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及设计理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及设计理念研究专业:建筑学研究生:刘晔指导老师:杨豪中教授摘要住宅是一种广泛而重要的建筑类型,筱原一男通过他的设计理念与建筑实践,赋予住宅在建筑学上新的意义,持续地对建筑界产生着影响。本文旨在归纳整理日本著名建筑师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的内容及发展,并分析研究他设计的住宅作品实例,为我国的住宅建设,乃至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式,以及一些可供参考的实例与设计手法。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结合日本原版书籍,参考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动态,对其的设计理念进行梳理,以空间、住宅、城市三个层次进行归纳。对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以语汇归纳的角度,利用文字、表格、分析图、以及剖透视图进行形象地阐释,并用概念图表格作最后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筱原一男住宅创作的影响,得到了相关的启示。筱原一男的设计理念有着批判性的思想。针对五十年代日本合理主义的兴起,他提出要尊重日本传统与住宅艺术;而对于六十年代技术主义的泛滥,他以无机的意义空间进行应对;他从当代城市的活力中,结合“混沌”的科学概念,提出了“混沌之美”,成为了他后期设计的主要思想。这些理念,都是以一种抽象极简的设计手法,体现在他的住宅作品中。筱原一男一直追寻传统意象在现代设计手法中的延续,创造有意义的空间;同时注重人的情感,追寻住宅的艺术价值。筱原一男的设计手法与理念,对当时乃至后来的建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与总结筱原学派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情况,同时研究他作品中的暧昧性与抽象性带给日本建筑界的影响,为现当代相关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拓宽了其设计理念的应用范围。关键词:筱原一男;住宅设计;设计理念;空间概念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tudyontheresidentialworksanddesignideasofShinoharaKazuoSpecialty:ArchitectureName:LiuYeInstructor:YangHaozhongAbstractHousingisawideandimportanttypeofarchitecture.Throughhisdesignconceptandarchitecturalpractice,ShinoharaKazuoendowsthehousewithanewmeaninginarchitectureandhasacontinuousimpactonthearchitecturalworld.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sumupthecontentanddevelopmentoftheresidentialdesignconceptofthefamousJapanesearchitectShinoharaKazuoandtoanalyzeandstudytheexamplesoftheresidentialworkswhichhehasdesignedtoprovidesomeenlighteningthinkingwaysfortheresidentialconstructionandeventhearchitecturaldesigninChina,aswellassomeexamplesanddesigntechniquesforreference.Inthispaper,throughalargenumberofliteratureresearch,combinedwiththeJapaneseoriginalbooks,referringtotheresearchtrendsindomesticrelatedaspects,thedesignconceptiscombed,andthethreelevelsofspace,housingandcityaresummarized.TheworksofShinoharaKazuo'sresidenceareillustratedbyword,form,analysischartandviewthroughtheangleofvocabulary,andthefinalsummaryismadewiththeconceptchart.Onthisbasis,itsumsuptheinfluenceofShinoharaKazuo'shousingcreationandgetssomeenlightenment.ShinoharaKazuo'smaledesignconcepthascriticalthinking.InviewoftheriseofJapaneserationalisminthe50s,heproposedtorespecttheJapanesetraditionandtheresidenceart,andherespondedtotheoverflowingofthetechnicismin60swiththeinorganicmeaningspace.Fromthevitalityofthecontemporarycity,hebroughtoutthe"beautyofchaos"incombinationwiththescientificconceptof"chaos",andbecamehispost.Themainideasoftheperioddesign.Theseideasareembodiedinhishousingworkswithanabstractandminimalistdesignmethod.ShinoharaKazuohasbeen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ursuingthecontinuationoftraditionalimageryinmoderndesigntechniques,creatingmeaningfulspace,payingattentiontohumanemotionandpursuingtheartisticvalueofthehouse.ThedesignskillandideaofShinoharaKazuohadagreatinfluenceonthearchitecturecirclesatthattimeandlater.Byanalyzingandsummarizing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Shinoharaschool'sideas,theambiguityandabstractnessinhisworkshavebeenstudiedtobringabouttheinfluenceoftheJapanesearchitecturalcircle,whichprovidesareferenceformodernandcontemporarydesign,andbroadensthescopeoftheapplicationofthedesignconcept.Keywords:ShinoharaKazuo;residentialdesign;designconcept;spaceconcept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绪论................................................................................................................................91.1研究意义.............................................................................................................9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创新点.......................................................................101.2.1国外研究现状.......................................................................................101.2.2国内研究现状.......................................................................................111.2.3研究创新点...........................................................................................121.3研究对象和目的...............................................................................................121.4研究方法和内容...............................................................................................121.4.1研究方法................................................................................................121.4.2研究内容................................................................................................131.4.3研究过程................................................................................................141.4论文的组织框架...............................................................................................152筱原一男的职业历程..................................................................................................172.1人物简介...........................................................................................................172.2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生涯的主要舞台.......................................................182.3以传统为出发点的早期建筑实践...................................................................232.3.1将传统作为自己的情感对象与设计方法............................................232.3.2久我山之家——以传统为线索的最初探索........................................252.3.3白之家——传统与抽象的集大成者....................................................282.4以“混沌之美”为追求的设计历程....................................................................322.4.1上原的住宅——混沌之美的最初实践................................................322.4.2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激进的混沌之下的都市机器............342.5作为先锋的未完成——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372.6本章小结...........................................................................................................393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的形成背景......................................................................413.1日本建筑文化背景...........................................................................................413.1.1日本的自然与社会................................................................................413.1.2日本建筑的设计意匠与对筱原一男的影响........................................423.1.3日本人的建筑观与对筱原一男的空间概念的影响............................43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4日本茶室美学的影响............................................................................443.2日本小住宅的发展背景与对筱原一男创作历程的影响...............................473.2.1战后到六十年代与“现代主义”对决的时期......................................473.2.2六十年代技术主义和预制住宅的思索................................................503.2.3七十年代的技术主义的衰退以及对筱原一男的影响........................523.2.4八十年代以后的高科技与都市混沌的影响........................................593.3本章小结...........................................................................................................624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654.1在住宅设计中运用的空间概念——抽象与象征性的表达...........................654.1.1永恒性....................................................................................................654.1.2抽象性....................................................................................................674.1.3象征性....................................................................................................694.1.4非合理性................................................................................................704.1.5极简性....................................................................................................724.2对于住宅设计的态度与思考...........................................................................744.2.1住宅作为建筑的集中表现....................................................................744.2.2住宅应该有无用的空间........................................................................754.2.3住宅是一件艺术品——住宅空间价值的论断....................................774.2.4住宅的空间表现的特征值....................................................................784.2.5住宅与民居之间的关系........................................................................794.2.6住宅的3种原空间................................................................................804.3住宅与都市之间的交互关系——混沌思想...................................................814.3.1混沌之美——住宅与都市互动下的美学理念....................................814.3.2复杂性与非统一性的单纯表现............................................................834.3.3小住宅与都市的交互机制....................................................................844.3.4进步的无序............................................................................................854.3.5“零度机器”.........................................................................................874.4本章小结...........................................................................................................895筱原一男住宅设计作品及语汇分析与研究.............................................................915.1屋顶与结构——室内外交汇处的设计意向的表达.......................................915.1.1与日本传统对话的时期........................................................................91V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2无机性的立方体——意义空间的外壳...............................................985.1.3作为异质介入手段的屋顶与结构.....................................................1005.2内走廊——一种意识操纵的手段.................................................................1095.2.1强烈对比下的手段.............................................................................1095.2.2龟裂空间下的连续性.........................................................................1105.2.3案列研究...............................................................................................1115.2.4街巷概念的表现.................................................................................1185.3庭院——室外空间的操作与一种自然观.....................................................1215.3.1从日本庭院中萃取出的特质——无时间性.....................................1215.3.2筱原一男的自然观——人工的自然.................................................1245.3.2住宅中的庭院——作品研究.............................................................1255.4广间——空间表现的重点.............................................................................1345.4.1广间的概念与涉及的背景知识.........................................................1345.4.2土间引入后产生的极限空间..............................................................1375.4.3非合理性事物的象征性表达..............................................................1415.4.4抽象化的自然的导入..........................................................................1445.4.5无机空间的表现..................................................................................1465.4.6事物的裸形性——广间化为意义的生产机器..................................1475.5平面的划分方式与视线的组织.....................................................................1535.5.1平面的划分方式.................................................................................1535.5.2视线的组织——正面性.....................................................................1555.6材质的运用.....................................................................................................1575.6.1材质的分析.........................................................................................1575.6.2案例的研究.........................................................................................1585.7本章小结.........................................................................................................1615.7.1文章脉络.............................................................................................1615.7.2本章中的住宅语汇总结.....................................................................1636筱原一男的住宅创作影响及对我国建筑实践的启示...........................................1736.1筱原一男住宅建筑创作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影响.........................................1736.1.1筱原学派对筱原一男的思想的批判与继承.....................................1736.1.2筱原一男作品中的抽象性对日本建筑界的影响.............................184V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1.3日本建筑界对筱原一男作品中的暧昧性的继承和发展.................1856.2筱原一男住宅创作的实践与理论对我国住宅建设的启示.........................1886.2.1对国内居住意识和住宅现状的思考.................................................1886.2.2对国内住宅设计和建筑师的启发.....................................................1916.2.3国内住宅设计的未来的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1926.3本章小结.........................................................................................................1947结论与展望...............................................................................................................1957.1研究结论.........................................................................................................1957.1.1.筱原一男设计理念的原则.................................................................1957.1.2.筱原一男住宅作品的特征.................................................................1967.2研究展望.........................................................................................................197参考文献.......................................................................................................................199图表目录.......................................................................................................................205一图目录.............................................................................................................205二表目录.............................................................................................................208附录一:筱原一男简介...............................................................................................209附录二:翻译文献汇总...............................................................................................210致谢...............................................................................................................................211V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研究意义住宅建筑是一种重要建筑类型,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并且不可或缺。住宅为人们提供庇护,也为个人私密生活行为提供场所,是容纳人们活动的建筑的基本单元。城市是一种复杂的集合型结构,为有着复杂活动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集合型场所。住宅中的私密性的居住空间,与城市中的公共性活动空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私密性的住宅的发展影响着城市走向,而公共性的城市的演变又会催生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新关系,这种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往往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人们的建筑意识与空间关系的变化,从而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筱原一男是以“住宅建筑师”而闻名的,住宅也是他整个设计生涯中设计最多的建筑类型,这一点与许多知名建筑师相比,显得有些另类。他的创作历程有将近半个世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纪末。在他漫长的设计生涯中,他的设计风格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进。在思想的变迁的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对人类根源性情感的关注。同时,他还保持着对不同时期的建筑乃至社会的批判性思考,并用一种抽象手法来重新诠释建筑的意义。他的思想与实践持续地产生着影响。筱原一男赋予住宅在建筑学上新的意义,并通过住宅这一看似简单的建筑类型,探讨如何跨越工业社会中人类情感所面临的障碍。而他关于住宅的建筑思考,也流露出对抗物欲横流的消费热潮的批判。然而,他并非怀念以前的物质匮乏的生活,他积极拥抱大城市,并且以此提出了“混沌之美”的美学概念。他是想让住宅拥有更为深刻的建筑意义,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消费品。在日本现代主义如日中天时,他提出了“作为与工业生产对决的住宅”的口号,并提出了“住宅是艺术”,“住宅是越大越好”等名言。他的很多观点看似激进,但却是对社会意识淡漠的地方的一种针对性的思考。筱原一男的设计历程从对传统民居的关注到都市空间的“混沌理论”的提出,都赋予了住宅新的意义,带来了巨大的启示。筱原一男有一句名言:“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住宅是伴随着人最长时间的建筑类型,而住宅的建设数量也是建筑门类中最大的。这更加深入地说明,住宅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我们的情感记忆很多都是以住宅为背景的。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筱原一男正是认识到这些,才以住宅为平台进行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空间实验。所以,对筱原住宅的研究,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然而,现实是,日本城市和中国城市的国情既有相似性,又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土地制度、经济制度下,日本的住宅多是一些小住宅,而中国则是在高速增长中建设了大量的门禁式的高层小区。不过,日本和中国又有很多类似之处,日本与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催生了过于追求效率的一面,这些往往难以兼顾传统与文化。针对在这一点,筱原对传统的抽象化是兼顾了现代与传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于当时建筑样式雷同的困境下,筱原提出了“混沌之美”,希望可以创造一种有活力的新的美学形式。对于艺术与美的关注,充分体现出筱原一男对于人性的追求。这些手法,并不能完全套用到今日中国的建设上去。所以,对于筱原本身的研究,要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去看。筱原对于住宅的思考的精华,就是一种批判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辨过程。研究他的目的,是为设计者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策略,并带来一定的启示。现在,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而筱原的“传统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而不是回归点”的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意义。现在我国要建设能够记住“乡愁”的城市,与筱原一男在住宅设计中强调人类情感也有共同之处。在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住宅设计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强人们艺术品味,从而思考建筑的本质,筱原一男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点。而他的影响力与作用在不断持续,对这种影响的批判性吸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住宅的内容。对于他的设计理念与作品的研究,会为在不断蜕变的中国住宅,提供新的启示。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创新点1.2.1国外研究现状作为筱原的教学工作与生活的大本营,且对他有着巨大影响的东京工业大学,对住宅等民用建筑以及筱原一男的设计思想有着持续的研究。还有,由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伊东丰雄组成的筱原学派,对老师的思想不断研究,并批判地继承下来。国外的专家学者编写了一些筱原一男的作品集,例如:《筱原一男的住宅图纸》和《2GKuozuoshinohalaCasasHouse》等。筱原逝世后为了纪念他,东京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业大学建筑系刊发表了他的专刊——《ka031`筱原一男特辑》(2007)。东京工业大学的坂本一成及其学生,对筱原一男和住宅设计也进行着持续的研究。同济大学的王伯伟评价塚本由晴的话,是这一情况的反映:“塚本由晴承袭了东京工业大学关注民有建筑的传统,东工大几代建筑师致力与民用建筑,该校的前辈、大师级建筑师筱原一男、坂本一成都是民用建筑的倡导者。近几十年来,致力于探求空间与人之间关系的’筱原流’,在日本建筑界举足轻重。他们的作品善于适应不同的地段和生活方式。1(来源:当代中国建筑论坛[ccabbs.com]-《网络(http://www.ccabbs.co)》)”可见,筱原一男对东京工业大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足以证明他与东京工业大学在住宅设计方面取得成就。多木浩二作为筱原一生的挚友和哲学家,对筱原的作品进行过十分深入的研究。现在一些弥足珍贵的照片就是他与筱原一起拍摄的。他的研究成果有:论文《对立:筱原一男作品的内在结构》、著作《建築家䞉篠原一男―幾何学的想像》。他的思考为筱原一男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哲学上的启示。另外一方面,国外的专家学者编写了一些关于筱原的著作与论文。例如:坂本一成的《采访多木浩二:追忆筱原一男》,奥山信一的《言语与空间:横跨住宅论与都市论的思考机制》,戴维·斯图尔德的《筱原一男的三种原空间和他的第一、第二样式》,盐崎太伸的《混乱之美与负数场所的集结》。日本建筑家筱原一男离世于2006年,不过建筑界对他的关注却未曾因此减退。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为他首开特例,给一位已逝建筑师颁发了纪念金狮奖;2011年,历史悠久的西班牙出版社GustavoGill为他出版了作品集(2G:No.58/59,2011);在2014年,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也在举办了筱原一男的个展。筱原一男还对日本老一辈建筑师有着持续的影响。筱原去世的当年,矶崎新感慨:“我失去了一名可贵的对手,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点。”1.2.2国内研究现状2010年之后,中国开始了筱原的研究热潮,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尤为火热。2013年,华南理工,同济,东南和东京工业大学四校联合,共同推动筱原一男展。著名建筑师柳亦春的讲座经常会提到筱原一男。2014年,“筱原一男回顾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开年大展,日本重要建筑师悉数出席,开幕式几乎成为中国建筑界为数不多的一次集体盛会。《筱原一男作品集》也很快有了中译本。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建筑筱原一男》,1当代中国建筑论坛[ccabbs.com]-《网络(http://www.ccabbs.co)》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筑学报在2014年10月出版了《特辑筱原一男建筑回顾展》。并且有一些访谈论文,比如:长谷川泰、柳亦春、郭屹民的访谈整理的会议纪要——《向筱原一男学习》。1.2.3研究创新点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筱原一男的成果,将筱原一男的住宅理念与作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知网搜索,国内还未有硕博论文写过筱原一男,所以对筱原一男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归纳也有一定的意义。通过总结住宅作品的语汇,从这一新的角度来进行对筱原住宅作品解析,并通过分析图、剖透视图、表格等方式,更加生动地进行表达,以期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与鉴赏筱原的住宅作品,为设计界带来新的启示,并为筱原的研究潮流中作出一些贡献。1.3研究对象和目的对筱原一男的住宅研究,多是具体的细节的认识,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而本文主要着力于筱原一男的设计的小住宅以及背后的设计理念,深挖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筱原一男的设计思想与住宅作品的解析,扩展国内在住宅类设计的创作理念的选择,并带给国内设计人员新的启示,对提高住宅设计的质量乃至居住质量有着借鉴作用。1.4研究方法和内容1.4.1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大量收集、阅读关于时代背景的文献,并大量采集与筱原一男相关的国内外资料,翻译外文文献。积累并了解与他相关的日本的地理人文以及住宅演变的知识,以期为研究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提供更好的基础。通过了解日本建筑史,更深刻地了解他如何连接传统与现代两个维度。大量收集与筱原一男相关的文章,图片,建立对他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阐释他的创作思想,客观分析出他的思想脉络,更好地厘清他的设计理念的发展;归纳他的建筑语汇,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简单易懂的建筑语言,以便为我们的住宅实践提供启示与帮助。图示分析法:通过前期的文献积累,收集大量关于他作品的施工图、平面图、分析图,对他的作品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建立住宅模型。依据作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者论文想要表达的内容,用剖透视、结构剖析、平面轴测图、轴测图等图示语言,简单明了地传递空间关系与视觉感受。使读者能够更为简明地了解筱原的作品。文章中所采用的线稿图,本身就是对东京工业大学经常画的线稿图的一种继承。对比归纳法:通过大量研究筱原的住宅作品,对比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并将作品的不同功能部分作为一类,找出不同作品的中相似之处,进行归纳。将归纳的设计语汇与筱原一男的设计理念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抽象的设计理念与具象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后,归纳整理成图像、表格、文字。类比推理法:在上述研究过程完成,初步了解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与作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整理、归纳筱原一男的影响,找出具有启示性、影响力的内容。与现实环境进行类比,通过逻辑上的推理,辩证地得到对中国住宅设计实践具有启示性的内容。1.4.2研究内容筱原一男通过住宅这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实践并完善了自己的建筑观。本文通过分析筱原住宅的特征、介绍他的创作历程,及归纳他的建筑思想形成的过程,希望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筱原的住宅设计的艺术形式及生命力,并总结他的设计方法和对国内外的影响。正如筱原所说:“我相信,世界就在这住屋的小小的空间流转。”其独特的住宅设计成为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共同的居所,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将给当代中国住宅设计所缺乏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享受的现状带来启示。而本文的研究将给重点挖掘其住宅的艺术成就,以期为当代中国住宅所面临的困境带来启示和积极意义。筱原认为,被社会所遮蔽的人类的存在意义的获取,要依靠住宅这样从社会脱离出来的个体空间所呈现,住宅拥有与公共建筑所没有的个体存在意志的相关特质,将存在于建筑深层的本质途径也落到“作为住宅的建筑”之上。“住宅是艺术”“住宅必须是美的”,甚至“封闭的箱体”都是在这样情况的思考被提出的。所以,通过对筱原住宅的作品及思想分析,提取住宅的人类存在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筱原还提出了“作为工业生产对决的住宅”的口号,这体现了他对社会主流保持一定距离的态度。对于当今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的中国,提升住宅的品质并应对大量生产而带来的单一性问题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十分契合。筱原住宅对社会的批判性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筱原认为传统并不是流于表层的具象表现,他曾说过:“传统是出发点而不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回归点”。当代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对传统住宅有着巨大的冲击,这种现实环境下,对住宅设计的传统保护的提出了迫切需求,筱原的设计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启示。综上,通过研究筱原的住宅设计理念和作品,总结对我国和日本的影响,得到筱原住宅设计的经典思想及其后续的发展情况,为我国住宅设计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提供急需的设计策略提供一种新的启示和借鉴。1.4.3研究过程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翻译了4万字的外文文献,并对筱原一男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绘制了大量的分析图,剖透视图,概念图,轴测图。与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日本学术振兴会建立了联系,并通过东京工业大学的朋友,取得大量的资料与支持。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论文的组织框架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筱原一男的职业历程2.1人物简介筱原一男(KazuoShinohara,1925年4月2日-2006年7月15日)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1925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947年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成为数学副教授。后因对日本传统建筑产生兴趣,开始来到东京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在1953年从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任制图学助手。1962年,升任副教授,并开设了自己的研究室,1967年,完成“关于日本建筑空间构成的研究”的论文,获工学博士。1970年,升任东京工业大学教授。1986年退休,成为东京工业大学的名誉教授,同年设立筱原工作室,2006年去世。筱原一男以住图2.1筱原一男的头像宅作品而闻名于日本建筑界,他设计的众多作图片来源:jA-KazuoSHINOHARA品所独有的空间魅力影响了一大批建筑师。与他有师生关系的知名建筑师,例如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被称为“筱原学派”,他们从老师那里批判地继承了一些设计理念,并发扬光大。筱原一男的影响在不断地持续着。2010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有终身成就意义的金狮奖颁发给筱原一男,向他创立的“筱原流派”致敬。筱原一男(KazuoShinohara1925-2006)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当时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师”。在1953年从东京工业大学毕业后,筱原一男在他的母校开始了教学生涯。他的设计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作品为载体,向建筑界传播。