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83169
大小:4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5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12月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范围:1-16课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
2、墨D.道、法、墨、儒2.《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有教无类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3.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中相反的()A.对“礼”的看法B.对“理”的看法C.对“仁政”的看法D.对人本性的看法4.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5.某位思想家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
3、论。他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7.鲁迅先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这充分说明()A.国家衰弱落后,宗教神学禁锢B.政府闭关锁国,缺乏对外交流C.君主专制加强,科技旁门左道D.环境制约科技,中西走向反差8.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
4、排列正确的是()A.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B.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C.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9.汉字演变的脉络是:()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11.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出自()A、王羲之B、王献之C、柳公权D、颜真卿
5、1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3.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A.《汜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14.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金匮要略》1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A.《清明
6、上河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夫妇宴饮图》16.“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描述的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是()A.魔术B.绘画C.戏剧D.狂草17.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元杂剧的产生B.昆曲艺术的产生C.京剧的形成D.明代传奇的兴盛18.“美德即知识”是()A.普罗泰格拉的名言B.苏格拉底的名言C.孟德斯鸠的名言D.康德的名言19.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B.莎士
7、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C.莎士比亚对印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20.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马丁·路德21.上帝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A.教会的“因行称义”B.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C.加尔文的“先定论”D.康德的“人非工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