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ID:36530106

大小:61.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周薇姚知行甘娜马建林李艳【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10例年龄在28~80岁的被观察者进行了颅外段颈动脉检测,其中脑卒中患者210例,健康对照组200例。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脑卒中患者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对早期预防和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脑卒中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被认为

2、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本文对2008年9月~2009年11月期间210例脑卒中患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41.1脑卒中组:共观察210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62.7岁。其中男性116例,女性94例。所有病例均系在我院住院期间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或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系健康体检者,共200例,年龄为28~80岁,平均年龄61.3岁。男89例,女111例。无脑血管病及心、肺、肝、肾疾病史,常规双

3、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正常,并经颅脑CT扫描排除脑血管病。2.主要仪器美国百胜魅力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高频探头3.方法法应用百胜魅力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高频探头,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常用超声方法包括B型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频谱多普勒血流成像。受检者平卧位,检查一侧时头偏向对侧约45°,分别检查左右侧颈动脉。探头沿颈动脉走向,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检测部位一般分为3个位点:颈总动脉(CCA)分叉前1~1.5cm处;颈总动脉分叉后1cm处[1],C4~C5椎间隙椎动脉(VA)处。仔细观察和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以及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

4、大小及性质。测量血管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比较t检验。结果4脑卒中组210例患者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0处,占95.24%,其中多发斑块的57例,占27.1%;对照组200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6例,占13%,脑卒中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检测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3.1%;其次为颈

5、内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后壁占36.9%。在颈动脉IMT检测中,脑卒中组IMT平均厚度(0.96±0.18)mm,对照组IMT平均厚度(0.78±0.12)mm,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结果比较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病变,常累及全身多个部位,从颈动脉内膜增厚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动脉壁内膜是最早累计的部位,许多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增厚,是血管早期病变的标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间接反映脑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可以用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颈动脉内中膜

6、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分析了脑卒中患者和健康者两组颈动脉超声的变化,发现脑卒中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病变严重,脑卒中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6±0.18)mm,高于健康对照组(0.78±4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脑卒中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95.24%,高于健康对照组(13%)。结果显示脑卒中组内膜增厚和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脑卒中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颈动脉内膜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对无症状期的患者,检测颈动脉内膜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发生部位、性质及稳定程度等可间接反映脑

7、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有效预防和诊断脑卒中、减少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RonglingLi,BruceB,PatriciaA,etal.B-mode-detectedcarotidarteryplaqueinageneralpopulation[J].Stroke,1994,25:348.[2]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3]庞淑弘.缺血性中风的现代治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