受他影响的学生的与学习过他的人,将他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处。学习与继承他的思想的建筑大师,不仅有“筱原学派”中的人,还有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藤本壮介等先锋建筑师。他的住宅作品中的暧昧性与抽象性,以及对日本传统抽象化的设计手法,都对现代建筑空间作出了创新,为后辈的设计带来了有意义的启示。他的许多住宅作品都是他的设计理念的结晶,也是那个时代极其前卫的作品,开创了许多潮流。比如,白之家(HouseinWhite,1966)是对传统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象化的集大成的作品,上原的住宅(HouseinUehara,1976)是对城市的混沌现象的反映。筱原一男的作品处处反映着他的一句名言:“住宅是艺术”。筱原一男影响了很多建筑师后辈,建筑界将受他影响的建筑师称之为“筱原学派”,对于筱原学派的定义,《建筑的诗学:对话·坂本一成的思考》一书中做过简介:“受筱原一男的影响,把独具的空间魅力与缜密的哲学思辨相结合的建筑师称之“ShinoharaSchool”(筱原学派)或“EpistemeSchool”(知学派)[1]。”筱原针对建筑空间,提出了三种原型,分别是功能空间、象征空间、与装饰空间,在《筱原一男的三种原空间和他的第一、第二样式》的文章中详细的阐述了这些概念的提出过程与具体定义:“1964年8月,《日本建筑师》刊登了筱原的经典之作“三种原空间”。文章阐明了他正在发展的建筑理论基础,即存在三种类型的“具象实体”空间,包括功能空间(functionalspace)、装饰空间(ornamentalspace)和象征空间(symbolicspace),它们共同作用,构成了建筑的基本形式价值。[2]”筱原一男将自己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设计理念与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出四种样式。“第一样式”是在他设计初期的时候,大约在50年代到六十年代末,这时他主要是对日本的传统的抽象化,提出了分割的平面方法,以及正面性,民居是蘑菇等理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白之家”。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期,他用“无机立方体”来穿越现代主义,将样式的重点体现到意义的空间重塑,并且在内部创作出“龟裂的空间”、“街巷式空间”等新内容,并将它归纳为“第二样式”。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是筱原一男的“第3样式”时期,他开始从城市中提取“混沌之美”,结合从两次旅行中获得新的启示,提出“裸形的事物”、“野蛮与野性”等新的观点,创造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住宅:“上原的住宅”。而且,在这一时期更加注重作品的一次性的表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开始涉足于公共建筑领域,设计出了他的代表作“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堂”。他对城市与科技的持续关注,提出了“进步的无序”、“激进的混沌”、“现代`之后”、“随机的噪声”等等观点。2.2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生涯的主要舞台东京工业大学是筱原一男作为建筑教育家所在的学校,也是他活跃于建筑界所凭借的主要平台,对筱原一男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了解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成立于1881年,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期,政府大力倡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学习欧美、发展实业,以此为目的创办了它的前身——东京职工学校。这所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可以发展日本工业的人才,在是满足实践的同时,也注重学术的发展。因此,这所学校一开始就是一所兼顾“实践”与“学术”,面向社会底层大众的职业学校。在1890年,学校更名为东京工业学校,在1902年正式设立建筑学科,并于1907年开始正式授课,1923年正式升格为大学。相比于“视建筑为艺术的”东京大学,东工大更侧重于工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并且,东工大一直保持并延续着对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的关注。筱原一男就是作为“住宅建筑师”而活跃在日本建筑界。住宅设计在日本拥有特殊地位,并且是日本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种设计类型。住宅设计的应用范围广泛,设计数量较多,属于较为普遍的设计领域。东京工业大学对住宅教育极为重视,奥山信一教授曾对此有过详细地阐述:“东京工业大学在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设计与自身最密切相关的空间,从而领会建筑的尺度与其他要素间的紧密关系。年轻的建筑师毕业后,还往往首先通过住宅的设计来锻炼自己并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所以,在日本建筑界形成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就是东京工业大学的建筑学系。[3]”东京工业大学也拥有着明显的师承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清家清以将传统现代化而闻名于建筑界,而后六十年代从他的研究室出来学生的筱原一男,设计的“白之家”,不仅继承了他对传统的关注,还创新的提出了对传统抽象化的手法。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坂本一成在筱原一男的研究室学习,而后批判地继承了筱原的思想,至今作为建筑教育家和著名建筑师活跃于建筑界。九十年代开始自己事业的塚本由青,曾在坂本一成的研究室学习过。东京工业大学有一项特别的教学制度,就是设立研究室制度。这种研究室里的学生可以与导师自由的交流,并且参与项目的设计,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学生没有必要完全继承老师的意志,可以进行自我选择与创新。奥山信一教授在他的论文《日本东工大建筑学设计教育体系》中详细地论述过这种制度:“东京工业大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制度就是教授研究室制度。在1930年,在建筑学科任教的谷口吉郎创办了谷口吉郎研究室(1930-1965),由此开启了东工大建筑学科的教授建筑师的历史。通过教授工作室,不仅可以开展教学活动,还符合前身的职工学校的创建理念——“实理”与“学理”的融合。历代教授建筑师,不仅有着各自的建筑设计作品,同时拥有博士学位,这使得他们能够以各自独特的方向为基础,展开设计与研究。[3]”承袭这个传统,筱原一男在1962年,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办自己的研究室——筱原一男研究室(1962——1986)。图2.2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室体制类型图片来源:奥山信一日本东工大建筑学设计教育体系筱原一男也为东京工业大学的教育制度完善做过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意匠教育上。从以后筱原一男设计的小住宅中,可以发现设计理念对他的作品有着很深的影响,还影响到后辈的设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工科院校过于注重技术论,有着要在研究中以技术为主题的习惯,而对一些感性的研究——比如建筑意匠学,呈现一种较为漠视的状态。所以,在筱原一男以前,博士的论文也是承袭以往,以技术为主题。这一情况的转变始于1967年筱原博士毕业的论文,即《关于日本建筑空间构成的研究》。筱原一男自50年代毕业以后就留校任教,他长期任教于画法几何等基础课程,直到80年代,筱原的意匠教育才发挥了核心的作用。这成功地使东京工业大学的教育架构更加完备,形成了感性的“意匠”理论与理性的“技术”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在研究室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老师虽然在专业技能和经验上超越学生,但学生仍然可以结合自己的所学所见,对建筑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自己的建筑观点。学生们不唯上,只唯实的特点,反过来又影响了老师的思考,这种并非教与被教单方向关系的教学模式,创造出了一种平等的建筑讨论氛围,营造出了良好的知识互动的环境。所以,“批判”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在师生思想的继承还是对社会环境的观察方面,会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无论是筱原一男,还是他的学生,都有一双冷静的双眼,一直保持着对老师与社会客观而尖锐地批判。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3筱原一男的经历图片来源:建筑学报清家清是东京工业大学的资深教授,在大学期间,筱原一男师从清家清1,并在他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因战争结束后资源不足而面临建设的困境,在这种状态下,清家清想要将日本传统与讲效率的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雏形。他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与语汇,与日本传统进行感性式的融合,在保持现代住宅的优势的同时,塑造出可以使人感知到日本特色的空间。这一点对建筑界影响很大,筱原也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对建筑的认知。筱原一男在1962年开设了自己的研究室,并且培养了大量后辈。在20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爆发式增长的时期,筱原一男的建筑生涯在这一时期是最活跃的。在这段时间内,筱原一男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住宅,也开始思考民间聚落与都市,并开始思考它们之间的交互机制。因此他的住宅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关注点从对单一的家庭空间转移到都市与环境等一系列更为广大1清家清(1918—2005):194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大学(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4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战后,曾担任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在62年就任该校大学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在50年代,他藉由发表创新的小住宅,为都市住宅建立了雏形。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空间概念。他在成为建筑师前曾是一名数学家,这样的科学背景也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开启了日本住宅的一个新时代。筱原一男虽然继承了他的老师清家清的传统意象的表达,但却有着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传统是设计的出发点,但不是回归点”的口号,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表达。他根据自己的思索,不断坚持探寻日本的建筑特色,在手法上不断创新,推进自己对建筑的研究。他敏锐的感受着时代的变化,但不盲从时代的主流,这种批判的思维与逆时代潮流而动的气魄,也深深影响了东京工业大学的后继者,包括很多建筑师,比如他的学生:坂本一成1。筱原一男在1950年入学东京工业大学,并于1953年从建筑学科毕业,同年在这所大学任大学制图课助手。在1962年,升任该大学的副教授,成立了筱原一男研究室。在1967年,完成了“日本建筑空间构成的研究,获得工学博士。直到1986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他在这里度过了36年。在这里,筱原一男收到了老师的悉心教导,同事的帮助,学生的尊敬。他从老师那里获取了最初的建筑思想;在同事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确定了自己的设计思想;通过教学,将自己的思想传授与发展下去。东京工业大学是筱原一男的工作舞台和思想阵地,他的职业生涯深深的烙上了东京工业大学的痕迹。在筱原先生的职业生涯中,“老师”这个职业角色一直是伴随他终身的。在东京工业大学这个不大的校园里,他从53年建筑学科毕业开始,就把教育家的角色作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1962年开始担任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到1986成立篠原工作室,再到2006年病逝,54年间,他对很多学生造就了一种印象:“他非常有魅力,会让人心生向往,而同时篠原老师又是位严肃的老师,对自己还是其他人要求都很严格,安排学生的事情是肯定不能推延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会对筱原又爱又恨,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却不乏追拥者,其中现任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在日本当代建筑设计、建筑教育与学术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师坂本一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但是,凡能接近和能和篠原相处久的学生则有另一番说辞:“他也是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有很多黑色幽默在他的话语当中,经常还会做一些文字小游戏,这种既带有幽默又有讽刺的话语,会让大家凝聚起来,享受快乐”。就是这样一个篠原一男,让喜欢他的人,会情不自禁产生敬佩之情。1坂本一成(1943—)1966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就学期间,向清家清、筱原一男学习。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AtelierandI坂本一成研究室负责人。从70年代后半开始,以“家型”这个关键字,持续不断发表以斜度平缓的山形屋顶为特色的住宅。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以传统为出发点的早期建筑实践2.3.1将传统作为自己的情感对象与设计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社会普遍产生了对传统的质疑,随着这股潮流,大众开始倾向于否定本国的历史。这股风潮也影响到建筑界,当时的日本建筑活动的主流是现代主义运动,虽然它诞生于1920年代的欧洲,但却在美国迎来顶峰,随着美国全面占领日本,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建筑活动。在当时,民族主义、合理主义或是功能主义这些概念开始大行其道。这些概念与战败后大众产生的消极心理与对重建未来生活的渴望相契合,成为了从废墟中重新建立起崭新的日本都市与建筑的最佳方法。随着这些现代主义的的思想和方法的兴起,与日本古代的封建残留制度紧密相关的日本传统样式也就日渐衰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古代建筑遗产的所在地都门可罗雀,优美的遗产被遗忘到角落中。而在这时筱原一男却开始了自己的旅程,来到日本的古都——奈良和京都参观建筑。在去往奈良西边一座寺庙的路上,当他沿着倒塌的土墙走着的时候,感受到了久违的“日本的时间和空间”,令他驻足深思。还有一次在北边日本海沿岸的渔村,在风雪之中,两户人家的板墙之间在视线范围内形成了狭长的矩形,被天空和大海两片蔚蓝内填满,它们相交的一条水平线正好将这个矩形划分为两部分。筱原一男还看了很多建筑中的佛像,在宁静中享受这孤独的旅程,置身于这宁静的时间与空间中。在这些旅行中,有数不胜数的场景强烈地触动了筱原一男的情感,并使他体会到日本空间的特点,感受到了人类的建筑与美丽的自然结合产生的美学。这些美好的回忆,都为筱原一男以后的建筑生涯中提供了设计的原始意象。传统建筑的美丽深深地影响到筱原一男,所以在1950年,身为大学数学副教授的筱原一男放弃数学,再次成为学生,来到东京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即使当时的主流是现代主义,但是对于在学习建筑之前便被日本传统样式所深深吸引的筱原一男而言,建筑正是传统的同义词。所以,正如筱原的名言,传统是设计的出发点但不是回归点,筱原以此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的道路。在东京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时,筱原一男师从清家清。清家清在当时,设计的住宅是传统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风格。其初期的代表是,就是“斋藤副教授的家”(1952)。清家清在骨架结构上下功夫,采用横梁较少的构造,使住宅具备平缓地持续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外部空间相连这项特征。这栋小住宅的总面积为将近18坪。完工时,由于屋主的家庭成员为屋主与夫妇两名孩子,所以业主把将来会在北侧增建当做前提,省略了浴室。通过只把西侧的寝室当成具备独立性的个人房,就能以客厅为中心,打造出宽敞的共用空间。平坦天花板、设置了活动式榻榻米的平坦地板等,很类似密斯·范德罗所提倡的通用空间。用来区隔檐廊与外部空间的门窗隔扇,采用的是玻璃门与附有百叶门的防雨板。在南侧设置了露台,以呈现出与庭院相连的感觉。令人遗憾的是,此住宅已在近年已经拆除。不过,融合了日式感性与现代主义的清家清设计风格还是被视为现代住宅设计观点的起源,深深的影响了筱原一男。筱原一男清家清(a)“久我山之家”首层平面图(b)“斋藤副教授的家”的平面图(c)“久我山之家”客厅图(d)“斋藤副教授的家”的客厅图图2.4筱原一男初期深受老师清家清的影响资料来源:2G、日本经典建筑演进史整理自绘筱原一男在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会按自己所喜欢的建筑师作品为线索,不断确认图与实物之间的关系来画图。对于他而言,直到他毕业,他一直按照这种方法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不断研究清家清在1950年代初的一些列住宅作品。筱原一男很长时间一直接受老师的指导,学习如何将传统这种情感对象,鲜明地组织进具体的住宅这种日常的对象设计的方法。不久,筱原一男就在老师的影响下开始了设计了自己的第一个住宅作品。清家清接到委托的一座住宅,由于某些偶然情况决定由筱原一男来负责,之后非常幸运地,在毕业后得到了作为老师的图学助手留校的机会,得以继续这件工作并在翌年完成。而这件作品就是——久我山之家。2.3.2久我山之家——以传统为线索的最初探索图2.5作者自绘“久我山之家”结构表达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筱原一男与古代日本传统的对话开始于设计完久我山之家(1952-1954)之后,这个住宅被认为是和传统有着最直接地对应关系的作品。“久我山之家”与他老师清家清设计的作品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都是用着现代建筑的材料与语汇,通说精简形式,融入感性的日本传统的空间感受,从而营造出神似日本传统的建筑氛围。这个住宅紧邻帝都线久我山站之北,自然风光十分优美。住宅的空间设计的十分开放,以便利用这些美丽的风光。结构上使用的是现代结构与施工方法:用角钢组合而成的构件作为框架结构,并在底部部分架空,上半部分使用较轻的木结构,营造出一种悬浮感。住宅采用简单的柱子布置和对称的形式,这与钢骨架相关联。为了强化刚度和简化完成面,在施工中,用12mm厚的板材作为嵌入式模板铺在柱子的侧面,配筋并浇筑混凝土,每次浇筑高度为一层高。住宅分两层,一层架空,架空的部分一分为二,中间是餐厅与起居室,西侧架空空间是开放庭院,另一边是停车空间,它与南侧道路直接相连。这种底层架空的形式可以联想到萨伏伊别墅。在平面组织中,久我山之家使用单纯完整的矩形平面,以便更好地布置钢骨架柱网。布置也是对称的,东西卧室对称分布,中间是广间。卧室与起居室之间用移门分隔。这种单纯完整的空间,与日式的移门和隔断,既创造出一种日本空间的韵味,也与密斯的流动空间类似。这个作品完成后,有国外的杂志评论说筱原一男受到了桂离宫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但是筱原一男曾解释过,自己是受到了老师清家清的住宅作品的影响,他从清家清50年代初被称为现代化的划时代业绩中,获得自己的设计线索。桂离宫的书院虽然对他有所影响,但并不是唯一的,在此之前不断接触日本传统的过程中,他所关注的传统建筑并不止桂离宫书院。筱原一男承认密斯住宅对他的影响,尤其是在思考钢框架结构时。但有所不同的是,密斯使用的钢构架的柱的跨数是奇数,而筱原一男的柱的跨数是偶数。这一想法是受到了立面中央有4跨立柱的法隆寺中门的影响。这种方法开启了筱原一男的“形式主义”的道路。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筱原一男的“久我山之家”正面图(b)清家清的“斋藤副教授的家”实景图(c)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d)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e)桂离宫的照片(f)法隆寺中门实景图图2.6“久我山之家”与影响其设计的住宅与传统建筑资料来源:《2G》、《建筑构造——从图纸·模型·3D详解世界四大名宅》、《日本建筑小史》整理自绘勒·柯布西耶的底层架空也影响了筱原一男。因为设计久我山之家时,丹下健三的木结构架空的自宅还未发表,所以这是日本国内最早的底层架空住宅之一。但是,久我山之家的底层架空相比柯布西耶的原型,更接近于美国的实用主义通过性架空。因此这座住宅也类似于密斯的构成。久我山之家的发表受到了一些质疑。一些人批判单纯的平面构成造成了生活气息稀薄,与当时主流的现代主义平面大相径庭。当时筱原一男还未对这种单纯的平面系统地整理过,所以对于这种平面形式的可能性只有一种模糊的感受。之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筱原一男逐渐认识到这种平面方式就是日本传统构成的本质之一,并为平面构成总结出了“分割手法”。这种手法为表现出多种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无论是表现强烈的日本形式,还是现代主义。久我山之家完成于50年代中期,在那个时候,日本正盛行现代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座建筑虽然获得了少数人的强烈理解,但多数人却无视其存在。完成这个住宅之后,筱原一男就进入“疗养”期,因为在那个时候,他正在接受结核病的治疗。日本、架空、单纯性、开放性等等,这些还没有具体化经验的直觉构成了这个住宅,筱原一男开始对其中“做得太过的地方”进行“反思”。这时的办法只有以理论为媒介来重新看待。于是在感性和理论之间发生了最初的动摇。而筱原一男对非开放性和民居性的关注正是从这种动摇中产生的。偶然地,筱原一男开始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视角出发,开始历史与文化史的研究。因为筱原一男的病情,以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的观点,使得他的消极思考的总是使人信服。久我山之家关于密斯和桂离宫结合这一点,逐渐成为了争论中的一个批判主题,而筱原一男对这些的辩解,转变为发表在日本建筑师学会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即“开放空间的意义——日本建筑的特点”。这在超过八年的时间内,相关的论文不断发表,发展成了一个系列。这些从消极思考中产生的辩证方法从一开始就遭受了严厉的批评。在以后的时间中,筱原一男屡次在《家》杂志中对他的逻辑进行辩护。对于传统的理论观察就此开始。在那之后,筱原一男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写题为《日本建筑的空间构成研究》的学位论文。而在这一研究中的一系列主题,与他在这段时期所有的住宅设计都有关联。筱原一男任教与学习的东京工业大学,对他的这些思考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科的建筑史课程中,主讲日本近世建筑史的藤岗通夫老师,及其后任,筱原一男的同事并与他有着长期交流的平井圣,都对筱原一男纷乱复杂而又充满主观意识的关于历史性的“理论研究”宽容地给予了指导。在清家清老师的意匠课和历史·意匠这两门课的热切交流中,当然也包括了技术方面的各位老师对于跨专业搞设计的筱原一男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研究也不吝鼓励。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研究,筱原一男的对于传统的思考不断前进与发展。2.3.3白之家——传统与抽象的集大成者从1954年到1960年代末,筱原一男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被称为“第一样式”。到60年代之后,筱原一男的建筑思想逐渐成熟,开始摆脱前人的影响,结合自己多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自绘“白之家”东南轴测图(b)自绘“白之家”西北轴测图(c)“白之家”一层平面轴测透视图(作者自绘)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白之家”一层平面轴测透视图(作者自绘)图2.7筱原一男设计的“白之家”轴测表达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年的住宅建筑实践,开启了具有自己风格的设计之旅。而最有影响力的设计手法,就是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抽象化,提炼出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将这种原型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营造出一种适用于现代建筑并囊括传统氛围的空间。在这一阶段,他不断明确的自己作品与日本传统之间的关系,白之家是其中完成度最高的作品。筱原一男还曾强调过,白之家,是他与日本传统对话的终点。10m见方的正方形平面,它的中心有一根磨光的木柱,柱的顶点支撑着带瓦的坡屋顶,从而创造了高度象征性的空间,同时也拥有很强的中心性。平面上这个极度纯净的图形形式,在其中心的右侧,好像谁用一把刀子从北向南垂直的切割开来,将其分隔成一个大厅似的广间和双层的卧室空间。瓦片屋顶的外观,与高度3.7m的天花板共同表现出一种宏大感,这种极简和抽象的风格试图融入到传统的木结构架构中,展现出宛若寺庙中的宗教空间般的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神圣表情。内部由经过研磨加工的杉树原木制成的柱子与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杉木地板构成。通过将一个个单独的结构构件结合在一起,代替本应使用的粗立柱,人们可以意识到设计者选择抽象概念作为设计方法,而不仅仅是通过表象。由于内外装潢的基调都只使用白色墙壁,因此成为其名称的由来。立方体的抽象性不断在曾强印象,通过对细节的处理,增强中心抛光木柱的象征意义。在大厅围合的南北两堵墙,平面上被水平的一分为二,创造出尺寸相同的封闭与开放的两部分,从而激发观者获得一种强烈的,带有日本传统设计构思的特有的知觉感受。筱原一男着重日本传统设计,并在此建筑空间内中达到了“抽象化的日式风格”这项目标。(a)“白之家”俯视图(b)“白之家”正面图(c)“白之家”广间(d)“白之家”卧室图2.8“白之家”实景图片资料来源:2G整理自绘战后的建筑和社会出现了有关风格的危机,有鉴于此,筱原一男批判的主题是以前后一系列住宅进行摸索与开拓的,在这种情况下,白之家几乎是第一个将其意义与内涵一起强烈共鸣的作品。这一个简单、传统的正面,第一眼看上去就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像一个富有禅意的禅堂,包含在一个白色的,几何学的立方体中。这个立方体将会被发展为称之为筱原一男的“第二风格”。这种风格的住宅是从之后的“未完之家”开始的。筱原一男怀抱着“即使传统可能是出发点,却不会是回归点”这种想法,逐渐不再同时着重于传统空间与抽象空间,而是倾向于抽象空间的研究。“白之家”成为他的设计风格转折点时期的作品。在那之后,他逐渐致力于抽象空间的研究。由于都市计划的道路通过此处,所以此住宅在2008年被移建到其他地方。“白之家”所处的时期,正是住宅讲求生产力的时代逐渐迎向尾声时。筱原一男践行着“住宅就是艺术”这一原则,他以日本传统为主轴,打造出抽象化的空间结构,并对70年代之后的住宅建筑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4以“混沌之美”为追求的设计历程2.4.1上原的住宅——混沌之美的最初实践1964年,筱原一男表明了“当代聚落所表现的并非统一的美而是混沌的美”的观点。1967年,对作为对狂热追捧巨大基础设施的城市设计的批判,筱原一男发表了都市结构只可能作为高度复杂的抽象数学体系才可能得以表现的观点。而此时,混沌理论仍未被捧为科学的前沿。将混沌逻辑作为复杂性科学介绍给大众读物要到90年代才出现。在设计历程的前半段,筱原一男一直竭尽全力创建构成单纯而又表现强烈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某种统一性。在他创作后期,他开始不断追求“混沌之美”,不同于以往追求统一性的习惯,他开始用分离的手法,创建一种错位的空间。这种错位的手法,开始不断运用到他的住宅设计中。这一时期,筱原一男从都市中巨大而没有条理的复杂空间中观察到,都市存在着一种无序的状态美,他将这种美提炼出一种概念,即“混沌之美”。他一贯认为,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住宅设计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并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导致他的住宅论与城市论有着互补的关系,把城市的混沌之美运用到住宅设计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上原的住宅”中,他开始在小空间的住宅中具体地插入混沌的城市脆片,这成为了他将城市的抽象理论运用到具体的住宅设计的一次成功的尝试。这个住宅刚好位于本地的商业街附近,基地的面积并不宽裕,所以,二层向一侧悬挑出2.8m,创造出一个架空空间,作为一层办公场所的带顶的停车位。因为这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区域的法规规定,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5m,所以,把一层的工作室的地坪降到道路标高一下,同时,采用无梁楼板,以减少楼板的厚度,预留出更多的空间。(a)“上原的住宅”俯视图(b)“上原的住宅”立面图(c)“上原的住宅”的悬挑空间(d)“上原的住宅”的室内(e)“上原的住宅”的卧室(f)“上原的住宅”的走廊与天窗图2.9体现“混沌”思想的“上原的住宅”资料来源:2G整理自绘屋顶与外围墙壁是混凝土外壳,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因为限高的原因,尽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量减少室内的楼板厚度,所以,除了浴室和卫生间采用混凝土墙壁外,剩下的墙壁与楼板都采用木结构。住宅中有六根柱子,在墙的两边各有两根,室内有两根,柱头分别有两种类型的正交斜撑,支撑着混凝土外壳与屋顶。另外,混凝土浇筑时内侧的模板直接保留,作为隔热材料,并刷上白色的漆,成为了住宅的墙面。在筱原一男结束设计时,业主忽然要求在屋顶上加一个儿童房。为了不破坏主体结构承重体系,附加部分采用的是钢骨架上覆盖波纹钢板的轻质结构,附加部分是半圆的形体,在正面的墙上,有两个像眼睛一样的圆窗。主体部分与附属部分,从结构到形式,都产生了一种非调和性的美。这个非调和性的架构,无论是室外形象还是室内空间,都是“粗暴的构成”。这座住宅通过空间上“粗暴的构成”,混沌的主题被增强了。“上原的住宅”中的结构的外围护与住宅的平面之间的矛盾,就是一种“错位”。但是“错位”并非指与日常生活事务的状态之间存在某种矛盾关系,它的定义可以近似于,打破通常设计中想要预先建立某种和谐的设计手法,转而将系统中的元素之间任意地联系在一起,达到“错位”的效果。举例而言,设计已经完成后,一个完整的混凝土结构已经基本就绪,这时业主突然要求在住宅的屋面上加建一个小拱棚,一旦决定要追加一个拱顶,这属于一个不同于建筑主体的正式的系统,错位很明显的迸发出来,作为一个中心主题掌控着一切。在这个设计中,各个系统之间的“错位”,就是对东京随处可见的视觉混乱所具有的建筑意义的一种空间手法上的归纳和概括。在“上原的住宅”这样小尺度空间中,表现出与东京的印象重合的“混沌”的乐趣。它的完成,使得将“混沌”这种反映巨大都市动态的机制组织进小住宅这项任务,终于成为可能。2.4.2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激进的混沌之下的都市机器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日本国内的美国式现代主义正处在鼎盛期,而筱原一男则与日本传统进行持续的对话。到了70年代,当日本现代主义伴随着传统的回归转变成意义的表现时,,筱原一男用立方体横穿了欧洲现代主义。而进入80年代后,筱原一男提出了与当今新兴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关联的“现代·之后”(modernnext)。1984年秋季学期,筱原一男受邀担任耶鲁大学建筑学系历史最悠久的小沙里宁教席,从而第一次长期体验了外国的城市。在美国现代主义的代表性建筑师的纪念讲座上讲课,这多重背景都令筱原一男高兴。大学的教学开始后不久,筱原一男将“走向第4样式的计划”选为公开课的题目。“第四样式”等一系列作品也是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这之后开始创作的。在出发去美国前,筱原一男将“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1987)的基本方案连同一个黏土小模型提交给了建设委员会,概念也得到了认可。这个设计的深入,是在美国的纽黑文与纽约的两个城市中继续进行的。(a)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实景照片(b)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大厅(c)四层餐厅与休息厅的室内景象(d)三层谈话室的室内景象(e)顶层平面图——悬浮的圆柱体(f)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剖面图图2.10东京工业百年纪念馆”——混沌的都市机器资料来源:《2G》、《jA-KazuoSHINOHAR》、《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建在进入大学内部的正门边,两个侧面直接面对城市,因此是筱原一男首次将他的“都市概念”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实践作品。不过,都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市的概念应用到设计时,不可能直接被转译为某种具体的建筑形式,只是为设计提供一种对比参照的意象。当时,筱原一男从未设计过如此规模的纪念馆。面对这个建筑复杂的功能与庞大的体量,筱原比起表现都市概念,更重视被要求的设计条件。筱原一男的最初意象,是一个漂浮在大学校园上的金属圆柱体。这个圆柱体好像空中的飞艇,成为了他设计的出发点。在设计的前期,虽然基地的位置一直在更换,但是这一意象没有改变,始终延续着,伴随着基地的位置不断移动,“空中的圆柱体”也在不同地方漂浮着。尽管圆柱体在基本几何学中是个司空见惯的形体,但在建筑物的尺度上就会显得异常。圆柱体这一非日常的形态,很难完全满足这个纪念馆的日常功能。所以,当基地选定在学校正门旁时,筱原一男将意向开始具体化。置于地上的长方体高20m,半圆柱体贯穿于其上部,且上表面与正方体齐平。在这个构成中,部分曲面会在高20米的通高天花中呈现。筱原一男在基地的北侧放置了一个大的矩形,尺寸是5.1m×31m,往南5.1m的地方,又放置了一个小的矩形,尺寸是5.1m×21m;这两个矩形宽度一致,长度不同,中心线相重合;将两个矩形之间用斜线连接,形成了一个复合形平面。将这个平面向上拉20m,形成了一个大的体量矩形形体的复合体,有着特异的表情;该形体就是这个建筑的主体部分,并成为了半圆柱体的基座。半圆柱体的大概位置,是在底层基座平面西南角与东北角的连线上,并且,向外挑出了七到八米。这一时期,筱原一男追求“复杂性与非统一性的单纯表现”的设计手法,具体在这座建筑上的表现,就是让这个圆柱在中间的某一点发生弯折,使简单形体产生了复杂效果。这个半圆柱体是作为餐厅与休息厅的大空间,站在它的一端看向另一端时,视线会发生弯折,产生了特异的空间效果,筱原一男的设计意图因此实现。20世纪80年代是科技进步,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筱原一男从那个时期的代表性的科技产品:F14战斗机、登月飞船等高科技工业产品的外形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零件与整体毫无造作的结合关系,并从中抽取出零度的机器的概念,把它作为形态与功能之间新的层面的表现。并且,通过关注东京极度混乱的城市状态中干而轻的空间活性,从中抽取出激进的混沌这一概念。这个纪念馆的主要目的是作为技术博物馆、科学技术情报交流的场所,另外东侧和北侧立面又直接与喧闹的城市接触,这让它与这两个概念直接相关。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筱原一男选择特异的几何形,通过非日常形态完成的结合,让各种空间片段发生,同时通过其背后构成的功能、形态相互之间产生新的关系,让这个整体形象跳跃到新的层次。他把这个状态称作随机的噪声。这可以与生物学、超级计算机等新问题中的词汇类比使用,使新时代的技术逐步在建筑设计中获得新的意义。2.5作为先锋的未完成——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筱原一男有两句名言:“住宅是艺术”与“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秉持着这样的观点的筱原一男对住宅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他的44件建成作品中,有39个是住宅,他生命中最后的一个项目是住宅,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未完成的住宅项目,就是作为自宅的“寥科山地的初等儿何计划”。这个住宅前后设计周期从2001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是筱原一男生命的最后时光。在这个住宅的设计过程中,他画了不计其数的草图。可以说,这个住宅是筱原对自己整个设计历程的反思,也是对建筑,抑或是住宅的热烈情感的最终表达。这个住宅是极简风格,但它拥有变化万千、暧昧不清的复杂空间,是筱原一男在不断取舍以前设计理念下设计的高度融合性的作品。筱原一男曾说过,“住宅还是越大越好”。他追求大而空的空间,甚至是“无用的空间”,是为了提高空间上所可以容纳的意义与情感,而并非物质。“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中简单而又占住宅很大比例的广间,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其中空间是几何性,但是倾斜的地面、外露的结构为这个空间带来了复杂的含义,犹如异质般地插入到空间之中,这种对立性塑造了一种紧张的关系,从而使空间可以承载更多的意义,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是对以前的设计的反思与总结,甚至是一种尝试与超越。在他的设计初期,即“第1样式”时期,他经常采用方形架构的平缓的四坡顶来象征日本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在这个项目中,虽然还是采用木结构,但是屋顶从缓坡变为陡坡,倾斜的角度达到了60度;而且,与以往将坡顶向外延伸出很大距离,创造一种屋檐下的暧昧空间不同,这次他直截了当的将屋顶与墙几乎连接为一体,犹如机器般自我表现。正如筱原以前的“零度机器论”,他将屋顶、柱、梁、墙面等事物即物地组合在一起,将他们所呈现的象征性的“热意义”剥除,回归于零度,成为裸形的事物。在极简主义的外表下,简单性融合着复杂性,构建着一种非统一性的活力,空间再次迸发出新的意义。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过程草图(b)“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室内(c)“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剖面图(d)“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模型图图2.11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展示图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jA-KazuoSHINOHAR》整理自绘极简主义是筱原一生的设计习惯,而这也反映在使用功能上。而对非日常性与非合理性的关注,也使功能再次支配在空间的意义之下。在这个住宅中,只出现了储藏、广间、卫生间三种房间。住宅的其他功能意义被简化,含混而又暧昧的融入到这些似是而非的三种空间中。家具也是最小限的,精确的出现在各个位置中,对空间的影响极少。这种极限空间还体现在尺度上,主入口仅1.6m,储藏的门更是到了夸张的1.2米。在这样的住宅中,人的尺度意识受到了颠覆,成为了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种强烈的刺激。人为了消除不安感,会在这个极限空间来回穿越,而这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不同的意义。人的日常生活节奏被分解,无论是任何普通的居住行为,都与日常相反。在这个纯集合的空间中,逻辑与情感、日常与非日常、清晰与暧昧、统一与非统一,这种对立关系开始了无尽的永动,就如一台意义的机器,开始嗡鸣。筱原一男曾说过,他更喜欢抽象的自然,这并非是对自然的否定,而是因为不是任何设计都可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内向的抽象自然也就显得更有意义。在这个住宅中,抽象性不容分说的立于自然之中,恐怕也是筱原的一种无声宣言。在这个住宅,筱原犹如回光返照般,将以前的理念进行重组,并对再次赋予意义。正如这个住宅未建起来一样,这个设计犹如一道无声的问题,质问着日常与非日常、情感与理性、几何与有机、人工与自然的关系。也许这些问题难以有确切的答案,但是筱原整个设计历程都想要得出这些建筑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与筱原的住宅实践,一直在启示着后人。筱原一男在设计这个住宅的同时,还一直与病魔作斗争,就在这个项目即将施工时,传来了筱原一男去世的消息。这个住宅的设计,一直是筱原得病期间的一种安慰。犹如宿命般,它成为了一种未完成的绝响。2.6本章小结本章从4个部分对筱原一男的职业历程进行介绍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东京工业大学及它对筱原一男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筱原一男职业初期的时代背景,并以他对传统的思考为线索,介绍和分析了他建筑设计初期的职业历程;第三部分,通过介绍职业生涯后期的代表作品,了解了他后期追求“混沌之美”的设计历程。第四部分,通过介绍筱原一男一生中最后的作品,对他职业生涯作最后的总结。通过这一章的介绍分析,让我们从宏观上对筱原一男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我们下一章对他的住宅设计思想的形成背景的进一步分析打下了基础。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的形成背景3.1日本建筑文化背景3.1.1日本的自然与社会日本列岛的气候高温多雨,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属于最为宜居的环境;但是,日本冬季的寒冷或者夏日的炎热都没有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可以说是温和的。在这种温和的环境中,寒冷、干旱、酷热等自然的暴虐没有频繁地出现,人对自然毫无畏惧;因此,人们钟情于身边的自然,并对自然秉持着一种赞美的态度。(a)日本地图(b)日本自然风景(c)京都的民居——近亲自然(c)日本的建筑风格温润洗练图3.1日本的自然与社会资料来源:《日本建筑论稿》、《日本京都民居建筑》、《日本庭院:空间美的历史》整理自绘日本是岛国,整个国家的地形布满了丘陵与山地,比较宜居的地方,有山海之间的平原,河流冲击的平地以及缓坡的丘陵。在岛中适宜人活动的地形较少,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对自然的破坏的范围也随之变少,加上日照充足、降雨丰沛的气候,列岛上植被非常茂密。日本国土狭长,处于海外,没有大陆上那种使人类自惭形秽的宏大风景,人对自然并不畏惧,对自然有着亲近的态度。狭小的国土与温和精致的景观,都与大无缘。小而富于变化的自然环境,加上人对自然亲切的态度,催生了日本人敏锐的自然感知力,也因此比起波澜壮阔之美,日本人更喜欢温润洗练之美。日本社会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能割裂历史连续性的革命现象,这种特有的历史连续性使得人们坚信日本的民族与社会具有有机的内在联系。连续的历史特性使得日本人感觉好像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好像属于同一个民族。日本国内的对立大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对立,权利争斗不会殃及大众,日本的城市一般不设城墙是这种状况的绝好说明。因为战争一般是发生在封建主与贵族之间的,故而没有出现保护居民的巨大尺度的城墙。所以,日本没有出现尺度超然、表现夸张的建筑是历史的必然。3.1.2日本建筑的设计意匠与对筱原一男的影响日本建筑设计意匠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绘画性”。所谓“绘画性”是相对于“雕塑性”的一个概念,这个用词虽然不准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建筑的特性。“绘画性”即指缺乏深度感,非常平面化、罗列化。[4](a)“绘画性”的室内空间(b)缺乏深度感,非常平面化、罗列化的室内空间图3.2日本空间中的绘画性资料来源:《日本京都民居建筑》整理自绘筱原一男将传统作为情感对象,所以日本建筑的平面对他的影响是直接的。筱原一男的正面性概念与绘画性有着继承关系。他发现,日本建筑中一些平面,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有元素都围绕从位于深处的上座房间中央望向靠庭院侧开口的视线来构成。所以,日本式建筑设计的重点是朝向正面墙壁中央的视线,无意识的会呈现所期待的意象,但斜向的视线并不存在这种呈现。后来筱原一男将其命名为正面性,这也成为了筱原一男提取出日本建筑的视觉概念的动机。筱原一男认为这是日本构成中最为根本的特性之一。筱原一男曾评论过这种特性:强烈的正面性一旦呈现,就会使得情绪一下高涨起来。