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ID:35036647

大小:2.9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3-16

上传者:U-24835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_第1页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_第2页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_第3页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_第4页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一.--、.:-i?、'-.义'产产;七;心..受v,vv;/-‘'*!-;芦。—;.、呼巧.於-‘-武.X\\Vv■诚声V:诏巧菱"';.獻.心苗二證—'每\VCV’/进矿i-一‘V:’‘'、--'、'一;-、兴群戶'為够.r梦'4'讀'./分类号:校代码:10410貨羣一鶴為,:学''.、、r?)-,至^ ̄'-'-.\巧:巧-.一、:^密级:学号:0212014050、-'..?.?r产、*-一*.‘'.■.?,1.■'古.々.二造奈声戊為….^苗誠i議瓜成朱葦乂聲巧纏.11巧女嗦化讼與敎變-?'?.T.去;^i巧护'?靡變讀善#s。心讀^、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苗、一一;!^江西省为例《。"号The乂nalsisofBehaviorofCultiva化dLandCirculationy义義andInCuencingFac化rsaboutDifferentlesof巧yp-HousehoParttimeFarmhilds專苗g-;.-一^占?今’‘与為:直户打V訪背、;V為在ainianxiProinasanaeTkJvceexmlggp/—?*、.乂.*.‘-^.-__方1-六、乂;。:>.奋:..课薦於哉―:申请人?》■—一酸担进麵藍苗茂;y^沪心?、’户.::咬.指导教:.■_......罗.護教....授......;:屋成师啥/,<武:外指导校教师阔證栋....撼...,..,,又公—_煎教?;,.,1為皆扁置诉泰’■:农业推广硕±学位种类與契喔---萬義业领:农村写区域发展養1!舉专域''()所在:院所紐實觀證輸讀I—'.20166论文交日:年月汽巧聲提期^立'-致飞;.—,焉.心巧?■.、、—'’...子-.V、*-‘.^、‘一W.节又V.丫一一一?‘fek.V'一:令.r^:;乂'‘-?..'.'';、’'''.-.:一、.一V..v':气山,.乂:r。中 本文系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必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课题号:71333004)和国家自科学基金项目“规模经营、分工深化与农村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江西为例”(项目编号:71563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录目录摘要...................................................................................................................................IIIAbstract............................................................................................................................IV1绪论................................................................................................................................11.1选题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2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1.3.1研究内容.....................................................................................................21.3.2技术路线.....................................................................................................31.4研究方法................................................................................................................3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4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52.1相关概念界定........................................................................................................52.2相关理论基础........................................................................................................52.2.1劳动力转移理论........................................................................................52.2.2土地产权理论.............................................................................................62.2.3行为决策理论..............................................................................................72.3文献综述.................................................................................................................72.3.1国外研究现状..............................................................................................72.3.1.1国外对农户兼业的研究..................................................................72.3.1.2国外对耕地流转的研究..................................................................82.3.2国内研究现状..............................................................................................92.3.2.1国内对农户兼业的研究..................................................................92.3.2.2国内对耕地流转的研究..................................................................92.3.2.3国内对农户兼业与耕地流转的关系的研究..............................102.3.3国内外研究述评.......................................................................................113样本来源和基本描述.............................................................................................123.1江西省的耕地流转现状.....................................................................................123.2样本来源..............................................................................................................133.3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描述性分析....................................................................14I 目录3.3.1样本农户个人特征描述性分析..............................................................143.3.2样本农户家庭特征描述性分析..............................................................153.4样本农户兼业类型与耕地流转行为状况........................................................163.4.1样本农户兼业类型...................................................................................163.4.2样本农户耕地流转状况...........................................................................163.5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分析........................................................173.5.1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的行为过程.............................................173.5.2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入的行为过程.............................................203.6样本农户耕地流转存在的问题.........................................................................223.6.1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不规范......................................................................223.6.2耕地流转规模不大...................................................................................233.6.3耕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完善..................................................................234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44.1变量的选取与赋值..............................................................................................244.2模型构建..............................................................................................................244.3Logistic模型估计与分析....................................................................................255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295.1研究结论..............................................................................................................295.2对策建议..............................................................................................................295.2.1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耕地流转市场机制............................295.2.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建设乡镇企业.............................................305.2.3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305.2.4解放思想,加大对耕地流转的宣传力度.............................................305.2.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305.2.6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1参考文献.........................................................................................................................32致谢...................................................................................................................................35II 摘要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实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农业要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而耕地资源的集中有利于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为此就必须进行耕地流转。江西省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省,保证其粮食产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农户兼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对农户耕地流转的行为和选择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鉴于此,研究江西省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既能推动江西省耕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为其他地区的耕地流转工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明确了文章的框架;其次结合文章研究内容,界定相关概念,回顾相关基础理论,分析相关国内外研究;第三,阐述本论文研究的数据来源,基于江西省耕地流转的现状和农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及中不同兼业类型的耕地流转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出江西省农户在耕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不规范、耕地流转规模不大和耕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再次,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获得各个变量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有不同影响的研究结果;最后,总结农户在耕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户;兼业类型;耕地流转;影响因素III AbstractAbstractAgriculture,asthefirstindustryinourcountry,hasaprofoundinfluenceonourcountry'snationaleconomy.Withthedevelopmentofourcountry’seconomy,therealityofeconomicsituationhaschanged,itputforwardnewrequirementsforustodevelopagriculture,soweneedtostrivetodevelopmodernagriculture.Todevelopmodernmodernagriculturerequiresweneedtoachieveappropriatelyscaleoperations,andtheconcentrationofcultivatedlandisbeneficialtohelphouseholdsdevelopappropriatelyscaleoperations.Therefore,wemusttransfercultivatedland.JiangxiProvinceisaprovinceoflargegrainproduction,itsgrainproductionhasagreatinfluenceongrainsafetyofourcountry,and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inJiangxiProvincehasattractedmuchattention.Atthesametime,withthecontinuousdeepeningofthedegreeofpart-timefarming,theinfluenceonthechoiceofcultivatedlandtransferisalsochanging.Becauseofthereasons,weresearchthebehaviorof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whotransfercultivatedlandinJiangxiProvince,thesurveybothcanpromotetheworkofcultivatedlandtransfersmoothlyinJiangxiProvince,andcanprovidesomereferencesfortheworkandstudyof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inotherprovinces.Thisthesisdescribesthebackground,thepurposeandthesignificanceofthestudy,andmakethethesisframeworkclearlyatfirst.Second,combiningwiththeresearchcontent,itdefinestherelevantconcepts,reviewsthebasictheoryandanalyzestherelevantresearchathomeandabroad.Third,itexplainsthesourceofdatathatusedinthisthesis.