经营管理层的效率,同时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受家族控股股东或经理人侵犯的有效途径。将独立董事引入到家族企业,有利于平衡家族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关系,监督经理层、制衡家族控股股东,从而维护家族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而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独立董事的引入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目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可以有效调整决策权力的结构,监督、制衡经理人的同时制约控股股东在董事会的绝对权力,达到经营者为所有者的利益服务、制止大股东侵占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最终促成委托方与代理方双方利益一致。因此,理论上讲,独立董事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家族大股东与非家族小股东间、家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包括家族内部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间的代理问题,形成对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专业监督,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管理上的专业优势,从而提高家族企业董事会对公司的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起步较晚、独立董事虽是董事但独立性不强、独立董事在企业中的实际地位并不高,这些现状使得独立董事在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效率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独立董事也就成了摆设。从独立董事的产生方式来看,独立董事首先要由董事会提名,然后经股东大会选举而产生。董事会中,控股大股东完全可以借助自己所掌握的股份操纵董事会进而对独立董事的选任进行干预,极力排挤外人并将自己人纳入董事会。此时,独立董事可能就不再独立了,碍于情面和利益纠葛,人情董事、关系董事也就在所难免了。其次,传统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应给与独立董事一定的薪酬激励,而监事会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都要求独立董事要有独立性,两者间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更严重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在独立意见中发表的不同声音很可能会使他离任现职(唐雪松,2010)。独立董事虽然也是董事,但是作为外人很容易受到排斥,在董事会中的地位也无法得到保障,加之法律对独立董事行使权利的保护力度不够,独立董事在行权时往往会受到利害关系人的牵制和阻饶,长此以往,独立董事行使权利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从独立董事的来源看,往往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出任独立20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董事,他们在经济、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对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情况可能就不如其他董事或者经理人那样熟悉,无疑会为独立董事行权增加了很多障碍,独立董事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便无从谈起。目前,家族企业甚至一般企业的董事会都出现了规模无效性和独立董事治理的无效性,具体如下:董事会规模愈大,参经营决策的人越多,经营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反而表现出了无效率。这有可能是创始家族控制董事会并且高度参与管理引起的。在上市家族企业中,控股家族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选的确定有着决定权,目的便是控制董事会使其为家族利益服务。此时的独立董事只是花瓶和摆设,独立董事制度成了形式。由上述分析,我们得出:假设4: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3.1.4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正是由于家族企业内的管理者既有家族成员也有外部职业经理人,而且家族企业内部诸多的管理者特质不同(年龄、背景、学历、社会经历等),才使得家族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Hambrick&Mason(1984)研究发现,人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人的年龄不断变大时,他的认知能力会不断下降,知识结构也会趋于老化,变革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会减弱,当然这种变化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Carlson&Karlsson(1970)认为,与年龄较大的企业管理者相比,年龄较小的管理者更有活力和创造力,更善于创新,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强。同样,Wiersema&Bantel(1992)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变通能力和接受能力与年龄成反向关系,人的年龄越大越不容易接受新思想,而且对改变或改革的抵制力会越强。于是,年龄较大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在决策时更趋于保守。而正是高层管理者的这种保守限制了家族企业中独立董事监督与制衡作用的发挥。在家族企业中,年长的管理者由于其职业生涯起步早、社会阅历相对丰富而且有着一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在独立董事的引入、打破家长式领导的权威、改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吸收新思想和新的管理理念方面比较保守,转而很可能成为家族的“代言人”。因此,与年龄较小的管理者相比,很可能导致“管理防御”问题,从而把优秀的外部人员限制在家族企业之外,进而产生“能力不足”的代理成本。同样,董事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企业内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思考也不相同。与国家鼓励教育的政策初衷一致,受教育程度高会直接影响企业治理效率的提高,但其对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影响却不很明显,这也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制度博弈的结果。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假设5:董事长年龄较大时,两权分离系数、家长任职、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相关性;所有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董事长受教育程度与公司21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治理效率正相关。3.1.5外部环境、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权保护程度和法律完善程度是家族企业制度环境的主要体现,这些指标的高低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法治化水平以及政府管理水平等都是不同的。于是,制度环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等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理效率和效果。显然,当企业所处的外部制度环境较好时,制度的完善、政策的合理、股东利益的保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公司治理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机制越完善,市场化水平越高,中小股东就能更有效的对控股股东或管理层进行监督;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和企业治理中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监督、制衡作用。在制度完善、政策人性的环境中,家族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难度越大,侵占所带来的收益很可能都没法弥补所付出的成本,此时中小股东的利益就越能得到保障。但是,当外部制度环境、经济环境较差时,家族企业中管理者代理问题会更严重,其将面临着业绩下滑、社会影响力降低等问题,甚至家族会有丧失实际控制权的危险。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得出:假设6:随着外部环境状况的变好,家族权威的公司治理作用加强。3.2变量选择与定义因变量:公司治理效率:进行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配置权、责、利,降低企业内代理冲突。公司治理效率最大化,即公司治理收益与成本比最大化,实质上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家族企业价值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本文借鉴郑家喜(2007)和杨佳欣、董志勇(2013)、王毓(2013)等的研究,采用Tobin'sQ衡量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自变量:(1)所有权权威(Ownershipauthority):即家族所掌握的上市公司的所有权(%)。(2)控制权权威(Controlauthority):两权分离系数(SQ)。以家族拥有的控制权比例除以现金流权比例表示家族控制权权威的大小。如果这一系数比较低,则说明控制性家族取得控制权的成本比较大,即控股家族付出的现金流权比较小但获得的控制权却比较大。此时,家族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反之,如果该数值较高,表明家族获得上市企业控制权的成本较低。家长任职(Parentalauthority)。家长(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否在企业中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1,否则0。(3)制衡水平(Balancelevel)。即企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在董事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独立董事是否具有足够的“话语权”,既取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又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有关。