另一个设计意匠就是对洗练简洁之美的追求,并对装饰过多做法的排斥。比如日本茶室,除了“床之间”装饰的一轴画、一束花外、再无其他任何装饰物。这种建筑精神在住宅中也有所体现,如桂离宫以及其后的和风住宅,都十分重视非装饰之美,这成为和风住宅的设计意匠基础。筱原的首个作品“久我山之家”就是受到桂离宫的影响。并且,极简主义的设计意匠一直贯穿他整个设计历程中。在初期,它以抽象性作为设计的主题。在“第二样式”时期,他运用简单的立方体创造极简的意义空间。到了他的设计后期,他以混沌逻辑作为设计主题,选择运用单纯来表达复杂性。可以说,去装饰的极简主义作为他的习惯,贯穿了他整个设计历程。3.1.3日本人的建筑观与对筱原一男的空间概念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建筑”这个词的意思,有“人类的建造之物”“与自然相对抗的人工之物”的含义,西方人希望获得纵深感强、规模很大的空间感,所以西方的建筑的体量感很强。在日本人追求平和、洗练的建筑观的视角下,他们认为建筑不应该成为对抗自然、征服自然的工具,应该与自然和平相处。所以,日本的建筑虽是人工产物,但是不彰显自我的存在,融入于自然之中,成为自然中的一处风景。日本建筑融入自然,除了材质上采用木结构,还在空间构成中与自然建立联系。日本建筑体量较小,空间较为开放,这种构成形式造就了和谐与谦逊的建筑性格,与自然完美地融入在一起。所以,日本人一般追求在小而精致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简洁之美。这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建筑观,引起了筱原一男对日本的空间概念的思考。在他的《日本的空间》曾写道:“在西方建筑学中,哲学对它的支持是是明确的存在着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空间概念及其有关的科学方面是携手发展的。假如我们能够在日本传统建筑空间和西方建筑所创造的空间中找到相似之处,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找到与之对应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空间理论。对日本建筑背后的空间的理解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呢?在日本,并没有出现“空间的概念。也没有类似西方出现空间的概念的事情发生。在慈光院的美丽空间中,并没有出现“空间”,桂离宫,金阁寺和其他那些被认为是日本建筑中的完美的研雅的建筑中,也不存在任何所谓的”空间”。这样的美源于“不存在之空间”中,这并不只只是文字游戏,这里“空间”指的是西方所孕育的空间概念,这暗含了有着一种实体,而不是宇宙虚空那样简单的空的空间。1”表3.1日本的空间与西方的空间对比表图片(a)日本的空间与庭院(b)玻璃盒子的住宅纤细的木柱,相庭院开放,自然封闭的玻璃盒子,科技感十足,人工特征虚空实体的“空间”空间资料来源:《日本京都民居建筑》《建筑构造——从图纸·模型·3D详解世界四大名宅》整理自绘筱原一男通过对比西方建筑与日本建筑的不同之处,得到了自己的“日本本无空间”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将欧洲现代主义的“玻璃盒子”看成空间的话,对于以桂离宫书院为代表的,以纤细的木梁柱建造,向庭院开敞的“开放空间”并不是同一种空间语言。所以,以西方的基准来定义空间,那么日本就“没有空间”。[4]”筱原一男认为,只有明确了日本的开放性和玻璃盒子的透明性之间的差异,日本传统的本质才会显现出来。他将现代主义的玻璃的空间比作“实”,日本近世的开放空间比作“虚”。这种比较并不是作价值的判断,而是对空间的属性的一种确认。近世书院空间是一种对日本情感的开敞,是一种卓越的“虚空”。23.1.4日本茶室美学的影响⑴茶室美学的介绍1参考KazuoShinohara(Japan).TheJapaneseConceptionofSpace,1964[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242—245作者翻译2参考KazuoShinohara(Japan).TheJapaneseConceptionofSpace,1964[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242—245作者翻译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把斗茶、客厅旁加茶水炉室、禅僧日常饮茶三种行为方式融为一体的是村田珠光(1423-1502)。这种形式的茶室经过武野绍鸥(1502-1555)传到千利休(1522-1591),是千利休创立了真正草庵风茶室的建筑风范。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追求的茶是理想境界可以用”冷瘦“或“枯寒”等词语来表达,这也是室町时代普遍存在的艺术理想。这种从否定的角度上提出的审美思想,却具有比肯定的说辞更加肯定的意义,是“幽”“玄”“美”深化后才能达到的更高的境界。人们认为,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要有高级茶器的对比才能更为有趣,而不用高级茶器的境界被称为“佗”。千利休继承了“冷瘦”“枯寒”的审美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他把追求“枯木逢春”的意境作为自己的目标。“春”这一新的肯定性美学内容正是室町时代与桃山时代审美观的区别所在,千利休以此深化了日本的茶道美学。千利休的茶室里即使使用中国名器,茶室大小也只是三叠或二叠,甚至不使用名器,而只用普通的现烧茶碗,品茶的地点也用草庵式茶室和“露地”代替了以往的豪华书院造建筑和华美的庭院,并在草庵和“露地”中有了美的新发现。彻底地探究这种新的美学,最终悟出“一杯茶中有真意”(《南方录》)的至高境界。(a)草庵茶室的屋檐(b)茶室室内图3.3日本茶室的介绍资料来源:《日本京都民居建筑》整理自绘千利休创立的茶道艺术不是厌世隐遁的人的“佗”,而是在二叠大小的茅屋茶室中展现比极尽奢华之能事的丰臣秀吉聚乐第里美好的生活。千利休所创建的茶室表面上以田园风格、山间情趣为表现主题,但其真正的内涵却是城市性、文化性的,就其本质来说一种更高级、更奢华的艺术。茶道崇尚不完整的形式,尊崇有缺憾的美;因此,茶室的形式讲求不规则,在平面和造型上尽量避免对称。非对称的形式不纠结于稳定感,自然地产生空间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流动、产生出与茶道美学所追求的“佗”与“寂”的相反效果;然而,通过茶室中面和线巧妙组合而创造出的均衡感平衡了茶道美学的要求。茶室采用了日本民居的形式,为了酝酿出草庵风格的氛围,多用未经过度加工的各种自然材料,如使用局部保留树皮的木柱或者完全保留树皮的木柱、竹竿、苇席、砥草(木贼草)、泥土等,所有材料都保留着其固有的形状与色彩。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沉静的中性色彩极为适合表现“佗”(质朴、不完全之美)与“寂(静寂),而且种类繁多,在满足茶室构成之美的要求之外,更加意味深长。此外,在这些中性的灰暗色调中,墙面上开设的纯白的日本格子窗显得更加清净、纯洁。由于茶室中多处设小窗,室内光线的明暗变化消除了人在狭小空间中的局促感,这种小中见大的方法十分值得关注。茶室所具有的独特风韵逐渐被住宅建筑,特别是别墅类建筑所吸收,从而产生了被称作“数寄屋造”的平易轻快的新形式书院造住宅,其中最著名的实例就是举世称赞的桂离宫。日本茶室就是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建筑美的最典型的实例。茶室的面积一般不足三坪(10平方米左右),在这狭小的天地中,却能创造出无限的变化。空间如此局促,无论是材料断面稍微变粗一点,还是构件安插的位置稍微移动一下,都会破坏室内空间构成的平衡感和美感。对建筑材料质感美的要求同样达到了极致,因为在如此局促的空间里,材料一丝一毫的疵病都会非常碍眼。在茶室里建筑中,扑面而来的力量不是来自建筑物巨大的尺度或厚重的体量,而是来自建筑家对美的思考——经过刻苦磨砺而创造出来的高纯度的美,化作一股强劲的力量,扑面而来。[4]149(2)对筱原一男的影响——对侘寂美学的批判继承筱原一男发现,在慈光院,桂离宫,或金阁寺等传统日本建筑所呈现的透明性,蕴含在空间中的静谧潜流,这些就是日本的空间的美学。这些建筑具有壮丽宏伟之感,同时又是不同于典型的西方空间。在“虚空”的建筑逻辑的发展下,正是日本社会情感潜流中所浮现出的瞬时即逝的美学。这是一种微妙的,难以形容的瞬时即逝的美丽,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甚至也可这样想,统治日薄西山的没落之情就寄托于古代庭院的特质中。这是一种叫侘寂的美学,它在中世从贵族阶级流入到普通民众中去,而这些全部被视为这种瞬时即逝的美学的贡献。典型的日本空间表达,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文学起源,一定是在贵族阶级中产生的。但它们在建筑中表达的如此出色的原因不是靠这种瞬时即逝的美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因为,这虽然是一种细致又规矩的美学表达方式,但毕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观念,不能过于沉迷其中。表3.2侘寂美学说明表侘chà寂(WabiSabi)是一种直观的生侘び发音为Wabi,简陋之意,在禅宗活方式,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中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在英文中被翻译说侘chà寂由侘び·寂び两个词组成,分别表达为“Imperfect”,即残缺之美明了不同的含义。侘び是一种除去装饰,直指事物本质的精神资料来源:网络搜集整理自绘在贵族与平民各自住宅类型变化的推动和相互影响之下产生了茶室。筱原一男对充满魅力的传统遗产深深为之着迷,展开了探索。随着对这些情感渐渐平息,筱原一男又将理性的评判置于他和对象之间,从而变成了冷静的逻辑,并进而追随逻辑的脚步,达到无尽的永动。3.2日本小住宅的发展背景与对筱原一男创作历程的影响3.2.1战后到六十年代与“现代主义”对决的时期⑴日本住宅从战后到六十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情况在战败后的五年间,建筑师与研究者试图推动居住意识的理论面的改革,此时期可以说是助跑时期。直到住宅金融公库法(1950)、公营住宅法(1951)、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本住宅团法(1955)这三大战后住宅政策都确立的50年代开始,战后住宅发展才正式起步。(a)吉阪隆正设计的“自邸”(1955)(b)菊竹清训的“SkyHouse”(1958)图3.4日本50年代小住宅代表作资料来源:《日本经典建筑演进史》整理自绘被公营住宅的标准设计所采用的DK型住宅,也被日本住宅公团承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高层集合住宅成为普及全国的住宅形式。被视为三大住宅政策开端的住宅金融公库法,是一项为了推展(透过自立,建设兴建自有房屋)主义的策略。在“特需景气”这个背景下,藉由公库融资来兴建小住宅形成了一股风潮。建筑师们也开始积极参与计划。小住宅竞图在《新建筑》这本杂志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在此竞图中,主办单位收到了能够引领时代的优秀提案,这项竞赛也成了肩负战后建筑发展的新人们飞黄腾达的途径。在此时期的小住宅中,大多数都是以平缓山形屋顶为基础的平房。至于,底层挑空形式的建筑大约是在吉阪隆正设计出“自邸”(1955)和“浦邸”(1956)后开始出现,应该也有收到柯布西耶的都市论的影响。而底层挑空形式的建筑创造出以丹下健三“自邸”(1953)为首的优秀作品,并在菊竹清训建造出“SkyHouse”(1958)后取得成果。到了50年代末期后,建筑师与小住宅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开始发生改变。八田利也在1958年所发表的研究报告《小住宅万岁》对建筑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建筑师们经过摸索后,将小住宅视为通解。由于人们预见到“小住宅已经达到固定采用(L+nB)这种形式的目标”、“今后,小住宅会独自发展,不需依靠建筑师”、“住宅会走向大量生产型与豪华型这两种极端”这几点,所以人们认为在小住宅的设计上,建筑师的任务已经结束了。“SkyHouse”的诞生于“小住宅万岁争论”这两件事也显示,建筑师在小住宅设计方面,已经达到最终目标与极限。在60年代成为主角之一的预铸建筑业界,从大和住宅工业的“超小型住宅”开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始,许多业者搭上技术革新的趋势,积极展开各种活动。[6](2)逆潮流而动——追寻个性与艺术性在日本战后,经济与社会开始繁荣社会。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现代主义的实用特征使得其成为了住宅界的主流。现代主义带来了千篇一律的设计面孔,这种情况的产生,无法满足那不安于现状的人的情绪。筱原一男并未紧跟潮流,而是以传统为情感对象,追寻住宅的艺术性。他期望通过住宅的艺术性,创造具有丰富空间与时间的小住宅。而这个过程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筱原一男认为追寻表达自由,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重要,也拥有广阔的前景。他想要从日本传统住宅产生的所有形式中,提取出一种普遍性的实物,虽然这种方法是十分困难的。他不断研究住宅的屋顶或屋檐所采用形式,通过冲单独的住宅的其中的构成元素,形成一些主题,以来进行一场对待现代主义的战争。筱原一男认为,对抗战后逐渐形成的高度流动的、不稳定的工业化社会,需要有一大批有个性的人。更重要的是,未来建筑的发展甚至取决于这些群体的自由流动性,无论其规模大小。而且,筱原一男并不认同社会主流追寻统一性的方法,而是觉得人们应该更关注个体的重要性和力量。经过思考,筱原认识到,为了使社会这个巨大的组织高效的运转,会逐渐形成群体的统一性,而这样势必会限制每个人的情感。虽然这样可以使社会组织能够稳定维持现状,但同时,往往会让人们所追求的个性消失。筱原一男希望创造一个新的样板,能够尊重个人的精神品质,信任每一个的思想和努力。筱原一男希望为住宅建立了一个新的标准,期待住宅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转变建筑界千篇一律的弊端。筱原一男相信,设计小住宅的建筑师不断追求其身上的重要使命,终有一天,目标可以实现。筱原曾在《开放空间的意义》,发表了“日本本无空间”的观点。筱原一男认为,如果将欧洲现代主义的“玻璃盒子”看成空间的话,对于以桂离宫书院为代表的,以纤细的木梁柱建造,向庭院开敞的“开放空间”是不能使用同一种空间语言的。如果以欧洲为基准来定义空间,那么必然与之相对的,日本就“没有空间”。但在50年代,以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在外观的相似性的依据,日本的现代建筑开始急速发展。他很清楚,只有明确了日本的开放性和玻璃盒子的透明性之间的差异,日本传统的本质才会显现出来。并且筱原一男认为,如果说现代主义空间是一种内向封闭性的实体,是“实”的,那么日本传统空间是一种具有开放性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连续性的空间,是空无一物的是“虚”。这并不意味着价值的高低,只是确认空间的属性。在完成久我山之家后,筱原进入了“疗养期”。日本、架空、单纯性、开放性等等,这些具体化的经验使得筱原一男开始反思,并开始通过理论为媒介重新开始看待。筱原在感性和理论之间产生动摇,这种动摇使得筱原一男开始关注非开放性和民居性。对于传统的理论观察就此开始。从那以后,筱原一男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写题为《日本建筑的空间构成研究》的学位论文。而这一研究中的一系列主题,与他在这一段时间内的所有的住宅设计都有所关联。3.2.2六十年代技术主义和预制住宅的思索(1)在六十年代日本住宅的发展——建筑界的黄金期对于土木、建筑界来说,被称为“黄金的60年代”的高度经济成长期,是个发展迅速的年代。此时代是技术革新的时代,人们高声宣扬“都市时代”的到来。在住宅领域,人们开始发展一下各种主题:①工业化与商品化、②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究、③都市与建筑、④民房风格设计与新和风、⑤风土与住宅、⑥艺术风格的住宅等。能够象征此时代的建筑界的是,试图规划·设计都市本身的代谢派建筑运动。“世界设计会议”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与建筑师。代谢派集团趁着这个机会而诞生。并一下子就成为时代的宠儿。相当于他们前辈的丹下健三所提出的“东京计划1960”是个与都市时代的开端很相称的计划案。虽然许多代谢派建筑都在计划案中告终,但却对各种集合形态与都市住宅的提案产生了影响。东孝光坚持住在都市,并提出超狭小住宅,其自宅“塔之家”(1966)就是此时代的象征性存在。另一方面,中庭式建筑则是,以关西为根据地的建筑师发挥关西地区传统而设计出来的都市型住宅。在人们高呼技术革新的情况下,广濑谦二着眼于比钢筋混凝土较晚应用在建筑领域上的铁,研究了一连串的钢骨结构住宅,身为建筑材料学学者的饭塚五郎藏也尝试挑战钢骨与拼接板。两人的尝试都不仅是研究新技术,也可以说是对于着重预铸工法的工业化的开创性尝试。日本住宅公团从这个时期开始在郊区兴建了一连串的新市镇。“开发与保存”和全国的都市化现象同时成为浮上台面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怀念逐渐消失的风景,所以开始重视“风土与民房”。摄影师二川幸夫与建筑史学家伊藤郑尔合作,在各地探究忽然消失的民房。摄影集《日本民房》获得了每日出版文化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奖,伊藤先生为该书撰写的解说文则被汇整成名著《民房存活下来了》。另外,与吉田五十八的茶室型建筑相抗衡而出现的则是白井晟一的和风世界。白井先生一会让人联想到西欧罗马式风格的厚重风格而出名,他所追求的独特和风设计带有强而有力的“绳文式”外形。表3.3日本60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概括表图示说明(a)广濑谦二的“SH-30”(1960)(b)饭塚五郎藏的U15(1958)意义钢构住宅的实验采用新式建材的住宅先驱图示说明(c)大和住宅工业的“超小型住宅”(1959)(d)东孝光的“塔之家”(1966)意义日本预制建筑的原点都市型住宅的一个新方向资料来源:《日本经典建筑演进史》,整理自绘在“小住宅万岁”争论之后,筱原一男引发研究住宅作品的建筑师们的巨大回响。他从追求日式美感着手,藉由“白之家”(1966)达到一个巅峰,之后为了追求更高次元的艺术性,开始将研究目标转移到象征性空间上。在这个以“近代生活”与“近代家庭”为主题而持续进步的住宅设计的世界中,出现了把“艺术性”与“空间性”当做主题的建筑师[6]26。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预制住宅的兴起对筱原一男的创作影响筱原一男设计的住宅关注于艺术性与个性,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他深知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当代社会快速建设住宅的基本需求。追求艺术性和个性,是在在特定的基地上设计出特定的住宅,而当今社会需要能够在工厂中大量制造的住宅。但要在大量生产的预制体系下制造出具有个性的生产住宅暂时是无法实现的。为了兼顾大量生产与艺术性的两种矛盾需求,筱原提出将为特定家庭设计的定制设计扩大为基于一个原型设计来制造工厂生产的复制住宅(称为原型住宅)的构想。这类似于独一无二的绘画与复数制作的版画会限量出版一样,由建筑师来决定其数量,从而产生限量版原型住宅。如果解除这种数量限制,就会成为一个时代的预制装配住宅。在上个世纪60年代,预制装配的产业还在起步阶段,而且有着成为快速成长为住宅生产的主力的趋势。应对这一时代背景,筱原一男提出“非限量原型住宅”,与定制住宅相比,这种住宅主要区别在于将工厂生产作为必要条件。当时筱原就预感到装配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类似的住宅装配式概念。筱原一男曾有一句名言:“住宅是艺术”;“非限量原型住宅”与这种概念并不矛盾。因为单品生产本身并没有价值,而在一件作品中浓缩了建筑师的空间思想,其表现能够强烈地触动很多人的情感,这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与纯粹艺术的工作别无二致。1964年,筱原一男的首次大型个展是以画家朝仓摄的双人展形式实现的。在这次展览中,他提出了两个原型住宅,而且至今罕见的是,在百货商店中建造了两个原物尺寸的住宅。当时和“住宅是艺术”的中心主题并列的这个“原型住宅”是另一个主题。同时也展示了题为“建立以住宅生产为目标的联合企业”的提议。但是如果没有超越汽车产业的资本力量,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工厂生产住宅。筱原通过展示两个住宅的真实尺寸模型来说明限量生产的系统,并且期望这个概念在以后可以实现。在筱原一男的《住宅论》中的书中,他提出了“为明日生产的工业化的复杂住宅”,也就是说“可复制的住宅”,这是一种在预订数量下可以复制的住宅的原型,随着预制住宅的兴起,这两种想法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产生的批判精神引起共鸣。令人敬佩的是,他以一种超越任何对立的方法来,明晰的论证其坚实的论点。3.2.3七十年代的技术主义的衰退以及对筱原一男的影响(1)在七十年代日本住宅的发展——都市住宅的时代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70年是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总结,该年所举办的大阪万国博览会会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全国性活动,日本的经济以此为助力再次恢复活力。不过,在建筑界中,则将大阪万博会定位为战后现代主义的总结,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达到极限。表3.4日本70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概括表图示说明(a)内景昭藏的“樱台CourtVillage”(1970)(b)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1976)意义融入自然秩序的住宅,影响很大,接地性采用清水混凝土工法的极简主义,享誉国较高的底层集合住宅等也开始受到瞩目际图示说明(c)石山修武的“幻庵”(1975)(d)石井修的“目神山之家”(1976)意义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特殊风貌对建现今并不罕见的屋顶绿化等生态住宅的筑界产生很大影响。起点,直接运用自然环境的住宅。资料来源:日本经典建筑演进史与网络搜集,整理自绘都市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始于60年代,进入70年代后,这些现象发展得更加快速,由民间的地产开发公司所进行的郊区开发案在各地展开,建筑师们也开始参与这类计划,提出各种方案。内景昭藏活用产生于开发地区空隙的斜面地兴建而成的“樱台CourtVillage”(1970)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由于人们对日本住宅公团所兴建的规格化集合住宅有所反省,所以接地性较高的底层集合住宅等也开始受到瞩目。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桢文彦的“代官山HillsideTerrace”的计划。住宅区再开发计划藉由地主与建筑师之间的幸福相遇而从69年开始进行,并成为了一项契机,让巧妙地结合了商店、画廊、餐厅的新街道随着住宅一起出现了。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0年代,安藤忠雄也开始在关西地区活跃,他所设计的“住吉的长屋”(1976)为建筑界带来一阵冲击。此作品与以“既方便又好用”为口号的现代住宅背道而驰。这栋采用清水混凝土工法的极简主义住宅与“塔之家”都成为享誉国际的名作。70年代现代主义的反省期,在建筑界,开始出现“装潢的复苏、重新评价历史主义建筑、对于风土的关注”等各种潮流。在住宅领域,说到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应该就是石山修武的“幻庵”(1975)。幻庵是由以波纹管为首的工业产品所制成的“秋叶原风格”住宅。此外,还出现了由擅长宇宙论观点的研究方法的毛纲毅旷所设计的“反住器”(1972)等话题作。另一方面,60年代所盛行的都市观点开始衰退,提倡离开都市,与自然一起生活的石井修所设计的自宅“目神山之家”(1976)受到许多人的认同,石井后来也将许多作品成排地兴建在住宅周围。[6]048(2)横穿现代主义走向意义空间——筱原一男的在七十年代初期的思想的形成六十年代日本流行的是由雄伟的混凝土基础设施构建的城市设计,这种技术合理主义不断发展,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达到顶峰。不过,技术主义的繁荣之下已经有了衰败的征兆。在六十年代末,学生运动在日本沸沸扬扬,这反映了社会对权威越发的反感。无独有偶,就在大阪世博会这一大型国家活动之后,遭遇了石油危机。盛极一时的技术乐观主义开始衰退。以对日本传统的重新评价为起点,“技术的空间”开始转变为筱原一男所定义的“意义的空间”。这一趋势的顶峰是在70年代后期传入并流行、将欧洲古典样式肆意组合的后现代主义。从日本战后初期到70年代大阪世界博览会(日本的世博会),这段时间社会是由现代主义的技术专家所主导的,并且呈现了一种线性方式快速增长的特征,在那段时间,与之直接对应的是,筱原一男耗费了很多时间致力于那些“旧的”传统。筱原一男的风格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类似的相反关系也被传递到了下一个阶段。就在主流开始提倡“人性”和“价值”的复兴(这些思想已经开始颠覆这个社会的思想,至少表面上是),然而他选择了冰冷而又无机的空间作为一种新的自我表现的方式。筱原一男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逻辑,而且还是与筱原一男的物质存在和实际生活方式像关联的东西。筱原一男一直对日本传统中作为“非合理性”而被封闭其中的“意义空间”抱有莫大的兴趣,并且对日本建筑主流的技术主义都市持否定态度。1960年代末,筱原一男结束了与日本传统的长期对话,告别了传统的有机空间。此后,筱原开始转向与之相对的“无机空间”。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其无机性。与50年代和60年代的日本建筑界的主流的技术主义不同的是,筱原一男走的是无机性道路。在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十年代末,筱原一男将“机器”,这一与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先驱们使用过的概念相同的词汇作为其自己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并不是半个世纪前的概念的复制,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这个词新的意义。因此,筱原一男并不是去追寻现代主义的足迹,而是横穿。也是在此时,筱原一男开始了第一次风格转变,由传统转向无机性的意义空间。在这个时期,筱原有意仿效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在设计中使用类似的几何形式,并且以住宅这种建筑形式作为运动的先锋。但是筱原一男想要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穿越这些形式。在这样的想法下,他探索一种新的(即第二)风格,是基于“立方体”和“龟裂”为框架的一种风格。筱原一男一直认为,创造新作品,首先需要进入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并且从新的领域中归纳出自己所需的东西。然后,将这些新的空间中找到的新鲜养分回归到原有的空间中。创新中这一过程中不断循环,旧的空间就不是一直保持着被孤立或被否定的状态,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不断创新。并且,筱原一男还认为,在创新中保持自我,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理论问题,还是牵扯到建筑师对原来业主的责任的问题。因为无论建筑师选择坚持哪一种奇怪的风格,还是屈从于自我始终如一的风格的转换,他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空间的联系。60年代末,“立方体”从“白色象征空间”的内部脱离。类似于“立方体”这个欧洲现代主义初期的主要概念与“机器”联系起来一样,筱原一男的“立方体”和“机器”也产生了交叉。“立方体”这个几何学词汇虽然是相同的,但前后两者的形成背景却大相径庭,因此其空间也绝非同质。筱原一男的机器随即从与现代主义初期的机器的类似之中迅速脱离。在短短的四五年就完成了对于立方体的发展,转向了“第三样式”,但这种转变的契机,还是从他的“机器”和“混沌”概念的交错开始的。(3)旅行的回归——野性与意义的生产机器筱原一男在70年代中的住宅思想的发展,受到了两次旅行的影响。1972年秋,筱原一男和朋友以及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一起第一次出国旅行。相继游历了伦敦及其周边,里斯本与北拿撒勒之间,做夜间火车去了马德里和周边,然后飞到卡萨布兰卡,接着是非斯,再回到西班牙的格拉纳达、巴塞罗那,之后再坐夜间火车去了马赛,最后以巴黎为终点。在这高强度的4周内,筱原一男穿越了国外的城市。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库马西加纳的半独立式住宅(b)加纳的阿克拉的住宅(c)布基纳法索的瓦加杜古(d)阿比让的象牙海岸(e)象牙海岸的阿比让的市场(f)加纳的阿克拉图3.5筱原一男在非洲旅行时拍摄的照片资料来源:2G,整理自绘回国之后,等着筱原一男的是计划中的一次大外科手术。万幸的是他从这个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的疑难病症中恢复了。然而,带着对复发的不安,相比建筑概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念的连续发展,筱原更有意识地加强一次性的表现。并且这也成为了筱原一男开始考虑从“第二样式”脱离的契机。1975年秋,筱原一男完成了“上原的住宅”,随后前往被称为黑非洲的西非城市旅行。在非洲的旅行,使得筱原一男深深地体会到了野蛮与野性,并且对他以后的住宅设计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在这次旅行中,筱原一男游历了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沿着撒哈拉沙漠南侧飞驰前往上沃尔森的瓦加杜古,还造访了大草原的聚落。随后南下去了科特迪瓦的阿杜比,黄金海岸线的邻国加纳的阿克拉,还飞到位于内陆曾是阿善堤王国的库马西。早上坐上飞机离开阿克拉向东飞行,经过放弃旅行的拉各斯机场,向着正北飞跃撒哈拉沙漠上空。凝视着窗外延展的热带雨林地表与树木的美景变化多端,直到来到地中海后被云层遮蔽。6小时后到达现代都市日内瓦。和早上筱原一男所在的原色装饰的阿克拉之间的不同,简直透不过气来。非洲的人民都穿着明亮而鲜艳的服饰,他们让身体和风景完美地搭配。城市中从没有“粗暴的事物”。我还被向导带领前往兀自散布在撒哈拉鲜红大地上的聚落。有着小小圆形平面的稻草顶植物住居,简直就是对日本的“民居就是蘑菇”说法的完美直喻。尽管因为没有看到民俗或宗教的活动还不能断言,但从中很推测出有粗暴的操作或表现。在1960年,筱原一男曾把日本民居称为蘑菇。非洲本地的住宅更清晰地表明了其是大自然的副产品,正如他希望用“蘑菇”这个术语所想表明的。尽管如此,例举这些很有象征性的住宅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建筑,但这些毕竟是我们认为的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因此,对于最终的结果以相同的思考路线来追寻,也许他们的“野性”存在的问题会变得更少。在旅行途中,他体会了非洲的原始的风貌。他看到了撒哈拉沙漠红色的土壤,也体会着持续不断地吹着的暖风伴随着一些沙粒不时地撞击着他的脚的感觉。但是,非洲的城市和他的想象不同,他所看到的并不是他想象的非洲。筱原一男发现尽管气候是非洲所独有的气候,然而建筑却不过只是欧洲模式为模板的廉价的仿制品,而且毫无价值并极易损坏。同时,筱原一男对建筑上涂色的习惯很欣赏。加纳使用的随和颜色远比法国那略显文雅的色更加适宜怡人。在第一次旅行中,筱原一男曾独自走在卡纳比街,看到在商店的外立面涂上了刺激性的现代颜色,他感到有一种退步变质的感觉。他从大部分加纳城市中随和的和杂乱无章的主干道提取出“裸形的城市”这一概念。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旅行所观察到的景象,促使筱原一男提出了“共时性城市”与“历时性城市”的观点。“在某个时间点,也就是说现在,不同阶段的空间可能试图合并在一起,而不可能消解或吞没其完整的轮廓。这样的空间纵横交织在一起的现代城市,可以称其为“共时性城市”。离散的时间的形式,最初就没有被稀释,我们可以说其可以代替这样的实体,包括类似于历史存在和文化存在的实体,甚至可以使那些总是属于历时性的实体。这种离散的空间,不可避免地会从时间的流动中萃取出精华,可以称之为“多元阶段混合的空间”。不过,不能混淆历史存在与建筑物文物。相反,这种存在更多的是在城市中的一种无形的存在。建筑,其处在的最好状态是,参与推动周边环境的提升而绝不会是让自己成为主角。历时性空间,其各自都有自己的离散特性,以一种不尴尬的方式彼此相交,一直保持悬浮在现代空间中。这导致了“共时性城市”这种结果,而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能在欧洲所发现的。然而,在非洲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共时性城市”这种结果。达喀尔,瓦加杜古和阿比让,这三个首都,正如它们所反映的前殖民者那样,清一色的都是以法国为模板的建筑,同样的原因,阿克拉和库马西是英式风格的建筑。尽管如此,殖民地的建筑很少能超过本国的风格的二流水平,在殖民时代,这些建筑曾象征着力量或拥有这权威,时至今日,至少从表面上看,它们的重要意义早已侵蚀殆尽,干涸枯竭,变成了只是明亮而空洞的外壳。在非洲,极端的天气注定会加速这种枯竭和侵蚀的过程。”通过这次旅行筱原一男,体会到了非洲的野性,与可以调动身体全部才能感受到的大自然,并且,感受到真正的野性与野蛮,感觉到非洲人存在的非洲才是真正的非洲。筱原一男认为,当那些纤瘦、柔软的非洲人身体,穿越了在现实中作为背景的裸形的城市时,这些裸形的空间被割裂,非洲的空间就从其自身的裂缝中流出。而且就像一艘船划过的海水后,水恢复原样,裸形的城市也会及时地恢复自我。在非洲的城市,人们穿着轻率粗犷的样式和随意挑选的颜色的衣服,占满了建筑前的人行道,裸形的城市就会逐渐地消失至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是非洲的空间,它仅仅是有人性的痕迹组成的。举例而言,在筱原一男在揣什非欧(Treshville)的市场广场——阿比让最古老的居住区之一,发现了当地的最美妙绝伦的非洲空间。拥有热带特性的粗犷的鸡腿柱,使人联想到了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那些柱子环绕着一个巨大的庭院,庭院中以一种有序的方式种植着有着浓绿色大叶子的细细的树,其下面的地面被一种红黄相间的植被所覆盖,连同各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种香料在一起。同时,与眼向平的空间被穿着同样鲜明的衣服的黑人男女所占据,并且他们全都在移动。混杂的声音充斥着广场,沉闷的蓝色的天空沉重地悬挂在其上方。筱原认为,这些空间很难仅通过眼睛来占有这种空间,要移动脚步,用一种也许对一些人来说很不寻常的方式,调动身体的全部来记录这些。这些经历影响了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具体表现就是“上原的住宅”。在“上原的住宅”中,斜撑从地板中戳出,筱原将它比为是丛林。正如文化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中写道,在巴西的原始民族的生活中,依然生机勃勃地保留着我们的发达社会中早就失落了的抽象性概念和具体性概念。这些概念与“上原的住宅”所呈现出的“粗暴感”是一致的。3.2.4八十年代以后的高科技与都市混沌的影响(1)八十年代的日本住宅界——环境意识高涨与高科技的发展由于1979年的石油危机,建筑界也逐渐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在住宅领域,人们开始研发用自然能源的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与节能住宅。吉村顺三门下的奥村昭雄研发出名为“OM太阳能系统”,身为其晚辈的野泽正光等人的团体与小玉祐一郎等人积极地进行此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不过,度过石油危机的日本经济到了80年代后半,由于发生了资产价值脱离实体进行泡沫化现象,人们歌颂着这短暂的繁荣,因此人们逐渐失去对于能源问题的关心。.另一方面,在80年代我们也记得,有人主张重视环境的住宅建设,并出现了“环境共生住宅”这项名称。建设省从83年开始推行的HOPE计划(地区住宅计划)促进了以地域性为特色的各项住宅的建设。这些例子包含了高知县土佐派的活跃、秋田县营住宅区、设计了富山上坪村力雪乐住宅的三井所清典进行的活动等。另外,降幡广信把以破旧等理由而进行拆除的老平房在现代重生当做主题,尝试进行民房重生计划,并开始受到广泛瞩目。在都市型住宅方面,也开始出现新的动向。在“中野本町之家”(1976)中设计出封闭式管型空间的伊东丰雄,在与其相邻的自宅“银色小屋”(1984)中,透过中庭实现了开放式的住宅。透过临时住宅风格来呈现“会漂浮的居住观”。山本理显陆续发表“GAZEBO(1986)”、“ROTUNDA”(1987)等在住商混合大楼屋顶生活的都市型住宅,而且又发表了让多户住在一起的“HAMLET”(1988),开始对以“一户一房”为基础的现代住宅提出疑问。山本理显一边受到他大学学长黑泽隆的活动的影响,一边在93年汇整他过去的研究,发表《住宅论》。从独栋住宅到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合住宅,他进行过广泛的设计活动,并借此上市跨越以“L+nB”为象征的现代家庭形象与现代住宅。[6]078表3.5日本80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概括表图示说明(a)伊东丰雄的“银色小屋”(1984)(b)小玉祐一郎的“筑波之家”(1984)意义临时性住宅,开放性的都市住宅被动式太阳能住宅的原型图示说明(c)山本理显的HAMLET(d)降幡广信的“草间邸”(1982)意义一住宅多户家庭的实践让老民房重生计划,是拯救日本传统文化之一资料来源:《日本经典建筑演进史》整理自绘(2)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对筱原一男的混沌思想的影响到了70年代,当日本现代主义伴随着传统的回归转变成意义的表现时,筱原一男用立方体的形式横穿了欧洲现代主义。而进入80年代后,筱原提出了与当时新兴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关联的“现代·之后”)(ModernNext)。筱原一男的“现代·之后”,是与科学尖端技术的变化和发展相关联的概念。当时,他对科学尖端技术的代表——美国海军主力战斗机F14的正面照片很感兴趣。他从这架飞机的进气口的正方形与可变机翼和机身的结合方式获取到灵感,发现零件之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而被无意识地结合起来。这种非刻意的结合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系统中各自的功能。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美国的F14战斗机(b)月球登录器图3.6筱原一男从高科技的机器的外形中提取了“零度机器”的概念资料来源:网络搜集整理自绘通过F14战斗机,筱原一男将机器这一概念引入到建筑中。他发现,当时新式机器的真正性能是无法从其形式联想到的,随着技术的等级上升,形式与功能之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照关系。通过使用奇异的用语系列,裸形的事物、离散的构成、零度的机器,以及贯穿这些用语的混沌,筱原试图投射都市与建筑的近未来。筱原一男通过奇异的语言被用来建构理论空间。(3)东京的混沌之美——以混沌作为主题的筱原一男的创作历程到了80年代,筱原一男的目光越发地开始关注都市。他在1984年秋季,受邀担任耶鲁大学建筑学系的小沙里宁教席。这种背景下,筱原对都市与现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开始了他的都市观察,而都市观察的范例,就是东京。东京并非美丽的城市。构成街道的建筑如此的多种多样,装饰其表面的色彩与形式又毫无秩序,这样的城市可谓前所未有混乱,原则上包含了破坏的预感。当人们站立在这座以前是“巨大村落”的城市面前,发现在它的每个场所,“活力”充斥其中。如今,东京成为了世界上最让人激动的城市之一。筱原一男在六十年代提出的“混乱的美”在此得到证明。当时的涩谷站的景象就代表着筱原一男所提出的“进步的无序”的概念。他在80年代中期,从一份报纸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年轻人看来涩谷是东京“最有吸引力的地区”,而且还包括了来自国外的游客。因为一直处于时尚的最前沿,涩谷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实际上已经开始吸引了IT行业的风险投资,很快获得了“苦谷”的称号,这是以硅谷这个实例,将日本名字的汉字直接转译而来的。这证明了筱原一男的混沌理论的正确性。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混沌逻辑”在80年代以后它成了筱原一男的工作基础。在此之后,筱原一男的作品中,空间构成的特征是“非统一性”,正是积极地运用了这一设计逻辑后的产物。与科学领域的混沌概念(ChaosConcept)相交错的“东京·混沌之美”的概念,因为这个时期已经被片段化地编排进来,但是,简洁与粗野之间的矛盾目前仍在继续。其结果是在不断计算加减法复合效果的过程中确定设计。虽然加法带有粗野的表现,但如果设计中包含了加减法之间的对比差异的话,也会实现极简主义的表现。然而,筱原一男一直认为像是在住宅这样的小空间中将单一主题单纯化到极限的表现形式,在面向大型建筑设计时时非常必要的。这也使得他将极简主义作为自己的设计习惯,并以极简风作为设计背景,来增强空间的表现力,呈现“空间的力量”。80年代,筱原一男将混沌理论融入了自己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中。尽管常有人用“复杂”来代替“混沌”的面貌,但是筱原一男采用的方法是用最小化的要素和手法表现混沌。正如他的极简主义习惯,他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单纯的构成来表现出这种“复杂”。当能从一个空间中看出其强烈的构成系统,就能预感到它的成功。对于一直都以住宅这样的小空间为对象的筱原一男来说,这是他的基本姿态。以单纯性和极简主义为基调的强烈的空间构成最初会作为异形的非日常发挥作用。随后会渐渐地获得新的日常性。3.3本章小结本章从日本建筑文化背景和日本住宅发展两个层面分析了筱原一男住宅设计理念的形成背景。对于将传统作为情感对象而踏入建筑学领域的筱原一男而言,日本建筑文化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日本建筑文化层面,分析了筱原一男对日本传统继承的背景。日本独有的自然环境条件给日本人带来了独特的建筑观,这也影响到了筱原一男的设计理解。日本平面的特征影响了筱原一男的建筑平面的构成,使他提出了正面性的设计方法。日本建筑对于洗练之美的追求,演化出一种对极简主义的美学,以传统为出发点的筱原一男明显继承了这一意匠,极简主义的习惯贯穿了他整个建筑创作历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日本的建筑空间与西方有着很大区别,在这一背景下,筱原通过区分出西方建筑的“实”的空间,和日本建筑的“虚”的空间,找到了日本建筑的空间概念,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空间概念。作为日本美学的代表——茶室美学,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概念。筱原一男的美学概念的形成,正是建立在对茶室美学的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之上。筱原一男的整个创作历程中,一直是以小住宅为武器,对社会主流进行反思与批判。所以,本章第二部分通过时间顺序介绍日本住宅的发展情况,并以此来分析不同时代的背景条件下,对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的影响。日本战后到六十年代,战后重建使得“现代主义”的成为社会的主流,大量性的、批量生产的小住宅开始成规模的建设,这导致了当时的住宅缺乏个性。筱原对这一发展现状进行批判,提出了要关注住宅的艺术性与个性,并以此发展出了自己的住宅理念。在六十年代,技术主义与预制建筑开始在日本住宅界快速发展,筱原一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自己关于预制住宅的设计想法。在七十年年代,随着大阪世博会的结束,技术主义开始衰退,现代主义不再成为日本住宅设计的主流。筱原一男反其道而行之,开始使用现代主义的无机空间,来创造意义空间。同时,筱原一男去欧洲与非洲的两次旅行经历,影响到了他的设计想法。他开始将野性的表现构成注入到住宅设计中,并开始对“混沌”的设计理念进行探索。在八十年代,日本住宅界开始关注环境和高科技,同时,社会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都市生活变得繁荣且无序。他针对大都市无序的景象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适时地发展自己的混沌逻辑,并将这一设计逻辑贯穿于他设计生涯的后半部分。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4.1在住宅设计中运用的空间概念——抽象与象征性的表达4.1.1永恒性(1)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永恒性筱原一男的设计是从学习传统建筑开始的,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美学概念必然会影响到他。日本所拥有的条件催生了独特的永恒性观念。建筑,尤其是宗教建筑,比较重视纪念性。它们用砖石结构创造出可以抵御时间侵蚀的空间,这种空间宏大又坚固,有着永恒性与纪念性的特质。日本的建筑一般小而精致,并且是以木材结构为主的。这种结构材料,一般不可能长时间的存在着。木结构易燃且不防火,发生火灾后会立即化为灰烬;时间一久,会受到虫蛀的困扰;在水气的作用下,会发生腐蚀现象。尽管如此,岛内丰富的木材资源使得其作为建筑结构有着易获取性;同时,木材的自然之美深深地吸引了日本人,日本的建筑活动与建筑观的形成是以木材的使用为基础的。既然,无法直接用建筑材料构筑出永恒性的空间,那么,日本人就运用另一种方法来构筑它。比如,日本建造神社时的“式年造替制度”,就是木材营造永恒性空间的实例。神社建筑一般是用木柱、茅草屋顶等非永久性建材建造的,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可能将这个建筑永远的保存下去。最初,这种神社建筑是临时性的,只是作为庆祝节日,举办庆典的临时性场所,不过,随着宗教的发展,神社需要构筑一种永恒的建筑形象,以表达精神的继承性。在同一片场地,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照原有的建筑重新建造一遍的“式年造替制度”就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建筑的形象得到了保留,传统的建筑工艺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营造过程中得到了传承。这就导致,日本的宗教建筑虽然没有物质上万古长存的永恒性,但在精神上却有了永恒性。“需要永久延续下去的东西,不是在某地建造的建筑物本身,而是在精神上保持的持续性。物体是表现精神的手段。日本人早已领悟到物体本身不可能永存,而佛教“有形之物必然衰亡”的无常观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理念。镰仓时代的歌人鸭长明(1155—1216)就曾吟唱道:“(人生在世)一时的居住,为了谁的烦恼,为了谁的喜悦。