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ofthecultivatedlandcirculationinJiangxiProvinceandthesurveydataofhouseholds,itmakesdescriptivestatisticalanalysisofhouseholds’personalcharacteristicsandfamilycharacteristics,and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behaviorofcultivatedlandtransferinthesample.AnditconcludestheproblemsabouttransferringcultivatedlandinJiangxiProvince,forexample,households’behaviorin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isnon-standardized,thescaleof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isnotlarge,themarketmechanismof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isnotperfect.Forth,itselects13factorsfrompersonalcharacteristics,familycharacteristics,resourcegiftandexteriorenvironment.ItusesbinaryLogisticregressionmodeltoanalyzethefactors,thataffectthe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behaviorofcultivatedlandtransfer,fromtwoaspectsoftransferringoutandincultivatedland,anditshowseveryfactorhasdifferentinfluencesondifferenttypesofpart-timehousehold.Finally,itconcludes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anditconcludesthefactorswhichaffectthebehaviorof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incultivatedlandcirculation,anditputsforwardsomeIV Abstracttargete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basedontheconclusions.Keywords:household;thetypeofpart-timefarming;thecirculationofcultivatedland;influencingfactorV 1绪论1绪论1.1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这也对我国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国的农业朝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等方向发展,而沿用了三十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现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作用下,我国的土地经营零散且低效,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规模化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同时还造成了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浪费,为了打破我国农业发展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产生的桎梏,解除其束缚,我国必须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别要进行土地流转工作。自2005年国家开始施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起,每年国家都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用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作为聚焦“三农”前沿的“中央一号文件”亦每年都强调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相应的指导方针以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之重视。耕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因而耕地流转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从而促使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就业或者从事非农生产工作,导致农户在就业方式和收入结构上产生了差异,进而导致了农户的分化。由于农户异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农户分化的情况愈演愈烈,从而产生了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由于自身特征的差异,其对耕地流转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认知也不尽相同,如何针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进行合理的耕地流转引导,就成为了目前推动耕地流转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分析每种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选择偏好,有利于政府了解农民意愿,并在推动农村耕地流转和政策制定及实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意愿,这符合《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1的要求。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江西省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是江南“鱼米之乡”,其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本文立足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相关理论,对江西省耕地流转状况以及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以期达到以下两点目的:(1)通过对江西省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的研究,了解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选择偏好以及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2015年2月1日印发1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2)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总结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的状况,并分析得出每一种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结论,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1.2.2研究意义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部分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转移,从而产生了农户分化的现象,伴随着农户分化产生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而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对于耕地流转的行为选择以及行为偏好也不尽相同,因而,研究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通过翻阅已有的农户耕地流转、土地流转及农地流转方面的文献,笔者发现大部分文献都是针对某个区域农户的整体性耕地流转行为的调查研究,而且只是将农户兼业程度作为一个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但是对于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差异却研究甚少,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研究极少涉及耕地流转行为方面。本文将农户的兼业程度差异作为前提条件和分类基础,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在耕地流转行为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这将丰富农户分化和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理论分析的内容。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差异的研究,可以较为科学、系统地了解每一种类型的农户行为的选择偏好,并通过实证分析其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每一种类型农户受哪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进而能够针对每一种类型农户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推动江西省耕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江西省城乡二元体制的弱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能为其他省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共分为5个部分,具体的内容如下所示:第一章“绪论”,主要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明确本文的框架,并提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界定相关概念之后,对本文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述评。第三章“样本来源和基本描述”,简单介绍江西省基本概况和耕地流转现状,对本文所用的样本数据进行基本的介绍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本文所采取的农户兼业类型和兼业程度的划分,介绍样本农户的耕地流转的总体情况,同时阐述样本农户的耕地转出和转入的行为过程,总结样本农户在耕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四章“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筛选可能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2 1绪论有影响的因素,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总结样本农户在耕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总结文章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1.3.2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选题目的和意义选题背景绪论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相关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江西省耕地流转现状地流转行为分析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图1-1技术路线图Fig1-1Themapoftechnologyroute1.4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者将通过查阅和研读各种文献,了解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和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目前已有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期为本文的研究开展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3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2、问卷调查法。本文对江西省15个县(区)的农户展开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并通过对农户面对面的调查,收集所需数据。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理论出发,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进行区分,同时研究每种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和影响因素;其次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进行兼业类型分类,并且探讨影响每种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因素。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对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了解研读,构建分析框架,并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进而得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或者相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不同影响,为促进江西省农户的耕地流转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可能的创新:本文从农户分化和农户异质性角度出发,将农户兼业程度作为划分标准而非影响因子,研究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并且探究影响每一种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同时为推动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由于笔者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本论文的理论分析深度不足;第二,由于问卷本身问题的设置限制以及笔者的学术能力有限,故提出的假设变量未必全面;第三,本文的部分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统计年鉴和江西省统计局官网,由于目前能找到最新的统计年鉴是《江西统计年鉴2014》,本文能获取的统计数据局限于2013年年末,只能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和阐述,对未能获取最新的数据和动态表示遗憾。