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代22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了独立董事制衡和监督作用的大小。(4)管理者特质(Age/Education):一般来说,学者们界定的管理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管团队、总经理、董事长等。鉴于家族企业中,董事长作为家族控股股东的代表,有着更大的决策权,本文以在家族企业中承担最高管理者职能的董事长为研究对象。管理者特质主要从董事长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两方面进行衡量。(5)外部环境(Market):本文用市场化总指数来表示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好坏。市场化指数数据来源于樊纲等编写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根据报告内的各省份的得分来判断市场化进程的高低,其数值越高,表示市场化程度越高,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就越好。反之,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则较差。2011年版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中,市场化水平相关数据截止到2009年,而本文研究期间为2005至2013年。因此,本文借鉴夏立军等(2005)的方法,对于没报告出的四年的市场化指数数据,我们均采用相邻前两年市场化指数的平均值代替。当家族企业所在省的市场化指数高于总的市场化水平中位数时,我们认为上市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较好;反之,则较差。控制变量:影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家族权威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在研究中对影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控制。主要有以下6个变量:(1)上市公司规模(Size)。本文参照刘国亮(2000)、Anderson等(2003)的方法,采用上市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2)股东权益比率(Debt)。股东权益比率一般指的是企业中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这一比值具有特殊的治理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融资安排带来的代理问题必然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3)盈利能力(Roe)。一般来说,当公司的代理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时,家族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更强、经营业绩也会更好,直接体现着公司治理的效率高低。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指标来衡量家族企业的盈利能力。(4)上市年限(Life)。即截止至观测年度,家族企业上市时间的长短。(5)行业和时间:行业属性和时间变量均是虚拟变量。23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3-2变量定义变量名称符号定义解读因(股权市值+净债务市值)/(资产总计—无形资产净额—变公司治理效率Tobin'sQ商誉净额)量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股权关系链每层持有比例相乘或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每条股权关系链每层持有比例相所有权权威O-authority乘之和控家长(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1,否制家长任职P-authority则0自权变权两权分离SQ拥有的控制权比例与所有权之比量威制衡水平B-level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管理者特质Age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年龄Edu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受教育程度:1=中专及以下,2=大专,3=本科,4=硕士,5=博士,6=其他外部环境Market用市场化总指数来表示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好坏上市公司寿命Life截止研究日,该上市家族企业的存在时间家族企业规模Size家族企业中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股东权益比率Debt家族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与企业总资产之比制变盈利能力Roe家族企业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量时间Year虚拟变量,用来控制时间因素的影响行业Industry虚拟变量,用来控制时间因素的影响3.3计量模型设计(不同外部环境下)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回归模型:Tobin'sQ=α0+α1F-authority+α2Size+α3Life+α4Debt+α5Roe+α6Year+α7Ind+ε(1)管理者特质与公司治理效率回归模型:Tobin'sQ=α0+α1Edu+α2Size+α3Life+α4Debt+α5Roe+α6Year+α7Ind+ε(2)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回归模型:Tobin'sQ=α0+α1F-au+α2Edu+α3F-au*Edu+α4Size+α5Life+α6Debt+α7Roe+α8Year+α9Ind+ε(3)24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第四章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4.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市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确定方法参照苏启林、朱文(2003)和贺小刚、连燕玲(2009):(1)最终控制者能追踪到自然人或家族;(2)最终控制者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必须是被投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本文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中沪深A股主板中家族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CSMAR数据库下的子数据库——“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和本文研究对象的确定标准,选取了“民营化标志”和“实际控制人类型”两个指标,据此保留了“民营化标志”为“民营”和“实际控制人类型”为“自然人或家族”的企业,并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金融界等诸多网站相互查证。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对数据进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ST、*ST企业和数据缺失过多的企业。(2)为消除极端值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了Winsorize处理。本文最后得到2005—2013年9年间上市家族企业的共计1006个样本观测值(见表4-1-1)。为验证家族权威对公司治理效率的独特影响,本文同时收集了2005-2013年间的4099个非家族企业的样本观测值。按照中国证监会最新制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本文所研究上市家族企业涉及15个行业门类(见表4-1-2)。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利用Excel及Stata12.0完成。表4-1-1样本数据年度分布年度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合计样本数779195106107108127136159100625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1-2样本数据行业分布行农采制电建批交住信金房租科水综合计业林矿造力筑发、通宿息融地赁学利合门牧业业、业零运、传业产和研环类渔热售输餐输业商究境业力业、饮、业与公、仓业软服技共燃储件务术设气、及业服施及邮信务管水政息业理生业技产术和服供务应业业样本211458123398568353133437441006数4.2描述性统计由表4-2-1可知,Tobin'sQ的最大值10.6961,最小值0.89746,均值仅为2.54189,表明本文研究样本中所涉及的各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差异非常大。各企业中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最大值0.555,最小值0.25,平均值0.36。我国证监会曾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人数所占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在本文所研究的样本中,独董比例最小值为0.25,说明有的上市家族企业还没达到这一要求。独董比例均值0.36,略高于规定的最低要求,说明上市家族企业设置独立董事并不是改善家族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引致的,有可能更多的是出于相关规定的强制,没有从本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对董事会人员构成进行调整优化。如果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只是表面形式,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根本没有话语权,那么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难以起到应有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各上市家族企业的权益比率(Debt)相差也比较大,最大值为0.9173,最小值0.064。权益融资比率(Debt)均值0.486,恰好在0.5左右,表明样本上市家族企业的权益融资水平适中,相对而言,债务融资水平并不高,可能存在不能很好的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的现象,但同时也说明样本家族企业中不存在严重的债权债务关系,负债治理压力比较小。