为了无常之主或居家的争斗,如同牵牛花上的露珠(转瞬即逝)。”(鸭长明,《方长记》)[4]28”太田博太郎的这段话说明了日本的永恒性的观念。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综上所述,日本人并不追寻建筑自身在物质上的永恒性与纪念性,而是追寻建筑物营造出的空间在精神上的继承性,达到表现永恒性的目的。这种理念导致日本人对石材与砖石的使用不是那么感兴趣,不苛求物质的永恒性。他们希望用木材这种高效、便捷的建筑材料营造出美丽的空间,通过建筑艺术与工艺的传承,获得精神上永恒性。(2)以永恒空间为主题筱原一男有着想要他设计的住宅具有永恒性的设计意图。但是,对于住宅这一建筑类型,却因为其自身有着功能改变实用性就下降的特点,使得它不会被使用很长时间。筱原一男这并不相信那种将功能置于首要位置的平面的类型。他认为住宅的设计意图很重要。他认为,当一个空间拥有无以伦比的美丽时,它就有权利拥有长久的生命。所以,这种永恒性与艺术性是相关的。对住宅的永恒性的追求,是作为一种批判武器,反对社会大量生产与快速消费而造成的情感缺失。他希望通过设计具有“永恒性”的住宅,使住宅尽可能的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触碰居住者的心灵。并且,他预言,这种类型的住宅迟早会出现,伴随着生产能力迅猛的增长,永恒性的住宅会巧妙地与现今社会产生的压力取得一个平衡。并且可以与被人们所厌烦的、可能会被淘汰的预制产业的住宅之间取得互补。他认为这只一种发展的前景。筱原一男执着的投身于表达空间之中的艺术,并希望这可以被人广泛地接受,由此可以使它的设计达到永恒,甚至被确定在设计文化遗产之中。(3)永恒的本质有人认为,住宅应该作为一种可以大量生产的事物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筱原一男更关注于住宅中的人类的情感问题。并且,希望可以创造出可以兼顾的方法。筱原一男认为,虽然我们需要加强那些深植于情感的诉求,但对艺术的渴求并不应该建立在忽略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消极的论点之上。但是,人类的情感肯定不能以物质之间的差距来衡量判定,那会贬低人类。所以,永恒性的诉求是人们内心所需要的。社会的快速的进步促使人们寻找藏在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但是在小住宅的设计中,会因为家庭结构变化而导致的原来的功能混乱。当今社会的特点是不可预测的和流动的,所以住宅设计总是会在功能变化中忽然变得过时,并被抛弃,然后再建一个新的。筱原一男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是,加强住宅在空间表现,这种空间的精神价值使得它获得永恒性。因为美丽的住宅空间会感染居住者,所以不管居住者如何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变化,都会因为爱护这种住宅的而确保它走向永恒之路。住宅设备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一个技术论的观点被提出来了,住宅可以被算作一种消费品。技术的更迭会使新产品会迅速取代老的,旧的住宅空间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而被新的产品淘汰。筱原一男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设备只是为空间提供了背景条件,所以无论其如何重要,对于一个住宅而言,应该放在优先位置的是强大的空间构成。他并不是否定技术的成就,空间是可以重新装备了新的机械设备,这种重新装备并没有丢失原本设计的坚固的核心——空间。筱原一男希望创造一种小小的空间,可以将他对永恒事物的渴望铭记于其中的空间。他深知,由于当今社会的冷漠,像这样的愿望肯定会面临种种挫折。人们追求永恒的历史,并不缺乏悲剧。正是如此,他从未将这种努力视为徒劳。他不是仅仅为创造完美的空间,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用持久的空间的形式来创造永恒的事物。4.1.2抽象性(1)作品中抽象化的空间操作方式筱原一男很多作品中都使用了抽象化的操作方式。比如:他根据传统建筑中的土间和它上方未经修整的梁架构、町屋中令人怀念的通庭,尝试着对包括身边事物在内的日本事物的设计进行抽象化。在“白之家”、“谷川之家”、“伞之家”、“土间之家”、“花山北之家”、“地之家”等等作品中,将民居进行抽象化,并作为设计的主题。关于筱原作品中抽象化的空间操作方式,可以用以下几个具体实例来说明。在白之家中,筱原一男将空间进行抽象化处理,并围绕日式空间美学为主题来表现。对非日常性与非合理性的关注,导致他使用抽象手法来塑造反映非合理概念的空间。不过,空间在设计上虽然缺乏日常性,但并没有脱离生活的意义,而是打破了固化的生活。具有非日常性的空间颠覆人们空间感受,给人的居住行为提供了新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的不断加强,会再次反作用到空间中,使得这种抽象空间再次成为日常空间的一种,不过这种日常空间已经完成了变革和升华。山城之家的广间,就是真正的抽象空间,具有许多空间演绎可能性的。如果搬走这个广间里的家具,这个空间应该会立刻表现出他对空间赋予的”抽象“、”禁欲“的表情。他通过抽象性的手法,构筑出绝不会崩塌的强韧的空间。在地之家中,筱原一男依旧保持抽象的空间构成,这一基本态度没有改变。在这个住宅,他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使用了不规则平面,并在色彩上大胆采用了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很跳跃的颜色。他设计的空间依然是完整的、单纯的,通过这种特点,表现出象征性。他设计的手法既有创新,也有继承,不变的是,无论什么手法,都会通过空间的抽象化,来表现几种空间概念,以获得象征性的表达效果。(a)山城之家的广间(b)地之间的广间图4.1筱原一男的作品中抽象性的空间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整理自绘(2)象征性与抽象性的对立统一:筱原一男是一个具有批判性思想的建筑师,无论不同时代的设计思想还自己的作品,一直在变化。然而,他的作品一直关注艺术性,并保持着对建筑艺术极大坚持。通过对筱原一男整个设计历程中设计的作品进行分析,结合他的设计理念的变化过程,可以归纳出他作品与设计理念中一直存在的一些相似性的概念。筱原一直以传统为出发点,并且以一种抽象性手法将自己的理念具象为作品。筱原一男基于日本传统空间的开放性,即“虚空”的空间概念,用几何的现代语汇来表达这种空间的象征性。而这些空间,都是以一种抽象化的极简风貌来表达的。在以后的设计,筱原的目光转移到城市,开始了以“混沌之美”为目标的创作。他将空间中的事物进行裸形化,重组后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意义。而这些事物犹如异质,植入于空间之中,犹如城市的碎片,保持着一种原始的野性。而这也体现到他的一种抽象的操作手法,将简单事物剥离意义后进行重组,而这种事物是零度的,而组合的空间就是产生意义的“零度的机器”。在一种对立统一的设计手法下,抽象化的操作再次达到了象征性的效果,筱原一男的早期设计主要关注与日本传统住宅的要素抽象化表达,并进而探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超越传统文化的具有广义美学象征价值的住宅作品。但从第三风格时期开始,“筱原一男逐渐改变这种将已有事物予以抽象表象的手法,开始转向对建筑物质性的抽象化操作,通过非日常的物化几何学形态的操作将不同事物并置呈现。”筱原一男期望以此策略,可以使建筑从历史束缚中解放出来,展现出现代建筑应有的而有抽象的全新感受。同时,这个时期,筱原的建筑中开始出现对都市化和建筑与城市关系的思考,比如1975年的轻井泽旧道住宅。对于抽象性的对立与统一,哲学家多木浩二在一片文章中很好地阐述出来:“筱原一男的作品有着极端抽象的对立关系以诸多不同的表达形式反复出现。这种关系并不仅仅是筱原构成方法中的一个组成:它是诠释潜意识意义的象征之匙。在他的方法中,形式自身既抽象又清晰;并不是任何现象实体的类比。在他作品的内在结构中我们能够直觉到深深根植在文化及其集体无意识中的隐喻。以不变的对立关系为基础,筱原的作品已经演化出诸多的构成变化。他的创造性活动也逐渐强大了起来,仅仅是通过非再现的纯粹形式体现出来,与任何建筑的历史主义无关。因此,我们可以称筱原为实质论者:他是那种专注于寻找事物真实本质的人。在筱原的探索中——在他寻找一种建筑原型,通过当代技艺的使用,为当代人生活的场所生产意义的过程中——筱原日渐感受到了1920年代的现代主义精神。筱原一男为建筑引入了一种独特的途径,旨在为他的时代完成对意义的重塑。[7]”4.1.3象征性筱原“白之家”中大空间的引入让居住建筑的美学得以显现,使住宅激发文化作用,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对“非日常性”与“非合理性”的关注,使住宅的空间重点转移到表现其中的艺术价值。在简单的形式下,完整的空间为表现象征性提供了背景,在颠覆人的观念的同时,使得一种艺术方式的表达成为可能。正如“白之家”中表现的空间效果,筱原作品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强烈感受,也能够体会到设计者清晰传递的一种艺术表现欲,而表现的重点就是象征性。多木浩二曾这样说过筱原白之家的象征性:“这是一种能让一个人在地球表面建造起一座塔的冲动,一种可以被读成在塔和大地之间形成的空间联系所产生的向上冲动。我们通常将这种形式的解读称为象征主义。在象征中,对立关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之一,正如前面那个关于塔的喻像,向上的运动在塔和地之间缔造了关系。我们在塔与地的关系中所感受到的对立源自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经由对立,我们可以象征性地感受到世界的仪式性再造。我们可以从筱原复杂且相当克制的表6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达中,感受到的对立来自藏匿在他所创造的形式中的冲动,于是,通过这样的对立,在简单的空间中也可读出一种象征。[7]”住宅是我们营造的最多的建筑类型,住宅的多样功能往往会衍生出其他的意义。它可以成为世俗大众的居所,也可以成为祠堂、圣庙那样,给祖先的神灵或者神来居住。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建造行为与使用目的。这说明,住宅不仅仅可以作为遮风避雨的庇护所,也可以成为容纳精神与寄托情感的场所。在“白之家”中,筱原以简单形体与白色的景象,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空间,促使人去寻找空间的精神价值,并形成一种艺术的风格。通过将住宅空间神圣化,来使其以一种象征性的来承载人的情感。筱原一男将象征性作为自己的设计目标,他的作品的空间中一直保持着这种性质,“白之家”正是这种象征性的典型代表。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筱原一直在不断改变自己的设计方式,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方式来表达象征性。也许,唯一不变的,就是筱原对象征性的追求。(a)贾科梅蒂的艺术品——象征性的列举(b)象征性的实例—“白之家”图4.2筱原一男的作品中象征性的体现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他提出复兴非合理主义,或者是象征主义、功能主义、装饰主义之后,不断探索将概念具体化的方法。这种艺术性的追求,也就是向往象征性的原动力。4.1.4非合理性通过与传统的对话,筱原一男发现,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日本的样式,它们通常被视为为非合理的。所以,在现今社会之中,如果遇到触动人情绪的实物若属于非合理性的,我们没有必要横加指责。因为传统之中,就有非合理性。非合理的形式或概念起作用时,可以激起人内心的情感,所以有了存在的必要性。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筱原一男曾说过:“要将非合理性之中蕴藏的不可思议的魅力诱发出来。在技术操作主义或合理主义的生活观下,住宅的样式几乎全被贴上了封建的非合理性标签。但即使这是封建的,如在那里停步也未尝不可。在理论所无法触及的领域中,有着直接诉诸日本人感性的东西。如果是封建的,如果能从中找到些什么来指导伸出当代的我们的精神,那么在那里停步也未尝不可。在理论所无法触及的领域中,有着直接诉诸日本人感性的东西。如果是封建的,那么只要去除其中封建的部分就好了。壁龛和大黑柱尽管都是超越了生活功能的东西,但只要还能对今天的日本人表述些什么,那它就可以不再作为家里父亲和兄长权威的象征,而是被用来创造出让气氛忽然紧张起来的‘正室’,也可以同时将它作为广间的架构,作为空间焦点来使用[8]80。”“让我们来给非合理性第一个坐标吧。较之合理主义都以普遍的逻辑结构基础上成立而拥有确实的传达力,可以说新主角的发言有的只是不安定的说服力。特别像在日本,虽然正统的功能主义早就遇到挫折,但真正的非合理性中蕴含的冲击力也同时变得薄弱。尽管前途黑暗,但为了新的空间设计,必须给蕴含了珍贵的处于原始状态的非合理性设定一个坐标轴[8]80。”作为批判现代主义建筑的合理性的方法所带来人类情感的缺失,筱原一男提出了很多非合理性的概念和形,如无用的空间、分割平面、正面性、样式等。筱原一男想要以非合理性为坐标,走出当代的合理性所导致的社会情感缺失的困境。非合理性关注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也是筱原一男设计住宅时一直贯彻的理念。现代主义对功能性与效率是与生俱来的,而多数建筑师也是这一思想的追随者。筱原一男更关注的是建筑的艺术性,他更想要表达直击人心、与人产生共鸣的感性空间。所以,他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所谓的“功能”。这一想法反映到了他的空间设计中,所以,他设计的空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对于“非合理性”的倡导,也通过空间的力量传播着,形成了一股革新的力量。他促使人们改变了对建筑空间的固有想法,而这种全新的感受又使人在“非合理性”的道路上继续探索。非合理性其实早就存在于许多建筑之中,筱原的贡献是,他重新应用了这种空间性质,并通过空间设计大大的宣传了这一特点。这为人类体验住宅空间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引起很多人的理解和共鸣。他的作品的非合理性有着丰富的精神7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促使人对空间的思考,带来了新的空间美学。4.1.5极简性(1)日本传统建筑书院造住宅中的极简性日本住宅经过长时间的演进,在桃山时代风格变得越发豪华,直到江户幕府开府之后,这种风格还在继续发展。明历年间(1667,明历三年),发生了一场大火,壮丽的江户邸宅一夜间化为灰烬。之后,日本社会没有财力建造以往那种豪华风格的住宅。于是,简朴的书院造住宅开始盛行。(a)桂离宫的极简性(b)松琴亭茶室的极简性室内空间图4.3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极简性资料来源:《2G》、《日本庭院文化》整理自绘当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庶民阶层的财富大大增加。处于城市生活最底层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们虽然身份低微,但显示出大有超出武士宅邸豪华度的倾向。不过,当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些人处在士(武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中的底层,不能拥有贵族武士所专享的住宅形式。随着贵族的统治能力下降,当时的贵族住宅形式——书院造已经被商人甚至农民使用,不再是统治阶层的专享,拥有床之间、装饰壁板、付书院等建筑处理手法的住客厅逐步定型化。书院造的普及,确立了和风式住宅平面和装修风格,这种风格延续至今,形成了和风式住宅的设计意匠。为了维护等级社会的运转,幕府颁布各种禁令限制平民住宅的豪华程度,这促使富有商人的住宅在外观上保持朴素无华,并在室内也摒弃一切表面性的装饰。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富商往往把钱用在了追求材料质感和施工技法的高超上。这种简洁性的审美追求与日本传统习惯相吻合,从而创造出了装饰极少、简洁质朴的住宅形式。因为对材料和施工倾注了最大程度的关心,住宅的美学并不是低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廉的朴实,而是一种简洁的高贵。筱原一男在设计自己第一个作品“久我山之家”中就借鉴到书院造的代表性作品——桂离宫,所以说,日本传统的和风住宅的极简风格对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有着一定影响。(2)极简主义下的住宅设计理念筱原一男认为,日本传统空间构成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对极简主义的表现。他直观地认为,以伊势神宫为代表的神社建筑样式是极简主义的最好代表。日本的佛教寺院的形制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所以,日本本土产生的又具有日本传统特质的住宅样式也是代表之一。而这些日本传统建筑的的构成方法,极简主义尤为突出。这种极简主义,也成为了日本的象征空间的主角。(a)伊势神宫正殿正面图(b)伊势神宫整体实景图图4.4伊势神宫——日本极简主义的最好代表资料来源:《日本建筑小史》整理自绘筱原一男的建筑的出发点是基于他对日本传统的感受,所以,他的空间构成呈现出强烈的极简主义特征。极简主义不仅成为了他设计建筑的方法,也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的基本习惯,成为了一种肉体化了极简主义。他对极简主义有这样的评述:“极简主义不是一种效率主义,通过最小化的劳动获得最大化的效率。筱原的极简主义,是通过不停去除被断定为多余的成分,最好达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状态。这是一种重复的,精致而又耗时的工作,可以说是站在效率的反面。[8]”在筱原一男看来,极简主义不仅是基于传统,也可以面向未来。在80年代,筱原一男进入了创作的后期,并且,他将科学的混沌概念(ChaosConcept)与东京的混乱而又有活力的城市景象结合,创作了“东京·混沌之美”(Tokyo-BeautyofChaos)的概念。并且在这一时期,他将脑中出现的随机的形片段化地编排进草图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这种方法产生了简洁与粗野之间的矛盾,并且持续至今。但是,在思维的过程中依然保持极简主义。他通过加减形体的方式观察其产生的复合效果,推敲后然后确定设计。运用加法必然会产生粗野的表现,但如果设计中包含有加减法的对比差异的话,也会实现极简主义的表现。80年代,筱原一男将混沌理论融入了自己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中。他认为“混沌”并不是“复杂”的简单派生,混沌之美仍然可以用最小化的要素和手法来表现。他关注的是通过单纯的构成来表现出这种“复杂”的方式。甚至这可以扩展由小尺度的住宅扩展到大尺度的城市设计中。住宅这一具有小尺度的空间的表现方式是将单一主题单纯化到极限,但是,筱原一男认为这种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大型建筑设计。因为他认为,通过极简主义可以呈现出的“空间的力量”,而这也就造成了他的设计中自始至终都保留着极简主义。筱原一男的整个设计历程中,有一种信念毫不动摇,就是通过某种简化,使空间的力量增强。他一直坚信,通过直面应对生活的具体现实,简单形式会完整地得到实现。然而,对于创造抽象的空间,他总是期待着扩展他所表现领域,没有必要总是依赖富有秩序的或封闭的图形,这对于他来说带来了额外的目标来实现象征性。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期待,这种空间能够提供一种力量。至今为止的过程中,他的设计承受住了考验。4.2对于住宅设计的态度与思考4.2.1住宅作为建筑的集中表现筱原的设计历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而在这一时期,日本的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日本正经历着战后恢复,而经济也在迅猛地增长。伴随着社会物质逐渐丰富,建设如火如荼的情景,人们的意识也开始逐渐转变。社会倾向于效率与宏伟的现代主义,人们普遍有一种乐观的精神。为了彰显日本战后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伴随着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这一盛典,大量的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而这一反映在建筑界,当时最受瞩目的应该是“新陈代谢”小组,而他们的“都市计划”也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但是,相较之下,住宅是建筑相对忽视的领域,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境。而在这一背景下,筱原一男提出了“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重新定义了住宅的价值和它与都市的关系。奥山信一教授对这一观点,曾写道“虽然战后复兴已结束,人们的居住质量仍未获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得改善。但建筑师的兴趣大多已渐渐从为一个家庭创造居住空间,转向提出都市尺度的公共空间构想了。反过来说,或许有人认为要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都市尺度的构想是先决条件,但是,作为各种构成都市的要素之一,住宅作为可计量的最适宜单位,这一点仍旧是事实。1960年代前后,就在日本围绕住宅对建筑风土自身的怀疑这一背景出发,筱原提出了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9]”筱原一男认为,住宅设计并不是孤立的活动,它与都市中的各种建筑类型息息相关。住宅是巨大且没有条理的复杂空间或都市规划的一种概念性的原型。所以,筱原一男的住宅论与都市论都有着互补关系,凭借具体的住宅设计,可以衍生出都市建筑类型和抽象的城市理论。所以,这种可以作为都市原型建筑的住宅,就是建筑的一种集中表现。正如筱原一男所说的,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住宅不仅仅只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它还是所有建筑类型当中最能将空间形式的纯粹性表现出来的类型,并且包含着人类最为复杂的一种意义的世界。建筑师可以通过住宅这种建筑的载体,以小尺度的设计手法,寄托人类复杂的情感,思考人们居住行为最纯粹的价值,从而在空间中获得更加根源性的概念与意义。4.2.2住宅应该有无用的空间日本在二战后,大规模的建设需求与建设力量不足产生了矛盾,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研究人们的行为的建筑计划学成为了主流。这种情况导致了在六十年代,功能主义和合理主义十分盛行。针对这一情况,筱原一男认为,过于关注功能主义与效率,往往会失去一些建筑的核心价值。作为对这一现状的驳斥,他提出了“住居就是越大越好”的口号。他的言论遭到了主流的反对。这个口号,和“住宅是艺术”一样,颠覆了人们过于关注住宅的使用功能的常识。另一方面,筱原一男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观点,他主张住宅不应在城市规划确定后,按照固定样式建造;住宅的设计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形式上的束缚,住宅有表达自身独立的艺术的权利。筱原上述对住宅的论点,着重点都在艺术与精神方面。他一直认为,从原则上讲,住宅属于小型空间,只有通过对空间最大限度的单纯化,才能获得拥有强烈表现性的构成。单纯化后的空间,不仅尺度比较大,有一部分甚至没有任何使用功能。通过在空间构成中,预留“无用的空间”,来满足住宅中人们的精神需求。1960年完工的“茅崎之家”,是筱原一男至今认为的大住宅之一,面积达到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235㎡。住宅的面积很大,为预留“无用的空间”提供了现实基础,并且成为了这个概念的代表作。这个住宅中,在室内有一部分预留出来,没有任何功能,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筱原十分喜欢大而无用的空间,并表示想要那种站在房间中看不到对面墙壁的空间。这种想法是从法国的凡尔赛宫获得启示。从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遥望那被称为“大运河”的水面时形成的如单点透视般的风景,是他所期望的设计意象。虽然,他知道,凡尔赛宫的例子只是特例,并不能作为大众住宅的参考。他只是想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潜藏在人的居住行为中,有将空间不断做大的欲望。虽然,大部分住宅不可能有挥霍的空间的实力。不过,通过将空间构成单纯化,并预留一定“无用的空间”,可以满足人内心中想要空间变大的欲望。“无用的空间”,因为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使人产生探索使用功能的行为,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趣。“无用的空间”,就是向往多余的空间。(a)凡尔赛宫的镜厅(b)凡尔赛宫的运河图4.5法国凡尔赛宫是筱原一男大空间想法的起源资料来源:《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世界园林史》整理自绘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大众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实现“无用的空间”的想法的道路上一直受到阻力。功能主义和合理主义在社会中依然大行其道,作为最主流的设计理念,被一般人所接受。相较于现实世界,筱原的想法更倾向于“意义的世界”。事实上,这两个世界不应该被单纯地划分开,两者也可以出乎意料地产生共鸣。比如,在那时,公营住宅的发展趋势,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更多的富裕空间,哪怕是预留的空间非常小。这一点并不符合50年代的日本功能主义者们的预想。他们当时想通过不断强化空间的生活功能,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并认会这会成为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相反,之后住宅是向着“无用的空间”发展着。7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3住宅是一件艺术品——住宅空间价值的论断住宅是艺术这一论断,是在筱原一男设计的住宅中最小的“伞之家”的时候提出的。筱原曾说过这段经历:“周围还有很多农田。因为从郊外的列车车站坐车过去很不方便,有时候在寒冷的冬天去施工现场徒步往返要花40分钟。当时我忽然意识到,在这个巨大的社会中,建筑师在一个个小小的私人建筑上花费巨大精力的意义,只有在它成为艺术的瞬间才得以确认。[9]”随着这座住宅的发表,这种想法就成了“住宅是艺术”的论调。如果不知道它和功能主义、合理主义或是技术主义盛行时期的状况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理解这一论调的危险性。筱原并不认为,艺术一定要与奢华或者大量花钱联系起来。对于住宅来讲,这一小尺度的建筑与社会上其他的巨大尺度的公建的要求是不同的,住宅只有承担了表达意义的任务,才是住宅存在的根本意义。所以,住宅的建筑空间表现上,表现艺术就是传达空间的意义。提出“住宅是艺术”的几年之后,筱原一男写下“住宅已然成为艺术”,从而结束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住宅都指向了多样化的个人表现。筱原一男的住宅艺术论同时认为总有一天预制件组装的住宅会显著成长,并与一般建筑同样负担起社会生产的任务,成为一股巨大的势力。在这样巨大的社会结构之中,独立生产的住宅背后所追求的是人类家庭在生存这一本源性行为中蕴藏的“意义的空间”的原型表现。住宅是艺术这一观点的背景,是当时都市的建设如火如荼,而工业化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普及,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建筑也拔地而起,推动战后经济的不断增长。依靠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快速的发展。工业化给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的成就是建筑师不可忽视。但是,作为建设的最小单元的小住宅,就是在工业化社会下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中,建筑师取得个人价值的最好舞台。所以,筱原认为,对与服务于一个家庭的建筑单体的住宅,有着实现建筑艺术价值的可能性,住宅设计可以类同于绘画等艺术领域。筱原一男曾说过:“我要说的是,一个困难时期已来到我们身边。当代的主流正朝着实现巨大的结构的基础设施走去,所以,住宅这样的小空间,有什么秘诀(除了技术进步)可以推动住宅设计先前发展?无论多么宽敞的客厅,从技术角度来说,它都不可能与新的办公大楼或华丽的酒店大堂相匹敌。住宅的技术细节不太容易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而得到改善。然而,尽管在经济拮据的条件下,现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建筑师还在专注住宅设计工作,并(以这样的方式)倾泻巨大精力于(尝试改进)住宅设计中。”这是因为住宅现在是艺术。当这小小的空间触及人的心灵的瞬间,它就成为了艺术。在这个时候,设计者找到了应得的酬劳。如同自古以来社会公认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我们这个时代,住宅空间体现了对人类情感流露的一种响应。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介入使住宅成为最全面的艺术形式。所以,住宅设计也成为了一种将生活全部放置于此的一种热烈的艺术形式。4.2.4住宅的空间表现的特征值筱原一男认为,评价住宅设计这种涵盖各种各样问题的事情,是极其困难的。反思每当一种现代风格出现时,在建筑中,住宅往往作为最先传播并被人接受的新视觉样式的媒介。然而,在六十年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住宅设计面临着困境。当时有一种趋势,认为建筑可以通过宣扬现代科学的空间理论而受益。当时的人们认为,最有前途的设计是规划大型的城市空间,或设计巨大的建筑综合体。六十年代的建设状况确实引发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时,吉迪恩从代表今天科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中获得灵感,提出了“时间—空间”的概念。这个概念从最初发布之时,就让建筑之外的人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大影响力。设计师以此为设计原则,取得的了接二连三的成就。随着这些概念的在设计上不断应用,这些成就进一步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偏技术化。后来,像“时—空”或“相对论”这样的词不再激发出一种发展潮流,并且,任何试图将建筑空间与其建立新的联系的事情,都成为了一种刻意又索然无味的运动。当时,技术论的空间的创造一路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建筑开始运用类似飞船的风格材质成为时尚。受到现代科学的鼓舞,人们不再在概念这一层次上明确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代替的是,发展类似于操作层面的事情。在像住宅这么小的空间设计构思中,空间需要严格精确地布置,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惺惺作态。事实上,当时的情况是,人们要进一步完善空间的复杂度,而不是简化它们。这就突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最近都没有产生根本的改变,足以影响到另外的学科。科学与艺术,连同其他的所有学术领域,注定要在不断提高技术复杂度的方向上前进,如果有学科在观念上有根本的变化,那么这种观念会立刻扩散并传播,甚至到达每个学科最细枝末节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人们可7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将目前建筑的发展趋势视作一股通向精品之路的潮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巴洛克风格。作为住宅设计师,筱原一男总是牢记以下几点:对于任何一种不同尺度的空间,其表现方式也都会是独特的,方式的不同取决于尺度上的不同,无论住宅还是城市。现代物理学给我们的启示是:涉及到原子之下的力学,在正常尺度的物理世界中被证明很有用的比喻将不适用于它,所以像吉迪恩新的空间概念的理解方式,需要确定这些概念所能应用的特定尺度,从这种视角下对其重新评估。要想出单独的一个理论就可以运用到所有尺度的建筑,这是不可能的。相反,每种空间的独特的表达取决于它的尺度,参考这些,人们将得到每个空间表达式的最适合的特征值,即自我价值。4.2.5住宅与民居之间的关系筱原一男观察日本古代的两种住宅类型,书院造与寝殿造。他发现书院造是由寝殿造演变而来的。这两种住宅形式都是服务于贵族生活的,从中形成的开放的空间意识在两者之间传承下来。与之相对的是,以竖穴式住居为原型的民居。服务于平民生活的民居,最本质空间特性在土间中呈现出来。筱原一男发现,在自然环境中,日本的民居不畏条件的严峻,构筑出了美丽且耐久的民居聚落。相对于城市中的住宅,这种民居去掉人工雕饰过的痕迹,与自然交融在一起,像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蘑菇。筱原一男因此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民居是蘑菇”。不像是寝殿造、书院造服务于上层贵族的住宅形式,这种民居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日本普罗大众中,至今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带有怀旧表情的空间中。虽然,这种以自然材质为代表、将形式与材料的碎片化使用的“民家调”是广泛且重要的,但是,筱原一男想要发现一种超越这种方式的现代方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材质使用样式。他并不是否定对其继承的重要性,而是想要有所创新与超越。土间和它上方未经修整的梁架构、町屋中令人怀念的通庭,筱原一男尝试着对包括身边事物在内的日本事物的设计进行抽象化。“久我山之家”之2(1958)、“谷川之家”(1958)、“伞之家”(1961)、“土间之家”(1963)、“花山北之家”(1965)、“地之家”(1966)的主题就转移到民居的视点上。但是,设计的主题从贵族样式到平民样式的转移过程中,筱原又会陷入相反的情感动摇。所以,筱原一男的目光从民居表现转向书院构成。“狛江之家”(1960)就是这最初的转折点。但是,与民居的持续接触,使对书院系列的模仿不再单纯,7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了民居的影子。“大屋顶之家”就是作为两个系列的交汇点。而这两种处于相反两极的空间的共存方式在“白之家”(1966)、“花山南之家”(1988)中得到了延续。4.2.6住宅的3种原空间筱原一男从住宅的无数形式与表情中,提取了三种空间原型。他把这三种原型空间命名为功能空间、装饰空间以及象征空间。他认为,这三种原型是空间的本质概念,其他的空间都是这三种原空间相互作用后派生的产物。象征空间属于日本传统空间的本质之一。不同于现代主义追求功能主义和合理主义,日本传统空间往往拥有着非功能性、不合理的一面。这一特征,在日本传统空间的很多方面有所表现;比如,在民居中的土间里,通常会有一根粗壮的柱子及其上方架设的梁,柱与梁没有功能上的意义,但是却表现出强烈的表情,使得空间有了象征性的意义。所以,象征空间与非合理性往往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超越功能后的意义空间的表现。象征性空间还有一种特质,就是单纯的空间构成。单纯的空间构成会增强空间的表现力,更有力地表现出某些空间概念,从而使空间产生象征性的意义。将视线的焦点集中于正面的墙壁的正面性原则、将空间单纯地划分为几个格子的分割手法,都是日本传统建筑的概念,这些简单的构成一旦表现地强烈,空间就会呈现出象征性的表情。(a)日本东照神宫的装饰(b)日本东照神宫的装饰2图4.6日本东照神宫的装饰——启发筱原对装饰的思考资料来源:《住宅論》《日本建筑小史》整理自绘装饰空间的概念,是在筱原一男观察日本传统名作——日光东照宫之后得到的。东照宫是祭祀江户时代的首任统治者德川家康的宫殿,也是日本奢华风格的代表作。在建造这座宫殿之时,光动用的雕刻木匠就有294323名之多,很多时候都有2100人在同时工作。这些都使这座宫殿每个细节都有复杂的装饰,这些装饰又代表了时代的精神。西方的一些理论家并不这样认为,德国表现派之一布鲁诺·陶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就认为东照宫是“堕落的极地”,同时又说桂离宫是日本建筑的“精髓”。这种说法影响了很多人,甚至固化了人们对日本建筑的印象,认为日本建筑是一种简约美。筱原一男持相反意见,他认为,东照宫的建设是江户时期统治者有着巨大支配力的反映,并且他们想要通过在日本很少见的装饰来表现力量。人们不应一开始就将这种装饰判定为伦理上的堕落。以日光东照宫为代表的日本装饰,和以桂离宫为代表的朴素构成,逻辑上应当认为是同等的。装饰空间的提出,就是对这种看法的回应。筱原一男将装饰空间的理念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中,比如,在“伞之家”和“大屋顶之家”中,他通过画家和室内设计师的帮助,对室内空间的装饰进行了设计上的探索。虽然只是片段化的尝试,但他确实感受到了装饰的力量,即使这种力量不像日光宫中的装饰表现的那么强烈。在很长一段时期,筱原一男的设计对象都是住宅,所以,他没有对大空间进行过装饰上的设计。后来,后现代主义兴起,并在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成为了建筑界的热潮。后现代主义有着装饰主义的手法,但筱原一男并不认为这种手法可以创造出现代主义与装饰空间相接合的空间。他关注的是如何创造出新类型功能空间。他认为,新类型功能空间可以连接现代主义与装饰空间,成为真正的空间,后现代主义不过是这种空间来临前的过渡罢了。功能空间是最后一个空间原型。功能空间关注的重点,既不是将意义象征化,也不是将意义装饰化,是将意义剥除后,只对应生活行为的空间。这种空间只有功能意义,是裸的空间,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有着文脉上的联系。三种原空间提出之时,筱原正与日本传统进行对话,并且用日本传统论来批判当时日本社会盛行的功能主义与合理主义。所以,他没有准备好将功能空间的概念直接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60年代,筱原一男结束与传统的长期对话,开始进入了以“无机立方体”为主题的“第2样式”时期。这时,他使用的功能空间,不是对欧洲现代主义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超越。他的方法是,通过剥除空间中事物中的附属意义,将空间还原为只有功能的裸的空间。然后把这些没有其他意义的功能空间像零件一样组装起来,住宅成为产生意义的机器。这一概念不断发展,成为了“第三样式”的时期的主要理念。4.3住宅与都市之间的交互关系——混沌思想4.3.1混沌之美——住宅与都市互动下的美学理念在往返于“狛江之家”的施工现场时,筱原一男见到了东京西郊少有的住宅区风8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从中筱原开始了最初的都市理论,提出了“当代聚落之美除了混沌无法表现其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提出,源于他观察到郊外自然建设的住宅,要比城市中规划过的住宅更有活力。筱原曾在文章中说过:“东京西郊有一片著名的住宅区。战后发生在住宅上的状况在这里也不例外,从原来的区域向西扩张,直到丘陵开始下坡的地方都满布着住宅。我以前常去那片丘陵下,每次都会陷入一种难以排解的情绪之中。……这里多数的住宅都是由建筑师设计的,而由它们集合成的聚落却完全不存在协调的美……过去的聚落并未考虑过要让他人欣赏,却依旧存在着美,反而是由一个个美的意图集合而成的当代聚落却失去了美。这是对住宅设计这一工作的社会性的最大威胁。[9]26”城市规划者总是希望将某一区域的风格进行统一,而这与建筑师想要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建筑师总是因无视城市规划而受到指责的原因。住宅设计师设计的作品虽然尺度较小,但面临的情况与其他设计师是一致的,这也导致了对城市规划有着复杂的情节。所以,混沌之美所提倡的无等级化的表现,似乎解决了建筑师在当代聚落中表现自己的问题,但是,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仍然受到质疑。从历史上看,以前的民居可以说有内部整体产生的制约或习俗,自发地以一种统一的建造方式而建成的。而如今,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可以依据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使得造型更加美丽。但是,设计项目所处的条件和自然环境往往不同,这样也导致了设计风格的巨大差异。正因为当下的生活方式、营造技术、思想观念千差万别,而且日新月异,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种混乱,当代聚落的“美”也就因此产生。现实环境催生了混沌之美,单独的讨论形式没有多大意义。在当代聚落中,每个住宅各自表现着自己的美,然而整体并没有一种相互协调的美。但是,这种无等级、非统一性的美,即“混沌之美”,正是反映当代聚落的活力与自由的一种表现。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这也导致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设计的城市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他们想要规划出具有统一性美学和符合功能需求的城市,而结果确实每个人所设计的城市形象都有所不同。所以,城市风貌的控制,只是一种风格服从另一种风格,体现的是一种权利的控制,这种美是有等级的。而这种例子的最好体现,就是奥斯曼的巴黎规划,一种强制性的城市风貌控制。然而,即使是在那个历史时期,仍然有人想要在住宅领域设计出能够彰显自我的作品,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追求个性的需求。8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六十年代,日本战后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人们普遍对技术有一种乐观的情绪。许多含有统一概念的巨大都市结构和巨型尺度的公共建筑的概念被不断提出,而这些代表就是当时日本建筑界的知名先锋人物——丹下健三和新陈代谢小组。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筱原一男提出“混沌之美”,以一种无等级、非统一性的美学概念,来应对都市中物质爆发而带来的建筑同一性与巨大性而带来的人性的缺失的问题。社会的多样欲望,也是在这样统一性的概念下成为了泡影。筱原一男的这些概念,是针对当时日本大行其道的“功能主义”、“都市项目”“新陈代谢”等现代主义理念的一种抗争的宣言。对于筱原,他作为建筑师的本能使得他不断追寻空间感受的多样性,而不是屈从与乏味可陈的同一性空间。他认为,空间是一种用身体感知的个人感性认识,而不是在统一规划下的理性设计。住宅空间不应该成为那时候现代主义城市的附庸,而是可以成为表现自我的主体,这是筱原的一贯认识。小住宅设计是筱原一男一直探索的建筑类型,他他将对建筑的一般观察赋予住宅之中。为了赋予住宅更深刻的建筑意义,他将住宅与都市进行结合,产生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并且,他对日本传统怀有深刻的感情,这一感性的认知有以空间的方式不断地表达出来。这一点,往往会被人怀疑他是复古的并且是不合时宜的,将他归为保守顽固的势力。他对社会都市的关注,体现了他对时代的关心。他将住宅作为工具讨论都市,对都市的观察又反馈到住宅设计中。这种往复的过程,使筱原一男的思想与时代紧密结合,并得出了自我的建筑宣言。4.3.2复杂性与非统一性的单纯表现筱原一男长期以来的基本姿态,是以小住宅这样的小空间为设计对象,在空间中表现出强烈的构成系统。这种构成系统,往往是以单纯性与极简性为基调的,并作为一种超越日常性的异质体系发挥作用。当这个空间被人使用,生活的意义开始回归,随后有逐渐地获得新的日常性。住宅与都市有着互补的关系,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建筑领域。筱原一男将都市空间的事物投影于小住宅上,使两者开始产生重叠,产生交集。都市活力的重要来源是无序而随机的城市风景,筱原把这个风景提炼出原型,它成为表现混沌之美的具体线索。统一的构成,是将整体的所有构成要素统一,使形体实现优美而有秩序的外形的造型方法。相对的,非统一性的构成,就是整体的各个部分在维持自身特性的条件下,片段化地随机组合,形成在视觉上无法迅速解读整体的构成系统。随8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性的外观形式,并不是非统一性的本质;它的本质,是部分与整体的复杂关系创造出的空间性能。筱原一男从当时的最新战机F14、以及登月飞船等高科技产品的外形中获得灵感,得到了“外观上的非统一性系统可以表现其高超的性能”的观点。筱原当时在尝试,将小住宅的各部分像零件一样组装起来,形成一个非统一性的系统。这种非统一性的空间构成对应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混沌。这种空间构成,虽然整体是非统一性的,但各个部分是单纯的形体。单纯性是非统一性构成的关键,作为基本概念在发挥着作用。比如,将一根单纯的直线变为折线,单纯的形体就成为了复杂性的系统,这是非统一性的单纯表现,是一种可以操纵的方式;将整体的各个部分随机放置,像打翻了的玩具箱,这种方法虽然形成了视觉表象的杂乱性,但这种随机性不在设计者的掌控范围之内。变量的微小变化,可以使整体发生巨大的波动,这种“蝴蝶效应”,是混沌的表象之一。变量微小的改变就一下子带来了无法预测的混乱,这是一种非决定论。城市中随机发生、不受控制的事件,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风景,与混沌的非决定论相关。在住宅设计中体现都市的“混沌”之美,在设计中虽有可能性,但是实现它非常困难。筱原采用的方式,是复杂性与非统一性的单纯表现。他不断地尝试,希望可以使住宅设计获得新的力量。4.3.3小住宅与都市的交互机制作为当代设计的主要力量,现代主义是围绕着一个简单而有力的统一性概念建立的,从而促成了一个建筑体系。筱原一男的建筑概念源于完全自成体系的孤立的日本传统,但它却与现代主义共同拥有“简单性”与“统一性”的过程。不过,他却在同时建立了一个与其相反的都市设计概念——实际上,“当代城市仅能用混沌之美来表达”的这种观点,就是公然反对现代主义者过于偏好秩序和均质化构图的立场的一种声明。这种复杂的矛盾和共存表达了筱原一男的建筑的一个方面。他的设计活动主要体现在小住宅,在日本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尽管这里土地供不应求。他最早提出的“混沌之美”恰巧是在完成的最小的作品狛江之家(1959-1960)和“伞之家”(1959-1961)。无论是在任何的建筑作品中,城市和住宅确实代表了两种极端的尺度。而且,就像是用一种相互平衡的对比,由于我当时正在研究日本传统的主题是“静态构图的美”,所以新的“混沌之美”在理论上也会保持相反的极端。