4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相关概念界定(1)农户农户,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杨俊,2011;[3]),有学者认为户是指共用同一住所或家的社会单位,农户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存在的,以其家庭成员为农业劳动力,完全或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李小建,2010;[1]),还有学者认为农户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家庭关系的组织单位(卜范达和韩喜平,2003;[2]),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农户是拥有农村户籍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家庭(杨俊,2011;[3])。故本文根据论文分析的需要,将农户定义为拥有农村户籍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家庭。(2)兼业学术界对兼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兼业指农户的家庭劳动力向农业外转移而获得非农工资性收入的过程,广义的兼业指农户将劳动力、资本等各要素转移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促使形成家庭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刘敏,2010;[4]),故本文将兼业定义为跨产业的兼业,即农户把部分或全部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的过程。(3)兼业类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导致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生产的方向转移,农户间的异质性明显,农户之间的分化愈演愈烈,学术界一般以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陈晓红等,2007;[5])将农户分为4种不同的兼业类型,即纯农户、I兼农户、II兼农户和纯非农户(吕京娣,2012;[6]),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的特征,故将兼业类型划分为纯农户、兼业户和纯非农户,同时按照学术界对农户兼业划分常用的非农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比例的指标来分类,定义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0-10%的农户为纯农户,非农收入占比是10%-90%的农户为兼业户,非农收入占比是90%-100%的农户为纯非农户。(4)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其实是指耕地使用权的流转,其指的是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耕地经营权即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使用,保留其耕地承包权,而转让耕地使用(王锐,2008;[7]),本文采用此定义,同时本文描述的耕地流转包括耕地转出和耕地转入两方面。2.2相关理论基础2.2.1劳动力转移理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其指出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直接原5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因,而社会分工则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又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方式也不相同[8]-[9]。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ArthurLewis发表了文章——《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并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模型。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存在传统的农业和现代的工业两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传统的农业部门中,人口的众多导致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极小,甚至是负数,因而传统的农业部门可以为工业部门无限地供给劳动力;工业部门工资的下限是由传统的农业部门的收入决定的,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比传统农业部门的平均工资大约高30%,因此促使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进行转移。Lewis的模型首次从宏观角度向社会展示了劳动力转移的过程,然而却忽视了农业在劳动力转移中所起的作用[10]。美国经济学家JohnC.H.Fei和GustavRanis对Lewis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强调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对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作用,强调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引起重视。他们认为,只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为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提供可供消费的剩余农产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深入发展,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流向城市和非农生产部门,导致农户异质性增强和农户分化的产生,农户从事职业的分化产生了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2.2.2土地产权理论土地产权理论主要是论述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理论主要有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交易化和配置化市场理论以及地租理论,其理论几乎涵盖了土地产权方方面面的内容。土地产权权能理论,马克思认为土地具备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处分权与继承权和土地收益权等权能。其中,土地终极所有权是土地产权的核心;土地占有权是指经济主体能够实际掌控土地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依照一定的规则或约定,实际上使用土地的权利;土地处分权是指在事实或法律上土地所有者可以决定处分土地的权利,继承权则指土地产权可以继承;土地收益权是土地所有者凭借自己享有的相应权能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土地的产权既可统一又可分离,马克思指出,所有的产权权能既可以全部集中在一起,全部由一个产权主体行使,也可以将土地所有的产权权能分离出一项或几项权能,由多个产权主体独立运作[11]-[12]。土地产权交易化和配置化市场理论,马克思在谈论土地产权时,就将土地产权当作商品来理解,他认为土地产权就像资本,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用以支配无酬劳动和无代价劳动的凭证。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土地,人类要使用土地就必须获得土地的相关权能,从而很容易导致部分的权能被人类当作商品来进行交易;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有偿使用的普及也充分体现了土地产权的商品化状态。在此基础之上,土地产权作为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其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6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的,并且土地产权按市场的规则进行流转和配置;同时,马克思认为土地因为不可移动的特征,所以土地产权的市场配置即土地市场配置的实质。地租理论,马克思指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是超过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而土地价格则是由于地租的资本化而形成的[13]-[14]。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指出了农户耕地能够流转的原因,农户耕地流转实质上是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耕地承包经营权同耕地所有权的分离,同时耕地地租也可能影响农户耕地的流转行为。2.2.3行为决策理论1947年,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特思提出期望效用理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赌博,他们分析人们在赌博时的决策行为,其假设人是绝对理性的,即人为了明确的目标而进行决策,其能掌握正确且全面的信息,可以列出多种行动方案,理性人对每种方案的结果都能赋予一个期望值,期望值的大小则用效用表示,理性人可以按照效用的大小择优选择方案,其认为人的行为决策会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基于期望效用理论,萨维奇提出了主观期望效用,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行为选择的发生概率具有主观的个人偏好,不同个人偏好会导致期望效用出现差异,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决策。20世纪4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他认为决策主体经常处于有限理性而非绝对理性的状态,不完全的信息、未知的风险、复杂的事物都将限制决策主体做出理性的决策,他认为理性决策“在约束条件和给定的限度内适当地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他还提出满意原则,认为人在做决策时往往选择最能够满足当前需要的方案,而非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方案。1979年,丹尼尔·卡尼曼和阿摩司·图伏尔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该理论用“价值”代替了“效用”的概念,其指出人们在决策时会出现三种情景,一种是损失的规避,当人们在决策时,面对风险收益会选择风险规避,而面对风险损失时则选择风险偏好,说明人们损失一定价值的物品比获得同一价值的物品的感觉更强烈;其次是参照依赖,人们会根据参照点来对价值进行定义;第三种是禀赋效应,当一件物品属于自己时,人们倾向于给予该物品更高的评价,即人们对自己物品的主观定价会高于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15]-[16]。因此,本文认定农户是有限理性的,在分析农户耕地行为时,既要考虑农户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农户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影响。2.3文献综述2.3.1国外研究现状2.3.1.1国外对农户兼业的研究国外部分学者关于农户兼业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农户兼业的概念、农户兼业的原因7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和对农户兼业的评价上。关于农户兼业概念的界定,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导致各国学者对农户兼业的概念界定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差异。今泽夏树(1996)[17]在其著作《农业经营学讲义》中表示,在日本,农村家庭成员中有1个人或1个人以上从事农业以外工作的农户即是兼业农户。美国1969年把兼业农场主定义为每年从事非农业劳动和生产100天以上的商业性农场主,或者是在从事非农产业中获得收入大于来自农业收入的农场主。德国对兼业农户的定义是户主及其配偶的农业经营收入占其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低于50%,同时对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不足全部劳动力投入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各国对农户兼业的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农户收入占比与农业劳动投入占比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界定的。对于农户兼业产生的原因方面的探究,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七户长生等人(1994)[18]认为,农民因为收入水平低下,导致了农户的经济困难和生活贫困,从而产生了农户兼业。N.Heerink&S.Feng(2008)[19]提出,农村经济改革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是农户分化的重要外部因素。日本的经济学家嘉田良平从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视角出发,对农户兼业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较为流行的“推拉”理论,他认为,在一方面来自农业内部的推力和非农产业的拉力促使农户离开农业,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自农业的拉力使农户保持一定的农业经营[20]。对农户兼业的评价,各国学者的态度不一。在欧美国家,农业学者比较支持农户兼业。其中,德国和瑞士等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国家对农户兼业的评价比较高,美国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则对农户兼业不关心,放任自流。但是日本的学者却对农户兼业的争议比较大,一部分学者认为小规模农户兼业造成了日本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户数量减少、农户经营规模零散和农业资源分散等一系列问题,但同时日本仍有部分学者支持农户兼业[21]。2.3.1.2国外对耕地流转的研究国外的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化,故在国外的研究中很少用“耕地流转”这一概念,研究更多的是土地交易,而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的土地交易状况和土地交易的影响因素上。在农村的土地交易状况方面,各国的土地交易状况各不相同。VikasRawal(2001)[22]对印度政府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土地改革进行实证分析,他指出在印度,农民是通过土地分配、佃农登记和土地交易而获得土地的,但是由于土地买卖比较困难,很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就需要大量地租赁其他农民的土地,所以印度的土地租赁比土地交易更加活跃。Wegren(2003)[23]分析了俄罗斯的农村土地交易状况,阐述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土地私有化以后,促使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土地交易也愈加活跃。Joshua&Eleonoraetal(2004)[24]以斯洛伐克为例,研究了中东欧国家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后的农村土地交易状况,他指出,中东欧国家虽然实行了土地私有化,但是由于政府保留了对土地交易的干预权,所以中东欧国家的农村土地交易活动并不活跃。在研究农村土地交易的影响因素方面,各位国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8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Bogaerts(2002)[25]通过对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土地交易研究,发现交易成本过高是阻碍农村土地交易的主要原因。Kung(2002)[26]通过对中国的非农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非农就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决定了农户对农村土地租赁的需求。Terry(2003)[27]针对中欧国家的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土地交易活动容易被经济环境所影响,土地所有者是基于理性的考虑才进行土地买卖,然而因为畏惧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导致很多持有小块地的农户不愿意卖出土地。