26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2-1上市家族企业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VariableNMaxMinMeanMedStdP25P75Tobin'sQ100610.69610.897462.541891.946871.8199071.377662.9405O-authority100667.711.565421.941418.3234514.6085810.550730.668P-authority1006100.5815110.493556601SQ10066.3129811.893081.5151521.1040561.142852.04081B-level10060.555550.250.368540.333330.052260.333330.4Age1006693149.2497.954454Edu1006613.3740.9634Market100618.072.899.058.812.537.2610.42Size100624.474419.178121.597121.58021.1374320.782322.3431Debt10060.917390.064090.486970.46431980.1886640.355530.61700Life100620011.3141124.555543915Roe10060.5172-0.77130.069970.077850.15886990.02430.1421表4-2-2主要变量按年份的描述性统计YearPrmTobin'sQO-authorityP-authoritySQB-levelSizeDebtLifeRoe2005Mean1.54241520.7090.5194802.163380.3590820.89880.436526.72727-0.00578Std0.7166813.63690.5028961.330080.0500460.822550.178543.303250.2388422006Mean1.87123117.20690.6043952.279170.35900121.05460.4762407.9450550.046483Std1.10611710.90430.491681.435720.0469650.885530.1659433.205420.1710232007Mean3.84613618.3460.5684212.19880.36335821.283960.4711878.884210.083302Std2.25144812.28020.497921.41380.0505170.898370.161773.1685390.1688612008Mean1.96251520.1260.5849051.896460.3616721.240790.49887010.094340.028927Std1.14500112.47270.4950790.980930.0473160.9844090.1711823.0190770.1847682009Mean3.24672820.705260.5514011.85850.37306521.502460.49299911.214950.090598Std1.85305513.092450.499690.951490.0568571.027290.1891962.9652960.1638222010Mean3.2584623.33230.58331.767630.37472021.73980.50169311.9070.100795Std2.2048715.9770.4953051.00220.053131.104240.1913563.7479890.1377582011Mean2.2105624.07490.614171.753070.37363621.911880.49278812.551180.094767Std1.4664716.39340.4887170.9151070.0554761.1248980.1976954.4270250.1318002012Mean2.331524.53080.60291.75790.37041022.010280.50157813.367650.077744Std1.7717516.24140.4910970.997710.0532841.1566660.2083074.7090280.116752013Mean2.50027624.5740.5786161.692180.37338922.032350.48785314.64780.07827Std1.85304515.401360.495340.912270.0521061.2878460.2033524.6103050.1205327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由标准差(Std)和四分位数间距可知,与控制权权威(SQ)、独董比例(B-level)、上市家族企业规模(Size)等变量相比,所有权权威(O-authority)、治理效率(Tobin'sQ)和家族企业的上市年限(Life)样本数据的波动比较大。由此说明,上市家族企业的上市时间有长有短,而且各家族对其所控制的上市家族企业的影响力相差悬殊。由表4-2-2可知,2005—2013年间样本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总体比较不平稳,各年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2005年均值1.5424,而2007年则为3.846。家族所有权权威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均值20.709,而2013年均值24.574;家族所拥有的控制权权威(SQ)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波动较大。说明,各家族对自己所控制上市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力度不断加强、突出家族控制特色的同时,所付出的现金流权也在增加。各上市家族公司一定程度上意识并注重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独董比例B-level总在1/3附近徘徊不前。由表4-2-3可知,家族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Tobin'sQ在1以下的相对较少,Tobin'sQ值在2以上的样本数也比一般上市公司要多,说明,家族企业的治理相对较好,更进一步,家族企业并不意味着低效率。表4-2-3家族企业与一般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对比家族上市公司一般上市公司(0,1]2.88%5.88%(1,2]49.2%55.85%(2,3]23.36%19.05%(3,以上)24.56%19.22%总计100%100%均值2.5712.3094.3相关性检验表4-3-1主要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衡量家族控制权权威的两权分离系数(SQ)与Tobin'sQ成显著负相关,表明家族所掌握的控制权比例越高、付出的现金流权比例越低,使得两权分离程度越大,控股家族付出代价与取得的权利不对等所带来的代理冲突越明显,越不利于改善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越不利于代理成本的降低,初步证明了本文的假设1。衡量所有权权威的O-authority与衡量公司治理效率的Tobin'sQ相关系数0.0017,但是这种相关关系却不显著,因此本文假设3还需要在后续的回归分析中加以验证。由家长任职P-authority与Tobin'sQ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不会改善公司治理,初步印证了本文的假设2。作为家族权威制衡水平的(独董比例)B-level与Tobin'sQ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初步说明独立董事在上市家族企业治理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4,但其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具体关系还需要在多元回归中加以确定。28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3-1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Tobin'sQO-authoritP-authoritSQB-levelEduSizeDebtLifeRoeTobin'sQ1.0000O-authorit0.00171.0000P-authority-0.1253***0.2998***1.0000SQ-0.0676**-0.5818***-0.2909***1.0000B-level-0.01560.0825***0.0893***-0.1321***1.0000Edu0.0715**-0.0537*-0.050.0312-0.0431.0000Size-0.4046***0.2306***0.0812***0.02310.0374-0.02271.0000Debt0.3138***-0.1746***-0.02420.04230.0448-0.07**-0.345***1.0000Life0.0504-0.0792**-0.1048***-0.01410.03820.06**0.0476-0.0411.0000Roe0.1089***0.1928***0.0827***-0.0252-0.0032-0.020.2687***0.03920.03261.000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率。4.4多重共线性检验表4-4-1方差膨胀因子VariableVIF1/VIFO-authority1.790.560224P-authority1.140.874156SQ1.650.604254B-level1.030.971019Edu1.020.984208Size1.320.759740Debt1.190.840923Life1.040.965572Roe1.140.877495MeanVIF1.26多重共线性主要指的是,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的存在会导致实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降低,严重影响实证结论的科学性和稳健性。为防止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产生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前,本文先对各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这一问题进行诊断。本文采用的检验共线性的指标有如下几个:(1)容差,若某个解释变量的容忍度小于0.1,则各解释变量间存在共线性问题;(2)方差膨胀率是容差的倒数,VIF值越大,各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越严重。由表4-4-1可知,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解释变量的容差都在0.7左右,VIF都小29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于2,故,我们认定本文所采用的各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4.5回归分析4.5.1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多元回归分析通过表4-5-1,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家族所拥有的所有权权威与本公司治理效率呈正向关系,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家族所拥有的所有权比例越大,对家族企业的治理越有效,从而验证了本文的假设3。家族上市企业的家长是否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P-authority)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向关系,在模型2中回归系数为-0.319,且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家长任职在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印证了假设2。舒尔茨等学者提出,业主(家长)参与管理和控制企业并不一定会降低代理成本。家族企业通常会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的交叉或重叠来防范存在逆向选择和敲竹杠可能的管理层。