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涩谷站的十字路口(b)涩谷站的街景图4.7涩谷站的“混沌之美”——东京的混沌资料来源:2G整理自绘涩谷站是东京的环形铁路的主要车站之一,并且还是筱原一男在东京的日常生活的一个主要路线,它周边的城市风景,成为了他的新的城市理论的出发点。筱原一男是这样的一名建筑师:在他的住宅设计中他会以某种完整性和静态构成作为表达方式来进行实验,但即使是这样,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包含了日常生活的复杂性,无论其规模有多小。然而,他在这一个商业中心中发现的“混沌之美”,它的相对尺度和意义都与之截然相反。4.3.4进步的无序东京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巨大的二维城市,建筑在高度上不超过两层,其中大部分是单层的木制独立住宅或连排住宅。在大约150年前,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期间,政治和社会领域必须要西方化,坐落于这个“巨大的村庄”的主要街道之上的一到二层的木制住宅,开始被日本人从欧洲引进的巨大的现代建筑所代替。虽然这些建筑大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灭,然而东京的城市的表现形式被迅速地恢复,并且超越了战前的状态。作为一个新型的正在工业化的社会。日本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战后恢复的强烈需求推动了生产的力量,导致了批量生产的产品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并充斥了整座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它的街景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建筑的外立面被各种颜色与形状所装饰着,以一种完全杂乱无序的方式存在着。这种混乱景象,就是“进步的无序”的反映。筱原一男无条件地放弃了对这样的状态的批判,他认为,“混乱”确实是形容当时“东京”的特点的最好的词语。虽然这个词听起来也许是糟糕的,但在这个巨大村落的街道上,所有的地方都被偶然发生的各种各样8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城市事件所淹没,“进步的无序”蕴含于这个城市之中,东京忽然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城市之一。涩谷站的照片一直伴随着筱原一男论述“进步的无序”的文章。然后,到了80年代中期,在一份报纸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年轻人的角度看来,涩谷是东京“最有吸引力的地区”,持同一观点的还包括来自国外的游客。因为一直处于时尚的最前沿,涩谷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实际上已经开始吸引了IT行业的风险投资,很快获得了“苦谷”的称号,这是以硅谷这个实例,将日本名字的汉字直接转译而来的。(a)历史上的东京的城市——平面型(b)几何形的传统欧洲城市——巴黎(c)今日的东京城市景色1(d)今日的东京城市景色2图4.8东京的“非统一性”说明图资料来源:《日本建筑与生活简史》、《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建筑地图东京》整理自绘在筱原一男的城市概念基础上,他强烈地肯定了混乱与骚动的现象,而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却断然否定这些。城市与建筑中的那种秩序井然的设计构成,可以为古代帝国或者君主个人的雕像提供一个美丽的模板。这种社会组织还有着简单性和清晰性,除此之外,与今天相比,古代帝国的城市的人口与基础设施等物8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条件要差得多,所以有条件允许城市设计为统一性样式,随之而来城市展现出一种有秩序的美。直到大约150多年前,日本传统美学才强化了这种趋势。花道、茶道和能剧全部都生存与中古,并成为了一种稳定的文化形式,其象征意义也在稳固地内化沉淀。这些艺术形式的碎片仍然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模式从未超出氏族和家庭的范围,来提供一种真正的社会秩序。今日的东京,可以被解释为由于缺乏社会秩序,在自然过程下不断追寻后的产物。每一种形式、材料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是可以被掌控的,只要它的体积范围不超过建筑规范的规定,而建筑规范又主要基于道路宽度,所以由此可见,不能忽视每一块设计用地的大小、形状和使用条件。当然,这种明显的“混乱”的表现,是因为存在于某种程度的自由层面之下的。然而,尽管技术和高等教育越来越便于获得,并且这确实有助于日本这个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领跑者之一,但仍然是没有人有意愿去调整城市中涵盖的混乱的问题。相反,由于缺乏欧几里得式的几何分区,使都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允许街道中越来越多的无序事件,而且,由于东京属于完全不同于传统欧洲城市的类别,它开启了一种新的“美”的概念。可以说,“同步系统”将使新的零散的秩序与机械化生产的产品在不同的空间层次相交。1987年的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就是筱原一男所认为的在那段时间可以与他表达的理论能够保持协调的作品。混沌理论意识到无论是有序状态和无序状态,都是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先决条件,而这种理解正是基于“确定性的非决定性论”这一逻辑上的,也许可以发现,在一般意义上“混乱”是一个统计上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决定论是无效的。筱原一男所介绍的“混沌之美”的概念,以及后来的“进步的无序”的观点,都确立了一个对城市理解的新范式,并且,他承认这种概念的美与传统风格的美有距离。同时,传统也从混沌理论中获得了共鸣。更重要的是,东京的现实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证据。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支持了他个人的设计逻辑的发展。4.3.5“零度机器”筱原一男所说的“零度机器”这个理念,就是组装的机器是由零度意义的零件构成的集合。他曾自己解释过这个概念:零度这个词本身没有意义,它是与筱原一男所称的“热状态”对比下的一个概念。“在代表传统日本建筑构成的象征性空间类型里,浓缩着漫长历史过程所产生出来的“热意义”。[7]07”看不见的机器中零件的随意结合,混沌都市中有效的活力,这些都是筱原一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男捕捉到的当下的技术与都市。所以,他的零度的机器与20年代相同,以技术与时代的共鸣为背景被装配起来。这个机器因为以功能这一概念为关键词,所以装配方式被分类到“新功能主义”之中。但它并不是贴着国际化标签的机器,而是明确表示着名字与国籍的。筱原一男曾经自述过“零度机器”概念的形成过程,他说:“从我建筑生涯的一开始到“第一样式”的结束,就已处理过承载热意义的空间。从那之后,我转而努力去创造“反空间”,一种与携带热意义相反的空间类型。在第二样式时期,立方体是我设计的架构,我频繁地使用“无机的”或“中性的”等形容词来详细阐述这一新的表现方式,他的焦点逐渐转向“冷空间”。一段时间后,我认识到我的概念和方法在向第三样式转移。和之前我的空间观念发展变化的各个时期全然不同,我引入了诸如裸形、机器、野性等概念,“零度机器”是能最好地描述以后设计发展的词。[7]07”筱原一男对城市的观察,一个典型的地点就是东京的涩谷,而这个地方正是东京的商业区。在一片繁忙与混乱的城市外貌下,正是东京这个繁忙的都市的缩影。这有代表了一种繁荣与活力,自由的形式之下所蕴含的美学,令筱原一男十分欣赏。而这被筱原一男与混沌的科学概念进行结合,取名为“混沌结构”。混沌是自由的,他是一种无等级化的结构,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的自我表现。而且,筱原认为这种激进的概念是当代都市的原型。而这种原型是前卫的,会不断地向各大城市传播,这样,现代城市的活力就迸发出来。可以说,都市就是一个机器,而他的组成部分是零件,他们各自表现,没有等级,达到意义的零度,整个城市就是一个“零度的机器”。筱原一男将他的机器概念定义为去除了惯常含义的片段构件的集成,以及不带有实现某统一概念的意图而构建的装置。他对无等级化非常感兴趣,因为它跟他的机器定义有着相似性。他所描述的活力暗示了自由的存在乃是一座城市和城市阅读的先决条件。如果这样一座无等级城市在某处被有意规划和建成,它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巨型尺度空间机器的典型性装置。正因为筱原一男相信他可以通过检查这个概念装置的适用性而给予他的空间更多自由,正如在建筑和城市主义两个领域所界定的,零度机器目前持续地在他设计历程中发挥影着响。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本章小结本章从空间、住宅、城市三个层次——从微观到宏观逐步介绍了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思想。这三个层面涵括了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对空间概念、住宅态度和城市规划提出的思考和探索。筱原一男认为住宅的空间设计,应该加强精神性的内容。他认为住宅的空间,应具有永恒性,才可以使其获得艺术价值和力量。抽象性是他设计住宅时的常用的操纵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想要达到的空间效果,就是具有象征性的意义空间。象征性的空间可以满足人类最根本的情感需求,因此,他所设计的住宅空间,超越了一般的功能意义。他欣赏非合理性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可以直击心灵的设计效果。极简性的空间概念,始终贯彻于他整个住宅设计历程。无论他的设计如何变化,他都用极简性来增强空间的力量,加强他各个时期的设计主题。筱原一男作为先锋建筑师,对住宅这一建筑类型,有着独特的设计态度,并从各个方面作出了设计理念上的判断。他认为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住宅不仅是城市中各个建筑类型的原型,还是人类对建筑产生情感起点。他认为建筑应该是艺术,不仅作为人的居住用具,还是精神的庇护所。所以,他并不满足为了经济等各种原因将住宅不断精简,而是倾向将住宅做大,多一些无用的空间,来表现独特的空间效果,这也成为了以后住宅发展的一个倾向。他认为,住宅的空间表现的特征值,是人的各种感受综合表达,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不仅有现代的,还有传统的。随着他对住宅的理解不断加深,他的研究范围从单个的住宅,扩展到住宅集群。他这时的研究对象,既有传统的民居,也有城市。他通过对各种形式住宅进行概括,提炼出了3种原空间,分别是功能空间、象征空间、装饰空间。筱原一男认为住宅与都市的关系密不可分,他连接这两者的是混沌思想。他从都市中发现了“混沌之美”,这种美学也成为他设计后期的主要设计思想和美学概念。通过总结出复杂性与非统一性的单纯表现的设计方法,他完成了城市与住宅这两种不同尺度在概念上的联系。他不断完善住宅与城市的交互机制。他从城市中汲取设计养分,观察到城市具有非统一性,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他积极利用这一特征,衍生出“进步的无序”的设计预想。对于当时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他提出了他的新的机器论——“零度机器”的概念。这个概念反映了筱原一男对住宅设计者和城市规划师的热切期盼与要求。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章从各个层面介绍并分析了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思想,下一章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析他的住宅建筑的各个部分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手法。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筱原一男住宅设计作品及语汇分析与研究筱原一男一生都在致力于小住宅的设计,并且随着时代的演变,他设计的住宅的样式也在不断发展。他的每种样式都是由深厚的设计理念所支撑的,反映在住宅的方方面面。小住宅的尺度较小,做出丰富的空间较为不易,在这种限制条件下,他的作品的每一部分都需要精心布置,才能既满足使用的需求,又作出丰富的空间效果。本章将他作品中的一些空间单独拿出,从语汇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与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总结出一些概念性的表达。这种语汇总结,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小住宅的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5.1屋顶与结构——室内外交汇处的设计意向的表达屋顶与结构是相互依存与支撑的两个重要的建筑构件。屋顶与室外连接,在向外部环境展现自己的建筑形象的同时,又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结构与室内空间紧密相连,往往参与到室内空间的表达。结构有着自己的力学作用,它的构型要考虑到屋顶形式。所以,屋顶与结构作为室内外交汇处的重要设计语汇,反映了设计者对室内外空间的思考。筱原一男设计的住宅,贯穿着对传统的思考,时代与社会环境的演变的关注,以及都市环境的观察。所以,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变化,屋顶与结构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特征语汇。5.1.1与日本传统对话的时期在与日本传统对话的时期,筱原一男通过方形架构的一系列展开,来表现住宅的屋顶与结构。方形构架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正方形的平面上方,支撑着一个比平面大一圈的方形的四坡屋顶。一般来讲,支撑它的主要结构是木结构。这种语汇反复出现在这一时期的住宅中,最先出现的代表作是“狛江之家”,此后,“伞之家”和“白之家”、“花山北之家”和“花山南之家”等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发展方形架构法。这些作品都保持着方形架构的特征,但又都各有各的特点。9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狛江之家”的西立面实景图(b)“狛江之家”的北立面实景图图5.1狛江之家屋顶外部实景图资料来源:《JA-KazuoSHINOHARA》整理自绘“狛江之家”是筱原一男设计的住宅中第一个出现方形架构的作品。屋顶是方形的四坡顶。支撑屋顶的结构主要是木结构。沿着正方形屋顶的对角线上,架起合成大梁,所形成的桁架跨度有8.5m,由下面正方形平面的四角上的柱来支撑。小梁连接着四根柱子,与大梁的上下两边的角度差异分别形成了屋顶与天花板。大梁与小梁形成了具有等级差异的两个体系。正方形的屋架结构使得受力均匀,屋顶所受的荷载向四面均匀的传递,所以屋顶与梁架的截面尺寸较小,在解决力学问题的同时,又兼顾了日本传统的建筑语汇。屋顶的荷载由梁传递到下方的柱子上,柱子是主要的支撑结构,而墙是围护结构,并不承重。所以,就像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墙体可以自由布置,可以创造架空空间与完整的无柱空间。2层的起居室就是一个6m×6m的正方形单纯空间,室内没有墙与结构柱,体现了日本极简的象征性。地面层在平面的一侧,有卧室以及浴室等设备,剩下的部分是架空的部分。在架空的空间中,设置了缘侧,形成室内外交融的暧昧空间。在方形的另一侧,设置了可以直通二层的走道,成为了一个可供生活的阳台。通过屋顶与结构的处理,在外部形象上保持了坡屋顶的日本传统的建筑语汇,内部空间由于没有墙柱等建筑构件,空间完整单纯,从而表现了日本空间中极简的象征性。9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2作者自绘“狛江之家”屋顶与结构表达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9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伞之家”进一步发展方形架构的语汇,与之前“狛江之家”的不同的是,支撑屋顶的梁,从由具有等级性梁架构的组合,变为了如同伞一般的均等截面梁架结构,消除了等级差异。这正是筱原的设计意图所在,虽然“伞之家”是以民居中的土间为主题,但是并没有表现土间中常有的夸张的梁架,屋架的梁的截面小而精致,反映了一种精确的美。“伞之家”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发展了一种精确而简单的设计主题。正如上文叙述的,相比于“狛江之家”,“伞之家”屋顶结构是犹如伞一般的均质木梁,从正方四面坡的中心顶点,每个梁向外辐射围绕正方形围合成屋顶的支撑结构。而这种结构很明显,可以将屋顶的荷载均匀地通过斜向木梁传递给下面的支撑结构。在屋顶的顶点是一个正方形的方框,由角钢和扁钢组合而成,将所有的斜向木材的汇聚的顶点加固。而斜向木材的下端,是由美洲松木横梁围合成的正方形圈梁,屋顶对角线斜向的木材,搭在对角线的两边并由螺栓固定。从中心柱的位置,上方有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组合梁互相垂直,不仅对应了下方的功能分区,而且起到了防止屋架变形的作用。在榻榻米卧室和盥洗空间的上方,东西向的梁架之间还由南北向排列的一组次梁,进一步加固了底层的梁架。为了防止屋架在水平面上的变形,在储藏间楼板里布置了水平方向的斜拉钢构件。中心柱是分割的南北、东西向的梁的交汇点,在正方形的4:3的位置上,这种分割方法不仅与平面的构成相符,而且在立面的构成上也有所反映。立面的门窗开口与墙的虚实关系比例,就是这种比例。南面的是广间,而北面的部分,七分之五是卧室,剩下的是浴室部分。屋顶的结构也影响了内部空间的意象,这种伞形屋顶创造了一个几何形态的、高天花的宽广空间,而另一侧是紧凑的卧室与盥洗室空间。“伞之家”的结构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所运用,比如之后设计的“大屋顶之家”,也是用支撑屋顶的大桁架来划分空间。这时,筱原一男更加注重了梁架的表现,将梁架作为表现空间主题,来象征性地表达出日本建筑和文化的潜在感受。这个住宅的屋顶是带有曲线的大屋顶,而立面的梁柱是木结构,同样的表达了日本建筑的表情。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3作者自绘“伞之家”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9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白之家”也是方形架构的典型代表之一。白之家的平面是一个10m×10m的正方形,上面的屋顶是一个坡度为5.5/10的四面坡屋顶,略大于正方形平面。屋顶的荷载均匀地向四周传递。不同的是,支撑屋顶的主要结构是位于中心的一根圆柱,在圆柱的上端,伸出四个斜撑,支撑着正方形对角线位置的四条屋脊,屋脊的上方是椽木,将屋顶的重量均匀的传递在下方的四条屋脊。屋顶下方的墙将平面一分为二,一半是二层卧室,一半是通高广间,广间的天花将柱的斜撑遮住。除了中心柱外,墙内也有柱子。平面的一是洗浴空间,结构是混凝土。(a)“白之家”室外景象(b)“白之家”,图式剖面图5.4白之家的屋顶实景照片与剖面概念图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白之家是极简和抽象的风格试图融入到传统的木结构架构中的代表作品。对于这种木结构来说,为了适应这种相对大的跨度,在外墙的中央,用两根105mm的立柱捆绑在一起,而在外墙的角部,用3根立柱捆绑在一起,通过将一个个单独的结构构件结合在一起,代替本应使用的粗立柱,可以意识到设计者选择抽象概念作为设计方法,而不仅仅是通过表象。外墙和檐下部分全部采用抹灰,大厅和第二层的客房的天花板和墙全部用石膏板打底找平,然后在薄纱棉布上刷墙漆。在这些平整的面上没有看接缝,甚至墙与天花板的交接处和阴角也消失不见了,内部的作为障子的门都是以24mm或36mm为模度的;其他的所有投影都保持为6mm,以保持面和线的抽象关系,立方体的抽象性不断在曾强印象,通过对细节的处理,这也必然增强中心抛光木柱的象征意义。屋顶与支撑结构充分地表现了筱原的设计理念。9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5作者自绘“白之家”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2无机性的立方体——意义空间的外壳在筱原一男的第二样式时期,开始以“无机的立方体”作为设计的主题,所以他在这一时期的屋顶语汇主要是平屋顶,结构则是以混凝土墙承重为主要形式。屋顶与结构的选型使室内空间具有无机性与单纯性,为塑造出具有意义的空间提供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未完之家”、“长方体之森”、“久原的住宅”。这种屋顶与结构还影响到他的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比如“爱鹰裾野住宅”。“未完之家”是表现无机立方体的第一个作品。他的大致形态是立方体,但是在形体上的有过切割,有一定的内凹空间。结构材料是混凝土,表现出无机性。这个住宅与之后的几个住宅作品,都采用无机外壳,在结构中将梁的形态消隐于墙中。在剖面图中,墙与楼板形成一种对等的关系,而没有寻常剖面中那种梁、柱、板的等级状态。这正是筱原的设计意图的反映,因为他想要创造极简性的日式空间。“长方体之森”和“同相之谷”两个住宅中,延续了这种结构方式与屋顶外壳。不过,之后筱原感到在这种设计形式进一步发展下去有所困难,他开始逐渐脱离这种设计手法,开始探索新的设计思路。从“未完之家”之家开始,以前他设计的具有日本表情的四坡顶方形的屋顶与结构形式开始消失,转而以无机外壳为主题。之前的住宅因为是坡屋顶,具有大距离的挑出的屋檐,而无机外壳的住宅,屋顶与外墙直接相连,好像外墙忽然转90度形成屋顶,屋顶与墙具有一种连续性。长方体的轮廓不断出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而“长方体之森”进一步完善了这种主题。一层落地窗向内凹进,好像长方体被挖去一个立方体,形成了一种屋檐下的空间效果。这种“负立方体”在二层也出现,被挖的部分形成了阳台,这种空间组合构成了这个住宅。所以,筱原一男用“长方体之森”来命名这个有一系列正负的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住宅。“长方体之森”与之后的“久原的住宅”(1972)与东玉川的住宅(1973)的外部造型,都是第二样式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对完整的几何空间进行抽象化的操作,这正是第二样式的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其中,他的操作手法就像在完整的矩形立方体上,消减一部分,具体的操纵方式就是一部分的墙体开始后撤。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们总是拥有完型的意识,即使看到已经消减过的几何空间,在意识中依然还会将他作为一个完整的形体。而那些被消减过的形体,就构成了虚的空间,而那些留下的体型,就是实的空间。在立面图中,虚实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虚实之间相互补充,又相互排斥,形成了正负的对立关系,使完整的形体呈现出一种变化。(a)“长方体之森”的概念立面(b)“长方体之森”,1971,室外(c)“久原的住宅”的概念立面(d)“久原的住宅”,1972,室外(e)“爱鹰裾野住宅”剖面图示(f)“爱鹰裾野住宅”施工中的室内图图5.6作者自绘“白之家”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建築家䞉篠原一男》整理自绘第一样式中作品的平面形式是完整的方形或矩形,第二样式的平面样式则发展为局部有凹凸的平面轮廓。反映在形体上,就是有凹凸的立方体。这种无机性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立方体的组成形式,既不是在内部分割的构成,也不是几个体块之间相互连接的构成,是一种可以在立方体中随意加减的方式,所以无论是立面还是平面都显得更为自由。将具有日本表情的缓坡,与之后发展的无机立方体外壳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方式,其中的代表作品是“爱鹰裾野住宅”。在这个住宅中,平屋顶变为了折板结构的坡屋顶,结构的承重方式依旧是混凝土墙承重。梁隐藏在墙中,所以中间大跨度的广间的墙面是平整的,形成了单纯简洁的室内空间。5.1.3作为异质介入手段的屋顶与结构筱原一男认为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因此虽然住宅设计并不是孤立的活动,但是关于巨大且没有条理的复杂空间或都市的言论都只限定在概念性的观察中。筱原一男的建筑论都有着互补关系,凭借具体的住宅设计和抽象的城市理论而得以成立。在小空间的住宅中具体地插入混沌的城市碎片,这种做法是从“上原的住宅”(1976)之后开始的。(1)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组合筱原一男通过悬挑来适应多变的地形与都市法规的限制,为空间的利用创造一种新的可能。这种悬挑产生的造型,对所处的环境,无论是都市还是自然,都产生了一种新的内外关系。拱顶作为一种异质的体系,插入到建筑中,这种方法不仅是塑造独特形式的内部空间的手段,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都市事件的一种对策。其中的代表作品就是上原的住宅和花山4号住宅。上原的住宅位于东京环线外的郊外列车车站附近,这个区域是一片的商业街,这里的典型风景是密集的两层高的独栋住宅。这里的住宅往往临街而建,一层是商店,二层是住宅。在密集的住宅区中,基地是狭小的,筱原一男为了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他紧贴着法规上限设计了这个住宅。从屋顶与外部形体上看,这个住宅呈现了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相结合的特征。这种形式经过发展,成为了筱原在混沌思想时期的一个重要语汇。这种形式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设计条件和功能需求限制下的一种反映。根据业主需求,底层需要一个摄影工作室,还需要一个可以放有两个停车位带顶的停车空间,上面是住宅。基地的面积本就狭小,并且,根据日本的相关法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7作者自绘“上原的住宅”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规,临街一侧的高度不能超过5m。基地的狭小和空间的需求量大产生了矛盾,筱原一男的解决办法是,将住宅的一部分悬挑出2.8m,下面覆盖两个停车位,底层的一侧是工作室。因为限高的原因,为了使室内空间更高,所以一层的地坪的标高位于道路标高之下。在主体结构准备开始施工时,业主忽然提出在屋顶附加一个儿童室的要求。在结构形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附加部分必须是轻质的以便不影响主体结构的承重,所以,筱原一男选择采用轻质的钢构架。附加的部分是半圆形的拱形,并在钢构架上覆盖波纹钢板,墙面上开有两个像眼睛一般的圆窗。屋顶与外围墙壁是混凝土外壳,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因为限高的原因,尽量减少室内的楼板厚度,所以,除了浴室和卫生间采用混凝土墙壁外,剩下的墙壁与楼板都采用木结构。住宅中有六根柱子,在墙的两边各有两根,室内有两根,柱头分别有两种类型的正交斜撑,支撑着混凝土外壳与屋顶。另外,混凝土浇筑时内侧的模板直接保留,作为隔热材料,并刷上白色的漆,成为了住宅的墙面。(a)上原的住宅,投影轮廓(b)上原的住宅,室外(c)上原的住宅,施工中的室内(d)上原的住宅,室内图5.8上原的住宅——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组合的实例1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建築家䞉篠原一男》整理自绘1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9作者自绘“上原的住宅”的剖透视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种斜撑的结构方式,在支撑悬挑结构的同时,还实现了无梁楼板的结构方式,降低了楼板厚度。悬挑结构的荷载通过斜撑传递到柱子上,再传递到一边的混凝土外壳上,进而被两层楼高的架构吸收掉。然而,伸出来的斜撑影响了起居室的动线。经过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住宅的结构同样融入了筱原的设计理念。在这个住宅中,筱原选择了混凝土墙与斜撑柱的组合在一起的承重方式,没有选用日本传统的梁柱架构。这是因为日本地震多发,相应的柱子截面很大,粗柱如果出现在住宅中,很难表现出日本纤细简练的风格。在基本遵循基地和施工费用的客观条件下,筱原一男通过粗野的特殊架构,实现了室内空间的完整。同时,柱与斜撑之类的架构片段化的出现在2层起居室里,犹如异质般介入住宅空间。异系事物产生了对比冲突,形成一种相互矛盾的空间张力。筱原一男将东京街道中普遍存在的视觉混乱,抽象地提取出来,融入到这个紧凑的住宅空间中,从而使小住宅与东京印象中“混沌”产生了一种有趣的共鸣。这种语汇方式,首次将巨大的都市动态机制融入到小住宅的设计想法变为了现实。拱顶加上悬挑结构的这种建筑语汇,还出现在筱原一男几个作品中,比如“花山第3住宅”与“花山第4住宅”,这里主要介绍花山第四住宅。在筱原一男的第一样式时期,就曾设计过花山南之家与花山北之家,而这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与日本传统对话,所以这两个作品屋顶形式都是方形架构的坡屋顶。22年后,也就是1980年,需要在一个陡峭斜坡上加建新的部分,这部分就成了花山第4住宅。这个住宅最大的特点就是位于一个倾角为35度的崖地上,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地形,筱原一男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初,他希望以长方形体量,沿着斜坡的等高线布置住宅的形体,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层数过多。如果层数超过了3层,就会影响到住宅的使用功能。在结构设计师的启发下,他采用悬挑结构,将住宅的形体脱离陡坡,架在其上;结构采用混凝土外壳,挑出陡坡的部分在端部由柱子支撑,柱子从上端到落地之间标高相差达9.5m。这样,悬挑结构就解决了层数过多的问题。与“上原的住宅”一样,为了减小底部结构的荷载,最上部的结构1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采用轻质,以一种小尺寸钢构件组成的拱顶结构,作为起居室。经过这样的设计过程,这个住宅的屋顶轮廓就形成了悬挑加拱形的语汇。而与之前住宅相连接的部分,成为了这个住宅的玄关。(b)花山第4住宅侧面图(c)花山第4住宅悬挑出的“舞台”(a)花山第4住宅与之前设计的住宅关系图(d)京都“清水寺”的舞台图5.10花山第4住宅——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组合的实例2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这种形式也体现了筱原一男的一些设计理念。比如,基地的位置处于山地地形并靠近神户港,有着良好的山地景色与大海风光,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景色,1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筱原一男将悬挑部分的屋顶作为一个大的平台,并且,在起居室中设置了水平长窗。从这个住宅,也可以看到筱原对自然景观的态度从封闭走向开放,原先设计的住宅的主题集中在内侧,而扩建的部分则开始与周边的环境对话。拱形的屋顶加水平长窗,前面有着犹如观众席般的台阶,加上一个长方形的空旷阳台,筱原一男将平台设计成了“舞台”的形式,并将它类比成京都清水寺那样的“舞台”形式。无机性的混凝土外壳与周边的景色发生关系,在抽象化的舞台中产生新的建筑意义,筱原的设计理念再次在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中得以实现。这种结构的坚固性也得到了验证,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筱原在花山设计的住宅均未受损。(2)倾斜的立方体筱原一男的另一种形式的屋顶是将倾斜的立方体作为基本单元。这种倾斜立方体,切去下边一半,就像是传统的坡屋顶,而立方体又是第二样式的主要概念,这反映了这种形式与之前的屋顶形式有着某种继承关系。这种倾斜放置的方式,还体现出混沌的思想:简单的几何体通过一系列操纵手法,将城市的碎片聚合与小住宅之中,异系的冲突加剧了空间的表现力,体现出空间中的“混沌之美”。这种形式的屋顶的代表作品就是东玉川Complex。“东玉川的住宅”是筱原一男之前设计的作品,东玉川Complex是在其基地的一侧扩建的作品。扩建的部分,主要的功能是诊疗室、书房和带阁楼的公寓。一层主要是诊疗室部分,是整个形体的基础,形式是正方体,采用的是混凝土墙承重结构。住宅的二层,有两个倾斜的立方体部分,为了减少对主体结构的荷载,采用了轻质的钢结构,并在上面覆盖金属板外壳。两个倾斜的立方体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一个是公寓,另一个悬挑的部分作为书房。悬挑的部分正好为下方提供了一个带顶的停车空间,还作为与原住宅相连的部分。主屋部分混凝土梁柱结构,直接表现混凝土的材质,与原先的住宅产生了继承的关系。上方的倾斜的立方体部分的外表覆盖着金属外壳,这也是这部分结构的直接表现;扩建部分与原先的住宅在结构、材质、形体上形成了一种差异关系,这种异质的对比使得整个住宅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变化。在主体结构中,开口处的玻璃与混凝土处于同一表面,而倾斜立方体中,不1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锈钢的墙面与窗户也是置于同一表面上,这体现了筱原一男的一种设计概念,他称之为“表层性”。筱原曾解释过表层性:““表层性”是建筑的构成要素和人眼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要素被结合起来的瞬间,就会被更具体地视觉化。与这个过程互为表里,共同进行的就是被称为“片段化”的操作。[8]190”(a)东玉川Complex剖面图(b)东玉川Complex轴侧图(b)东玉川Complex倾斜立方体实景图图5.11东玉川Complex——倾斜立方体构成的屋顶与结构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在东玉川Complex中,不同的使用功能的外壳配置了不同的材料;在内部装饰中,不同的形式色彩也被片段化的使用;玻璃可以反射和看见景色,而其所处1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面的实体不能反射与看见景色,这两者呈现出了一种了一种“片段化”的关系。这种在同一表面,不断片段化的植入不同的物质,正是“表层性”设计概念的体现。(3)几何形的加减法高压线下的住宅,用减法的方式来应对都市中规范的要求。减去圆主题这一简单的方法却产生了复杂的屋顶图形,带给内外空间一种“混沌的”都市景象。(b)高压线下的住宅剖面图(a)高压线下的住宅轴测图(c)高压线下圆形屋顶图5.12高压线下的住宅——圆形的减法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这个住宅最大的特点是基地上方有一跳大致南北走向的高压线,根据建筑法规,轴测图中两个圆所示的范围不能建造建筑。筱原一开始时,准备以两个圆形的公切线作为屋顶的想法,后来,改为了直接在住宅形体上使用减法,减掉两个圆柱,以便使室内的使用空间更大一些。室内有两根直径为50cm的圆柱,屋顶的荷载通过截面边长50cm的梁传递给这些柱子。在这些梁之间,铺着楼板,它的截面是由直径30cm的空心半圆以7.5cm的间隔阵列形成的。楼板向柱子两侧延伸,1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并沿南北走向出挑。挑出的楼板上下之间没有结构,可以自由设置窗户,筱原用玻璃砖将其填充。住宅的主体部分被圆柱几何体减去,所以圆也成为了这个作品的主题。柱子的截面、梁的形状都是圆形,不仅这些,室内还有圆形旋转楼梯。这些现代元素一起构成了这个住宅的形体特征,呼应了被减去圆形的屋顶。东京的城市意象被片段化地编排进来,经过几何体的加减,形成了一种随机的形态。几何形体是简洁的,但是形体在加减后的复合效果下呈现出一种粗野的混沌形态,这种矛盾感不断持续,形成了一种对立的空间感受。5.2内走廊——一种意识操纵的手段5.2.1强烈对比下的手段(a)花山北之家走廊(b)花山南之家走廊图5.13第一样式时期对走廊设计的实例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建築家䞉篠原一男》整理自绘在筱原一男的的第一样式的作品中,花山北之家与花山南之家与同一时期其他作品相比,内走廊作为一种强烈对比的手段非常明显。“北之家”将走廊直接布置到入口处,房间的整体效果可以在入口处一目了然。走廊结合广间,与梁、柱、屋顶等构件,在暧昧的光线下呈现出强烈的光影效果。花山南之家中的走廊并没有和广间结合在一起,需要通过高而窄的通道才能发现广间,走廊的作用加强,封闭性与连续性都在这里表现的更加强烈。走廊中,高与矮、窄与宽、明与暗之1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间的强烈对比,空间的力量的得到加强。在“花山南之家”中,两堵墙相夹,形成了狭窄的走廊,走廊空间向上延伸,一直延伸到四坡顶的折板屋面。各种元素在这个走廊中出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个垂直空间如山谷龟裂,与前方敞开着明亮的广间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构成方式。这种构成经过演化,成为了第二样式的主题。与以前“白之家”广间的立方体空间,一起成为了筱原一男新的设计线索,开始了他的新的设计阶段,即“第二样式”时期。5.2.2龟裂空间下的连续性在第二样式时期,筱原一男结束了与日本传统的对话,开始转向无机空间的表现。在新的概念下,有一个住宅最为体现几何形的无机立方体外壳,即1971年设计的“长方体之森”,在这个住宅中,不同于上一个时期直接将作品命名为某某之家,而是冠以抽象的词汇来表达空间主题的无机性。在这一时期,内走廊成为了表现的重点之一,为了与这个时期的主题——无机性相符,筱原一男把这种走廊的设计主题命名为“龟裂的空间”。其中的代表,有“筱之家”、“长方体之森”和“同相之谷”等作品。(a)筱之家(b)长方体之森(c)同相之谷图5.14含有“龟裂空间”的住宅的图示资料来源:《建築家䞉篠原一男》整理自绘“龟裂的空间”的内走廊的具体表现,是两层楼高的墙壁相夹而形成的一种狭窄走廊。走廊墙壁的材质一般是混凝土,这种厚重的质感增加了空间的无机感。龟裂空间就像是几何形体从中间龟裂而形成的,把住宅一分为二,起到了截断的作用。但是,一个住宅应该是整体的,无论是空间、使用动线以及视线都应该是1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连续的,因此,龟裂空间一开始就要融入其相反的主题,保持连续性,使住宅一体化。所以,龟裂的走廊空间的墙上,会有限度地开一些窗户或者门的洞口,以维持必要的视线与动线的交流。“龟裂的空间”也在不断演化,在对“龟裂的空间”不断探索中,这个封闭空间产生了一种新的“连续性”。长方体之森的“龟裂空间”,就是比其他几个有“龟裂空间”的住宅显得更为开放。伴随着“龟裂空间”走向成熟,封闭性与连续性的平衡也越做越好。“龟裂空间”为空间的连续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个时期的设计主题是无机性,所以对立方体外壳与龟裂空间设计,采用了一种抽象的、如几何学演算般的方法。利用立方体的几何特性,对各个形体单元进行不同高差的重组,再依次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形体。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在原本封闭的立方体,不同单元形体形成了相互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与“龟裂空间”产生互动,从而产生更为戏剧化的空间效果。“花山北之家”、“花山南之家”的走廊有强烈的对比效果,筱原以这些空间为原型,经过演变,形成了“龟裂的空间”这种走廊形式,并作为新的设计阶段的一个主题。而“花山北之家”、“花山南之家”的走廊,是他从日本传统民居的“通庭”中的到灵感的。“通庭”通常是由两片墙壁夹着形成的狭窄空间,与“龟裂的空间”有着某种相似性。立方体是一种普遍的设计形式,而“龟裂的空间”是筱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得到的形式,在普遍的形式中融入自己的设计方法,也是他在“第2样式”时期的主要设计意图。5.2.3案列研究(1)未完之家未完之家是“第2样式”的首个作品,“龟裂的空间”也在这个作品得到首次运用。在这个住宅中,广间被置于平面的中心位置,有一条走道从上至下贯穿平面,与广间共同做成了“龟裂的空间”。广间融入到内走廊空间中,将形体一分为二,起到截断的作用。这个空间在功能上不起作用,但除了这个空间,其他房间都能充分根据功能布置,龟裂的空间截断了两侧房间功能上的联系。然而,这个空间位于平面中心,各种流线都会在此交汇,作为交通的核心,人们会无数1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次的经过这里。在四周房间的人,视线之间相互交流,必然也会看到这里,这个地方要迎接来自不同方向的视线,成为了视线的交汇处。这些使人与空间产生互动,呈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关系,从而得到新的意义,创造了新的连续性。在空间形态上,这是一个典型的“龟裂空间”。两层楼高的墙壁夹着狭窄的内走廊,墙壁是混凝土结构,给人一种无机、坚固的感受。但是,这里融入了新的元素,中间广间上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乳白色的光漫射如空间之中;空间的墙壁被照亮,在光的照射下白色的墙壁闪出光泽;广间中的窗户,反射出光并透出房间之内的景象。走廊中黑暗与高耸的感觉,与广间中呈现的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受。这种垂直空间,起着截断形体的作用。然而,它却使视线与流线在这里产生了新的交汇,创造了新的连续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新的内走廊,也是一种新的语汇形式。这种抽象的构成,启发了筱原一男,并为他接下来的探索打下基础。(a)“未完之家”轴侧图(b)“未完之家”室内图1(c)“未完之家”室内图2图5.15未完之家的“龟裂空间”——内走廊展示图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JA-KazuoSHINOHARA》整理自绘(2)筱之家筱之家竣工于1970年,是筱原“第2样式”的第二件住宅作品,同时,也是“龟裂的空间”概念的第二次运用。内走廊依旧是“龟裂的空间”,与前作“未完之家”相比,又多了一些新的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点。走廊依旧是两层通高的狭窄通道,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个垂直空间的外饰是铜色的,广间的位置也从之前的中间移到了走廊的前方。在这个垂直空间中,依旧保留天窗,但是天窗的位置移到了广间与走道的结合处,窗的形式也从圆窗变为了方窗。这样,从天窗的落下的光可以漫射到走廊与广间的墙壁上,形成更为复杂光影关系,墙壁的阴影变化直观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铜色的光辉也配合着光的变化,两者使得这个龟裂的空间更加生动。龟裂空间的顶部也从平顶转为坡顶,这使得空间更加富有变化。这个空间依旧起到了截断的作用。因为其他空间已经满足了住宅的基本使用功能,所以这个空间在功能上可以没有具体要求,将人们从具体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作为可以唤起人的情感的地方。这也与前作“山城之家”相似,山城之家有一个类似的庭院,而在“筱之家”中,这个庭院被反转为室内的“龟裂空间”。这种空间意识的反转,也是筱原经常使用的主题。(a)“筱之家”轴侧图(b)“筱之家”走廊空间图图5.16筱之家的“龟裂空间”展示图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在这个时期,筱原一男逐渐与日本传统分离,转而构筑具有无机性的“抽象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光与铜色的墙壁,创造了一种类似宗教空间的感受,直击人的内心深处。筱原对于此,也有论述:“我并不否认这个铜色的垂直空间会让人联想到日本佛教里的严格的流派、密教珈蓝的空间。在这个设计中,我回想起了当时在窥探京都比睿山的根本中堂的内殿时看到昏暗的空间里点着微弱的灯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时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是事实。[8]92”高而窄的走廊给人一种紧张感;摇曳的光与铜色墙壁交相辉映,显示出一种神圣感,宽大而空旷的广间中,放空了人的心情,这些都使空间塑造出了宗教般的感觉。筱原通过无机、中性的“龟裂空间”这种建筑语汇,作为设计主题,探索了人类的内心情感与无机空间功能之间的可能性。(3)长方体之森“长方体之森”竣工于1971年,是“第2样式”时期的第三件作品。这个住宅内走廊再次使用了“龟裂的空间”设计概念。在这个住宅中,龟裂的空间走向成熟,是筱原一男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内走廊依旧是两层高的狭窄通道,不同的是,这个通道不仅长度略短,而且走廊的起始部分扩张为一个小正方体,作为玄关。与前作相比,走廊的尽端连接着一个两层通高、宽广的长方体的广间,顶部是平的,在空间形态上更类似与“未完之家”。这个内走廊仍然起着截断作用,不过这个垂直的裂缝空间,在视觉上将两端的一大一小的方形空间连接在一起。(a)“长方体之森”轴侧图(b)“长方体之森”走廊与广间交接图图5.17长方体之森的“龟裂空间”展示图资料来源:《JA-KazuoSHINOHARA》整理自绘走廊中不像前作,没有天窗,光来自于走廊两端的方形空间。走廊显得更加1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耸黑暗,而两端的方形空间显得更加的宽广光明,使得走廊中的人在视觉上更加趋向两端,两端的房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中联系的更加紧密。不仅是光加深了龟裂空间的连续性,玄关空间中,二层窗的玻璃反射光,与周边的房间产生了视线的交流;门不仅提供了少许光源,还使流线产生了交汇,这些都加深了这个空间的连续性。无机的外壳赋予走廊一种中性、无机的感受,而狭窄高耸的垂直空间加强了空间的封闭性。龟裂的空间在不断发展中,到“长方体之森”时终于成熟,封闭性与连续性的平衡越来越好。(4)同相之谷同相之谷竣工与1971年,是筱原“第2样式”时期的第四件作品。因为这个住宅的走廊是其设计的主题之一,走廊中有两个类似的楼梯,垂直狭窄的内走廊空间类似于山谷,所以被命名为“同相之谷”。这个住宅的业主是一名教授,儿子一家与他生活在一起。这要求两家在住宅中既可以保持联系,又可以独立生活。这成为了设计这个住宅要面临的挑战。不过,这种既要隔断又要连续的要求,与筱原在龟裂的空间中追求连续性的设计意图不谋而合,成为这个作品设计的关键。住宅的基地东北角有一个陡坡,住宅面宽与进深都受到限制。在住宅中央南北方向的龟裂空间融入楼梯,既节约了交通面积,又使住宅分割出两代人可以独立生活的完整空间,龟裂空间成为了解决狭窄空间分割两个区域的良策。“龟裂的空间”经过“未完之家”“筱之家”的初次尝试,到“长方体之森”的逐渐成熟,直到这个住宅,终于达到完全成熟,并使得这个概念告一段落。与之前相同的是,走廊是两层高的狭窄空间,不同的是,这个走廊重复出现了两个楼梯。玄关是一个小型的立方体,后面是一个有着楼梯的狭窄通道,而通道后方,有一个小立方体空间,作为一个小型的交通枢纽,而在这之后,又出现了有着楼梯的狭窄通道。