2.3.2国内研究现状2.3.2.1国内对农户兼业的研究国内对农户兼业的相关研究是基于农户分化以及农户异质性行为的基础之上的,目前学者们对农户分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研读农户兼业类型分类的相关研究,笔者发现国内部分学者有不同的观点。高强等(1998)[28]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将农户划分为三类,即专业农户、一兼农户和二兼农户。田蕊(2007)[29]从农户从业角度和农户构成角度出发,按照农户家庭成员的从业领域将农户划分为农业户、非农户、兼业户、亦农亦工户或亦农亦商户4种类型,根据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的构成将农户分为纯农户、一兼户(农业兼业户)、二兼户(非农业兼业户)和纯非农户。而目前国内比较统一和认可的划分方式是从收入来源结构角度,即按照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将农户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纯农户、I兼农户、II兼农户和纯非农户(吕京娣,2012)。在研究和探讨农户分化和农户兼业的原因方面,农村产业分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研究课题组(1996)[30]研究归纳了山西省农户分化的四种因素,即家庭经营形式的特质性、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带动和农民增加收入的内在驱动。刘晓昀(2003)[31]认为当农户的农业收入减少,农村劳动力就很有可能转向非农就业,同时促使劳动时间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了重新配置,从而弥补减少的农业收入。何秀荣(2009)[32]认为,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低流动性以及农产品消费相对较低的弹性,所以农场规模扩张和产品需求扩张都不像工商业扩张那样容易,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于工商业,最终导致劳动力、资本等资源向非农业转移。李宪宝(2012)[33]对沿海地区的农户分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地改革为农户分化奠定了基础,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为农户分化创造了条件,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动也为农户分化提供了途径。2.3.2.2国内对耕地流转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模式、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分析、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从而导致我国各地区土地使用权流的转模式也不尽相同。韩连贵(2005)[34]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互换、转包、转让、反租倒包、入股、委托代种和拍卖等多种形式。胡小平等(2005)[35]则指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模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制、转包、转让、土地置换、招商租9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赁等5种。史清华等(2007)[36]则认为,由于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导致部分高收入者趋向于放弃原有的农耕地而转移至城市,故农村的土地流转主要是高收入家庭把承包地转移给低收入家庭,流转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在农户耕地流转行为方面,我国的学者大多是针对某一区域的农户具体行为做出相应的分析。邹秀清(2008)[37]通过对江西、江苏、广西三个省的实证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东(江苏)、中(江西)、西(广西)部地区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江西省转出耕地的农户比例较江苏、广西省要高,且三省农户最常见的耕地转出方式是“无偿”转出;广西和江西两个省转入耕地的农户比例则比江苏要高。包宗顺等(2009)[38]对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和现存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导致地区间农村土地流转在流转规模、流转速度、流转方式、流转土地集聚程度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冯艳芬等(2010)[39]对广州市番禺区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番禺区的农户流转意愿比较强,流转规模较小,流转手续相对比较简单,但规范性不强。易小燕等(2011)[40]对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指出在典型地区,农民参与耕地流转率高,流转形式从多样化发展成主要集中在转包和租赁的形式,且在耕地流转过程中“非粮化”的现象突出,同时流转仍以农民自发为主。不同区域农户的流转行为不同,其影响因素亦存在差异。钱文荣(2003)[41]对浙江省海宁和奉化两市的农户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两市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随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出现了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特征。杜文星等(2005)[42]以对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四地为例,对农户流转驱动力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农户流转参与意愿受非农就业率、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单位面积的农业纯收益、家庭与等级公路的距离、家庭恩格尔系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户口所在地等因素的影响。晋洪涛(2011)[43]从土地权属认知视角对河南样本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指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民为了合理优化家庭资源配置而产生的自发性行为,他还认为农地属于个人所有的样本农民表现出了强烈不愿转出土地以及转入土地的意愿,同时他指出农地属于集体所有的样本农民却表现出对流转的强烈意愿以及转出土地的倾向,这一结论否定了提高地权稳定性将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转的观点。陈美球等(2008)[44]通过对江西省农户的耕地流转现状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耕地流出受农民外出打工的影响最大;经济收入与耕地流转是互为因果,而耕地流入户的经济收入低于流出户的经济收入的趋势愈发明显;地形特征明显地影响着农户的耕地流出行为,地势越平坦,越容易流出耕地,同样,越破碎的耕地越不易流出。王东明(2014)[45]对河南省沈丘县的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指出非农收入、社会保障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医疗费用支出、是否种植粮食等因素都会对农户的流转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2.3.2.3国内对农户兼业与耕地流转的关系的研究张忠明(2014)[46]研究分析了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10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纯农户的流入意愿和二兼农户的流出意愿相对比较强;而兼业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受户主年龄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对降低兼业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起了一定的作用;纯农户的流转意愿主要受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和被雇务农收入的影响,而兼业用工量所占比重则对一兼农户意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婚姻、农用固定资产存量、年生活开销、土地流转制度、规定以及被雇务农收入等都影响着二兼农户流转意愿。聂建亮(2014)[47]通过对中国4个省样本农户的实证研究指出,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同时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农地转出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面积没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农户农地转入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出面积没有显著的影响。王丽双等(2014)[48]通过对铁岭农村的实证调查,研究指出,不同分化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非农户和II兼农户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较大,而专业农户和I兼农户转入土地的可能性较大。2.3.3国内外研究述评综上所述,专家学者对农户兼业和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农户兼业和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并且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人们理解农户兼业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但是已有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国外对于耕地流转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层面上,主要研究了市场发育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缺乏综合性的研究,对于农户兼业有着不同的意见;第二,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但是基本上只是针对某一个区域的农户,对其耕地流转行为进行分析的,缺乏对不同区域农户耕地流转行为横向比较的研究;第三,大多数文献将农户的兼业情况视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一个影响因子,但是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差异却未有过多的分析,关于农户兼业和农户分化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以江西省为例,从农户分化和农户异质性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同时研究影响每一种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的因素。11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3样本来源和基本描述3.1江西省的耕地流转现状江西省地处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自古即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是江西省最重要的产业,而耕地是进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江西省的耕地流转现状备受关注。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统计,江西省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约3173.32万亩,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共771.95万户,截止2014年6月底,初步统计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共83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6.4%;流转出耕地的农2户数共187.64万户,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为24.3%。由于数据不全,笔者通过江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仅查询了江西省2000-2013年的耕地面积,并由此计算出其耕地面积变化增长率,如表3-1所示:表3-1江西省2000-2013年耕地面积变化表Table3-1ThetableofcultivatedlandareachangesofJiangxiProvincein2000-2013年份耕地总面积(千公顷)增长率(%)20002253.320012240.3-0.5820022140.7-4.4520032106.2-1.6120042073.6-1.5520052098.11.1820062126.71.3620072146.40.9320082827.231.7220092819.8-0.2620103085.09.4020113085.30.0120123083.5-0.0620133087.30.12(数据来源:2001-2010江西省统计年鉴、2011-2014中国统计年鉴)由表3-1可知,截止至2013年,江西省耕地面积为3087.3千公顷,比上一年度增加了0.12%,江西省2000-2013年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2000-2013年江西省耕地面积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特征;第二,2000-2004年这段2江西省统计局农业统计处:《推进农村耕地健康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江西2015年1月19日12 3样本来源和样本描述时期江西省耕地面积处于一直减少的阶段,2009年和2012年又呈下降状态;在2005-2008年这段时期,由于江西省进行了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故江西省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年耕地面积增长率高达31.72%,2010-2011年连续两年耕地面积持续增长,2013年又显增长状态;第三,2000-2013年江西省耕地面积的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平均增长率达2.79%,可能由于江西省农户出现部分耕地抛荒的现象,故实际种植的耕地面积小于统计数值。3.2样本来源本论文使用数据部分来自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必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课题号:71333004)和国家自科学基金项目“规模经营、分工深化与农村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江西为例”(项目编号:71563019)所做的农户问卷。课题组按地理位置和趋于经济状况将江西省的县(区)进行分类,并在江西省分别选取赣东、赣北、赣南、赣西四个区域的共15个县(区)进行抽样调查(地区分布如表3-2所示)。2015年寒假课题组组织发放问卷一共600份,收回599份,经过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58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8%。表3-2调研地区分布情况Table3-2Researchareadistribution地区样本数(户)比例(%)南昌366.13渝水406.81章贡508.52南康294.94于都355.96石城396.64南丰406.81德兴406.81玉山406.81横峰406.81武宁406.81万载406.81遂川396.64湘东396.64新干406.81合计58710013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3.3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描述性分析3.3.1样本农户个人特征描述性分析表3-3农户个人特征描述性统计Table3-3Descriptivestatisticsoftheindividualcharacteristicsofhouseholds统计指标分类频数比例(%)男39767.63性别女19032.3725岁及以下8213.9726-35岁9416.01年龄36-45岁14023.8546岁及以上27146.17小学17028.96初中24141.06文化程度高中9616.35高中以上8013.63务农19032.37兼业11719.93现在的职业打工14524.70村干部193.24其他11619.76是35460.31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否23339.69从表3-3可以得出,在性别方面,样本农户男性比例占67.63%,女性比例占32.37%。