家族在企业中仍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的情况下,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同时,可以实现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引入职业经理人,这将成为家族企业进行“管理革命”的主要模式。当然,职业经理人作用的发挥除了依赖其管理水平和职业规范,更重要的在于家族企业对外人是否具有足够的信任。模型3的检验结果表明,家族两权分离系数(SQ)与治理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即,当家族拥有的控制权越大,而现金流权越小时,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此时家族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的独特优势侵占非家族股东利益的动力就越大,家族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越突出,从而家族大股东的侵占效应也越严重,家族企业治理效率越低。印证了本文的假设1。制衡水平(B-level)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相关性,但实证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家族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独立董事的存在虽然对企业有着一定的负向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董事制度以及制定严格的相对指标,能有效的在家族上市企业治理中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但是通过证监会的实际调查发现,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在家族企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成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独立董事在家族企业董事会中占比过低造成的,就会降低家族和外部股东之间决策的灵活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及其效率。本文认为,在家族企业差序治理、权威治理、家族股东独大的背景下,家族控股股东的态度决定了独立董事能否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制衡作用。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身单力薄,还不足以有效行权。加之,独立董事并不独立,因此,独立董事的内部制衡对家族控股股东的影响不大。样本家族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平均值仅为0.36。为了避免董事会对家族控制权的干涉、避免外人介入继任过程、打破家族利益与商业利益间的平衡,因此,不愿意接受外部董事,尤其是独立董事。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时间还不长,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所难免。作为舶来品,独立董事制度本身能否适用于传统文化影响深刻的家族企业,如何发挥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还有待30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况且,独立董事的行权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三、现存的独立董事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家族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兼任几家公司的独董,其精力和时间能否分配合理、效果又会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考虑。表4-5-1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检验Model1Model2Model3Model4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O-authority0.014***4.31P-authority-0.319***-3.49SQ-0.068*-1.69B-level-0.903-1.06Size-0.771***-15.93-0.771***-15.88-0.757***-15.29-0.770***-15.78Debt0.820***2.990.599**2.210.689**2.500.644**2.36Life0.0070.53-0.014-1.07-0.005-0.36-0.009-0.69Roe1.788***6.082.067***7.081.972***6.731.980***6.75_cons17.162***15.0115.165***15.6517.436***15.1217.937***15.15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29.85529.43128.81228.698R20.4520.4480.4430.442Adj-R20.4370.4330.4280.427N1006100610061006在一般上市公司中,情况则不尽相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相关系数0.006,且显著性强,但与家族控股股东的所有权权威相比,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两权分离系数与Tobin'sQ显著负相关,这与家族企业类似,一定程度上说明,控股股东基于控制权私利会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较普遍。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一般上市企业,独立董事在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和在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明显。31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5-2一般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实际控制人持股两权分离系数独立董事占比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O-authority0.006***4.03SQ-0.023*-0.77B-level2.237***4.71Size-0.615***-32.70-0.594***-32.88-0.597***-33.22Debt0.320***2.760.301***2.600.292**2.52Life0.017***2.720.014**2.130.014**2.24Roe1.011***7.351.034***7.521.049***7.64_cons15.930***32.4815.652***31.9514.944***29.75行业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F值116.000114.692116.498R20.3390.3360.339Adj-R20.3360.3330.337N4099409940994.5.2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多元回归分析企业管理者特质的差异对家族权威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影响,见下表:无论董事长年龄大小,家族所有权权威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所得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家族所有权权威对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不受董事长年龄的影响。董事长年龄较大时,独立董事在家族企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显著为负。这可能是由于:董事长年龄越大,对独立董事这一外来人的排斥就越大,因为独立董事发挥监作用时,会影响董事长权利。董事长年龄较大,越倾向于用较小的现金流获取最大的控制权,造成两权分离程度加大,直接导致家族大股东与非家族股东的代理冲突显著,严重影响企业价值,结果是公司治理效率越小。董事长年龄大小不同时,家长任职对公司治理的副作用相差比较大:当董事长年龄较大时,家长任职对公司治理的负向作用最大;董事长年龄较小时,家长权威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副作用比年龄较大时要小,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董事长年龄的增长,基于传统文化和职位产生影响力的家长对企业内部各类代理问题无法发挥“家长式管理”的权威,而且由于思想较为保守,可能会既排斥同辈和后辈中的能人,又排斥社会上优秀人才的加盟,使得家族企业内部环境较差;而年龄较小的管理者更容易接受新的管理理念,此时家长“一言堂”对治理的负向作用减弱。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者特质如何,再按照传统观念,利用家长权威进行公司治理的优势已经失去。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在企业管理中越发重要,企业应着重考虑是否聘用专业能力强、受教育程度高的32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家族成员或职业经理人。表4-5-3(1)家族企业内管理者(董事长)年龄不同时,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年龄较大年龄较小Model1Model2Model3Model4Model1Model2Model3Model4O-authority0.007***0.006**(4.99)(2.46)P-authority-0.127***-0.053(-3.09)(-0.92)SQ-0.058***-0.003(-3.17)(-0.15)B-level-0.629*-1.051(-1.77)(-1.64)Size-0.371***-0.377***-0.364***-0.376***-0.281***-0.282***-0.278***-0.276***(-17.02)(-17.11)(-16.24)(-16.96)(-8.54)(-8.44)(-8.25)(-8.33)Debt-1.078***-1.220***-1.146***-1.176***-0.508***-0.599***-0.592***-0.573***(-8.73)(-9.93)(-9.28)(-9.52)(-2.69)(-3.20)(-3.12)(-3.06)Life-0.0002-0.009*-0.004-0.0070.021**0.0120.0140.014(-0.03)(-1.67)(-0.78)(-1.38)(2.29)(1.40)(1.51)(1.60)Roe0.538***0.717***0.643***0.648***0.659***0.767***0.766***0.730***(3.98)(5.28)(4.78)(4.79)(3.11)(3.67)(3.64)(3.48)_cons8.881***9.341***9.023***9.415***6.739***7.039***6.890***7.229***(16.96)(17.71)(17.08)(17.39)(8.73)(8.90)(8.81)(9.05)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27.40826.26226.30025.78415.11014.61914.54014.792R20.5220.5110.5120.5070.5860.5780.5770.581Adj-R20.5030.4920.4920.4870.5