如果将小立方体空间与狭窄楼梯空间作为一个单元的相位,那么,在龟裂的空间中,这个相位出现了两次,满足了两个家庭的需要。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在了重复出现的楼梯,还有在小立方体空间上开窗。玻璃这种轻质隔断,提供了视线的交流的可能,使得在住宅中的每个人都联系在了一起。天窗为空间提供了光,也为黑暗的走廊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光从大空间渗透到窄空间,使整1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龟裂空间建立了一种联系。小立方体空间的一层墙壁上设置有门,人们在生活中汇聚于此,在相遇时,可以通过玻璃与他人进行交流。随着龟裂空间中的连续性形式越来越多,“龟裂的空间”的语汇探索,在这个住宅中结束。(a)“同相之谷”轴侧图(b)“同相之谷”视觉连续性的玻璃隔断(c)走廊上的天窗(d)玄关前的“龟裂空间”(e)楼梯往下图5.18同相之谷的走廊展示图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5)海之阶梯海之阶梯竣工于1971年,是筱原“第2样式”时期的第五件作品,在此之前筱原已经完成了四件有关“龟裂空间”的住宅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他希望在设计方法上有所突破。他设计之前的四个住宅的方法,是通过复合性的操纵方式,使得形体上产生了复杂变化的空间,从而使观赏者获得丰富的视觉变化。在这个1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住宅中,他想要以一种单纯的形式,来表现复杂的空间变化。在海之阶梯中,工作室、起居室、餐厅合为一个单纯的大空间,以不同的高差区分功能。因为入口位于第一层,这个大空间位于第二层,所以,连接两者的内走廊中含有一个楼梯。内走廊位于大空间的一侧,是空间的表现重点之一。这种走廊的形式很简洁,与以往的复合型的“龟裂空间”不同。直接在大空间中划分区域,这种设计手法很简单,却使空间产生了复杂的变化,成为了以后设计的一个参照点。显然,筱原一男并不想要与周边的风景进行对话,建筑以一个无机的立方体的形式置于基地之中。这种形体的空间是封闭且内向的,恰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因为入口位于低于基本地坪线的2.6m处,所以,从住宅入口走向大空间需要经过一个楼梯般的内走廊。封闭的盒子形体使得这个走廊在感受上是狭窄又昏暗的,当人沿着这个楼梯拾级而上时,大空间的敞亮宽广会与走廊黑暗狭窄产生强烈的光影对比。走廊一旁的空间在高度上分为三个层次,在视觉上呼应了旁边的阶梯。从这个走廊上去,还会有深入洞穴的感觉,并且产生海的印象。筱原曾在文章中写道:“明明是从入口登台阶上来的,但有人说觉得像是下到了深深地洞穴中。又有人说离开这里打开门时,会产生觉得东侧的周边风景是室内的这样一种错觉。竣工之后1年,这个住宅的拜访者们留下的感想……我这次思考的是具有不同相位的“无机自然”的构成。我把他称之为“海之阶梯”。“海”是从竣工后与一位来访者会面时我的印象而得来的名称。[8]104”人会有深入洞穴的感受的原因,是因为空间中光影的明暗对比强烈,与台阶结合后产生的。因为室外是一个相对开放与明亮的地方,而从室外进入住宅,要经过一个狭窄昏暗的台阶,然后到达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过程就类似于进入洞穴。筱原经过前四个住宅对龟裂空间的探索,内走廊已经形成了几种固有的形式。在这里,内走廊的设计手法突破了之前的手段,用一种简单的手法塑造出“无机的自然”。这是在龟裂空间的基础上,对内走廊设计的一种新的尝试。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海之阶梯”剖面图(b)沿楼梯向上的图(c)深入洞穴的空间感(d)楼梯化的大空间图5.19“海之阶梯”——住宅空间走廊化的实例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5.2.4街巷概念的表现筱原一男将街巷这个室外空间的词汇,作为一个概念引入到室内走廊设计中,这种室内外空间的反转,令走廊空间获得了象征性的空间力量。而这个概念的代表,就是东玉川的住宅和花山第三住宅。(1)东玉川的住宅“东玉川的住宅”属于“第2样式”后期的作品,筱原一男已经逐步摆脱了“龟裂的空间”的主题,他引入了室外空间的词汇“街巷”,作为处理内走廊的一个概念,以实现空间的一种效果。这种操纵方式不仅针对走廊,还将整个住宅逐步走廊化。“街巷”是“东玉川的住宅”的主题,其实,街巷这种概念也是在继承“龟裂的空间”的基础上而发展的。筱原使用龟裂空间的时候,一直希望从这种空间的遮断性中获得连续性。而他将街巷概念引入到走廊,希望人们在这个街道般的空1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间中,获得一种类似于室外街巷人们偶然相遇时的视线联系,从而产生新的连续性。作为街道的走廊,墙壁是白色的,所以,产生了一种中性的、静谧的空间感受。走廊并非是日常性的街巷,存在嘈杂的人影,而是一种类似舞台的非日常性的空间,当人在这个空间相遇,眼神之间会产生对话;而当只有一人时,又会期望人影出现。(a)“东玉川住宅”街巷化的走廊(b)日本民居中没有人影的街巷图5.20街巷化的“走廊”实例——东玉川住宅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日本京都民居建筑》整理自绘街巷空间的具体构成,与龟裂空间类似,将建筑形体一分为二,形成一个两层通高的空间。不同的是,走廊的宽度比以前增大,并且变得时宽时窄;楼梯不再占满这个走廊,位于走廊的一侧,好像街巷的楼梯;走廊有了曲折变化,加入了斜向的元素。二层墙壁上有着不少窗洞,一层的部分墙体内撤,形成了几个凹空间,形似屋檐下躲雨的空间;走廊的墙壁还有许多门,类似于街巷中的门户。墙面上的门窗使流线与视线交汇于街巷空间中,反映了设计者依旧保持着对连续性的追求。在“街巷”的顶部开有天窗,从中投射下来的光使空间产生了暧昧的光影效果。住宅的墙壁是钢筋混凝土,在其上涂上白色的涂料,空间呈现出一种极简的风格,街巷这个概念在极简风格中得到了抽象化的表达。总之,“街巷”1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种语汇,进一步丰富了内走廊的表达效果。(2)花山第3住宅“花山第3住宅”竣工于1977年,属于筱原一男的“第3样式”时期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筱原进一步发展了街巷空间的概念。室内空间的表现重点,从内走廊转到了走廊般的大广间,表现的空间的意象也从“街巷”发展为“街区”。位于第二层的广间是该住宅空间表现的重点,平面呈长方形,复合着内走廊的功能。长方形广间的顶部,覆盖着一个成90度夹角的折板屋顶。屋顶的屋脊线偏离长方形平面的中心线,这种错位给这个空间带不确定性。有两根柱子位于屋脊线之下,柱子伸出呈90度夹角的两根斜撑,支撑着屋顶。两根柱子不同的地方在于柱子的竖直部分,一根直接与屋顶相连,一根截止到斜撑的交汇处。因为屋脊线偏离广间平面中心线,所以柱子也不在空间的中心线上。偏离空间中心的柱子进一步加强了空间动感。带有斜撑的柱子呈现出一种力学美,融入到折板屋顶下的尖顶空间之中,在光的作用下,视觉效果十分强烈。柱子还考虑到使用问题,斜撑的起始点高于人的身高,不影响人在其下穿行。在广间中,无论是墙壁还是柱子,都涂上了白色的涂料,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提供了一个抽象的白色背景。广间中配备了基本的生活家具,但是空间的表现重点并非是日常性的事物。广间流露的是空间的素颜。当人在广间的一头,视线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高耸而狭长的大空间延伸过去。墙上均匀排列的窗户,与前后互相遮挡的柱子,构成了一点透视的图景;光从侧墙的窗户射入,漫射于整个空间,形成了明暗对比暧昧的空间效果。当人沿着轴线向前走的时候,透视关系不断改变,经过的事物在视线中不断遮挡又重现。这造成了一种紧张感,使人期盼人影的出现。当人在广间中开始随意移动时,街区的意象开始出现,街区功能也浮现出来。剥离空间原有的事物的抽象手法,是筱原一男的惯有手段。他曾说:“我喜欢满溢着各色人与物的街头广场和道路,但我也同样喜欢这些事物完全消失后的街区。[8]158”1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斜撑下的空间(b)斜撑下的结构(c)斜撑与“街区”同质的空间(e)日本无人的街区——空间的素颜(f)满溢着各色人的日本街区图5.21街区同质的空间实例——花山第3住宅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日本京都民居建筑》整理自绘5.3庭院——室外空间的操作与一种自然观5.3.1从日本庭院中萃取出的特质——无时间性筱原一男一直希望用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手法,将日本的民族性在设计中体现出来。他通过对日本古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找到了日本建筑普遍存在的一种设计意匠。他将其总结为某种设计概念,再次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他认为,西方的空间是实的,而日本的空间是是开放的,是一种“虚空”。如果将空间定义为西方的空间,那么日本就没有空间。“日本本无空间”成为了一种概念,运用到之后的设计中。这种对比方法还运用到了他对日本庭院的研究,通过日本与西方的庭院的对比,他得出日本庭院的实质——无时间性。在研究中,他发现,日本的庭院与西方的庭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桂离宫是日本庭院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的景观布置是根据流线一步步展开1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人随着流线的移动而看到不同的景观,这种随着时间变化的景观是有时间性的,称之为“回游式”;西方的景观也有相似的特点,比如西方庭院的典型——巴洛克庭院,其中的景观也是根据流线布置的,漫步于其中,景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不过,这两种庭院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日本庭院是开放的,是自然的微缩;西方的庭院是几何形态的,自然景物经过了人工的雕琢。筱原一男认为,这种包含了时间性的几何构成,正是西方庭院的实质,这与日本的空间有很大不同。他对这一点有如下解释;““根据流线,按时间顺序一步步展开的变化多端的景观,正好可与以时间性音律构成的音乐相对照”,这种构成中产生了包含时间要素的解释,但这与现实中日本的空间却是不相吻合的。[8]80”表5.1欧洲与日本的庭院对比表日本回游式(a)桂离宫的池泉景观(b)无邻庵庭院(c)桂离宫庭院3流线围绕池泉,按时间顺序一步步展开的变化多端的景观,包含了时间性,但开放自然巴洛克庭(d)Mirabelle宫廷花园(e)巴洛克庭院2(f)荷兰的巴洛克园林院景观按照流线展开,包含了时间性,但规划是几何形的日本传统(h滹沱底庭院(枯山水)(i)南禅寺本坊方丈庭院(j)瑞峰院闲眠庭(枯山水)式日本庭院是自然的微缩,景观设置在人们只可以片段的欣赏的地方,无时间性资料来源:《日本庭院文化》、《世界园林史》整理自绘1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本庭院的典型——枯山水,往往在建筑的某一处片段化地出现,人的观赏路径不能至于其中,只能驻足欣赏。这种景观不随时间而变化,是静态的,没有时间性。他融入了自然,但这种自然又是抽象的。与西方庭院不同的是,这种庭院一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筱原认为,日本庭院将景观设置到人们走到不能走的地方,人只能驻足欣赏片断的景色,这种将所有精彩集中到瞬间的表现方式,类似于日本的歌舞伎表演。庭院传统审美在传统技艺中的到了共鸣。他在文章中曾写道:“歌舞伎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停止的瞬间,其演技的本质集中表现于静止的形态上。甚至可以说,那之前的所有动作都是为了那一瞬间所准备的。日本庭院中,会将漂亮的景观设置在人们因为脚下的危险而自然驻足的地方。[8]80”经过这种联系,他再次确认了日本庭院的本质,无时间性。(a)歌舞伎表演——动作停止1(b)歌舞伎表演——动作停止2图5.22歌舞伎表演时的图资料来源:网上搜集整理自绘通过这种对比研究,筱原一男发现了欧洲与日本庭院的区别,启发了他对建筑的思考。欧洲的时间性的特征发展成了欧洲现代主义建筑。日本近世空间是无时间性的,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发展的空间应该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不同。他从日本传统提取了很多概念,比如开放性、分割的平面手法、正面性等,这些概念的共同特征是,都会使空间呈现出一种静态。同样,庭院的无时间性也继承了这一特点。总之,筱原一男认为,日本庭院的本质是无时间性的。它没有动态的欣赏路线,而是一种静态的、如同时间凝滞的庭院空间。庭院中的事物一般带有抽象的特质。筱原从传统庭院中汲取的养分,运用到他设计的住宅庭院之中。1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2筱原一男的自然观——人工的自然筱原一男在介绍铃庄之家中,曾提及他的自然观:“在这个广间的东侧和西侧开了宽11m的开口。站在西面就有广阔的视野能眺望相模湾美丽的景色。但对我而言其实关闭了纸隔扇后的空间更具意义。我并不是想说相比雄伟美丽的自然我设计的空间更有价值。但我们不可能永远期待面前延展的美丽自然。从自然之中提取出某种意义,并将它空间化,我想今后的建筑工作就会是这样的吧。人类为生存构筑必要的生命空间,我称之为人工的自然构筑。[8]84”在另一件作品茅崎之家中,也有体现“人工的自然”的地方。茅崎之家的建造面积相对较大,室内有一个非常大的复合空间,这个空间包含了玄关、厨房和茶室(未完成)及广间,仅广间就有7.8m×9.1m,即71.0㎡那么大。在广间中,有一个功能上无用的空间,被筱原用席子等织物单独划分出来,。这个空间的地面上铺上了地砖,被命名为“庭院”。在这个住宅中,筱原一男将属于室外空间的概念——庭院运用到室内,构筑了“抽象的庭院”。这个人工构筑之物,可以承载充实的生活。这两个住宅属于筱原的第1样式,而在之后的设计中,作品中依旧体现了这种自然观。比如“长方体之森”、“天之矩形”、“海之阶梯”,属于第二样式的作品,同样继承了“人工自然”的设计观。筱原曾总结过,日本的空间具有开放性,所以,传统空间总是在构成上与自然和有机形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样式之后,筱原逐渐转向无机形态的表现,看似与传统的自然观不相符,不过“人工的自然”又使得两者重新建立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全新的,也是从自己的文脉中自发产生的。这使得这种自然观在设计上得到传承,形成了新的连续关系。筱原一男将“人工的自然”进行发展,从单体的关注转向了群体的关注,提出了新的概念——“第2个京都”。提出这一概念的时机是筱原刚刚结束与传统的对话,开始探索无机立方体的初期。这时,他刚完成了“未完之家”,提出了新的建筑概念。他对“第二个京都”的概念是这样论述的:1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果说用自古至今填补京都街道的优美设计来构成各个角落的町屋聚落就是‘京都’的本体的话,很幸运的,环绕这座古老城市的群山保留了这种面貌,‘人工的自然’保持了这种美丽的自然与均衡,而我们也没有彻底失去创造出这种‘人工自然’的可能性。我心中又是会突然出现‘第2个京都’的意象。当然这不是曾经的京城的复原,也不是对它的模仿。而是以现代社会的机构及所拥有的技术组成的‘第2个京都’。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这座城市里建造起来的町屋是多么富有技巧性。如果这样的话,即使‘第2个京都’更富有技巧和操作,更为抽象,创造出与美丽自然之间新的紧张关系也不是不可能的。[8]85”筱原认为,对古建筑物的保护,甚至古街区住宅群体的构成,不应该是复原和模仿,而是应该用现在的技术与材料,塑造出人工的自然,从而与美丽的自然产生一种均衡的关系,这样才会为保留城市美丽面貌创造新的可能性。虽然,这个观点受到了质疑,但他坚信从住宅设计中提取的想法是有意义的。因为,他坚信,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a)“町屋”建筑与街道的构成图(b)京都町屋街道图图5.23京都町屋图资料来源:苏东宾、徐从淮《日本的传统民居——“町家”》整理自绘5.3.2住宅中的庭院——作品研究(1)山城之家“山城之家”竣工于1967年,属于筱原第一样式的作品。庭院是住宅表现的主题。住宅的平面呈长方形,前端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庭院,房间围绕庭院布置。入口前有一条街道,从外向内走,必须要贯穿内庭才能到达进入室内的入口。1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直接与街道相邻的小庭院带有屋顶,是半开放庭院。大的庭院没有屋顶,所有房间的门都朝向大庭院,它是整个流线的枢纽。两个庭院之间有一定高差、通过台阶相连。卧室紧邻街道,但从街道中不能直接进入卧室,必须经过庭院,再通过两侧的通道进入。人们想要进入临近外侧的卧室,要经过庭院,广间,狭窄的通道才能达到,意识上会认为卧室是最内侧的房间,实现了空间意识的反转。卧室中的固定隔扇和玻璃,与外界建立了一种视线与光线的联系。这类似于两种数学概念,“莫比乌斯环”与“克莱因瓶”,这个住宅就是这两个概念的立体化。通过对庭院的布置,筱原不断颠覆内与外,远与近的空间感受。这种几何形态的、无机性的庭院,以一种人工的筑造方式,塑造出能接纳人不断行走的抽象舞台,从而使人在其中感受到空间的意义。(a)山城之家街道里面(b)山城之家平面图(c)莫比乌斯环(d)克莱因瓶图5.24山城之家庭院图示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与网上搜集整理自绘(2)铃庄之家“铃庄之家”竣工于1968年,属于筱原一男第一样式时期的作品。这个住宅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庭院内部化,形成抽象的自然。1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铃庄之家”的屋顶是带有日本特色的四坡顶。结构与前作不同,它没有采用梁柱体系的木结构,而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承重。屋顶是钢筋混凝土折板结构。因为这种结构方式,墙和屋顶没有梁凸出来,显得非常平坦,再加上墙壁与屋顶的涂料都是白色的,营造出一种单纯、平坦的白色空间。广间大致位于平面中部,东西两侧是的开口很大,开口处设有纸隔扇。纸隔扇是轻质材料,如果将它拉开,广间将与室外空间连成一体,广间成为带顶的庭院。住宅的东西两侧有着良好的自然景观,东侧是山,西侧是海。然而,筱原将空间的表现重点放在了内侧。四坡顶的折板结构与墙壁产生了许多折线,空间形态上有着强烈的几何效果;当纸隔扇全部拉上,形成一个内向的封闭空间;纸隔扇成为背景墙,室外的自然景色投射其上,如剪影般存在着;广间尺度很大,营造出室外的感觉,再加上空间主基调是白色,形成了抽象的极简庭院;抽象的自然光影在极简的大空间中摇曳,“抽象的自然”由此诞生。筱原曾表示过,自己注重空间的内向设计,并非是不重视美丽的外部环境,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有良好的景观可以利用,所以内向设计就更有意义。“铃庄之家”的庭院是在筱原的自然观影响下设计的,他通过封闭的环境,几何的形态、极简的风格,配合纸隔扇暧昧的光,塑造出“抽象的自然”。在这种抽象语汇下塑造出的内向“庭院”,空间的性格是静谧的,无时间性的。(a)铃庄之家的抽象的自然1(b)铃庄之家的抽象的自然2图5.25铃庄之家中的“新的自然”资料来源:网上搜集整理自绘1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天之矩形“天之矩形”竣工于1971年,是筱原第二样式时期的作品。住宅的形体依旧是立方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外饰直接表现出结构的材质——清水混凝土。庭院是一个三层高的长方形空间,高耸的墙壁与清水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封闭、无机、抽象的空间。这个庭院是反映筱原一男“无机自然”的概念的代表作品。这个住宅供两个家庭使用,分别是一对退休的大学教授夫妇,和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现实条件决定了住宅要有两套独立不干扰的家庭设施,还要拥有一定的使用面积。事实上,这片基地根据日本的法规,能够建设的面积只有95㎡,住宅设计可利用的空间很少。筱原将一层部分埋入地下,因为这样做,根据建筑基准法,一层可以不计入面积,在建筑面积固定的情况下,为建成三层住宅创造了条件。住宅是三层,每一层安排不同的功能空间,这样既解决了使用面积的不足,还使每个家庭有了独立的空间。为了更好的组织交通,使两个家庭有独立的活动动线,所以在庭院中,有一个直跑楼梯,通过它可以直接到达每一层。住宅根据客观条件,必须是三层,庭院能利用的空间只是立方体上狭窄的一侧,所以庭院形成了一个三层高的“楼梯之庭”。庭院短边长2.6m,长边长6m,是一个狭长高耸的封闭空间,是这个住宅的主题。庭院是封闭的,漏出的部分只有天空,当人们在院子里活动时,视线的焦点会被天空所吸引,天空的景色与洒在墙壁的光,形成了抽象化的自然美景。矩形的开口离地面有9米,庭院像一口竖井。白天,阳光随着时间而改变,光与影子形成了日晷般的动态变化,在夜晚,天空中的繁星与皎洁的月光为昏暗的环境提供了一丝闪亮,将天空衬托的更清澈。这个狭小的3层的生活小空间,时间成了导演,光线是演员,在这个垂直空间中演出了无数的空间戏剧。这个空间远远超越物理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表情。筱原通过这个庭院,构筑出无机的自然、抽象的自然。这个抽象的庭院与纯自然相交、对比,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楼梯之庭”最终形成的美丽景色,是他始料未及的。本来,业主与他想在庭院之上覆盖玻璃屋顶,不过,他们都想在庭院里体验“自然”,所以,保留了现状,没1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在庭院的顶部加屋顶。(a)天之矩形庭院剖面图(b)天之矩形庭院景色图(c)从庭院的上方看到的天图5.26“天之矩形”的庭院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JA-KazuoSHINOHARA》整理自绘(4)轻井泽旧道的住宅“轻井泽旧道的住宅”建成于1975年,属于筱原一男的“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外饰直接展示结构材料——清水混凝土。由此可以看出,无机性依然是是这个时期的设计主题。“轻井泽旧道的住宅”表现的重点空间,是一个将住宅一分为二的内街式庭院。1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轻井泽旧道的住宅的平面图(b)轻井泽旧道的住宅的内庭(c)轻井泽旧道的住宅的室内图5.27“轻井泽旧道的住宅”的庭院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住宅的用途是附带工作室的周末住宅。内街庭院位于住宅中心,把住宅分为工作室部分与住宅部分,兼顾了工作与休息。住宅前面的道路,是从车站通往著名的避暑圣地中心的大路,像街巷一般的庭院与这条道路一起构成了街区的意象。内街庭院还可以作为室外画廊,人流可以从主街道引入其中。庭院两侧的屋顶,有宽大的内天沟来排水,所以,下雨时雨水不会排进庭院内。使用者可以根据情况在庭院顶部加上玻璃屋顶,这样提供了将外部空间改造为内部空间的机会。在住宅开始使用后不久,这里就被改造为美术馆,从侧面印证了筱原的一句名言,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庭院的平面轮廓的曲线影响了内外空间,使住宅的各个部分展现出了独特的形体特征。当打开面向庭院的门时,内外空间连为一体,内外空间的意识开始反转,形成了不一样的内外关系。庭院的形态极具几何特性。如果将庭院比为道路,那么这条道路的前进方向有两次偏移,从中间逐步移向一边,每次转折,都是以弧形墙连接的。转折部分的三面弧形的墙体,与不断偏移的道路,两者使庭院产生了复杂几何空间。这种1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庭院形式也影响到了住宅室内,圆形墙体或凹或凸,室内的空间呈现出复杂的几何形态。屋顶是一个向庭院倾斜的、斜率为1:2坡屋顶,与弧形的平面轮廓构成了复杂的屋顶轮廓。屋顶的形状可以在庭院中隐约看见,从视觉上加强了空间的无机感与抽象性。这些形体特征,与清水混凝土的墙面,以及硬质铺地,构成了无机的背景,天空、人影、光线,在这个背景中演绎了自然的活力。“无机的自然”的概念,在庭院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5)丝岛的住宅“丝岛的住宅”是筱原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建成于1976年,是为一对夫妇设计的周末住宅兼工作室。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外饰直接暴露结构,呈现清水混凝土材质,总体样式依然是无机性的。这个住宅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类似桥的场所和一个面向大海的庭院。基地位于九州,距离福冈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基地在一个山地上,一面朝向大海,外形的轮廓类似于双曲线。道路位于基地的最上端,住宅坐落在坡下,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从道路通往住宅,有一个类似桥一般的通道,通到住宅的二层。在“桥”的空间中,除了地面,三面都有交叉的不锈钢栏杆。从“桥”上看周围,景色被切割成均匀的单元。“桥”位于基地与住宅的中轴线上,人走在其中,对称的体型使视线集中于前方,产生强烈的仪式感。桥的尽头,位于二层的开口,底下是一个两层空间围合的呈“匚”字形的庭院,庭院面朝大海。在桥上走时,可以感受到栏杆投射下的斑驳光影,并看见前方的壮阔大海与山崖。在无法行进的尽头,是一个极佳的观景平台,既可以看见下一层的庭院,又可以看见周边的风景,正面就是大海、山崖、和树林。在一个无法行进的地方,片段地欣赏风景,这符合日本庭院的无时间性。地下的庭院是半封闭的,只漏出两个面,顶面是天空,前面是海洋。庭院铺有大理石砖,加上有少量开窗二层高的清水混凝土墙的围合,营造出极简又中性、无机而抽象的庭院。庭院拥有静谧的氛围,给自然提供了一个“舞台”。人影摇曳摆动、光线时明时暗、大海潮起潮落、天空云卷云舒,自然成为了这个舞台的演员。“新的自然”是这个庭院的主题。1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丝岛的住宅的入口(b)丝岛的住远眺海面(c)丝岛的住宅桥的意象(d)丝岛的住宅庭院(e)花山第4住宅基地图(f)丝岛的住宅的庭院人视图图5.28“丝岛的住宅”的外部空间资料来源:《2GN58/59》整理自绘基地的周围种满了刺槐,使得这个像机器一般的住宅消隐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桥”上的栏杆可以安装玻璃与不透明材料,所以室外空间可以转为室内空间。筱原一男通过桥的语汇和半围合的庭院,使庭院成为“无机的自然”。1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花山第4住宅“花山第4住宅”竣工于1980年,是筱原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对于这个住宅的概况,前文已有介绍,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a)花山第4住宅与周边环境即物关系(b)花山第4住宅外走廊(c)花山第4住宅悬挑出的庭院(d)花山第4住宅外庭院图5.29花山第4住宅的外部环境与庭院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这个庭院依旧是无机性的。悬挑出来的庭院不做过多布置,只是用大理石进行铺面。从方形的露台到拱形的起居室之间,有一个宽度很长的台阶,形似室外观众席。起居室面向庭院的部分是一个水平长窗,视线上很通透。虽然,这个庭院依旧是无机性的,但是,相较于前作,显得更加开放,这也是筱原有意识的处理方式。这时,筱原的空间关注的重点从内侧转向外侧,希望与景色形成一种“即物”关系。“即物性”,就是剥离事物的附属意义,只表现其本质。庭院在这里是一个无意识的载体,没有特定地与自然结合,周边的环境在这里自然地演绎。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庭院。1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广间——空间表现的重点5.4.1广间的概念与涉及的背景知识(1)书院住宅的发展和广间的由来日本的住宅在封建时期一直在不断变化,从原始的住宅发展到寝殿造、再到近世的书院造,发展足迹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近世的书院造对筱原影响很大,其中他就以广间来命名客厅、起居室、餐厅等复合的大空间。到了日本近世时期,封建领主与武士的住宅有一定规制,人们把他们称之为“书院造”,而广间就是书院造中的一个房间。对于书院造与广间的关系,《日本建筑史序说》有着较为清晰的介绍:“在城郭内营建的领主们的居住之所,即居馆,都采用了书院造的形式。书院造住宅和古代(7—12世纪)的寝殿造邸宅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规制,其典型的平面形式由江户幕府大栋梁世家的平内家秘传书籍——《匠明》可知。《匠明》所描绘的图形不是什么特定邸宅的平面,而是当时武家住宅的标准平面。关于基地的尺寸在图上没有注明,不甚明了;但根据内部的布置情况,参照京都町内宅基的划分原则,估算出大约一町(40平方丈)的规模。在基地周围绕以围墙和长屋,四面辟门,以东向为正面。一进入御城门,附近一区便是会客用部分:以大广厅为中心建筑,御城御殿是供宾客留宿的地方;在东南有标明“数寄屋”的茶室及其附属的“书院”。会客用的部分约占整个住宅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书院造住宅的一大特色。接近生活中心部分的画面上写着“御寝所”“书院”“对面所”,这里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西侧的‘御上方’应是夫人的起居室。在会客用房和家眷生活用房之间,以警卫室、厨房等附属房间进行联系。此种住宅的标准平面大体由会客空间、家眷空间和佣人活动空间三大部分组成。以佣人的活动空间把前三者联系起来,是近世武家住宅典型的构成形式,也可以说,这是书院造的最大特点。当时被称为“广间’的建筑物,不只是因为其房间面积大,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应是“客厅”的意思。这幅平面图中的主要房间是供会客使用的“广间”“御成御殿”1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面所”等。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估计也和此建筑平面类似。[4]143”筱原一男将传统的书院造中的大广间,运用到他的住宅设计中。广间成为集起居室、客厅和餐厅与一体的复合空间。广间不仅是他设计的住宅的空间重点,也是他寄托情感的地方。(a)书院造典型平面图(b)熊本城大御台所(c)熊本城本丸御殿(d)熊本城本丸御殿大广间图5.30书院造典型平面与实例熊本城本丸御殿的广间资料来源:《日本建筑史序说》与网上搜集整理自绘(2)土间的概况从历史维度上看,截止到明治维新,日本住宅存在两种体系,一种是贵族的住宅样式,一种是平民的住宅样式。其中,两者之间的最大特点,就是贵族的类似于干栏式住宅,铺有架空的木地板,而平民的住宅是洞穴式,地面是土石地面。而对于这些的论述,太田博太郎在《日本建筑史序说》中有所介绍:“日本住宅的以上两种体系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世(明治维新之前)。庶民住1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宅一直保持传统的土地面形式;贵族住宅则一直持续着铺设木地板的干栏式住宅体系,如在京都御所中看到的那样。目前对中世农村住宅的平面布局不甚了解,可能只有一件土间,或是分成“土间”和“板间”两部分。农村住宅里村长或富有阶层的代表作住宅实例有保存在兵库县神户市内被称为“千年老宅”的箱木宅。在这座住宅里,最古老部分的面积大约二十余坪,它由“土间”“纳户”和“大厅”等三室组成。此处的“纳户”即为“寝室”,“大厅”则相当于贵族住宅中“出居”,是起居兼会客用的房间。[4]173”(b)筱原一男自摄十津川的民居(a)土间与房间布局的关系——吉村家为例(c)筱原一男自摄日下部家土间图5.31日本土间布局图与筱原一男对民居的调研图资料来源:《日本建筑与生活简史》、《住宅論》整理自绘土间的形式从历史上得到传承,并在民居中得到体现。筱原一男曾经在京都附近的地区做过调研,对土间有着比较直观认识。筱原一男对于这段经历,曾写道:“最近去参观古民居的事,有少有人问津的奈良县的十津村,还有那些在宫1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县的椎叶村的的民居。我对这两个地方都显露了热情。我也谈到,这些一致反映了我对传统的矛盾情感,而这种类型的民居,像蘑菇一样生长起来,简直不可能是建筑。1”这段经历使他更为了解了日本的民居。土间成为了他设计的一个原型,为他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5.4.2土间引入后产生的极限空间在第一样式的一段时间,筱原从土间和它上方未经修整的梁架构、町屋中令人怀念的通庭中获得灵感,尝试着对包括身边事物在内的日本事物的设计进行抽象化。这一时期,筱原一男将空间主题就转移到民居的视点上,代表作品有“久我山之家”之2(1958)、“谷川之家”(1958)、“伞之家”(1961)、“土间之家”(1963)、“花山北之家”(1965)、“地之家”(1966)。(a)典型的“町家”住宅平面和图底关系图5.32筱原一男将主题转移到民居中资料来源:王劲韬《浅析日本传统町屋的空间和装饰特色》整理自绘(1)伞之家“伞之家”建成于1961年,是筱原一男“第一样式”时期的作品。主体结构是木结构,屋顶是一个正方形的四坡顶。结构与屋顶的关系,在前文已有详细的介绍。“伞之家”广间最大的特点,是对屋顶架构的直接表现,以及用凹下去的地面类比古民居的土间。1这段文字来源《2GN58/59》中的文章《TheThirdStyle》,原文是英文,作者自己翻译1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33作者自绘“伞之家”剖透视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伞之家”的广间位于住宅的南侧,北侧是盥洗空间与和室。广间占方形平面的七分之四,是一个大空间。不像北侧的房间有天花板,南侧的广间直接通向屋顶,屋顶上如油纸伞般的结构被直接表现出来。东西、南北方向的的梁交汇于平面中心柱的上端。南北方向的梁按照四比三的比例分割了立面。这根梁的西侧是实墙,东侧是落地的推拉门。广间的地坪低于卧室地面,形成了像凹坑一般的空间。从广间的开口处射入强烈的光,使广间产生凹坑一般的阴影;中心柱与南北方向的梁直接暴露在广间中,加上带有伞结构的屋顶产生的斑驳的阴影,这幅图像形成了像土间一般的意象。古民居中土间的意象,赋予到这个住宅的广间中,成为了设计的主题。这种在平面中以简单的线条分割空间的方式,被筱原一男总结为日本特色的平面分割方法。筱原用一种抽象的手法,将空间分为了几个流动的单纯空间,以隐喻日本的古民居。伞结构的屋顶、凹下的地面、和式的推拉门,在现代设计语汇的表达下,组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广间。(a)从卧室望向土间的景象(b)“伞之家”平面图(c)在土间的景象图5.34“伞之家”有民居中的“土间”的意象资料来源:《2GN58/59》、《JA-KazuoSHINOHARA》整理自绘1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土间之家“土间之家”从设计到竣工都在1963年,是一个设计周期很短的项目。项目位于高原之上,住宅预算很少,规模很小。这个住宅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真正的土间,因为广间的地面是三合土。筱原通过这种设计,节约了预算,扩大了住宅的规模,体现了古民居的形象,创造出具有古民居特色的极限空间。筱原将室外空间的概念引入到室内的做法是经常性的,比如在“铃庄之家”与“茅崎之家”,筱原用“无机的自然”的概念,将室内空间转译为抽象的庭院。还有,在“东玉川住宅”,将抽象的“街巷”、“街区”等概念引入到住宅中。这个土间式的广间,有类似的内外意识反转:粘土和石灰混合的三合土地面可以直接穿鞋进入,以室外活动的身份在室内活动。这种形式还对应了古民居的特色土间。在京都等古街区,一些住宅仍旧有“土间”这种形式。前作“伞之家”虽然也运用了土间这种概念,使用的地面材质却是木地板。这次,因为预缩很少,基地位于高原之上,地面材质因势利导地采用了真正的土。三合土地面取材方便,价格与施工费用不高,在节约的费用的同时可以增大住宅使用面积。虽然土地面在触感上较为生硬,但是却反映了原始材料的本质意义。单纯的正方形平面,以分割的方式,创造出单纯的、可以灵活划分的和室空间。与“伞之家”一样,梁在广间中直接表现,坡屋顶使内部空间的形态更为丰富。结构与土地面在光影下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超越了使用功能,产生了象征意义。(a)土间成为了广间(b)从卧室望向广间图5.35“土间之家”的广间资料来源:《2GN58/59》整理自绘1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3非合理性事物的象征性表达(1)非合理性概念的提出非合理性是筱原一男设计的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非合理性相对的概念就是合理性,比如空间按功能布置,或者技术主义。非合理性更关注的是空间的表现,或者是空间给人的感受。所以这是一种对技术的效率主义的一种反对,也是一种感性主义的操作。筱原希望通过关注空间的非合理的事物,产生新的空间意义,从而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筱原对这个概念进行过如下解释:“要将非合理性之中蕴藏的不可思议的魅力诱发出来。在技术操作主义或合理主义的生活观下,住宅的样式几乎全被贴上了封建的非合理性标签。但即使这是封建的,如在那里停步也未尝不可。在理论所无法触及的领域中,有着直接诉诸日本人感性的东西。如果是封建的,如果能从中找到些什么来指导伸出当代的我们的精神,那么在那里停步也未尝不可。在理论所无法触及的领域中,有着直接诉诸日本人感性的东西。如果是封建的,那么只要去除其中封建的部分就好了。壁龛和大黑柱尽管都是超越了生活功能的东西,但只要还能对今天的日本人表述些什么,那它就可以不再作为家里父亲和兄长权威的象征,而是被用来创造出让气氛忽然紧张起来的‘正室’,也可以同时将它作为广间的架构,作为空间焦点来使用。[8]80”非合理性是触及人精神的概念,他源于封建的旧事物,是一种感性的概念。运用非合理性概念,创造艺术的空间,代表作品是“白之家”。(2)白之家“白之家”建成于1966年,是筱原一男第一样式的代表作品,在设计完成之后,他就结束了与日本传统的长期对话。在“白之家”中,广间是它的一大特色。广间是一个高为3.7米的白色立方体,中间的柱子位于整个平面的中心,但是却偏于广间的一侧。柱子在广间中,并没有实际的功能,但是,它产生了强烈的透视关系,空间也因此有了象征意义。日式美学抽象地存在其中,非合理性在此得到了复兴。1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36作者自绘“白之家”的剖透视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个住宅是面积为141.3m2的二层木构建筑,业主是有3个小孩的一对夫妇。屋顶是带瓦的正方形四坡顶,平面是大约10m×10m的正方形。结构与屋顶的关系,在前文已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柱位于平面的中心,南北一堵墙从柱的一侧将平面分为两部分,窄的一部分是两层的卧室部分,宽的一部分是通高的广间。在建筑的西北角,有一个混凝土结构的盥洗空间。广间上面有天花板,使广间在形象上接近于立方体。外墙白色抹灰,内部墙体是在石膏板上涂白漆,空间的内外都以白为主基调。中心是一根没有实际用途的磨光的杉木柱,天花板遮住了上面的结构。人在广间中看,这根柱好像在向上生长,达到无尽的高度。柱子偏于广间的一侧,空间好像被柱挤压,形成了或密或疏的感觉。四周的白色墙,提供了一种抽象的背景,人无论从房间什么位置观察,都会看到具有强烈的前后关系的柱与墙。这种一点透视的图景,反映了筱原总结日本传统空间得到的正面性的概念。日本传统的表情开始浮现,以一种象征性的方式存在于这个抽象空间中。中心的柱子类似于传统住宅的“大黑柱”。“大黑柱”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经常出现,并且它也是无用的,属于非合理性的事物。通过中心柱,传统与现在再一次的发生了对话。大黑柱的产生,是日本传统住宅的发展的结果,太田博太郎书中有过详细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传统住宅内部柱子的平面布局发生了变化。由于使用了梁或者家具类构件作支撑,柱间距扩大,主要受力部位的柱子需要相应加粗,因此,建筑中心处的柱子变得十分粗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黑柱”的诞生。[4]175”在“白之家”的广间中,非合理的柱子与纯白的立方体,体现了日本风格的本质事物,并在这个静态的空间中产生了象征意义。时间在这里缓慢的流逝,广间的静态构成表现出设计者对永恒性的期待。筱原一男在设计历程的初期,就一直对日本传统保持着关注,对日本建筑空间的样式也一直在研究。随着设计手法的成熟,抽象性的空间操纵手段逐渐完善,同时对抽象空间的思索也不断加深。他以抽象性为自己的基本设计手段,不断提取传统事物,创造了一种抽象性的日式美学。而这一过程,往往会伴随着非合理1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的表现。这种非合理性,颠覆了我们平常的空间认知,创造了非日常性的空间。不过,住宅的空间无论是否抽象,必然会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日常行为因非合理性的空间而改变,固化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新的生活方式在空间中不断重建。这一过程反复的发生,在空间中形成了新的日常性。在相互转变的循环之中,非合理性产生了空间意义。这一手法形成的空间,创造了一种新的语汇,即通过抽象的手法,将非合理性孕育于空间之中,从而使空间产生象征性的意义。(a)多角度展现“白之家”的广间图5.37“白之家”的广间表现“非合理”的柱子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5.4.4抽象化的自然的导入“茅崎之家”竣工于1960年,是筱原一男第一样式时期的作品。住宅的基地面积很大,有2435m2。住宅的面积可以做的很大,最终建筑面积达到了235.6m2,把自然导入到室内因此得以实现。广间拥有巨大的尺度,地面铺着室外的铺砖,创造出了室外的空间效果。在茅崎之家中,他将自然抽象化,导入到广间之中,外部空间与室内空间的概念得到了反转。住宅的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并且只有一层。平面呈长方体,屋顶是一个缓坡的折板结构。广间有7.8m×9.1m,即71.0㎡那么大。它和旁边的玄关、厨房和茶1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室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大空间。广间的一部分被划分出来,铺上了用于室外的地砖。这部分在功能上是无用的,但可以为人的各种行为提供场地。人在使用这个空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固定习惯,生活因此更加充实。硬质铺地的周围,用轻质的席子与周围的空间进行分隔,广间中形成了一种既连续又隔断的视觉效果。在这个“庭院”的上方,还有一个大面积的天窗。光线像从天井中洒下来的,地面是室外铺砖,这些景象都在广间中塑造出室外空间的感觉。自然在这里重塑为室内空间,形成了抽象的自然。强大的反差冲击了人的意识,引发了人的情感波动。通过“抽象化的自然”这一主题,广间有了新的表现方式。(a)“茅崎之家”平面图(b)“茅崎之家”广间室内图1(b)“茅崎之家”广间室内图2图5.38“茅崎之家”将“抽象的自然”导入到广间中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JA-KazuoSHINOHARA》整理自绘1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5无机空间的表现在筱原一男的第二样式时期,设计主题从传统的抽象化表达变为表现无机空间。极简性与无机的立方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的主要特征。他想通过表现无机空间,创造出一种可以与人类根源性情感产生共鸣的意义空间。这种想法也体现到了他对广间的设计中。这里用一个代表作品——未完之家来说明这一概念。“未完之家”建成于1970年,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在家具还没整理好、未完将完的状态时,广间就已经成为住宅表现主题的中心。而这里有一个截断的空间,称之为“龟裂的空间”,在前文中已经叙述过,在此不做过多的讲解。“龟裂的空间”的中间,有一个方形的空间,是该住宅的广间。这个设计中,筱原一男的表现重点是住宅中央的广间和走廊空间。(a)未完之家广间1(b)未完之家广间2(c)未完之家广间3(d)“未完之家”首层平面图(e)“未完之家”剖面图图5.39无机空间在广间中的表现——以未完之家为例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1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走廊位于住宅的中轴,横穿广间,两者产生一种正交的关系。二层的楼高的墙壁使广间产生一种垂直的向上感,与水平延伸的走廊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该住宅的广间并没有明确的功能,是一种无用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可以使人的情感产生波动。广间的形态是立方,加上顶层圆形的天窗,强烈的几何特征形成一种理性的、中性的无机感。广间作为空气调节的中枢,冷暖风在此处回风,有着机器一般的功能。这种机器的功用,正好与空间的无机感相符合。机器般的“无机性”空间,用现代主义的立方体形态,,就是筱原一男的广间的主题。无机的立方体是他第二样式时期的主题,而广间用无机空间表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第二样式时期的作品,很多广间都是以无机空间的形式存在的。5.4.6事物的裸形性——广间化为意义的生产机器(1)谷川的住宅“谷川的住宅”建成于1974年,是筱原一男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主体结构是木结构,建筑面积为261.87m2。基地位于北轻井泽的高原的一个地形起伏的山坡之上,面积很宽广,达1043.62m2。这里气候多雨,基地周围有高大的落叶松,厚厚的落叶覆盖在这个缓坡之上,自然风景十分美丽。业主是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该住宅是他的周末住宅。“谷川的住宅”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倾斜坡地作地面的广间。广间中的事物剥去了附属意义,是“裸形的事物”。住宅是一个有两面坡屋顶的木结构房屋,建在北低南高的坡上。坡屋顶与斜向坡地在外形上相呼应,可以在剖面图中反映出来。平面的大致形状是东西长的矩形,有一部分向北突出,作为储藏和洗浴的空间。向北突出的空间以两米高的混凝土墙体围合而成,平面呈正方形,略低于室外地坪。住宅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狭窄长方形的部分是两层的室内住宅,有书房、卧室等居住功能的房间;东边的水平矩形部分是两层通高的广间,满足室外活动,称之为“夏之广间”。广间将倾斜的地表直接作为室内地面,北边是入口,进入内部后,经过9m的水平距离后高度爬升1.2m,从南侧出来到达室外,再往前走是向下倾斜的陡峭谷地。倾斜的地面只保留它原有的意义,只作为室内地面,显示出高差。