年龄方面,样本农户在46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其所占比例为46.17%,接近半数;其次是36-45岁年龄段分布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3.85%;分布在26-35岁年龄段的人数和25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数不足10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6.01%和13.97%。由此可见,目前样本农户的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程度方面,样本农户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水平,所占比例为41.06%,其次是小学水平,所占比例是28.96%,高中水平和高中以上水平的人数均不足100人,分别占比16.35%和13.63%,由此可见样本农户的文化程度还停留在最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职业方面,务农的人数最多,共有190人(占32.37%),担任村干部的人数最少,仅19人(占3.24%),兼业所占比例为19.93%,共145人的职业是打工,其所占比例为24.70%,剩余116人的职业属于其他类,所占比例为19.76%。打工经历方面,超过半数的农民有过打工经历,占了总人数的60.31%,而没有过打工经历的农民只占了39.69%。14 3样本来源和样本描述3.3.2样本农户家庭特征描述性分析表3-4农户家庭特征描述性统计Table3-4Descriptivestatisticsoffamilycharacteristicsofhouseholds统计指标分类频数比例(%)3人及以下14124.02家庭人口数4-6人39066.447人及以上569.540-1人203.41家庭劳动力总数2-4人48782.965人及5人以上8013.630人28147.87农业劳动力数量1-2人28648.723-4人203.411万元以下7312.441-3万元19332.88家庭年收入3-5万元14023.855-10万元13022.1510万元以上518.691亩以下39266.78人均耕地面积1-2亩15927.092亩以上366.135块以下28248.04耕地块数5-10块26144.4610块以上447.50表3-4显示,样本农户家庭人口数主要集中在4-6人,比例为66.44%,其中以4口人的农户最多,有188户,家庭人口数最少的为1人,最多的为12人。拥有2-4人劳动力的家庭最多,共487户,比例为82.96%,家庭劳动力总数最多有9人,共3户农户拥有9个家庭劳动力。纯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1-2人,所占比例为48.72%,同时农业劳动力为0人的比例也达到了47.87%,由此可见,家庭劳动力纯粹从事农业生产的并不是很多。在样本农户中,家庭年收入在1-3万元的农户数最多,比例为32.88%,家庭年收入在3-5万元的农户比家庭年收入在5-10万元的农户多10户,二者比例相差1.7%,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数最少,比例为8.69%,其次的是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数,比例为12.44%,可见样本农户的家庭收入分布比较均匀,差距相对较小。在样本农户中,人均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的农15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户最多,比例为66.78%,1-2亩占得比例为27.09%,2亩以上的只有36户,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为150亩。耕地块数主要集中在5块以下,有282户,比例为48.04%,次多的是耕地块数5-10块的农户,共261户,其次是耕地块数在10块以上的农户,比例仅为7.50%。3.4样本农户兼业类型与耕地流转行为状况3.4.1样本农户兼业类型表3-5样本农户兼业类型Table3-5Thetype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insample兼业类型农业收入比重(%)样本数(户)比例(%)纯农户90%-100%6811.58兼业户10%-90%38265.08纯非农户0%-10%13723.34合计587100本文根据学术界认可的农户兼业类型划分标准及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按照非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的0%-10%、10%-90%、90%-100%将样本农户分为纯农户、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由表4-4可知,兼业户最多,共382户,比例为65.08%,纯农户有68户,纯非农户有137户,比例分别为11.58%和23.34%。3.4.2样本农户耕地流转状况表3-6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表Table3-6Thebehaviorofcultivatedlandtransfer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纯流出纯流入流出流入皆有未流转兼业程度频数(户)比例(%)频数(户)比例(%)频数(户)比例(%)频数(户)比例(%)纯农户1927.94913.2434.413754.41兼业户8421.994010.4751.3125366.23纯非农户3324.091712.4132.198461.31合计13623.176611.24111.8737463.71表3-6显示,样本农户中,发生了流转行为的有213户,比例为36.29%,其中,纯流出的农户有136户,纯流入的农户有66户,流出流入皆有的农户仅11户。三种类型的农户皆是未发生流转行为的最多,在发生的流转行为中纯流出的农户最多,其次是纯流入的农户,流出流入皆有的农户最少。进一步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从绝对量来看,兼业户发生纯流出行为、纯流入行为的农户数量远多于纯农户和纯非农户;从比例来看,纯农户发生纯流出行为、纯流入行为和流出流入皆有16 3样本来源和样本描述行为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其次是纯非农户和兼业户,且三者在发生每种行为比例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可能是纯农户和纯非农户的户数比较少,相对于兼业户来说差距比较大,故在产生流转行为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其比例会比较大。更重要的是,纯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是靠农业劳动,其对耕地的依赖性比较强,故其发生土地流入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同时纯农户对比其他类型农户的家庭收入较低,有部分纯农户急于改变现状和增加家庭收入,故发生的耕地转出行为较多;兼业户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农业收入在其家庭收入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减少,其易发生耕地流出行为;纯非农户的家庭收入来源基本上不依靠农业劳动,故其对耕地流转不那么重视。大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不喜改变,安于现状,同时对耕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所以大部分农户未进行耕地流转。3.5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分析3.5.1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的行为过程由图3-1可知,纯农户、兼业户和纯非农户在转出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有22户纯农户、89户兼业户、36户纯非农户进行了耕地转出。在纯农户中,最多的是将耕地转出给了亲戚,次多的是一般农户,且两者相差1户;其次是邻居和村集体或合作社,有4户纯农户选择转出;接着是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兼业户中,最多的农户是把耕地转出给了一般农户,共30户,其次是亲戚,接着是邻居和专业大户,最少的是龙头企业和村集体或合作社,仅5户。在纯非农户中,最多的是把耕地转出给了亲戚,最少的是龙头企业,没有一户把耕地转出给龙头企业,次多的是邻居,接下来分别是一般农户、村集体或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图3-1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对象Figure3-1Theobjectsoftransferringoutcultivatedland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17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在调查对象中,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在转出耕地的面积、数量和获得的租金分红上存在差异。纯农户转出的平均耕地面积为2.86亩,兼业户的是2.48亩,纯非农户的则是2.5亩;纯农户转出耕地数量最多的是10块,兼业户是24块,纯非农户是18块;纯农户获得的租金或分红平均值是396.82元,兼业户是281.46元,纯非农户是457.78元。表3-7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行为Table3-7Thebehavioroftransferringoutcultivatedland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纯农户兼业户纯非农户统计指标分类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较好836.364247.19925.00土地质量一般1254.553943.822672.22较差29.0988.9912.78集体统一313.641617.9838.33转出方式双方协商1672.737179.783288.89两种都有313.6422.2512.78没签订940.913943.822055.56合同签订口头合同627.272932.581130.56书面合同731.822123.60513.891年以内14.55910.11719.441-3年522.731213.481027.78转出年限4-5年29.0966.74411.115年以上29.091617.9825.56不定期1254.554651.691336.11很高00.0000.0000.00比较高29.0933.3700.00获得的租金一般627.274247.191336.11比较低14.551719.101027.78很低1359.092730.341336.11会29.091719.10616.67是否会提高租金不会731.823842.702055.56看情况1359.093438.201027.78是00.0033.3700.00是否发生纠纷否22100.008696.6336100.00由表3-7可以得出,参与耕地转出的纯农户转出的耕地质量主要集中在一般,较18 3样本来源和样本描述好的只有8户,而转出耕地质量较差的最少,仅2户。纯农户转出耕地的方式主要是双方协商,共16户,只采用集体统一方式的纯农户有3户,两种转出方式都采用的纯农户也有3户。在合同签订方面,仅有7户签订了正式合同,6户达成了口头协议,仍有9户纯农户未签订合同,比例达40.91%。在耕地转出年限上,超过半数的纯农户约定的转出年限是不定期,有5户纯农户约定的转出年限在1-3年,转出年限在4-5年和5年以上的纯农户则都有2户,仅1户纯农户的耕地转出年限约定在一年以内。59.09%的纯农户认为自己获得的租金很低,27.27%的纯农户认为获得的租金在一般水平,认为获得的租金比较高的有2户,而认为获得的租金比较低的有1户,无一户纯农户认为自己获得的租金很高。13户纯农户将看情况来的确定是否提高租金,7户纯农户表示不会提高租金,仅2户纯农户确定会提高租金。100%的纯农户在转出耕地的过程中未发生纠纷。在转出耕地的89户兼业户中,其转出的耕地质量主要是较好的,比例为47.19%,其次是耕地质量一般的,比例为43.82%,转出耕地的质量较差的只有8户。在转出方式方面,79.78%的兼业户仅采用了双方协商的方式,其次是只采用了集体统一的方式,比例为17.98%,两种耕地转出方式都采用的有2户兼业户。合同签订方面,兼业户签订合同的比例比较高,有56.18%的兼业户签订了合同,其中32.58%的兼业户达成了口头协议,23.60%的兼业户签订了书面合同,但仍有43.82%的兼业户未签订合同。耕地转出年限方面,超过半数的兼业户约定的转出时间是不定期,16户约定的是5年以上,12户约定的是1-3年,9户约定的是1年以内,余下6户约定的是4-5年。47.19%的兼业户认为自己获得的租金处于一般水平,30.34%的兼业户认为获得的租金很低,19.10%的兼业户认为获得的租金比较低,仅3户兼业户认为获得的租金比价高,且无一户认为获得的租金很高。租金调整方面,未来不会提高租金的兼业户最多,比例为42.70%,其次是看情况是否提高租金,同时仍有19.10%的兼业户未来会提高租金。96.63%的兼业户在耕地转出过程中未发生纠纷,但是有3户兼业户发生过纠纷。在进行了耕地流出的纯非农户中,其转出耕地质量主要也集中在一般,比例高达72.22%,其次是较好的耕地质量,比例为25%,只有1户转出的耕地质量较差。转出方式方面,32户纯非农户只采用了双方协商的方式,3户只采用了集体统一的方式,两种方式都采用了的纯非农户仅1户。超过半数的纯非农户没有签订合同,30.56%的纯非农户达成了口头协议,13.89%的纯非农户签订了书面合同。在耕地转出的纯非农户中,36.11%的纯非农户约定的耕地转出年限是不定期,27.78%约定的是1-3年,19.44%约定的是1年以内,11.11%约定的是4-5年,仅2户纯非农户约定的耕地转出年限是5年以上。无一户纯非农户认为自己获得的租金很高或比较高,认为获得的租金处于一般水平或者很低的纯非农户都为13户,10户纯非农户认为获得的租金比较低。超过半数的纯非农户将来不会提高租金,10户纯非农户不确定将来是否会提高租金,6户纯非农户将不会提高租金。无一户纯非农户在耕地转出过程中发生过纠纷。19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3.5.2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入的行为过程在耕地转入方面,有12户纯农户、45户兼业户和20户纯非农户进行了耕地转出。如图3-2所示,在发生了耕地转入的纯农户中,有7户是通过亲戚转入耕地,5户通过一般农户转入耕地,2户通过邻居转入耕地,仅1户通过村集体或合作社转入耕地,无一户从专业大户或龙头企业转入耕地。兼业户从亲戚处转入耕地的情况较为常见,从一般农户处转入耕地的兼业户数次多,其次是从邻居处转入耕地,有2户兼业户从村集体或合作社处转入耕地,仅1户兼业户从龙头企业处转入耕地,无一户从专业大户处转入耕地。纯非农户的转入源主要是亲戚、邻居和一般农户。其中,从一般农户处转入耕地的纯非农户数最多;达到了13户,从亲戚处和邻居处转入耕地的农户一致,都是7户;没有一户通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村集体或合作社转入耕地。图3-2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入对象Figure3-2Theobjectsoftransferringincultivatedland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从耕地转入的平均面积来看,纯农户转入的平均耕地面积是10.18亩,兼业户的是16.14亩,纯非农户的是5.49亩;从耕地转入支付的租金或分红来看,纯农户转入耕地支付的租金或分红的平均值是116.67元,兼业户是198.67元,纯非农户是514.5元。20 3样本来源和样本描述表3-8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入Table3-8Thebehavioroftransferringincultivatedland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纯农户兼业户纯非农户统计指标分类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较好433.332044.441155.00土地质量一般758.332248.89945.00较差18.3336.6700.00都是连片的433.33715.56735.00转入地与已有部分连片的433.331635.56840.00承包地较为分散的325.001737.78525.00很分散的18.33511.1100.00集体统一18.3324.4400.00转入方式双方协商1191.673986.671995.00两者都有00.0048.8915.00没签订866.672044.44315.00签订合同口头合同216.671431.111050.00书面合同216.671124.44735.001年以内18.33511.11735.001-3年18.331635.56210.00转入年限4-5年18.33511.11210.005年以上325.00511.11630.00不定期或未约定650.001431.11315.00很高00.0000.0000.00比较高325.00511.11315.00付出的租金一般541.672248.891155.00比较低216.67613.33315.00很低216.671226.67315.00是00.0024.44210.00是否发生纠纷否12100.004395.561890.00由表3-8可知,有耕地转入行为的纯农户转入的土地质量超过半数在一般水平,转入耕地质量较好的纯农户有8户,转入耕地质量较差的仅1户。转入地与已有承包地都是连片的和部分连片的都有4户纯农户,较为分散的有3户,很分散的只有1户。在转入方式方面,有91.67%的纯农户只采用了双方协商的方式,只有1户只采用了集体统一的方式,没有一户同时采用两种转入方式。