470.5380.5370.541N710710710710296296296296由表4-5-3(2)可知,虽然家族企业中董事长的受教育水平与公司治理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是,受教育水平与家族权威各变量的交叉项系数都不显著,说明家族企业中管理者(董事长)的受教育水平不能显著影响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33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5-3(2)家族企业内管理者(董事长)学历、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公司治理效率(Tobin'sQ)O-authority0.020*(1.92)P-authority-0.114(-0.33)SQ-0.190(-1.36)B-level3.628(1.20)Edu0.099**0.139*0.133*0.0310.587*(2.13)(1.73)(1.69)(0.34)(1.83)Edu*O-aur-0.002(-0.57)Edu*P-aur-0.059(-0.60)Edu*SQ0.035(0.90)Edu*B-level-1.321(-1.54)Size-0.770***-0.766***-0.773***-0.753***-0.769***(-15.8)(-15.8)(-15.83)(-15.20)(-15.79)Debt0.674**0.877***0.644**0.744***0.691**(2.47)(3.19)(2.37)(2.69)(2.52)Life-0.0110.006-0.016-0.007-0.010(-0.86)(0.43)(-1.23)(-0.53)(-0.75)Roe1.999***1.792***2.067***1.972***1.974***(6.83)(6.10)(7.09)(6.74)(6.75)_cons17.229***16.549***17.499***17.210***15.880***(14.83)(13.70)(15.07)(14.51)(9.91)行业/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28.92528.06627.63027.09627.084R20.4440.4550.4510.4460.446Adj-R20.4290.4390.4350.4300.429N1006100610061006100634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4.5.3外部环境、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多元回归分析当上市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时,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4-5-4),验证了本文的假设6。表4-5-4外部环境、家族权威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多元回归分析外部环境较差外部环境较好Model1Model2Model3Model4Model1Model2Model3Model4O-authority0.019***0.013***(3.54)(3.41)P-authority-0.528***-0.022(-3.82)(-0.19)SQ-0.051*-0.096(-0.83)(-1.63)B-level-1.816-0.653(-1.43)(-0.59)Size-0.906***-0.881***-0.896***-0.891***-0.536***-0.537***-0.518***-0.541***(-12.62)(-12.24)(-12.11)(-12.13)(-8.93)(-8.79)(-8.41)(-8.80)Debt0.6090.4670.3790.4161.327***1.163***1.248***1.162***(1.43)(1.11)(0.89)(0.97)(3.96)(3.45)(3.69)(3.46)Life0.001-0.041**-0.025-0.0260.0180.0080.0130.007(0.03)(-1.99)(-1.18)(-1.27)(1.21)(0.54)(0.85)(0.48)Roe1.047***1.458***1.369***1.318***3.439***3.588***3.501***3.564***(2.60)(3.72)(3.45)(3.31)(8.13)(8.39)(8.19)(8.35)_cons19.984***20.594***20.517***20.946***14.217***14.706***14.395***15.075***(11.93)(12.40)(12.10)(12.38)(9.47)(9.67)(9.47)(9.10)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16.45616.59815.64015.73323.20422.18522.41722.212R20.4770.4790.4640.4650.5560.5440.5470.545Adj-R20.4480.4500.4340.4360.5320.5200.5230.520N516516516516490490490490当外部环境较差时,家长任职与公司治理效率显著负相关,而随着环境变好,这种负向关系变得不再显著;独董比例、所有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不受环境影响,但,当环境状况较好时,独董比例对公司治理的副作用减弱了,只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部环境较差时,两权分离系数越大,公司治理效率越低;环境较好的情况下,两者间的负相关性变得不显著。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较差时,家长任职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向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家族、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威,不会轻易接受管理层尤其是职业经理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发展为独裁。这种使个人权利和权威高于一切的观念和做法对家族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来35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说是毁灭性的。此时企业家所拥有的权威性会对代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整体治理效率,提高代理成本。而相对良好的治理环境,如充分的产权保护、恰当的政策法规、公正严明的司法、高效的政府决策和行政体系等公共治理方面的软环境,能够有效防止家族控股股东的投机行为和对外部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4.6稳健性检验为验证本文所得上述结论的准确性,采取了如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1)公司治理效率的不同测量方式。为了避免衡量公司治理效率指标的选择造成的误差,本文借鉴杜莹、刘立国(2002)的衡量方法,采用市净率的对数LN(MBR)(MBR=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代替Tobin'sQ作为家族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衡量指标,检验家族权威各指标与公司治理效率间的关系。所得回归结果(表4-6-1)显示上文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可靠性。表4-6-1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稳健性检验Model1Model2Model3Model4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O-authority0.007***5.40P-authority-0.082**-2.47SQ-0.038***-2.72B-level-0.552-1.80Size-0.334***-18.51-0.338***-18.50-0.328***-17.75-0.336***-18.37Debt-0.920***-8.88-1.036***-10.07-0.987***-9.51-1.011***-9.78Life0.0061.21-0.003-0.600.0010.16-0.002-0.35Roe0.509***4.520.647***5.760.607***5.420.611***5.44_cons8.036***18.688.412***19.408.196***18.898.491***19.15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38.33436.62536.72336.412R20.5160.5050.5050.503Adj-R20.5020.4910.4910.489N999999999999(2)前文回归分析中,用市场化进程指数衡量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好与坏。在本部分,以政府干预指数替代市场化进程总指数作为外部环境的衡量指标,做稳健性检验。当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低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中位数时,认为上市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较好;反之,则较差。通过表4-6-1、4-6-2、4-6-3、4-6-4的稳健性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稳健性检验所得结论与前文基本一致,所以本文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36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6-2一般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稳健性检验实际控制人持股两权分离系数独立董事占比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回归系数t值O-authorit0.002***3.39SQ-0.013-1.19B-level0.433**2.53Size-0.257***-35.75-0.251***-36.24-0.251***-36.36Debt0.743***14.640.734***14.470.737***14.54Life0.010***4.400.009***3.970.009***3.94Roe0.384***6.900.393***7.050.396***7.11_cons6.264***34.806.192***34.496.040***32.86行业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F值196.150195.097195.617R20.4690.4680.469Adj-R20.4670.4660.466N40114011401137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6-3(1)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稳健性检验年龄较大年龄较小Model1Model2Model3Model4Model1Model2Model3Model4O-authority0.010***0.004**(5.42)(2.36)P-authority-0.149***-0.026(-2.79)(-0.59)SQ-0.076***-0.020(-3.23)(-0.98)B-level-0.611-0.554(-1.43)(-1.19)Size-0.370***-0.363***-0.359***-0.369***-0.315***-0.319***