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ID:34978496

大小:2.0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3-15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专业名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作者姓名:周萍指导教师:李沿江分类号:密级:UDC:学号:416523012086南昌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Thestudyofcorrelationbetweencarotidatheroscleroticplaqueandprogressivestroke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周萍培养单位(

2、院、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李沿江教授主任医师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医学学科专业名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5月28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2015年5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3、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

4、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论文题目姓名学号论文级别博士□硕士□√院/系/所专业E_mail备注:□公开□保密(向校学位办申请获批准为“保密”,年月后公开)I摘要摘要目的:对进展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尽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

5、化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进展。资料与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6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入院。2.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超声检查:(1)观察颈动脉解剖结构是否正常,走行是否正常,管壁内膜有无增厚;(2)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详细记录各斑块分布的位置、数目、形态及大小,分析斑块回声表现,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3)观

6、察颈动脉有无狭窄,详细记录颈动脉狭窄部位,并计算颈动脉狭窄率。3.实验室生化检查:FPG、TC、TG、HDL-C、LDL-C、LP(a)、Hcy、CRP、FIB。4.将本研究中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StrokeScale,S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其中,进展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43±7.48)岁;非进展组120例(男性66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59.83±9.43)岁。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

7、、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人数及BMI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1)6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8例检出斑块,斑块检出率为96.67%(58/60);12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91例检出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5.83%(91/120)。进展组中单发斑块仅5例,多发斑块共53例;非进展组中单发斑块共23例,多发斑块共68例。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单II摘要发斑块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

8、)两组斑块积分:进展组>非进展组;斑块积分:(10.14±5.91mm)vs(4.88±4.96mm),两组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进展组240个斑块,在CCA、BIF、ICA、ECA的比例分别为30.83%,46.67%,14.58%,7.92%。非进展组259个斑块,在CCA、BIF、ICA、ECA的比例分别为30.12%,46.33%,12.74%,10.81%。斑块最易发生在BIF,两组斑块位置分布差异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