在耕地转入过程中,66.67%21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纯农户都没有签订合同,16.67%的纯农户达成了口头协议,16.67%的纯农户签订了书面合同。在耕地转入年限方面,转入年限不定期或违约定的农户最多,共6户,转入年限是1年以内、1-3年和4-5年的纯农户各有1户,5年以上的纯农户有3户。纯农户付出的租金主要集中在一般水平,其次是比较高,付出的租金很低和比较低的农户各有2户,无一户付出的租金很高。100%的纯农户在耕地转入的过程中未发生纠纷。在参与耕地转入的45户兼业户中,22户转入耕地的质量是一般,20户转入耕地的质量是较好,仅3户转入耕地的质量是较差的。转入的耕地与已有承包地是较为分散的兼业户比例达37.78%,部分连片的比例为35.56%,都是连片的比例是15.56%,很分散的比例是11.11%。只采用双方协商方式进行耕地转入的兼业户最多,共39户,其次是采用集体统一和双方协商两种方式的兼业户,有4户,仅2户只采用集体统一的方式。在耕地转入的过程中,20户兼业户未签订合同,14户达成了口头协议,11户签订了书面合同。转入年限方面,约定的转入年限是1-3年的兼业户最多,有16户,转入年限是不定期或未约定的兼业户次多,有14户,转入年限在1年以内、4-5年和5年以上的兼业户各有11户。兼业户付出的租金主要集中在一般水平上,比例达48.89%,其次是租金很低,比例是26.67%,租金比较低与租金比较高的兼业户户数相差1户,比例分别为13.33%和11.11%,无一户付出的租金很高。在耕地转入过程中,有2户兼业户发生了纠纷。在土地质量方面,11户纯非农户转入的耕地质量较好,9户转入的耕地质量一般。8户兼业户转入的耕地与已有承包地是部分连片的,7户都是连片的,5户较为分散的。没有一户纯非农户单纯只采用了集体统一的流转方式,19户纯非农户只采用了双方协商的方式,只有1户采用了两种方式。50%的纯非农户在耕地转入中达成了口头协议,35%的纯非农户签订了书面合同,有15%的纯非农户未签订合同。耕地转入的年限在1年以内的纯非农户最多,有7户,其次是转入年限为5年以上的,有6户,转入年限是不定期或未约定的纯非农户有3户,转入年限在1-3年和4-5年的纯非农户各有2户。付出的租金处于一般水平的纯非农户有11户,付出的租金比较高、比较低和很低的纯非农户各有3户,无一户付出的租金很高。有2户纯非农户在耕地转入的过程中发生了纠纷。3.6样本农户耕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根据前文分析研究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的现实状况和行为过程,本文总结了样本农户耕地流转中存在几个的问题。3.6.1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在耕地转出的过程中,大约有50%的纯农户、兼业户和纯非农户都没有签订耕地流转合同,在耕地转入过程中,只有50%的纯非农户达成了口头协议,没签订耕地流转合同的纯农户和兼业户仍占较大比例。目前,农户大多是自发地进行耕地流转的,一部分农民受本身文化程度的限制,法律意识淡薄,对签订耕地22 3样本来源和样本描述流转合同来保障双方权利和明确双方义务的认识不足,故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存在手续不完善和不规范的问题。3.6.2耕地流转规模不大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04%的农户转出了耕地,13.12%的农户转入了耕地,可见进行耕地转出和转入的农户比例比较低。由于部分农户过于依赖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另外有部分农民有比较强的小农意识,恋土情结严重,导致有部分农民虽然外出务工,不依靠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维持生活,但是他们宁愿抛荒都不愿意进行耕地转出。虽然仍有部分农户如纯农户,基本上要依赖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维持生活,对耕地的需求比较大,但是由于部分农户的家庭总收入较低,他们负担不起耕地流入的租金,故有耕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比较少。3.6.3耕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由于耕地流转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没有统一规范的耕地流转市场,导致耕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由前文可知,农户的耕地流转并非按照相应的耕地流转程序而进行,而是农户自发地进行耕地流转,且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发生率比较低。三种类型农户的耕地转出和耕地转入对象基本上都是亲戚、邻居和一般农户,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和合作社极少参与耕地流转,可见农户耕地流转对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在耕地转出的过程中,有14户纯农户、60户兼业户和15户纯非农户都没有收取租金,而在耕地转入的过程中,有12户纯农户、24户兼业户和4户纯非农户未支付租金,可见在耕地流转过程中的耕地流转价格不一,且部分农户利用代耕的方式将耕地流转。大部分农户的耕地流转期限都是不定期或未约定,导致耕地产权不稳定,存在发生纠纷的隐患。23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4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1变量的选取与赋值由于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故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据江西省农户耕地流转调查问卷问题设置和问卷数据,拟从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等4方面,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农户个人特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等3个变量,农户家庭特征选取了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和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2个变量,资源禀赋特征选取了耕地破碎度、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灌溉条件4个变量作为资源禀赋特征变量,外部环境特征特征选取了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老人养老是否依靠居民养老保险、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和承包的耕地是否确权颁证等4个变量。各变量的解释及赋值如表4-1所示:表4-1变量的选取与赋值Table4-1Variableselectionandassignment变量名称变量赋值年龄(X1)实际数值农户个人特征文化程度(X2)1=小学,2=初中,3=高中,4=高中以上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X3)0=否,1=是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X4)实际数值农户家庭特征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X5)0=没有,1=有耕地破碎度(X6)实际数值人均耕地面积(X7)实际数值资源禀赋特征耕地土壤肥力(X8)1=很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很差耕地灌溉条件(X9)1=很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很差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X10)1=很高,2=较高,3=中游,4=相对低,5=很低老人养老是否依靠居民养老保险(X11)0=否,1=是外部环境特征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X12)0=否,1=是承包的耕地是否确权颁证(X13)0=否,1=是4.2模型构建根据前文通过对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选取“耕地流转行为”(即已发生的耕地转出或转入行为)作为因变量Y,将有耕地流转行为的农户定义为y=1,将无耕地流转行为的农户定义为y=0,假设y=1的概率为p,则y的分布函数为:y(1y)f(y)p(1p);y0,124 4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由于本文的因变量是二分变量,同时农户在转出或转入耕地和没有转出或转入耕地之间进行选择的概率是由农户的特征所决定的,其关系服从Logistic函数,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mmPtF(jXij)1/[1exp(-jXij)]eii1i1在上式中,P表示农户转出或转入耕地的概率,表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m表示tj因素个数,X是自变量,表示第j种影响因素,表示回归截距,e表示随机扰动iji项。4.3Logistic模型估计与分析根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测算出纯农户、兼业户、纯非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果如表4-2和表4-3。表4-2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分析结果Table4-2Themodelanalysisresultsoftheinfluencingfactorsforthebehavioroftransferringoutcultivatedland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整体农户纯农户兼业户纯非农户解释变量BWalsBWalsBWalsBWals年龄0.0030.117-0.020.350.010.785-0.010.2农户个人特征文化程度0.1331.156-0.2380.3460.281*2.851-0.3111.08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0.050.0580.4860.541-0.1860.5040.3120.327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0.394***10.809-1.458**5.607-0.408***7.421-0.3071.256农户家庭特征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0.2590.794-0.8550.8530.1980.321-2.226**3.949耕地破碎度-0.39**4.285-2.1833.11-0.2451.4350.110.025人均耕地面积0.25*3.8241.5453.3680.1461.0520.982**4.318资源禀赋特征耕地土壤肥力-0.0950.43-0.6861.3290.0070.002-0.733*3.055耕地灌溉条件-0.0170.0180.1020.046-0.1681.1050.643*2.837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0.0610.151-2.011***7.3780.0150.0060.836*3.492老人养老是否依靠居民养老保险-0.0060.001-0.130.030.3862.251-1.105**4.913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0.0740.196-0.9360.772-0.1750.318-0.5440.781外部环境特征承包的耕地是否确权颁证-0.0060.001-0.550.548-0.0190.0050.0020常量-0.5680.4079.2585.737-1.5531.813-2.6461.518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统计显著。由表4-2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整体农户的模型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与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少,农户耕地转出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在现当代的农业生产中农户主要依靠自家劳动力耕种,如果家庭农业劳动力较少,农户趋向于转出耕地。耕地破碎度与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有负相关关系,且25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耕地越破碎,农户耕地转出的可能性越大。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户耕地转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人均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可能转出耕地,其原因可能是当前的耕地主要是满足农户的粮食需求而非通过种粮来获取经济利益,故在满足农户自身的需求后,拥有多余耕地的农户更容易将耕地转出。(2)在纯农户的模型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对纯农户转出耕地行为具有负向的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于纯农户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靠自己农业劳动,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越少,其越趋向于转出耕地。同整体农户模型相比,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因子对纯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性,其对纯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具有负向的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越高,纯农户越有可能转出耕地,其原因可能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户参与耕地流转市场的意识越强,同时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好的经济区位优势,能够为农户流出耕地提供更好的条件。(3)在兼业户的模型中,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与兼业户耕地转出行为成正相关性,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兼业户越有可能转出耕地,其原因可能是兼业户中的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越深,支持力度越大,能更积极地响应国家对于耕地流转的号召。同时,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与兼业户耕地转出行为成负相关性,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4)在纯非农户的模型中,户籍中是否有村干部与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相关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户籍中有村干部的纯非农户转出耕地的可能性更大,其原因可能是担任村干部的劳动力忙于公事,且村干部有其他收入渠道,其从事劳动生产的机会成本较高,故其更倾向于转出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与纯非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有正相关的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耕地土壤肥力与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相关关系,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耕地的土壤肥力越好,纯非农户越易转出耕地,其原因可能是土壤肥力越好的耕地,其质量越高,而农户更愿意转入质量高的耕地,故土壤肥力较好的耕地成功转出的几率比较大。耕地的灌溉条件与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耕地的灌溉条件越差,纯非农户转出耕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原因可能是拥有灌溉条件较差耕地的纯非农户愈加不愿意耕种,反而更乐意免费转出给其他农户。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与纯非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对纯非农户来说,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越低,其转出耕地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可能是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越低,纯非农户外出打工的可能性越大,其对耕地不依赖和不看重,故其更倾向于转出耕地。