-0.311***-0.317***(-13.71)(-13.10)(-12.91)(-13.24)(-12.32)(-12.31)(-11.84)(-12.33)Debt-1.039***-1.184***-1.123***-1.153***-0.858***-0.931***-0.900***-0.917***(-6.68)(-7.53)(-7.13)(-7.24)(-5.98)(-6.56)(-6.28)(-6.49)Life0.002-0.009-0.004-0.0070.0080.0020.0040.003(0.28)(-1.31)(-0.52)(-1.01)(1.16)(0.37)(0.64)(0.45)Roe0.627***0.839***0.758***0.750***0.425***0.502***0.489***0.490***(3.72)(4.87)(4.46)(4.36)(2.74)(3.28)(3.19)(3.21)_cons9.038***9.276***9.172***9.467***7.587***7.842***7.683***7.970***(14.06)(14.12)(13.98)(14.03)(12.44)(12.66)(12.51)(12.65)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19.74618.00418.21517.53721.16120.76020.80620.842R20.5370.5140.5170.5080.5240.5190.5190.520Adj-R20.5100.4860.4890.4790.4990.4940.4940.495N45145145145154854854854838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6-3(2)管理者特质、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稳健性检验公司治理效率O-authority0.006(1.58)P-authority-0.157(-1.25)SQ-0.037(-0.72)B-level1.060(0.97)Edu0.032*0.0300.0160.0360.207*(1.91)(1.03)(0.56)(1.12)(1.78)Edu*O-aur0.0002(0.16)Edu*P-aur0.023(0.63)Edu*SQ-0.002(-0.12)Edu*B-level-0.473(-1.53)Size-0.338***-0.335***-0.337***-0.328***-0.337***(-18.43)(-18.44)(-18.31)(-17.65)(-18.39)Debt-1.017***-0.909***-1.027***-0.973***-1.003***(-9.80)(-8.72)(-9.91)(-9.30)(-9.66)Life-0.0020.005-0.004-0.0002-0.002(-0.51)(0.96)(-0.81)(-0.05)(-0.43)Roe0.619***0.504***0.645***0.604***0.604***(5.51)(4.47)(5.72)(5.38)(5.37)_cons8.217***7.947***8.333***8.071***7.805***(18.66)(17.44)(18.85)(18.01)(13.17)行业/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36.50935.98634.35234.47134.301R20.5040.5190.5070.5080.507Adj-R20.4900.5040.4920.4930.492N99999999999999939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表4-6-4外部环境、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稳健性检验外部环境较差外部环境较好Model1Model2Model3Model4Model1Model2Model3Model4O-authority0.007***0.008***(4.14)(3.98)P-authority-0.053*-0.200(-1.18)(-4.00)SQ-0.065***-0.015(-3.24)(-0.63)B-level-0.440-1.233(0.94)(-2.85)Size-0.245***-0.243***-0.235***-0.244***-0.390***-0.382***-0.390***-0.381***(-9.08)(-8.75)(-8.56)(-8.76)(-15.61)(-15.20)(-14.95)(-14.87)Debt-0.760***-0.834***-0.794***-0.852***-1.013***-1.133***-1.130***-1.108***(-5.14)(-5.58)(-5.36)(-5.74)(-6.59)(-7.55)(-7.30)(-7.30)Life0.0090.0050.0070.0050.001-0.015**-0.009-0.009(1.55)(0.78)(1.13)(0.79)(0.07)(-2.02)(-1.21)(-1.16)Roe0.748***0.824***0.780***0.854***0.404***0.571***0.550***0.508***(4.14)(4.49)(4.29)(4.69)(2.68)(3.90)(3.69)(3.42)_cons6.039***6.289***6.218***6.170***9.257***9.521***9.502***9.687***(9.19)(9.34)(9.45)(8.55)(15.51)(16.08)(15.65)(16.18)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值18.83817.65118.33617.61321.96121.97420.70821.337R20.5070.4900.5000.4900.5590.5600.5450.552Adj-R20.4800.4630.4730.4620.5340.5340.5190.526N50450450450449549549549540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5.1结论通过规范研究、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家族所有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家族掌握股权比例的增加,利益协同效应会越强烈,从而使企业更加关注其长期的经营发展。家族控制权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家族控制权较大时,家族凭借较小的现金流权谋取足够的控制权。正是由于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匹配,导致家族大股东具有较强的侵占非家族股东利益的动机及能力,结果就是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越低。家长在本企业中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家长任职),不能够有效改善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本文认为,虽然受家长职位权威、家长个人魅力、崇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级员工自愿性服从公司相关规定、自觉履行职责,从而可以对制度的执行起到很好的调节的作用。但是,作为家长,创始人的自我控制会引发一系列代理问题的产生,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创始人具有的强烈控制欲望可能会导致独裁。此时,再先进的科技、再科学的人事结构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为了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家族整体利益,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逐步由家族成员掌握向职业经理人员转移,为家族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是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2)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与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显著。这主要还因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独立董事行权没有法律保障,因此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与制衡职能。但是,我们应客观、理性地看待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能片面的否定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3)在外部制度环境较差时,两权分离系数、家长任职的负向作用相比环境较好时更明显。家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好时,各种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法律监管不到位、董事会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而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显得微不足道,此时,家长独断极有可能造成企业投资或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而这种失误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而且很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甚至破产。所以,家族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家业长青、顺利实现权力交接,必须要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使独立董事、监事等在公司治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此外,在社会信用体制、法制环境等都不完善的状况下,政府的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4)家族企业中管理者的年龄不同,家族权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而董事长的受教育程度并不影响家族权威与治理效率间的关系。5.2政策建议(1)改变独立董事的产生方式,建立并完善独立董事专家库。独立董事是这样产生的:通常在经过大股东提名后,还要经股东大会讨论,讨论通过则聘为本企业的独立董事。但是,不难看出,独立董事的这种产生机制存在着矛盾:独立董事制度要求独立董事应尽监督、制衡之责,独立董事监督、制衡的主要对象就是41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大股东,而在独立董事的任免中控股股东又恰恰掌握着决定权。换句话说,控股股东既是独立董事的“衣食父母”,又是独立董事的工作对象。这种机制下所产生的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值得我们思考。那么如何改?家族企业甚至是所有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任免权可以交给没有任何利益瓜葛的证监会。同时,加强独立董事的规范化、职业化,独立董事应该符合“硬件”和“软件”要求,硬件包括职称、任职经历、工作经验等,软件如: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等。具体而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可以把本企业所需要的独立董事的人数、资历等具体要求提交给证监会,由证监会按照制度规定和上市公司的相关要求指定独立董事去该上市公司任职;上市公司根据其一定的标准向证监会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由证监会向独立董事发放“工资”、福利等待遇,从而切断独立董事与家族控股股东间的经济联系。