这些都是裸形1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谷川之家”中广间的景象(b)“谷川之家”剖面图图5.40表现裸形的事物——“谷川之家”的广间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1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事物,因为它没有其他的建筑意义。广间中有两个柱子支撑着屋顶,每根柱子伸出两根斜撑,与柱的夹角为45度。柱只有柱的功能,墙只有墙的功能,地面是泥土,它们都是裸形的事物,充满了整个广间。覆盖广间之上的坡屋顶,不带有日本象征意义,呈现出一种无机形态的表情,与完美几何形态的柱子,还有倾斜的泥土地面,共同构成了点、线、面相融合的抽象空间,像一台精确的机器。裸形的事物是这个机器的零件。这种机器观受到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文学机器”概念的影响。对此,筱原一男曾说:“吉尔·德勒兹的概念中,将小说作为生产意义的机器,这在我处理机器概念的时候起了很大作用。但这并非德勒兹理念的翻版。[8]197”筱原一男并不是将空间塑造为机器的日常的形态,而是通过突破功能主义与合理主义,使形式与功能产生新关系。这样做,会使建筑带给人鲜明的印象,从而触发人的思考。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写道,“当一个人步入空空如也的空间时,戏剧就发生了。[8]196”筱原从中得到灵感,将广间设计成“空空如也的房间”。裸形的事物,广阔的空间尺度,这些都是为了使广间成为了“空的房间”。当人置于这个结构交错,自然与人工对比强烈的空间中时,会感到了异系相遇的对立感,产生不安。而为了消解不安,会在空间中来回走动。人以各种穿行方式来观察空间,空间在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形象,产生了各种意义。这种意义并非是建筑师的特定设计意图的呈现,而是人在穿越过程中自发读取的意义。广间成为了意义的生产机器。筱原利用裸形的事物,创造了有意义的机器空间。这种设计理念被凝练出新的设计语汇,继续在其他作品中构筑出来。(2)上原弯道的住宅“上原弯道的住宅”建成于1978年,是筱原一男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在这个住宅中,广间中存在裸形的柱子,并在光影下显示出强烈的空间效果。基地位于上原的一个弯道附近。住宅的东南和西南方向紧挨着住宅区,街道位于房屋的东北和西北一侧。基地有一部分是坡地,从南往北下降。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地下一层,地上3层。地下一层靠近坡地的墙体,直接沿着坡的角度浇筑混凝土,形成挡土墙一般的倾斜墙体。浇筑时因为可以在内侧施工,1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以不影响邻居。根据建筑法规,地上3层沿街的墙面向内推移一定距离,而地下部分沿弯道形成一个弧形的体型。屋顶是一个坡度为45度的坡屋顶,中间平面有四根柱子,从地下室延伸上来,与墙壁一起支撑着它。四根柱子相距为4.5m。柱子的截面是正方形,地下部分边长为0.5m,地上部分的边长为0.45m。在地下和地上二层的位置,伸出与柱子截面尺寸相同的梁构成框架结构,支撑着住宅和4块楼板。(a)“上原弯道的住宅”广间景象与“杀意”——黑色的光到处奔走(b)“上原弯道的住宅”剖面图(c)广间隐喻的“虚空的塔”图5.41“上原弯道的住宅”——裸形的柱子在广间中强烈地表现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地上三层从中间一分为二,靠南的是三层的卧室空间,靠北的一侧是三层通1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的广间。广间中的两根柱子完整存在与空间,在二层位置伸出与柱子截面相同的梁。这个柱子像一个钟楼,与坡屋顶,形成了垂直向上的空间感受。而这正是筱原的一个设计意图的展现。他与业主交流,得知以前从东京下町林立的住宅之间能够看见塔。他将塔化为一种抽象的空间感受,唤起了人的记忆,与情感产生共鸣。楼梯的轮廓作为空间边界,使斜向元素加入。屋檐下的墙面开着均匀的落地长窗,从长窗中照射进的光,与复杂的柱轮廓和斜向空间产生复杂的光影,空间形成了各种片段的景色。墙壁全部涂上白色涂料,而柱子则是直接表现清水混凝土,这种极简的风格中,增强了人的感受,产生肃杀之意。一个被片段化了的强烈的整体形象在安静的时间中寻求恢复,从而在空间之中使得黑色的光到处奔走,空间中呈现出“杀意”。结构与楼梯等构件即物的组合,成为裸形的事物,杀意与塔的意象,寄托了居住者与设计者的记忆与感受。(3)爱鹰裾野的住宅“爱鹰裾野住宅”竣工于1977年。住宅位于爱鹰山下的缓坡之上。爱鹰山是一座死火山,而裾野在日文中的意思是火山山脚下坡度缓慢的原野,地点成了这个住宅的名字的来源。建筑的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承重方式是墙承重,平面中没有柱子。平面是17.5m×9.5m的单纯矩形,上面覆盖这个一个略大一圈的四坡折板屋顶。屋顶的坡度为45度,四周的墙体开着匀质的长方形落地窗,墙体与窗反复交替,从西侧的墙体向南北两侧左右展开。玻璃分为固定扇和推拉扇,也反复交替的设置。玻璃面的内侧有与玻璃尺寸相同的隔扇。因为混凝土墙上覆盖着木材,之间形成的空隙可以收纳隔扇,所以隔扇可以推进墙内。这种立面形象,犹如一个柱阵,可以联想到巨石阵遗迹;而窗户的宽度与相隔的墙体宽度一样,形成了类似计算机二进制——0101相互交替的规律,空间形成了一种无机感。平面中由一堵南北方向墙将住宅一分为二,西侧的部分是二层通高的广间,东侧的部分是二层的生活功能的空间,这部分的楼板与室内墙体两层是木构的。因为是屋顶由墙承重,所以室内没有梁柱,广间形成了一个单纯完整的大空间。这堵墙不仅区分结构,还和屋顶交接形成了形式感强烈的三角顶墙面,墙上覆盖着45度的斜铺木材。在房屋西侧,是一片森林,光影通过均质的窗投射到这堵墙,1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形成了斑驳的光影。木材反射出自然的风景,配合窗洒下的光在地面形成柱阵般的光影,广间形成了一场随时间变化的光影戏剧。而这正是筱原想要的,因为业主喜欢能剧和刀剑这些日本样式,人在这视点很低的空间中,成为了这场戏剧的观众。(a)“爱鹰裾野的住宅”首层平面图(b)“爱鹰裾野的住宅”剖面图(c)“爱鹰裾野的住宅”广间的墙图5.42“爱鹰裾野的住宅”——广间中裸形的墙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通过设计,广间中的无机的意义空间被塑造出来。作为结构的墙体成为了背景,与均质化的开窗,裸形的事物相互组合,以高度概括的抽象性手法创造出象征性的空间。广间中呈现了极简的无机性,触动了人的感官,使空间产生了意义。1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5平面的划分方式与视线的组织5.5.1平面的划分方式(1)分割与连接筱原一男的设计之路是以传统为出发点的。他继承传统的的方法,并非直接模仿传统的形式,而是通过找出传统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规律,归纳出一种概念,再应用于自己设计的空间中,来表达出传统的感觉。在他设计的初期,住宅的平面通常是一个简单的矩形,矩形平面之中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房间。这时,他的平面划分方式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没有形成固定的方法。促进他形成自己的平面划分方式,是在设计“茅崎之家”(1960)时。这个住宅面积很大,不能套用以前设计的方法。筱原这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这个住宅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大约100㎡,这个面积范围内筱原可以熟练地进行平面划分,然后在这两部分之间用日本的侧廊来连接,但是这种方法是对日本形式直白的模仿,他并不想用这种平面构成形式;另一种方法是将所有空间收纳到一个单纯的矩形中,在矩形中划分出不同的功能;筱原选择了后者。这个设计启发了筱原一男,他找到了自己的平面划分方式。他的平面构成,一般是在单纯几何形的平面中,分割出不同的使用空间,他称之为分割式平面;与之相对的,将不同的功能平面作为基本单元,组合在一起的平面构成,称之为连接式平面。他认为,分割式平面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一种普遍存在。这个想法的来源,是在他看日本建筑史的书时,看到足立尊氏邸的复原图所启发的。这个住宅的平面,是以简单的几根线条划分的,属于“分割”的概念。几根正交直线在内部划分,将住宅分为了几个格子,住宅以这种构成方式决定了自己的平面。筱原一男对这种简单的构成十分欣赏。在那时,他认为他找到了日本空间的本质的一个概念。虽然这种概念的原型,属于日本古代住宅众多样式的一种,即古代贵族住宅样式的寝殿造系列。毫不意外,“连接”这种相对的划分方式也可以在建筑史中找到原型。在西方建筑史中,希腊住宅、罗马贵族住宅的平面划分方式,类似于连接的概念。如1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5.2分割与连接两种平面分割方式对比表分割与连接两种方式对比表分割式划分平面分(a)足利义教室町殿平面图(b)东山殿会所平面割式木结构的剖面(c)日本分割式平面俯视图(d)日本民居剖透视图连接式划分平面连(e)古希腊住宅平面(f)古罗马住宅平面接式砖石结构的剖面(h)古希腊住宅结构剖面(g)古罗马住宅剖面图资料来源:《日本名所解剖书》《日本建筑史序说》与网上收集整理自绘1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果进一步思考,可以发现,导致东西方平面的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结构体系的不同。西方的建筑主要是砖石结构,房间跨度的不能很大,平面只能按功能分成不同的单位,然后再每个单位的房间连接起来,组成整体的住宅。尽管组成的平面有时可能是单纯完整的形体,但这种平面构成本质,并不是将空间划分为单纯的格子,而是单元房间的一种连接。它的本质存在于产生自由配置的“连结”之中。将分割式平面作为日本平面划分方式的本质,这种定性给筱原一男的设计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与之前设计平面的想法相结合,“连接式”的平面构成无意识地出现在他之后的设计之中,成为了他重要的平面划分的方法。(2)第三种方式之后,筱原一男又发现了平面划分的第三种方式。虽然分割式平面是日本空间构成的本质,但他认为,我们不应被这种方式束缚住,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出新的平面。这种方式,肯定不能是他同时定义的西方传统构成本质——连结式。他在第二样式中创造出的龟裂的空间,就是对第三种平面划分方式的探索。龟裂的空间,将平面截断为两部分,形成了内部的狭窄缝隙与广间的复合空间。这种以一个狭长的空间来划分平面的方式,就是第三种方式。5.5.2视线的组织——正面性正面性是筱原一男组织视线的主要原则,这一概念的来源于他对传统的观察。筱原对京都西本愿寺书院的鸿之间印象深刻,这个空间的构成深深地触动了他。在这个日本少有的大空间中,从位于深处、处在上座的房间到其正对着的庭院空间之间形成了一条视觉轴线,空间中所有元素都围绕着这根轴线布置。大名,这个房间的主人,一般坐在房间深处的上座的榻榻米上,这时他的目光会投向庭院,可以明显注意到空间的构成形式是按照轴线布置的。同时,要到达房间的深处,要按照这根轴线行进,视线同样可以把握住整个空间的构成。从中可以发现,空间的视线主要关注的是正面的墙壁,这种方式会使空间的事物以一点透视的样式呈现出来,形成了一种类似舞台的效果。筱原一男在拍摄住宅时,同样发现了这一点,将照相机的镜头直接对着建筑的立面或内部墙面的正面,好的效果就会无1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意识地呈现出来,而如果斜向的拍这些事物,这种效果就不会呈现出来。筱原将这种关注于正面的一点透视的视线组织方法,命名为正面性。这个概念成为了他反映日本建筑的视觉概念的原则。并且,他认为正面性是日本空间构成的主要原则之一。(a)西本愿寺书院鸿之间(b)具有正面性的空间(b)依照“正面性”组织透视的白之家图5.43以西本愿寺的室内与白之家的广间来说明正面性资料来源:《日本建筑小史》与《2GN58/59》整理自绘他的住宅作品通常是按照正面性进行设计并拍摄,当它发表在日本的建筑杂志上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过在外国却没有得到很大支持。这是因为,日本与西方有着不同的传统,两国的建筑师都是无意识地运用本国的习惯进行创作。西方欣赏两点透视呈现的事物,他们更希望在照片中看到两个墙面的透视关系。因为两者的空间认知机制不同,他们无法理解、或欣赏从一个单纯墙面的正面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但是,日本的文化习惯使得每个人都有一种能力,可以读1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取墙面正面所反映的意义,即使正面相对的几堵墙面可能是毫无联系且各自独立的。在日本的房间中,四面墙面都是应对正面的视线而设计的。在一堵墙中,可以按照视觉的前后关系将丰富的事物组织进来,比如在墙面上挖壁龛,或者在墙上挂书架,这样正面性可以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来。筱原一男曾评论过这种特性:强烈的正面性一旦呈现,就会使得情绪一下高涨起来。5.6材质的运用5.6.1材质的分析筱原一男发现,在自然环境中,日本的民居不畏条件的严峻,构筑出了美丽且耐久的民居聚落。相对于城市中的住宅,这种民居去掉人工雕饰过的痕迹,与自然交融在一起,像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蘑菇。筱原一男因此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民居是蘑菇”。不像是寝殿造、书院造服务于上层贵族的住宅形式,这种民居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日本普罗大众中,至今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带有怀旧表情的空间中。虽然,这种以自然材质为代表、将形式与材料的碎片化使用的“民家调”是广泛且重要的,但是,筱原一男想要发现一种超越这种方式的现代方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材质使用样式。他并不是否定对其继承的重要性,而是想要有所创新与超越。与这种有机的使用材料的方式不同,筱原一男使用材质的方法,一般是将材质抽象化,构筑出具有日本传统表情的空间。这种手法的代表作是“白之家”,在这件作品中,它使用白色涂料来构成抽象的“白色立方体”。不过,在此之前的作品中,筱原的材质运用方式并不是抽象的手法,是直接表现各种材料,来塑造出具有日本传统感觉的空间。抽象的手法不断延续,在之后的第二样式、第三样式中,抽象的概念“无机性”成为了设计的主题,反映在材质中。住宅的室外材质一般是清水混凝土,室内材质是抽象的白色涂料或直接表现混凝土。在他的设计历程后期,混沌成为新的主题,他的目光也从住宅转移到城市。在那个时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都市日新月异的混沌景象深深地打动了他,作为对这种情况的反映,他设计的住宅开始采用波纹铝板。其中的代表就是HouseinYokohama。1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2案例的研究(1)HouseinYokohama筱原一男的“混沌”都市理论的最初印象的来源,是东京涩谷站繁忙无序的景象。在1986年,他设计的“HouseinYokohama”恰巧在连接涩谷站和横滨站的列车沿线的靠近横滨的一段的一个公园中。所以,这个住宅无论是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正经历的设计时期,都与“混沌”有着很大的巧合。住宅设计成了混沌的机器,矗立在这个地形起伏密布树林的公园里的一片斜坡之上。这个住宅是扩建的部分,与原有的30多年前移筑于此的木结构小住宅相连。他的形象是几个基本几何形的复合体,并用铝板外墙覆盖其表面。这种造型颠覆了人的对建筑的固有观念,感觉像是宇宙飞船一般。这种形象正是筱原所想要表达的。(a)材质的整体状况(b)近距离看铝板的效果(c)使用铝板的正面(d)部分使用混凝土图5.44“HouseinYokohama”的材质运用情况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整理自绘1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离散形图形组合的建筑形式,在之前的两个项目中也有所体现,分别是“日本浮世绘博物馆”(1982)和“东玉川Complex”(1982)。虽然这两者的形式相同,但外装材质却各有差异;前者是混凝土的直接表现,后者是混凝土和金属板覆裹的复合钢结构。HouseinYokohama不同于它们,是钢结构和木结构的复合架构,并将波纹铝板作为外饰材料。采用大波纹铝板作为外饰材料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波纹的形状会导致开口部的边缘不是直线形,加大了安装门窗的难度;但是,筱原在尽可能地范围内安装了形式迥异的门窗。玻璃的材质、不规则的门窗、以及波纹铝板都加深了建筑的科技感与混沌感,形成了非比寻常的建筑图景。为了迎合工业生产中的单一品种的大量生产,现代主义的主要概念,就是功能主义和合理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生产的能力显著提高,这使得在很多具有先进生产能力的工厂中,可以生产形式、材料、色彩有差异的零件,并且数量规模也是可控的。不仅是单一化的批量生产,多种类少量的生产也变得“合理”起来。在这个住宅中,不同形体的随机组合就是这种“合理主义”在新时代反映,并且,波纹铝板的外饰面使各个形体更有了零件的感觉。但是,当人们在穿过这个特异的集合体时,就会发现这个装置的功能与现代主义是不同的。(2)狛江之家(a)狛江之家室外(b)狛江之家室内图5.45“狛江之家”的材质运用情况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2GN58/59》整理自绘1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狛江之家是筱原一男最初的作品之一,这时,他还没用形成使用抽象手法表达材质的习惯,所以这个住宅的材质都是直接的表现。住宅的预算并不宽裕,在造价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地节约结构材料。结构是木结构的,这是为了节约造价,也是为了体现出日本的传统表情。在尽可能的控制预算的情况下,实现了内装面覆盖的柳桉木胶合板的想法,即使这个板子的厚度只有4mm。但是,屋顶、外墙、隔热材和防雨铜板都使用了最初希望使用的材料。面向外部的木材全部涂上硅涂料、青白色的素纤维水泥板、金色的正方形铜屋顶、素地桧木和松木,这些材料的组合决定了这个住宅外侧的表情。为了丰富空间,不超出预算,采用低造价的“竹架”形式,从内部平面凸出的3个露台,形成了带有积极意义的“形”。从庭院到西侧2层平台的楼梯,起到缓解起居室的一室空间中动线重复的作用。厨房和餐厅以轻质材料竹帘分割,既节约了空间与金钱,还形成了一种暧昧的空间效果。1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7本章小结5.7.1文章脉络筱原一男的住宅理念与其空间塑造是息息相关的,住宅的空间形式出现了一些常用的语汇。通过分析与研究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以功能为类型提炼出筱原一男的设计语汇是本章的主要任务。屋顶形式是小住宅的外部形象的主要表现之一。屋顶的形式往往会影响内部空间的形式。并且,屋顶也是结构主要的支撑对象。结构的形式往往会参与到内部空间的表现。所以,屋顶及其支撑结构影响了室内与室外的设计意象的表达。筱原一男在不同设计时期,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建筑语汇。在他追求日本空间表情的时期,他的屋顶的样式是象征日本风格的坡屋顶,并且通过选择不同的支撑结构,塑造了不同的内部空间。后来,他从日本传统脱离出来,用无机性的立方体来塑造意义空间,而结构上也由原来的梁柱承重改为了墙壁承重。最后,他的目光从小住宅转向城市,提炼出“混沌之美”,这转而影响到了他的小住宅设计,他开始采用不同形式的几何体,作为异质介入到小住宅的屋顶中。这时期的屋顶与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的语汇: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组合、倾斜的立方体和几何形的加减法。第二个重要的语汇类型是内走廊,内走廊是在平面上组织各个房间的重要的连接方式,对空间的塑造也很重要。首先,在传统的第一样式时期,他将走廊作为强烈对比下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龟裂空间”的语汇,作为塑造空间连续性与封闭性的一种方式,在第二样式的住宅作品中反复出现。他对街巷的感受也影响了内走廊的设计,抽象出了“无人的街巷”这种概念,并在他的几个住宅作品中进行了尝试。庭院是住宅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体现了设计师的自然观,继而影响到他对室外空间的设计。筱原一男以传统为出发点,通过日本与西方的庭院对比,提炼出日本庭院空间的本质——无时间性,应用到了的庭院设计。他将庭院进行抽象化,发展出自己的自然观,即人工的自然。他的自然观使得他设计的庭院表现出抽象的、片段的、无时间性的特点,本文通过结合作品,具体的提炼出他的庭院设计1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语汇。广间是筱原一男根据日本传统发展出的一个空间形式,相当于客厅、起居室、会客以及餐厅的多用途的空间,还是住宅空间表现的重点。他在追求传统的时期,研究古民居,将其中的概念“土间”、“通庭”应用到住宅设计中,产生出一种极限空间,成为一个语汇出现在广间中。他欣赏日本封建时期空间的非合理性,通过加入一些非合理的事物,使空间表现出象征性。还有另一种形式,通过室内外空间意识的反转,将抽象化的自然引入,使广间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他的设计后期,受到了混沌思想的影响,他对无序事物的组合产生兴趣,发展出“裸形的事物”的概念,将无意义的各种部件在广间中即物的组合,而这种暧昧的物件组合,产生出了意义的空间。空间中往往有强烈的光影关系,触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平面分割与视线组织这种语汇的组织手法,在本文也结合设计理念进行了提炼,总结出了“分割与连接”的平面手法。视线的组织的概念即正面性,也是筱原的住宅作品中常可以发现的手段。建筑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是材质体现的,在本文也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最后,这一章通过总结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以不同建筑的空间为线索,结合作品,归纳出了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的语汇。1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7.2本章中的住宅语汇总结表5.3筱原一男的住宅语汇概念模式总结表筱原一男的住宅语汇概念模式总结表语汇的概念模式图说明概念说明:方形架构屋顶象征着日本传统的坡屋顶,屋顶由周边的柱子支撑。1代表作品:伞之家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本传统的象征性(概念说明:正方形的四面坡表一达)—屋顶象征着日本传统,支撑屋—顶方着屋顶的荷载的主要结构与形结架构构是中心的柱子。—的—展代表作品:白之家室开内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交汇处的设计概念说明:无机外壳机构没意象表有梁的形态,墙承重结构,达一层凹进去的部分类似于2出挑屋檐下的空间,立方体无机就像被切削过似的。的立代表作品:长方体之森方体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正方体的立面构成更为自由,以此为基础,正方体切割后,演变为最具2有日本的表情的四坡顶,并无机作为折板结构来进行计算。的立代表作品:爱鹰裾野的住宅方体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概念说明:悬挑结构可以适)屋应多变的地形与突破都市顶与条件的限制,拱顶作为一种结构3—异质的立体构成,如同在小—与室都住宅中插入混沌的城市碎内市外对片。交话汇下处代表作品:上原的住宅的的混设沌类似的作品:花山第4住宅计之意美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达作概念说明:倾斜的立方体,为异切去一半,就像是传统的坡质介屋顶,异系体型的冲突加剧入手段了空间的表现力,结构依然的屋是混凝土墙承重结构。顶与结代表作品:东玉川Complex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几何形的加减法可以因光是都市中规范要求各种体量上的限制,而3简单的体量消减却产生了与复杂的屋顶轮廓,极简主义(都一市)对却使内外空间产生了混沌屋话顶下的都市景象。与的结混构沌代表作品:高压线下的住宅—之—美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室—内—概念说明:墙体承重外,内外作交为汇异部中有着巨大的结构作为处质的介支撑屋顶的一种手段,在内设入计手意段部制造了混乱与粗野之感,象的表屋体现了混沌之美。达顶与代表作品:东玉川Complex结构花山第3住宅、上原的住宅、上原弯道的住宅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中央有贯穿南北(的“通庭”构成,以“通庭”二)内为轴线展开空间,与两侧空走1廊间的视线连接起来,产生一—强—烈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一的种对意比代表作品:花山北之家识手操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纵的手段1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室内整体要经过高而窄的白色通道才能看到右侧的广间,窄通道和广1间的组合是空间的主题,产强烈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演的对比变为后来的龟裂的空间。手段代表作品:花山南之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在狭窄宽度上相向而立的墙壁形成的龟裂(二构成有两层楼高,在龟裂的)内走墙上加上维持视线和动线廊2—的最小开口,对剧烈的龟裂—龟一裂的追求唤起了新的连续性。种的意空识间代表作品:长方体之森操纵类似作品:筱之家、同相之的手谷、海之阶梯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将街巷这个室外空间的语汇,引入到室内走廊设计中,这种室内外空间3的反转,使得这个空间获得街巷象征性的空间力量,并且期概念的待着产生新的连续性表现代表作品:东玉川的住宅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住宅与外面接触的场所是从大门贯穿到内庭一直到广间的抽象空间。1房间虽然与外边接触,但要内庭经过内庭才能进入,内庭成操纵意为操控人的意识的手段。识代表作品:山城之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屋顶是四坡顶,(2南北面设置纸隔扇,作为演三)封绎平静的透光墙面,当隔扇庭闭院的合上,空间成为独立于自然—室—内室庭的抽象空间,即抽象自然。外院空构而开启时,则与室外融为一间建的抽体,成为带屋顶的庭院。操象作的与自代表作品:铃庄之家一然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然观概念说明:楼梯之庭的垂直空间顶上的开口可以观察自然的变化,随时间的推移3空间的表情也在不断地变楼梯换。庭院作为无机的自然构之庭筑,与强烈入侵的纯自然相的垂直交后呈现出超乎预料的景空间象。代表作品:天之矩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内院被架在中间,将建筑一分为二,平面轮廓使用曲线,为各室内表4情赋予特征的同时决定了如街内院的表情,打开内院的道般门,就会与外边大街相连的室外续,虚与实会根据时间反画廊转。代表作品:轻井泽旧道住宅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三概念说明:利用地形在轴线)庭出设置桥的空间,并在建筑院——中构件虚的立方体的抽象室5外庭院。庭院成为了舞台,自空桥间与然成为了演员,时间是幕后的舞操台作之的黑衣。与庭一院代表作品:丝岛的住宅种自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观概念说明:屋顶平台与水平长窗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利6用了景观条件,空间表现从悬内部转移到外部,开始与风挑的景产生即物关系。舞台般代表作品:花山第4住宅的庭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院1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广间的开口部位于南侧,开口下边缘与北侧的房间位于同一标高,所以广间地面有了像凹坑一样的阴影,像土间一样。赋予1了广间“古民居”的意义。古代表作品:伞之家民居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土间引入概念说明:土间运用到广间后产中,回望原始材料所代表的生(的四极意义,并且土间与上方的柱)限广空构成了平民的象征空间,成间间——为了意义空间的表现。空间代表作品:土间之家表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的重点概念说明:广间中的柱子是超越生活功能的事物,是非2非合理的,但作为广间的架合理构,是作为空间焦点来使主义下用,与周围白色的抽象的立的空方体结合,产生了象征性的间象空间效果。征性表代表作品:白之家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6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将自然抽象化,导入到又有巨大尺度的广间之中。这个广间中,有一3个被命名为“庭院”、铺了抽象地砖、功能上无用的空间。,化自然代表作品:茅崎之家导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从传统抽象走向了现代的无机空间,广间作(为空气调节的空腔,显露出四)机器般的功能。用现代主义4广间无的立方体,创造了容纳人类—机—空空情感的意义空间。间间的表表代表作品:未完之家现现的重类似作品:筱之家、长方体点之森、同相之谷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在广间中,把倾斜的地表作为室内地面,除5了有室内高差外,没有任何广间建筑的意义,柱表现柱的功化为能,墙只有墙的功能,表现意义的出事物的裸形性。生产代表作品:谷川之家机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在广间中,自然地形的落差与屋顶两个异系空间相遇,人们通过来开走动来消解不安,各种穿行方式产生了各种意义。成为了意义的机器。代表作品:谷川之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在广间中,柱子5支撑着屋顶,只表现出柱与事屋顶的的意义,是裸形的事物(的四物。而其形象又产生了塔的裸)形广性意象,片段化的整体形象在间———时间中恢复,在空间之中黑—广空间间化色的光在奔走,产生了强烈表为现意的意义。的义重的点代表作品:上原弯道的住宅生产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器概念说明:在广间中,室内没有柱,作为结构的墙体在被均质布置的窗等裸形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的二进制似的无机性,塑造了遗迹般的意象。在广间中产生了新的意义。代表作品:爱鹰裾野之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7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概念说明:在平面中,矩形两边分别平行的几根正交直线,犹如将平面割开一样分的方式,决定了平面的构割式平成。面组代表作品:白之家、伞之家、成方式大屋顶之家、土间之家、铃庄之家等。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平概念说明:按功能风格将平面的组面分配为单位空间,将所有成方连的单位空间连接起来形成式接与式完整的形体与平面。视平线面的组代表作品:西方的现代建筑组成织方以及古代建筑手式法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概念说明:所有视线的组织都围绕着位于深处的中央透视的来构成,视线集中关注的是组织朝向正面墙壁中央的视线。手法每个独立的墙面,都是应对——正来自正面的视线构成的。面性代表作品:白之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筱原一男的住宅创作影响及对我国建筑实践的启示6.1筱原一男住宅建筑创作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影响6.1.1筱原学派对筱原一男的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已经逝去的日本建筑大师筱原一男,拥有着先锋意识,为日本现代主义建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一名知名建筑师与建筑教育家,他是日本当时许多年轻人学习模仿的对象,并且许多已经成为了在世界建筑界有影响性的大师。直到先在,这种影响还持续着。筱原一男的设计作品与设计理念,为日本建筑界带来了许多启示,而其作品中独特的空间魅力,持续地与他人产生共鸣。在日本现代建筑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筱原一男在世界建筑界中的影响力并非十分巨大,但是却在现代日本建筑界举足轻重,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拥有着很多追随者,甚至在学界中存在着以他命名的“筱原学派”。在学界,以前对他的研究相对忽视,但是他的追随者,比如筱原学派的成员伊东丰雄、坂本一成和长谷川逸子,在世界建筑界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可以说,筱原通过他的弟子,间接地影响了世界建筑界。他总是对时代的主流存有一种批判性,这种先锋精神在日本建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作为知名的“住宅建筑师”,他也必然影响了日本的住宅设计。筱原一男不仅是一名建筑师,也是一名建筑教育家,他长期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而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室制度,使得他的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筱原一男设计了30多座住宅,是一名知名的住宅建筑师。而在他的设计后期,开始设计出一系列知名的公共建筑,他的作品遍及日本各地区,也在日本各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他的学术背景,他写了许多著作,比如:《住宅建筑》(1964年)、《住宅理论》(1970年)、《16座房子与建筑理论》(1971年),《筱原一男经由东京出发的东京论》(2001年)。这些书籍在日本年轻建筑师中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止局限于日本建筑界,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中国建筑界开始与东工大学派开始不断交流,中国建筑界对筱原一男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这也促成了2014年4月1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筱原一男建筑展论坛”。筱原学派的成员悉数到齐,并分别讲述自己与筱原一男的关系。他们提供了在当下时代认识筱原的新视角,并通过这种认识来为今后建筑设计方向给予启示。1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筱原学派成员合影(b)弗莱彻建筑史(第(c)建筑词典索引“筱原20版)一男”与“筱原学派”词条师徒关系对比表示(d)普通师徒关系(e)筱原学派师徒关系“筱原学派”与筱原一男时间线关系图6.1“筱原学派”释义图资料来源:建筑学报整理自绘1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⑴关于筱原学派筱原学派就是受筱原一男的影响,把独具的空间魅力与缜密的哲学思辨结合的建筑师称之为”ShinoharaSchool”(筱原学派)或“EpistemeSchool”(知学派)。[1]14该学派的代表建筑师是坂本一成、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3位著名的建筑师。筱原一男从“久我山之家”到“横滨国际客运码头”,创作历程从五十年代到90年代末期。在着半个世纪中,正值日本建筑界在战后迅猛发展。他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再加上他在学校任教的经历,使得他的作品与设计理念影响到了现代日本建筑界的一批建筑师。而他们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学习筱原的同时,也就在设计中产生了一种联系。而这批建筑师,根据自己的经历将学习筱原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形成了自己的理念。而这以筱原为初始,继而发展的多种思想,也就成为了有设计关联性的一个体系。对筱原学派最早的来源,在建筑学报中的《关于筱原学派》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解释:“篠原学派”最早的出处是1979年由隈研吾和竹山圣在日本的《SD》杂志所写的文章中。而这不过是在日本建筑界只是一种口传,还没有作为正式的定义。直到1996年出版的《弗莱彻建筑史》第20版当中,出现了几项关于篠原一男的索引,从此“篠原学派”正式被历史书所载入。而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伊东丰雄3个人的名字也列在索引当中。[10]”坂本一成1943年出生与日本东京,1966年在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毕业后,继续在筱原研究室深造,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1971年完成东京工业大学博士课程后,来到武藏野美术大学任专任讲师。1983年回到母校,直到退休一直在进东京工业大学。可以说,坂本一成作为筱原的学生、同事,与他接触很多,受到他很大的影响。长谷川逸子在完成建筑本科学业之后,与伊东丰雄共同在菊竹清训的事务所工作了一段时间,而菊竹清训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1968年,她来到东京工业大学筱原研究室继续深造,并最终取得研究生学位。直到1979年,她一直在筱原研究室学习、工作,而60、70年代,是筱原创作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很多项目她都直接参与过。1979年,她离开筱原研究室,开设长谷川逸子·建筑计画工房,但以后的工作仍然有筱原的影响。她在研究室的十年中,恰巧是筱原第一样式、第二样式、及后来第三样式的时期,她见证了筱原设计风格的不断转变,是筱原很多住宅的设计过程的亲历者。1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伊东丰雄并没有跟筱原一男直接学习过,但是他一直对筱原一男的作品很欣赏,并且从他的作品与设计理念中学习了很多。他与长谷川逸子在本科毕业后,都在菊竹清训的事务所工作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巧合。1972年,他获得了“住宅设计竞赛奖”,而这个竞赛的评审委员长就是筱原一男。并且,他也一直在学习筱原一男。1976年,他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罗马风的踪迹》,在文章中又大量篇幅介绍筱原一男的作品。他对筱原一直很欣赏并怀有敬意,并且从中得到过很多养分,在对筱原的批判性的继承后,完善了自己的设计思想。“篠原学派”本身就非十分闻名,其中师生关系也很不寻常,成员可以根据自我,对老师的思想进行取舍,甚至可以批判。早期,他们可以不断吸收老师思想的养分,而到了他们思想成熟的时候,他们可以摆脱老师的影响,走上自己的设计道路。学派的成员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有着继承性的一面,也有对立性的一面,而正时矛盾的两面,为该派成员的设计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大大增加,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也成就了他们的建筑事业,使他们成为日本建筑界,乃至世界建筑界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他们3人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今后建筑设计的前进的方向提供一些启示。(2)坂本一成坂本一成曾经自我归纳过从筱原一男学到的东西,以下几点来进行表述:第一,建筑中最重要的是表达对象是建筑空间,通过一些概念反映在空间的表现上,这可以使空间在象征的世界中将精神性表现出来。这种空间表现会超越一般社会所具有的日常性,完成意义的重塑,,获得崇高性。第二,对建筑空间最在两种互相对立的概念:日常性与非日常性。日常性代表了人们早已约定俗成的空间概念,而对人们熟知的空间感觉的颠覆,就是非日常性。而这两种空间概念的感受,就是依托空间本身所传达的,所以,他们也会根据空间的变化而互相转化。篠原一男的住宅的空间的表现,就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的这些日常的生活,提炼出不是习以为常的空间内容,从而获取建筑的非日常性,这种空间会给人们一种无法生活的精神性。第三,正如筱原一男所说的,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住宅不仅仅只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它还是所有建筑类型当中最能将空间形式的纯粹性表现出来的类型,并且包含着人类最为复杂的一种意义的世界。建筑师可以通过住宅这种建筑的载体,以小尺度的设计手法,寄托人类复杂的情感,思考人们居住行为最纯粹的价值,从而在空间中获得更加根源性的概念与意义。17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篠原一男通过一种非常抽象的几何学方式的构成,在对物质的进行极度抽象基础上,形成某种具有艺术性的空间效果,呈现出空间意义的强度。所以篠原一男建筑的形态和空间形式是个人性的一种强烈表达,这使得他的建筑空间具有艺术性。因为筱原的手法是具有对立性的个性,坂本一成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某种连续性,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手法。在篠原一男完成他的作品“白之家”(1966)的同一时期,坂本一成完成了自己最早的作品“散田的家”(1969)。在设计这个作品的时候,坂本一成还在筱原研究室中学习,也是他的第一个作品。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在设计这个作品的时候必然受到了他的老师的影响。而在此之前不久,筱原刚刚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白之家”。抽象化的空间直接影响了坂本一成。“散田的家”是坂本一成的第一个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他受到了他的老师筱原一男非常大的影响。无论是中心柱的设置,还是正方形平面的布置,都能从中看到筱原的痕迹。在“散田的家”之后,他开始努力与筱原一男的建筑观保持距离,并试图通过相对化来超越他。因此他采用了与他完全不同的形式处理。表6.1坂本一成与筱原一男设计对比表坂本一成筱原一男广第间一透时视期图,20世平纪面6图0年代(a)“散田的家”广间透视及平面(b)“白之家”广间透视及平面坂本一成受到了筱原一男很大影响,完成自己的首个住宅1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广二间时透期视,图70(c)“代田的町家”广间透视(d)“上原的住宅”广间透视不年连续的一种非高潮性的暧昧光影的强烈形式以及戏剧化空间的构成同代坂本一成开始与筱原一男保持距离,但同样空间暧昧第体三型时对期比,图80年代(e)“HouseSA”轴测图(f)“HouseinYokohama”立面图不非对象性表现,融于环境纯粹几何形,强烈的物质性、对象性同坂本一成注重环境的联系,筱原一男内外空间对比强烈第实四景时图期对,比90年(g)“东京工业大学藏前会馆”实景图(h)“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实景图不代与周边非常混杂的都市环境的连续,对立将建筑艺术性与个性表现出来,与社会的同性完全消解日常呈现出一种极端对立的紧张关系坂本一成超越了筱原,得到了自己的城市观,注重和城市连续性与开放性资料来源:《建筑学报》、《反高潮的诗学》、《2G》整理自绘1976年,坂本一成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代田的町家”,而在同一年,筱原一男完成了他在第三样式的代表作——“上原的住宅”。这时,坂本一成摆脱了17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师的影响,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设计体系。“上原的住宅”体现了一种具有空间力量的“野性”,异形的结构犹如城市的碎片介入空间之中,形成了具有强烈的光影变化的效果,体现出一种非统一性的“混沌之美”。而这种令人兴奋的艺术表达方式,恰巧是坂本逐渐削弱的空间。他追求建筑轮廓消失,形成一种开放连续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各种构件边界越来越模糊,形成一种无焦点的暧昧性空间。这种空间是一种“相互之间关系连续的一种非高潮性的暧昧的表达[11]”。1976年的时候,坂本一成跟老师同时完成了各自的作品,老师的作品是“上原的住宅”,而他的作品是“代田的町家”。两座房子的对比,“上原的住宅”是内部伴随着光影的强烈形式以及戏剧化空间的构成,与这种高潮性的空间相对的恰恰是坂本一成所追求的某种轮廓的消失,相互之间关系连续的一种非高潮性的暧昧的表达。1985年篠原一男的“HouseinYokohama”自宅(图5)和1999年坂本一成完成的“HouseSA”我的自宅(图6),这两个比较可以看到坂本一成和老师之间的另一种差别。篠原一男的“HouseinYokohama”,通过几何形的加法,组合出一种极简主义的非统一性的表达。而在这种蕴含着复杂性的意义机器,与自然有机相差甚远,有着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性,而这种表现就是一种强烈的对象性表达。而1999年坂本的自宅“HouseSA”,内部的空间通过阶梯似的空间与外部连为一体,内部与外部互相渗透,并非一种非我即彼的关系,是一种非对象性的表达,环境成为建筑的决定因素。在“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的边上,2009年坂本一成的“东京工业大学藏前会馆”(TokyoTechFront,图8)。与百年馆不同的强烈的形式指向,坂本一成是通过与周边非常混杂的都市环境的连续,从而将这种对立性完全消解,将这种环境溶解在我们的建筑形态当中。通过一种非常中性化的连续性,将建筑和城市之间的边界消失,更增加了对城市的开放性,在我看来,我认为和城市相连续的表达是非常当代性的表现。篠原一男通过自己强烈的的表现,将建筑艺术性与个性表现出来,他的建筑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感。但是,篠原一男这种个性的表达与社会的日常呈现出一种极端对立的紧张关系。