老人养老是否依靠居民养老保险与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相关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户家里的老人养老依靠居民养老保险的纯非农户转出耕地的可能性比不依靠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纯非农户转出耕地的可能性更小,其原因可能是家里老人不依靠居民养老保险的农户可能依靠其他的养老方式,例如商业养老保险、儿女赡养、家里的积蓄等等,部分农户的家庭收入比较高,老人养老有一定的保障,故农户对耕地的依赖程度较低,其倾向于转出耕地。26 4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4-3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分析结果Table4-3Themodelanalysisresultsoftheinfluencingfactorsforthebehavioroftransferingincultivatedlandamongdifferenttypesofpart-timefarminghouseholds整体农户纯农户兼业户纯非农户解释变量BWalsBWalsBWalsBWals年龄-0.0060.273-0.0240.179-0.0130.6460.0260.989农户个人特文化程度-0.415**5.52-1.1111.197-0.3532.21-0.833**4.64征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0.0180.005-1.6181.499-0.2380.4481.205*3.007农户家庭特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0.498***13.7381.601*3.3980.576***10.7810.742**5.467征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0.986***9.9533.718**5.1170.732*3.0490.3130.126耕地破碎度-0.1150.375-0.0430.001-0.2010.7181.4722.341资源禀赋特人均耕地面积0.0990.524-0.6450.1870.1640.9620.2340.174征耕地土壤肥力-0.1420.530.9950.499-0.2090.808-0.1550.097耕地灌溉条件-0.0840.23-2.425*2.8820.2070.962-0.5891.655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0.0320.024-0.7510.657-0.1420.2940.5210.701外部环境特老人养老是否依靠居民养老保险-0.2941.217-0.7530.328-0.2390.455-0.6871.327征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0.521***7.4763.21*2.8631.213***10.723-0.7791.079承包的耕地是否确权颁证0.3311.499-1.4761.2690.775**4.337-0.3020.256常量-1.5561.7376.1660.685-1.6521.154-3.3351.416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统计显著。由表4-3可得以下结论:(1)在整体农户的模型中,文化程度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文化程度越低的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文化程度越低的农户非农就业技能相对比较弱,其对耕地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其倾向于转入耕地。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家庭劳动力越多,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农户家庭劳动力越多,为了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其对耕地的需求也就相应越大,若自家耕地不满足农户需求,其倾向于转入耕地。户籍中是否有村干部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户籍中有村干部的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更大,其原因可能是村干部拥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同时其对农业生产和科技知识的认识比较深,在农业生产中一般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故其一般转入耕地。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承包地近5年调整过的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原因可能是近5年调整过承包地的农户在将来可能不再调整,地权在预期内相对比较稳定,其转入耕地的经济预期会有所提高,故这些农户倾向于转入耕地。(2)在纯农户的模型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与纯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纯农户拥有的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多,其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越大,可见拥有较多家庭农业劳动力的纯农户,为了充分利用好家庭农业27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劳动力,纯农户倾向于转入耕地,从而能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户籍中是否有村干部与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耕地灌溉条件与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负相关关系,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耕地灌溉条件越差,纯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越大,纯农户对耕地的依赖性比较强,其拥有耕地的灌溉条件越差,其越倾向于转入条件更好的耕地。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3)在兼业户的模型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与兼业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户籍中是否有村干部与兼业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与兼业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承包的耕地是否确权颁证与兼业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兼业户承包的耕地进行了确权颁证,兼业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比较大,其原因可能是耕地进行了确权颁证能够保证耕地承包方的地权稳定,有利于农户从事耕地经营,故兼业户倾向于转入耕地。(4)在纯非农户的模型中,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对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被调查者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对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以前有打工经历的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原因可能是以前有打工经历的农户在城市生活中开阔了视野,对耕地及政策的认识更深,对耕地比较重视,故其倾向于转入耕地。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与兼业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28 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5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5.1研究结论(1)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现实经济状况的要求,江西省耕地流转工作势在必行。通过对江西省耕地流转现状和样本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研究,分析可得,目前江西省耕地流转总体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耕地流转规模在进一步地扩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挖掘。但是江西省的耕地流转也呈现出了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不规范、耕地流转规模不大、耕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故本文将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有正向的影响,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和耕地破碎度则对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对纯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正向的影响,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耕地破碎度和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对纯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向的影响;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对兼业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正向的影响,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对兼业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灌溉条件和该县在本省的经济水平对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正向的影响,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耕地土壤肥力和老人养老是否依靠居民养老保险对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和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而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对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负向的影响;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对纯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而耕地灌溉条件则对纯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负向的影响;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户籍人口是否有村干部、承包地近5年是否调整过和承包的耕地是否确权颁证等4个因素对兼业户的耕地转入行为都有正向的影响;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被调查者以前是否有打工经历和家庭农业劳动力总量对纯非农户的耕地转入行为有正向的影响。5.2对策建议5.2.1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耕地流转市场机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在耕地流转过程中,地权的稳定性对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为促进耕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耕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不断推进耕地确权颁证工作的进行,明晰耕地产权,使之归属分明,从而促使耕地转出农户和转入农户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完善耕地流转市场机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操作程序,如签订合同和耕地流转向政府报备等,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耕地流转价格体系,健全耕地流转管理机构,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减少流转难度,能促进耕地流转快速有效进行,有利于耕地流向有经验的纯农户或有能力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的29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经营大户,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朝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5.2.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建设乡镇企业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农业劳动力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都有较大的影响,需促使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的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生产,进而加快耕地流转。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经济水平,为加速耕地流转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建设乡镇企业,特别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展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业就业渠道,为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的剩余农业劳动力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促使其脱离耕地要素,进而推动耕地流转的加速进行。5.2.3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和现在从事的职业也影响着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为了推动耕地流转顺利进行,要促使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至非农生产,农民自身素质就必须满足非农生产的需要,因而要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同时重视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完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根据非农生产的需要设计和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农民的素质与技能,为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加快耕地流转提供条件。5.2.4解放思想,加大对耕地流转的宣传力度由于农民受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影响严重,同时还受本身文化程度的限制,有部分农户对耕地流转和确权颁证政策的认识不足,导致其没有耕地流转意愿或者意愿较弱,从而大大阻碍了耕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政府需要在农民中加大对耕地流转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提高认识,村干部则要利用自己在农村的社会威望和对农民的影响,向农民解释说明耕地流转的益处,并且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民积极参与耕地流转,对农民充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同时在耕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帮助农民进行纠纷调解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5.2.