这样操作优点如下:可以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公正性,防止独立董事被家族大股东操控;证监会建立独立董事专家库,既便于统一管理,又会增强独立董事注重“声誉”、尽职尽责、独立公正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在治理过程中,治理模式会受到家庭伦理、传统道德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这一治理特色表现为:家族企业利用亲情、友情等非正式制度和原则等的自发作用来规范资源配置,潜移默化的将传统的儒家文化融入到商业文化中,通过“家文化”的柔性约束力和规范作用来解决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仅靠家族内隐性契约管理已不再现实。而职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是使家族企业摆脱裙带关系、人情管理这一桎梏的有效工具。因此,实行职业化经营是大势所趋。职业化经营指的是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企业日常管理和经营决策中尽可能排除“人治”的可能,使企业尽量依靠正式的程序和制度、规则等来进行管理,即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但,受“家族”文化和以血缘为本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内一直存在着“内外有别”、“亲疏有别”的差序信任格局。这样很容易会使有作为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得不到足够的信任而选择离职。加之,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低,法制型信用还未充分建立:无法对职业经理人做出客观评价,雇主没法真实、全面的掌握经理人的信用程度,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几乎没有影响。家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变自己的“小家”为“大家”,摒弃局限于亲缘和血缘关系而排斥外部职业经理人的思想。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家族企业管理的职业化等同于只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而忽视了家族成员这一人力资源:家族企业中的管理人才既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市场引入,也可以从企业内部自己培养。但是由于家族企业中也存在着外部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间的代理问题,因此:家族企业应通过系列激励与信任机制的建立,发挥外部职业经理人“新鲜血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系列法律制度和规范。42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5.3研究局限与展望5.3.1研究局限虽然实证检验结果很好的支持了本文前面的分析与假设,但本文仍存在许多不足:(1)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家族与企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种作用机制使得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比较复杂,本文仅从家族整体的角度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并没有细化到家族内每一成员,因此研究较为宽泛。(2)在变量选取方面,对于家族控制权权威的衡量,家族成员参与经营管理的人数和比例能够完整的代表家族权威的水平,但是由于家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及数据搜集难度较大,本文只选取了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家长)是否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家族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两个指标作为家族控制权权威的度量。(3)外部治理环境的定量衡量难度比较大,也没有系统的衡量方法。本文只选择了市场化进程指数与政府干预指数等指标衡量上市家族企业外部环境的好坏,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5.3.2研究展望根据本文研究的局限性,考虑到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和发展过程中已经或可能遇到的问题,文章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1)建立精确而全面的指标衡量体系。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衡量一个因素的指标通常有一个或几个,但有的因素的衡量却比较少,即使用某一指标去衡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衡量方式较多的因素来说,各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各有所长。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指标衡量体系,如何全面而又准确的度量我们所要研究的要素,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2)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家族企业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在战略转型和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时期,很多家族正面临着二代接班、代际传承等问题。在权力交接的特殊时期,家族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成功跨越,如何才能顺利实现二代接班,如何才能确保家业长青、“富过三代”,是新时期家族企业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43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参考文献[1]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2]陈德球,肖泽忠,董志勇.家族控制权结构与银行信贷合约:寻租还是效率?[J].管理世界,2013(9):130-143.[3]陈建林,娄朝晖.上市公司控制权类型、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J].财经论丛,2009(6):95-101.[4]储小平.华人家族企业的界定[J].经济管理与经济理论,2004(1):49-53.[5]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124-133.[6]何瑛,张大伟.管理者特质、负债融资与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2015(8):65-72.[7]贺小刚,李新春,连燕玲.家族成员的权力集中度与企业绩效[J].管理科学学报,2011(5):86-96.[8]贺小刚,李新春,连燕玲.家族权威与企业绩效:基于广东省中山市家族企业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5):75-81.[9]贺小刚,连燕玲,李婧,苗藤藤.家族权威的配置效应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10):122-132.[10]贺小刚,连燕玲,张远飞.家族内部权力集中度、偏离度与治理效率[J].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381-395.[11]贺小刚,连燕玲.家族权威与企业价值: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4):90-102.[12]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J].金融研究,2004(5):64-78.[13]李庆梅.董事会治理与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5.[14]李新春.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J].经济研究,2001(7):35-43.[15]李新春.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8(24):1-17.[16]李有根,赵西萍,李怀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5):48-53.[17]苏启林,朱文.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03(8),36-45.[18]唐清泉.家族企业持续成功经营的挑战与应对方案[J].管理世界,2002(9):123-130.[19]唐雪松,申慧,杜军.独立董事监督中的动机——基于独立意见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0(9):138-149.[20]万平,陈共荣.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180-181.[21]王明琳,周生春.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J].管理世界,2006(8):83-93.[22]王毓.家族权威、家长特质与企业价值[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23]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6(5):62-73.[24]萧维嘉,王正位,段芸.大股东存在下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90-97.[25]姚瑶,逄咏梅.家族控制与对价支付[J].南开管理评论,2009(1):40-48.[26]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4):101-111.[27]叶康涛,祝继高,陆正飞,张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1(1):126-139.[28]郑春美,李文耀.基于会计监管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84-185.44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29]支晓强,童盼.盈余管理、控制权转移与独立董事变更[J].管理世界,2005(11):137-144.[30]AliK,ChenTY,RadS.CorporateDisclosuresbyFamilyFirm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7(44):38-86.[31]Anderson.Founding-familyOwnershipandFirmPerformance:EvidencefromtheS&P500[J].JournalofFinance,2003,58(3):1-28.