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农村社会保障程度影响着耕地流转的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程度高,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因而农民转出耕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结合现实状况,健全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增加对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创新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重视兼业户和纯非农户中的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解决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异地转接的问题,降低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保障农民在耕地流转后无后顾之忧,进而推动耕地流转加速进行。30 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5.2.6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前文分析可知,耕地的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也影响着耕地流转,因而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请专家到实地观察检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帮助恢复和提高耕地土壤肥力,改造中低产耕地,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创新耕地灌溉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挖掘和发挥耕地资源禀赋,加速耕地流转的进行。3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李小建.还原论与农户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5):767-777.[2]卜范达,韩喜平.“农户经营”内涵的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9):37-41.[3]杨俊.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及其效率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4]刘敏.农业兼业类型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10:3-4.[5]陈晓红,汪朝霞.苏州农户兼业行为的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4):25-31.[6]吕京娣.不同兼业类型下农户小额信贷还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陕西,2012.[7]王锐.关于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390-776.[9]李亚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论纲[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4-26.[10]陈娟.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1).[1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4,695.[12]刘长乐.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探寻——新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3]孟凡强.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应用和发展[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14]吴会玲.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对我国农地改革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09,28.[15]陈宣.基于行为决策理论的公务员决策偏差分析及其干预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12.[16]吴鸽,周晶,雷丽彩.行为决策理论综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101-105.[17]今泽夏树.农业经营学讲义[M].日本:株式会社养贤堂,1996.[18]七户长生.日本农业的经营问题[M].日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9]N.Heerink&S.Feng.Arefarmhouseholds’landrentingandmigrationdecisionsinter-relatedinruralChina?[J].WageningenJournalofLifeScience,2008,4:345-362.[20]高强.国外农户兼业化研究述评[J].世界农业,1998.[21]杨丽,郭利京.农户兼业行为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254-256.[22]VikasRawal.AgrarianReformandLandMarkets:AStudyofLandTransactionsinTwoVillagesofWestBengal,1977-1995[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2001.[23]WegrenSK.WhyRuralRussiansParticipateintheLandMarket:Socio-economicFactor[J].PostCommunistEconomics,2003,15(4):483-501.[24]JoshuaM.Duke,EleonorMarisova,AnnaBandlerova,etal.PriceRepressionintheSlovakagriculturalLandMarket[J].LandUsePolicy,2004(21):59-69.[25]Bogaerts,T.Williamson.TheRoleofLandAdministrationintheAccessionofcentral—EuropeancountriestoEuropeanUnion[J].LandPolicy,2002,19(1).[26]KungJKS.Off-FarmLaborMarketsandtheEmergenceofLandRentalMarketinRuralChina[J].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2002(30):395-414.[27]Terry,v.D.ScenariosofcentralEuropeanlandfragmentation[J].LandUsePolicy.2003(30).32 参考文献[28]高强,雷海章.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结构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1998(8):4-8.[29]田蕊.农户分化及其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7.[30]农村产业分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研究课题组:山西农户分化趋势、特点及成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6(6).[31]刘晓昀.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3.[32]何秀荣.谈谈农业现代化[J].致富天地,2009.[33]李宪宝.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农户分化的视角[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34]韩连贵.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5(3):33-36.[35]胡小平,孔喜梅.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利益保护[J].经济学家,2005(3):95-99.[36]史清华.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十村千户变迁(1986-200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7]邹秀清.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赣、苏、桂三省537份农户的问卷调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50-52.[38]包宗顺,徐志明,高珊,周春芳.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39]冯艳芬,董玉祥,刘毅华,王芳.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467户调查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7):1379-1386.[40]易小燕,肖碧林.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河北两省356户农户的经验数据[J].资源与产业,2011,13(1):158-165.[41]钱文荣.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政府功能探析——基于浙江省海宁、奉化两市农户行为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5):154-160.[42]杜文星,黄贤金.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以上海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农户调查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6):90-94.[43]晋洪涛.以农地权属为视角的土地流转行为研究——基于河南455个农户样本的调查[J].社会科学战线.2011:52-57.[44]陈美球,肖鹤亮,何维佳,邓爱珍,周丙娟.耕地流转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396户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的调研[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3):369-374.[45]王东明.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沈丘县的调查[D].四川:西南大学,2014.[46]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19-24.[47]聂建亮,钟涨宝.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4,36(4):749-757.[48]王丽双,王春平,武桂梅,孙占祥,马巍.农户分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基于铁岭农村的实证调查[J].资源配置,2014(9):76-78.[49]张锐,成都市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50]李倩倩,陈印军,易小燕.河北省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C].2011.33 参考文献[51]詹和平,张林秀.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4):182-185.[52]黎霆,赵阳,辛贤.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0).[53]卞琦娟,周曙东,葛继红.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样本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6):28-36..[54]陈灵肖.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基于湖南、贵州、云南1001个农户样本的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2006.[55]邬静琼.农户家庭农地流转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56]黄意,黄贤金.农地流转中的妇女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泰州市农村调查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6):12-15.[57]郭晓丽.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1(16):99-101.[58]张文秀,李冬梅,邢殊媛等.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14-17.[59]陈美球,邓爱珍,周丙娟.耕地流转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J].中国软科学.2008,(7):6-13.[60]钟涨宝,汪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3,(6):55-64.[61]朱涛,杨璐嘉,李京轩,梅卫威.不同兼业程度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研究——基于甘肃、青海两省部分市县的实证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8(4):65-70.[62]李明艳,陈利根,马贤磊.不同兼业水平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21(10):185-188.[63]黄文贵.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大样木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64]刘克春.农户要素禀赋、交易费用与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基于江西省农户调查[J].商业研究.2008,(8):164-168.34 致谢致谢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已悄然结束,回首往昔,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在这两年里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师兄师姐、同学、亲友的指点和帮助,在此我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母校江西农业大学,母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自然环境、齐全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其次,感谢我的两位导师罗莹研究员和陈昭玖教授,他们既是我硕士生涯的导师,更是我人生的导师。两位导师在百忙之中抽空,不厌其烦地指导我的论文,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框架的确定、研究与写作到论文定稿,两位导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两位导师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平易近人,在学术研究和为人处世方面都值得我学习,他们良好的品格使我终身受益。再次,感谢经济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在课堂上对我的谆谆教导,在生活和工作上对我的许多帮助,特别感谢本科班主任廖文梅老师对我这6年来的关心和照顾。另外,还要感谢玖门的兄弟姐妹,感谢江慧珍师姐、阮华师姐、赖欢师姐、胡雯同学和肖小华同学对我的帮助,不仅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我处理数据,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鼓励和关怀。感谢我的室友钱依婷同学和江玮瑶同学,她们在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和照顾,我会永远记得308这个温暖的小家。感谢张广来、钱依婷、姚莉萍、谢孟倪、洪学志和罗鹏同学,大家从本科到研究生6年的陪伴帮助了我成长。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二十多年来为我付出了一切,我也将更加努力,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尽我所能报答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情。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感谢你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欧阳琳2016年3月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