[32]BaysingerBD,Bulter.CorporateGovernanceandtheBoardofDirectors:PerformanceEffectsofChangesinBoardComposition[J].JournalofLawEconomicsandOrganization,1985(12):101-124.[33]BoubakriN,CossetJC,GuedhamiO.LiberalizationCorporateGovernanceandthePerformanceofNewlyPrivatizedFirm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05(11):67-90.[34]BoubakriN,CossetJC,GuedhamiO.Post-privatizationCorporateGovernance:RoleofOwnershipStructureandInvestorProtection[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5(76):69-99.[35]BrickleyJA,Coles,Terry.OutsideDirectorsandtheAdoptionofPoisonPill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4(35):71-90.[36]ChrismanJ,ChuaJH,LitzR.ComparingtheAgencyCostsofFamilyandNon-familyFirms:ConceptualIssuesandExploratoryEvidenc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4,28(4):35-54.[37]ClaessensS,LangL.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inEastAsianCorporation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58):81-112.[38]CoaseRH.NatureoftheFirm[J].EconomicNewSeries,1937(4):38-45.[39]EugeneFama,MichaelJensen.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83(7):30-35.[40]DemsetzH,LehnK.StructureofCorporateOwnership:CausesandConsequenc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5(93):137-165.[41]Denis.ManagerialDiscretionOrganizationalStructureandCorporatePerforman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3(16):9-36.[42]FriendI,Lang.EmpiricalTestoftheImpactofManagerialSelf-InterestonCorporateCapital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e,1988(6):71-80.[43]Grossman,Hart.CorporateFinancialStructureandManagerialIncentives[J].EconomicsofInformationandUncertainty,1982(11):7-40.[44]HarrisM,RavivA.CapitalStructureandtheInformationalRoleofDebt[J].JournalofFinance,1990,45(2):21-49.[45]HarveyC,LinsK,RoperA.EffectofCapital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4(75):3-30.[46]Hermalin,BenjaminE,MichaelS.EffectsofBoardCompositionandDirectIncentivesonFirmPerformance[J].FinancialManagement,1991(20):101-112.[47]HimmelbergC,HubbardR,PaliaD.UnderstandingtheDeterminantsofManagerialOwnershipandtheLinkbetweenOwnershipandPerformanc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9(53):53-84.[48]JainN.ManagerialCompensationandLearning[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6(50):77-99.[49]JensenM.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6,76(2):23-29.[50]JensenM,Meck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3):5-60.[51]JensenM.ModernIndustrialRevolution,ExitandtheFailureofInternalControlSystem[J].JournalofFinance,1993,48(3):31-80.[52]LaPorta.AgencyProblemsandDividendPoliciesaroundtheWorld[J].TheJournalofFinance,2000,55(1):1-33.[53]LaPortaRF,LopesSilanesF,ShleiferA.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JournalofFinance,1999,54(2):71-117.45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54]LemmonM,RobertsM,ZenderJ.BacktotheBeginning:PersistenceandtheCross-SectionofCorporateCapital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e,2008(63):75-80.[55]LewellenW,HuntsmanB.ManagerialPayandCorporatePerformance[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0(9):10-20.[56]LindenbergEB,RossSA.Tobin'sQRatioandIndustrialOrganization[J].JournalofBusiness,1981(54):1-32.[57]Shleifer,Vishny.ASurveyofCorporateGovernance:AndreiShleiferandRobertW.VishnySource[J].JournalofFinance,1997,52(2):37-83.[58]ThomsenS,PedersenT.OwnershipStructureandEconomicPerformanceintheLargestEuropeanCompanies[J].JournalofStrategicManagement,2000(21):89-90.46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致谢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我也即将踏入社会。回首在石河子大学的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心中不免有诸多感慨、诸多眷恋。万分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我将永远牢记身为石大学子应该“博学多能,明德正行”,不仅要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而且要为石大荣誉而奋斗。本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郭桂花教授。在论文的设计过程中,从选题、构思、数据资料的收集到具体内容的组织、具体格式的修改,我的导师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和精心的指导。恩师严谨治学、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感染了我,更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榜样。师恩难忘,在这里,特向我的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激与感谢,表达我最美好、最真挚的祝福!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学习中,是学院各位老师最无私的传道授业,是他们渊博的科学理论知识,使我开拓了视野,让我获得了无穷的知识和走上社会的生存技能,使我得以不断完善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功底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我还要感谢帮助和支持我的各位研究生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学习理论知识、一起探讨问题,使得我能及时发现不足、改正缺点。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让人倍感真挚友谊的温暖,我将永远铭记这段求学时光。我还要感谢父母、家人对我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感受到家这一心灵港湾无穷的爱。他们是我不断进步、完善自我、走向美好未来的最坚实的力量。在此,特向在农村一直辛勤劳作,抚育我成人的父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文献资料,援引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一并向他们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知识储备和能力有限,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专家和老师不吝指正。感谢各位老师为我付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47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作者简介王乃娣,女,1988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市。2011年6月毕业于烟台南山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并同时于山东经济学院会计专业自考本科毕业,于2012年12月获得山东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8月起开始在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习。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郭桂花、王乃娣,制度环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基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15年第8期。王乃娣,工业发展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以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为背景,《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36卷第12期(中)。48 家族权威与公司治理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