与筱原一男不同的是,坂本一成关注日常性与连续性,发展出自己的建筑发展方向。他期望与社会更加融合,而不同于筱原与社会的紧张对立的激烈关系。并且,他反思,当今社会除了个人化的表现,新的艺术形态应该关注日常性,形成新的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消解自己的对象性,融入社会17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环境,形成一种连续性的,谦虚的艺术与诗学的魅力建筑表达,这就是坂本一成对筱原一男的设计理念的发展。(3)长谷川逸子长谷川逸子在篠原一男的研究室工作了有10年以上的时间,筱原一男的很多住宅作品她都参与过。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筱原一男对精神性、艺术性、非日常性的追求,使得业主在交流中表现的非常抵触。长谷川特有的女性目光,比较关注于日常的生活方式。而篠原一男却认为,真正能够使建筑站立起来并非这些。所以,他教导长谷川逸子在设计中应该用“男建筑师”的目光,关注于建筑的艺术性与非日常性,在回归到女性建筑师的日常性关注。长谷川逸子在篠原一男的身边做设计的时候,除了学习老师,也想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她开始对混凝土盒子中的空间的功能性进行思考。筱原一男认为,“虽然空间之中有很多的抽象性可以还原到空间的表象当中,但是没有必要将空间的功能性抛弃,空间当中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12]”这种观点直到现在还在影响长谷川逸子,并且促使她寻找空间中的新的功能。她从通过筱原一男的“未完之家”的“龟裂的空间”(从日本民居“通庭”中提取的被两片墙壁夹着的狭窄空间作为空间的主题)中,将建筑的功能性进行抽象化操作之后,获得了具有强烈的对立性的空间效果这一手法中获得启示。她意识到,通过混凝土的方盒子,可以发展自己对建筑的理想,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筑的更高层次的探索。出于对民居喜欢,长谷川逸子进入篠原一男研究室学习时,正值筱原一男从传统转向现代主义的时候,这种经历影响她对于民居的想法。并且,筱原一男对社会的变化的敏感性,持续地影响着她并体现在后来的作品中。筱原一男的“谷川的住宅”中直接将屋面覆盖在生土当中,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将这种原本属于外部的这些内容放到室内来。筱原一男的这种内和外之间进行的直击的方式对她的影响也非常大,使她重新改变了对于建筑的基本认知。她生成自己的“第二自然”。长谷川曾说,她“尝试着在城市中创造可以感受到小自然的环境,环境的舒适性和开放性是她自设计住宅以来一贯的主题。日本建筑的舒适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在强调自然的同时,作为人造场所的建筑就成为了“第二自然”。从原始的“自然”出发,并开始有对城市进行再编辑的想法。[13]”在她设计生涯中的许多公共建筑,分布于日本全国与世界各处,所拥有的项目背景差异极大。她想在与文化差异巨大、自然风貌各异的项目中寻找一种连续性,1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谷川的住宅的“第二自然”(a)绿丘的住宅起居室——长谷川逸子(c)湘南台文化中心屋顶花园(d)新泻市民艺术文化会馆与桥连接的空中庭院图6.2长谷川逸子受筱原一男的影响发展出“第二自然”的概念资料来源:《兼容空间与共享空间的节点与细部》、《2G》整理自绘通过设计将自己对空间的认识与建筑所处的文脉连续起来。现代主义所带来的理性和抽象,总是与自然环境的有机感性对立矛盾,而长谷川逸子希望可以把这矛盾的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在设计公共建筑的过程中,她自始至终以此为主题。从研究室离开后,筱原一男的影响一直存在于长谷川逸子的设计中,而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第二自然”这个概念。筱原曾说,住宅是艺术,并且比起自然环境,他更倾向与抽象的表现,而这句话,都曾体现在“谷川的住宅”,而长谷川逸子这是老师设计过程的亲历者。所以,对于这种自然的表现方式,她一直印象深刻,影响持续于今。在她的创作历程中,也一直努力探寻建筑与自然的融合问题。而18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艺术的肯定,并将艺术与建筑空间结合在一起也一直是长谷川的目标。长谷川在老师的走过的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开创自己的道路,并且还在坚定不移地探索。(4)伊东丰雄伊东丰雄并没有在筱原一男直接工作,他是靠体验与感官,在筱原一男的书籍与作品中学习筱原一男。而这种直接的知觉体验,是他从筱原建筑中学习到的建筑的感官性。(a)土间之家剖面(b)白之家剖面(c)谷川之家剖面图6.3伊东丰雄对筱原一男印象最深的三件作品资料来源:《建筑筱原一男》整理自绘篠原一男1963年完成的“土间之家”是第一个对伊东丰雄产生影响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呈现出来日常的生活方式。而三年后的“白之家”,对他影响甚大,他曾说过,白之家以一种极简的操纵手法,用一根柱子和一根线条,抽象化的表达日本传统美学。而这种手法,造成在一种非确定性的视觉效果,这种错位的空间感受,造就了这个空间的魅力。1976年,伊东丰雄进入这个住宅,用身体感受这个空间,被这美丽深深地震撼。第三件震撼伊东丰雄的建筑是谷川之家。建筑平面当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土,由土形成住宅内部大部分的地面,一个呈90度的坡顶放在了一片生土当中,它们在土上面通过两根独立的柱子支撑,形成了具有异常对立性的空间构成关系,创造出具有精神性的空间。[1]从中,伊东丰雄得出筱原一男建筑的美的原因,由以下三点构成:“1)从环境当中获得某种封闭性;2)在封闭的空间当中通过某种几何的方式形成空间的抽象性;3)在抽象的世界当中通过某种要素的介入形成某种象征性。[14]”上述的特征在筱原一男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对日本建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影响了第一代建筑师伊东丰雄,还影响了第二代建筑师妹岛和世,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建筑师,藤本壮介。所以筱原的一些理念,与个人的经历相结合,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与日本建筑师中,形成影响当代建筑的一股潮流。对筱原一男的研究,也是了解当代日本建筑发展的一种线索。但是,伊东丰雄也有自己设计思索。在时代背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情况下,18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封闭性要阐释的意义也不同。抽象性与象征性可以作为一种设计手法,以一种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伊东丰雄不仅在筱原一男处学到设计手法,还学会了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他认为,“长方体之森”是篠原一男超越他理论性的一种非常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而正是他所欣赏的地方。(a)中野本町的家实景图(b)中野本町的家轴测图(c)“长方体之森”实景图(d)“长方体之森”轴测图图6.4伊东丰雄与筱原一男最接近的作品资料来源:《建筑学报》、《2G》整理自绘“WhiteU”(中野本町的家)是伊东丰雄1976年设计的住宅,这是他自认为最接近筱原的一个作品。平面是一个U形的封闭空间,中间有一个中庭。这个U形的建筑中,有一种强烈的封闭性。而这种封闭性使得光的存在有了意义,从顶部与侧部的光导入到建筑中,漫反射的光流动于空间各处,产生了强烈的空间表现效果。18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伊东丰雄完成了“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该项目位于东京郊外的一所大学中,拥有优美的环境。他想要将建筑和周围的环境以某种同化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连续性。在这件作品中,通过将建筑部分放于地下,自然和建筑以某种方式进行贯通,来实现与环境的对话的目的。在伊东丰雄看来,空间并不是只有视觉这一种感觉,包括触觉,包括皮肤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感觉,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验方式,都是感官性的刺激1。筱原一男空间强烈的知觉体验,促使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身体感官与空间的接触,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产生了一种互相影响的复杂感受。如果将建筑比作人的身体,可以通过与他所处的外部空间的不断互动,产生一种类似人对环境的知觉感受,而这又使建筑产生了与环境对话的新的方式。6.1.2筱原一男作品中的抽象性对日本建筑界的影响日本建筑师奥山信一认为:“抽象的、图式的空间构成是(日本)当代建筑的设计倾向之一。消除掉支撑各种人类活动的建筑所必然具有的空间差异后所形成的匀质且透明的空间,超越了对现代主义的单纯憧憬。”而在日本,若论“抽象流”的创始人和“教父”,则非奥山信一的老师筱原一男莫属。2010年,已故的筱原一男获得了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而这一年双年展的艺术总监正式另一位当红的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东方文化是一种中庸之道的文化,日本建筑师的抽象是一种折中的抽象。日本建筑师,无论是形式的抽象、元素的抽象还是空间的抽象还是空间的抽象,他们的作品中永远散发出东方文化特有的敏感性、内涵性和自然性。筱原一男是一个过去的研究中被相对轻视的建筑师,但他几乎可以视为日本现代建筑“抽象流”的第一“发动机”和“动力源”。伊东丰雄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日本建筑师,近十多年来他一直处于一种“转型”的过程中,他的作品既包含了对蒙德里安的理解,也有对筱原一男的继承,更有最近的“衍生的秩序”和“物质性的抽象”,伊东一直在现代主义建筑的道路上否定自我和突破自我,这条路也是“抽象”这一武器在新的时代面临的突破之路。筱原一男的早期设计主要关注于日本传统住宅的要素抽象化表达,并进而探求超越传统文化的具有广义美学象征价值的住宅作品。但从第三风格时期开始,“筱原逐渐改变这种将已有事物予以抽象表象的手法,开始转向对建筑物质性的抽象化操作,通过非日常的物化几何学形态的操作将不同事物并置呈现。”筱原一男1]伊东丰雄.郭屹民译.建筑的感官性[J].建筑学报,2014,(5),99—1011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望以此策略,可以使建筑从历史束缚中解放出来,展现出现代建筑应有的轻盈而又抽象的全新感受。同时,在这个时期,筱原的建筑中开始出现对都市化和建筑与城市关系的思考。筱原一男建筑的抽象性影响了一批二战后的年轻的建筑师,如坂本一成、安藤忠雄、伊东丰雄等。伊东丰雄是筱原一男的忠实崇拜者,他认为筱原一男对“抽象建筑”的追求和表达至今仍是无人能及的。谷川之家被伊东认为是筱原一男的最好作品。伊东还说:“筱原一男的作品对于“抽象化”这样的问题回应很深入。就是当时的日本年轻的建筑师还未曾解决的,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继续创作的问题。纵览以前的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当时能够真正赶上筱原先生建筑的抽象性程度的人还没有。同时,密斯的建筑也在描述“建筑是抽象的”此类话题,当然密斯是从极少主义的方向展开和深入的。筱原和密斯的抽象性是完全不同,但又有相近之处。那就是在日本传统建筑所具有的本来的抽象性的基础上,与近代主义的样式的重合并深化与强化而成的新形式。”回顾日本近现代建筑史可以发现,在1950年代的日本建筑界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日本与西方现代文明的态度:一种是丹下健三为代表的强调西方现代建筑同时与日本传统建筑形式的结合;另外一种就是强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抽象出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神,建筑最终能无形地表达出日本建筑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筱原一男强调的是日本化的现代空间感觉,是一种身份认同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日本建筑师从模仿西方到自我身份确认的一个过程。当然进入21世纪后,当以妹岛和世、青木淳为代表的当代日本建筑师活跃在国际建筑舞台时,已无需强调他们的日本身分,而是自然地流露出他们身上的日本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一点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自然现象。6.1.3日本建筑界对筱原一男作品中的暧昧性的继承和发展在日本,无论是传统的和式家宅还是现代的住宅,都给人一种暧昧的模糊感。这种暧昧的模糊感可以定义为“不确定性”。设计的不确定性是日本住宅设计的一大特色。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有着明显的暧昧性空间。暧昧性是日本人的审美观、自然观、设计观的反映。而筱原一男及其学派,凭借着住宅设计中空间的暧昧性,影响到了日本当代建筑界住宅设计及一些先锋设计师。日本建筑师战后对住宅的探索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向外学习欧美的现代主义,另一个是向内寻找本土设计的本质。这也使得住宅领域出现了很多先锋性的实验作品。而其中,筱原一男的住宅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通过对传统的抽18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象化,以现代主义的方式创造了具有本土内涵的空间。而他的设计思想并没有止步,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他影响了一批年轻建筑师,使得他们在批判继承他的思想后,在住宅领域中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比如,坂本一成创造的诗学的日常空间,而伊东丰雄发展了流动性与轻薄的设计理念。以及藤本壮介、妹岛和室等创造的抽象的空间。他们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通过抽象的手法与极简的风格,创造出具有暧昧效果的空间。筱原一男的建筑来源于日本传统建筑,而日本传统建筑分隔空间往往采用一些轻薄的家具,而这种类似于流动空间的设计手法可以应用于现代建筑。轻薄的围护分隔构件可以较为容易的移动,而这些使得空间私密性质不断变化,形成了公共与私密、开放与封闭之间的暧昧空间,空间的界限就随之模糊。筱原的早期作品经常使用隔扇,这也就造成了他所设计的住宅的空间,既有满足丰富的功能的可能,又有着模糊的边界。而隔扇的纸窗,会是空间中的光线变得模糊暧昧,漫反射的效果的得到了独特的空间效果。而且,这种空间随着时间变化,有着不同的空间表情。光随着时间有强有弱,而空间根据人的行为时而封闭,时而开放;这样,光与空间的开放性进行自由的排列组合,有产生了复杂的空间效果。这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呈现,也是许多建筑师喜欢运用的概念。日本有着特殊的国情,住宅也因此有着明显的特点。日本土地是私有的,建设住宅时,业主是个人营建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计住宅。而这也导致了日本住宅往往具有较强的特色。而众多的人口与狭小的国土,使得日本的土地资源受限,往往要在狭窄的基地内做设计。如何通过设计,在受限的条件下提高人的居住品质,是日本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增强空间的使用效率,使得可以自由分割的空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较为灵活的空间分隔中,家具可以按照需要布置,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不确定性产生的暧昧空间,产生的美丽的光影效果,可以使得空间品质增强。这种一举多得的做法,在住宅设计中也有着极大的优势。筱原一男曾说过,相对与自然,他更喜欢抽象的自然,也就是人工的自然。这是一种新的自然观,而这种自然又创造了独具魅力的空间。自然环境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既有宏伟的沙漠,也有清新的山林泉水。而日本是一个岛国,气温较为适宜,降水丰富,气候并不严酷。所以,日本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喜欢朴质精巧的事物。暧昧的室外空间,往往是在极限的小空间中作出。而这些小空间多层次的操作,就是造就暧昧的原因。筱原一男的18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之矩形”,就是在极小的空间创造出暧昧空间的实例。而他的铃庄之家,更是室内与室外的观念几乎转变,因为这种暧昧有着极强的感染力。(a)筱原一男的“”上原的住宅(b)藤本壮介的“HouseNA”室内室内(c)西泽立卫的西则住宅是室内(d)妹岛和世的大仓山集合住宅图6.5日本建筑师设计的住宅中的“暧昧性”空间资料来源:《2G》、网络搜集整理自绘正如日本建筑的传统,抽象性与狭小空间结合在一起,经过设计意图的加工,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开放与封闭,极简与复杂成为了日本建筑师常用的手法。筱原一男的住宅实践,为这些创造了可能性。其他日本建筑师受到鼓舞,也设计了很多具有暧昧性的空间。筱原的后辈,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HouseN层次丰富的空间,就是这种在极限空间中不断操作,产生了空间界限不清,光线丰富多变的空间。同样,还有妹岛和世的大仓山集合住宅,柱与流动的面相结合,悬挑出一个室内外之间的含糊不清的空间,在对比旁边抽象的树、墙、土地组成的庭院,极简性为背景下产生了强烈的暧昧空间。西泽立卫的西则住宅,室内的1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楼梯不规律的布置,纤细的栏杆似有若无,空间似隔似分。在住宅的室内,既有厚重的墙壁,也有大面积的玻璃,光在极简风格的的内部环境中产生了强烈又复杂的效果。这样暧昧的不确定从住宅应用到城市中。藤本壮介在《原初性未来的建筑》一书中说过:“她们逐渐彼此渗透,宅子和城市就融合为一。住在东京就是住在一所房子里,同时也是住在一所巨大的房子里,这个巨大的房子就是城市本身。从小尺度到大尺度,当他们逐渐变化时,所有的东西都关联起来了。一个曾经是个人的场所变成为巨大的城市景观的连续性的一部分。[15]”筱原一男也曾提过相关的城市理念——混沌之美,提倡非统一性。暧昧带来复杂与非统一,而这又会显示出活力与自由,是日本建筑师一直喜欢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暧昧性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内核一致,而筱原一男将他与现代建筑结合,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而他的后辈,日本的很多建筑师,设计的作品也运用了相似的概念。在这一点上,日本建筑师对空间的敏锐感知,与活跃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样,他对我们国家也有一些现实意义。在我们的传统中,园林、庭院都有这曲折多变的特征;还有在室内空间的划分都是轻薄的家具和屏风,有着模糊的边界,檐下空间介于室内外之间的“灰空间”,这是与“暧昧空间”的相似之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通过研究日本建筑师的这种对空间的“暧昧”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符合当下建造手段,又契合传统精神的设计手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不能亦步亦趋,要有自己的思考,辩证地运用相关理念,才可以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设计手法。6.2筱原一男住宅创作的实践与理论对我国住宅建设的启示6.2.1对国内居住意识和住宅现状的思考筱原一男的创作历程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在这五十年间,他始终对住宅这一建筑类型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以此为平台,讨论建筑问题与城市问题。现代社会追求效率,而统一的城市管理规划,资本运作下的土地集中开发,使得城市风貌上往往出现大尺度的建筑,明显的轴线,以及同质性的大片住宅小区。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一定限度上保障了建设速度与效率,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问题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在新的时代,我国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期,要建立“文化1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信”,对艺术的价值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也就有了现实意义。而筱原一男以住宅这一小尺度的建筑类型,创造了富有人文精神与艺术价值的居住空间,对探索都市建设中,追求住宅与居住意识的发展的当下,这种思路值得我们深思。建筑学应该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而不是永远盲从与时代的热潮。现今,消费热潮带领了建筑的发展。对于这股的热潮,不同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更注重消费文化和资本渗透。比如库哈斯,他设计的奇观建筑就是要以此作为建筑界影响城市的突破口。不过,建筑学有着对抗消费文化下偏激的审美趣味与现代性带来不足的重大使命。坂本一成曾说过:“超越了在消费社会的构造中被框定为“好的空间”的空间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与某种意识形态保持距离的空间。[16]”现今,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正是消费文化的一种体现,而它所带来了建筑精神性表达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筱原一男一派站在消费文化的反面,对消费与资本的增长有着冷静而又有批判性的思考。对于筱原一男一派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思考。(a)中国住宅呈现“千城一面”(b)日本住宅形象丰富图6.6中国住宅现状与日本住宅现状对比资料来源:网络搜集整理自绘住宅建筑是一种重要建筑类型,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并且不可或缺。住宅为人们提供庇护,为个人私密生活行为提供场所,也是容纳人们活动的建筑的基本单元。城市是一种集合型复杂的结构,为存在着复杂活动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集合型场所。住宅,提供一种居住空间,而这种私密性,又与城市的公共性活动空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私密性的住宅的发展影响着城市走向,而公共性的城市的演变又催生了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新关系,这种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往往会有着新的生命力,推动着人们的建筑意识与空间关系的变化,从而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中国与日本所处的现实环境有所不同:日本城市中的住宅是一种自发性的小1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规模的建设,而中国则是以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进行大规模集中建设。所以,日本大城市的风貌较为自由,而这也使得住宅设计的创新力量较为活跃,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有着一股批判性的力量。中国实际条件制约了建筑师的创作,建筑师又承袭以往的习惯,忽视建筑艺术的表达,这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如何在住宅创作更为自由,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对筱原住宅的研究,也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虽然,中日两国在制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从历史维度上看,所面临的一些困境有着相似性。中国现在经济快速增长与日本在70年代快速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当时,日本涌现了一大批先锋式的住宅,对住宅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中国现在要从制造业大国转为制造业强国,品牌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也可以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做一些领先的、具有品牌价值的实验。日本经常在封闭而狭小的空间中创造出活力,而筱原一男的抽象的自然、暧昧的空间、对传统的抽象的方式,都是这种方面的代表。这些对于我们现在住宅建设可以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现在面临着大量住宅建设而造成居住空间封闭又拥挤,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筱原的手法,比如对难以利用自然景色的地方,进行内向性设计,创造抽象的自然,不仅提高了空间的艺术品质,也增强了设计的适用性;对于一些要体现传统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抽象化传统符号,这样既可以兼顾传统,又运用极简的现代符号,也符合工业社会的建设流程。但是,我们在借鉴筱原一男的同时,也要清醒的注意到,筱原的住宅设计是基于日本国情与自身历程而发展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我们要有批判的意识,对他的设计进行取舍后学习。筱原一男及筱原学派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盲从权威主流,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借鉴筱原一男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学习他的对时代的敏感性、前瞻性、批判性,而如果我们研究筱原,有开始盲从于他的设计理念,这本身与筱原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筱原一男的住宅作品一直关注与艺术性与个性,住宅建筑作为形成城市空间的方式之一,关注住宅的艺术性与个性,在对抗中国“造城运动”所出现的“千城一面”,使命重大。筱原一男对时代的敏感性,以及对传统与空间的坚持,在不同的时代、地点、业主等条件下造出了独具魅力的住宅作品。这一点,对国内试图在利用条件的同时而不被其限制住的建筑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启示。在住宅设计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人类生活的反思,也是建筑学所追求的永恒意义之一。1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2对国内住宅设计和建筑师的启发筱原一男有一句名言:“传统是出发点,而不是回归点”,在他的住宅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的影响,比如茶室、缘侧、侘寂美学、枯山水等等。他并没有拘束于传统,从第二样式时期,他用无机立方体横穿现代主义,用封闭的无机性外壳创造出意义的空间。他追求抽象的自然,以现代设计手法营造出具有精神意义的“新的自然”。他的设计作品保持着极简主义的习惯,即使在他将“混沌之美”引入住宅时,也是运用单纯的几何形进行组合,形成“零度的机器”,用单纯性来表达非统一性与复杂性。而这些,都是他设计的住宅空间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产生了暧昧性复杂空间感受,使得我们的居住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种空间,往往有着象征性的意义空间。空间的魅力拥有着艺术性与个性,使得住宅的价值得到了永恒性。日本有着与中国不同的创作环境,住宅的业主往往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性,也就使住宅的创作手法可以更加个性。筱原一男一直强调个性,艺术性、非日常性、非合理性,这也导致了他的作品产生了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性,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比如,“白之家”的心柱产生了一种传统的象征意义,“爱鹰裾野住宅”大面积的墙如同舞台背景,衬托着人的生活,“上原弯道的住宅”犹如教堂般的空间,光在不断奔走。但是,这种手法可以适用于中国住宅吗?中国住宅本就集中,怎么能体现出艺术性?这确实是中日的现实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差异,但是,依然可以运用筱原的设计手法,比如:当我们在建设住宅时,有一根柱不能完全隐藏于墙体中,我们可以以此作为艺术表现,这样,即利用了空间,有完成了艺术的表达;中国的住宅多是高层,住宅很集中,必然会有许多公共空间,有的甚至尺度很大,是两三层的通高空间,将这个空间进行设计,一样可以产生像“上原弯道住宅”那样具有精神性与艺术价值的空间;对于一个封闭的小院落,我们可以将自然抽象化引入到其中,产生具有特色的室外空间。这些都是筱原的设计手法转化而来,而不是生搬硬套。我们在学习筱原的时候,要辩证地学习,筱原的住宅才会有借鉴与启示的意义。筱原的设计经常会出现可以开合的和室,以及可以打开窗户,这种灵活轻质的隔断,大大增加了空间的利用效率。还有,他的住宅经常会利用墙和斜坡屋顶构成的夹角空间,根据他们的不同尺度,作出不同的用途。比如,如果不适合人的尺度,做成储藏空间,大一些的,做成可以贴近地面活动的空间,这样反而丰19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富了人的居住感受。更大一点的,因为屋顶的倾斜度,产生了具有艺术效果的空间。这种对空间有力利用的设计手法,对于我们增加空间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筱原一男的剖面有很多利用高差的实例,而且,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形体中,各个部分的标高也不同,从剖面上看错落有致。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他利用地形的方法,还可以学习他在一个简单的形体创造出不同层次的空间手法。我们的住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方盒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他那样的手法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筱原一男的自然观与庭院的处理,是一种更加注重抽象性的设计手法。他将自然元素抽象化,以一种极简主义的外表下进行组合,产生象征意义。在我们居住的都市,由于建筑的集中而缺少自然风景,学习这一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筱原一男经常在逼仄的角落创造出美丽的庭院,比如“天之矩形”,在内部环境中创造出“抽象的自然”。我们的居住小区中的单元楼经常会分出档次,档次低的楼的景观的均好性会下降,但我们的设计却不能忽视他们。我们可以学习筱原在封闭狭小的空间,营造出“新的自然”,同样可以服务于居住者。居住空间的改变必然会使得居住行为改变,继而影响到居住方式。所以,建筑学与居住方式有着很强的互动性,这是建筑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业主的不同需求影响着建筑师的空间创作,同样,建筑师所创造的空间也会影响居住者的行为。当我们总是认为现实环境没有艺术性创作的需求,反而可能是我们没有创作出可以吸引到他人的空间。我们不仅需要去迎合社会大众,还需要引领审美的潮流,丰富我们的居住行为,促进我们艺术思考的能力。正如筱原所说,理性与感性总是在无限的拉锯,达到无限的永动中。我们在面临的现实需求与艺术表达的选择中也总是犹豫不决。其实,每个建筑师所面临的创作环境是不同,没有任何设计理念可以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在学习筱原的时候,没有必要将他的一切奉为金科玉律。但是,蒙蔽双眼,停止不前也是不可取的,认识到他人的优势,给自己带来启发,敢于尝试,这才是学习的根本态度。也是我们学习筱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6.2.3国内住宅设计的未来的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自二战以来,日本住宅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而筱原一男的住宅创作历程正与这一时期重合,是很多潮流与变化的亲历者。到了现在,日本住宅发展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土地不断再分割;经济上因为泡沫破裂,造就了“失去的二十年”;19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中再次充斥了时代的产品,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推动了社会对消费概念的重塑。这些新的发展,带给了日本建筑界新的课题,住宅设计需要新的方法来应对新的挑战。同时,这些问题也在中国乃至世界中有着相似的状况。中国的房地产也出现了周期性的高涨与衰退,而电子数码的革命,使得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日本住宅的新发展,对当下中国也有了实际的参考意义。对于现代的住宅发展,《日本住宅之百年流变》中有详细的描述:“住宅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建设主体上,住宅本身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型,如高龄者住宅和生态型住宅等。最近还出现了通过组合方式而建成的共同住宅。基于住宅土地的不断细分化、泡沫经济的破灭、全社会对消费概念的再认识等原因,使得当今的日本建筑家在住宅设计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课题,实际上也为中国乃至当代全世界的住宅建筑师们提供了参照。[17]”从整个历史维度上看日本住宅的发展,可以发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外来传统与日本本地文化之间从相互排斥到融合,在到发展的过程。而这与中国近代所面临的问题有一定的相似性。筱原一男的“传统是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回归点”,结合他的住宅设计历程,就是日本住宅这种过程的一个缩影。将筱原设计历程的变迁与日本住宅时代的变化结合考察,在日本文化视角去理解,可以发觉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理念和空间功能的发展过程,而这种研究,可以推动中国住宅建筑师从历史到当代的综合视角来对住宅空间的本质探索。日本住宅发展到六十年代,进入到黄金期,而筱原一男的“白之家”像一面旗帜一样影响到住宅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一作品的热烈回应,说明了日本住宅界当时已经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空间之上。而他对传统抽象化的这一手法,很好的解决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而他的空间中象征性的表达,更是刷新了对居住空间的表现的认识。而后,他用无机立方体中的“龟裂的空间”来表达对人类根源性的情感的关心,而后的“谷川的住宅”有创造了裸形的意义空间。筱原一男设计的住宅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这种抽象操作手法,很多人开始学习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被称为“筱原学派”的三名建筑师,坂本一成、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的“散田的住宅”对事物的抽象化与老师有很强的继承性,而伊东丰雄的“中野本町的家”在封闭的环境下塑造意义的空间,也与筱原设计的“长方体之森”有很强的类似关系。长谷川逸子从老师中的“新的自然”发展了“第二自然”的概念,并在她的住宅作品中体现出。但是,他们并没有拘泥于老师的思想,都发展出自己的设计思想。19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对传统与现代,再到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筱原所代表的日本建筑师从来有着独立的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在面临新的时代特征,他们总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设计,从不陷入故步自封的困境。他们一直保持着文化的自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创造了拥有日式特色的美学。日本建筑师具有个性的实践,以及市场竞争的现实环境,极大地促进日本住宅设计领域的发展。而日本建筑师对时代的敏感的认识,以及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大胆实践,都是促进日本住宅的有益因素。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在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如何在应对当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民族特色,是中国建筑师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日本建筑师所做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应对未来的态度与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与参考。6.3本章小结本章论述了筱原一男住宅设计理念对于日本现代建筑的积极意义,并通过介绍“筱原学派”,抽象性的继承,暧昧性的传递三个方面来体现他对日本建筑界的具体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住宅的现状与困境,来表达研究筱原一男的必要性与借鉴意义。对国内建筑师的启示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一些简要的总结。并且,通过对筱原设计历程中日本住宅建筑界的变化的分析,得出国内住宅设计的未来的趋势及启示。所以,根据中国国情,以一种批判辩证的方法学习他人,为我们自己的建设增添更多贡献。在新的时代,我们要既保持我们文化的同时,也要有适用与当前时代的方法。希望在当下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为更好的住宅品质提供更多的选择。1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结论与展望住宅是一种与人民息息相关、建设量巨大的建筑类型,住宅设计的完善,对提升大众的居住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住宅建设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显著的问题。传统文化的忽视,艺术价值和对人们情感关怀的缺失,这些问题都是居住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筱原一男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而他的设计又以住宅设计为主。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些发展现状与当时他的创作环境又一些类似的地方。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住宅设计,研究筱原一男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7.1研究结论7.1.1.筱原一男设计理念的原则筱原一男影响力巨大,他的学生有着世界级的建筑师,被称为“筱原学派”,他的设计风格影响很多日本建筑师,为日本建筑界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是一名根植于本国传统,又不拘泥于仿古复古,用当代设计手法进行创新的建筑师,他创作了许多具有传统价值与时代痕迹的住宅作品。纵观他的设计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设计理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住宅不仅是一种满足人居住功能的建筑类型,还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住宅可以是艺术。对艺术的渴求是在寻找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筱原一男对应的方法是加强住宅的空间表现。他关注空间的永恒性,表现非合理空间,创造“无用的空间”,这些都是加强住宅空间表现的具体方式,也是满足人类情感的手段。2.传统是出发点,不是回归点。传统是文化的体现,是我们需要不断继承的情感对象,但不是束缚我们的绳索。筱原从日本传统文化入手,通过极简、抽象的设计手法,以一种现代营造方式,创造出具有传统意象的象征空间。并且,他没有被传统所束缚,而是将传统与时代结合,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出“无机的立方体”、“裸形的事物”、“混沌之美”等概念。这些概念,就是结合自身经历与城市发展而创造的产物。3.住宅是建筑的集中体现。住宅的尺度很小,但是它与任何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是以住宅为平台发生的,它是大部分人情感记忆的载体。19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人和建筑的关系来讲,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就是住宅,所以说其是建筑的集中体现。并且,住宅建设量巨大,是城市的基本单位,住宅设计会影响到城市风貌与公共空间的发展。同时,城市中的其他建筑类型的演变,也会反作用于住宅。这种相互关系,表明了住宅对其他建筑类型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建筑的集中表现。4.建筑构件只表现自己本身的意义,并进行异系空间的重组,形成了裸形的事物。建筑只是参与环境的提升,而不是空间的主角,人在空间的行为方式,才使空间产生了各种意义。住宅中,空间的意义是以身体感知的,不仅仅是视觉。5.筱原观察民居,发现它们是一种自然生长、无等级化的聚落,提出了“民居是蘑菇”的概念。对于聚落,他倾向于非统一性的、无等级化的组合方式,并提出当代聚落表现的不是协调的美,而是混乱的美。他从当代东京商业区混乱而又有活力的景象中,结合科学概念——混沌,总结出当代城市的特点,并归纳为“混沌之美”。他将这一概念与住宅交互,成为他后期设计的主要思想。住宅可以反映都市,并将都市的“混沌”纳入其中,形成一种自由的、非统一的风格。6.住宅与时代发展应紧密结合。筱原从当时高科技产品中,提取“零度机器”的概念。他以一种极简风格和抽象手段,剥除构件的附属意义,进行无意识化的随机组合,使空间表现出一种复杂性与非统一性的单纯构成。住宅成为了产生意义的高科技机器,并作为时代的标志,发挥了先锋性的作用。7.1.2.筱原一男住宅作品的特征筱原一男的住宅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在其理念影响下住宅的空间形式也有着特别的表现。通过对他的作品的研究,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归纳。以下就是对筱原一男住宅作品的特征的总结:1.屋顶与结构:设计初期,使用方形架构与四面坡顶来表现日本象征性。后从日本象征意义脱离,以无机立方体来塑造意义空间,结构从柱支撑变为了墙壁支撑。后来,在“混沌之美”的概念影响下,发展出了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结合,倾斜的立方体和几何形的加减法等几种形式。2.内走廊:设计初期,通过大空间与小空间、明亮的空间与黑暗的空间进行组合的方式,塑造出具有强烈效果的内走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二层高的窄通道与广间结合的空间,并命名为“龟裂的空间”。还有,他将“无人的街道”这一室外意象,融入到内走廊的设计中。3.庭院:筱原一男认为日本传统庭院的本质是无时间性的,并将人工的自然作为他的自然观,这两点共同形成了他的庭院设计思想。他设计的庭院一般是无19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几何形态的封闭空间,自然事物被抽象化,片段的出现在其中,在光影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效果。庭院的围护结构一般可以打开,但是他更注重封闭的抽象效果,即使与室外环境结合,也是一种无意识地即物组合。4.广间:广间尺度较大,功能上具有复合性。在第一样式时期,筱原从传统民居中提取的“通庭”、“土间”的概念,应用到广间中,创造出极限空间。后来,他在广间加入一些非合理事物,或者抽象的自然来创造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空间。在第二样式时期,他将广间与走廊结合,以无机立方体的形式,创造意义空间。后来,受“混沌之美”的影响,他剥除了空间中的构件的附属意义,使它们成为裸形的事物,并将其无序的组合。含有裸形事物的广间,创造出用身体感受到各种意义的暧昧空间。5.平面的分割与视线的组织:筱原通过观察日本传统住宅平面,发现其特征是在完整的几何形体中用直线进行内向的分割,他将这种方式作为他设计平面中的重要手法。日本传统视线组织经常将视线集中到外部立面或内部墙面的正面,筱原将这一原则运用到他视线组织之中。6.材质:早期筱原一男主要使用的材质是木材。后来,他开始使用混凝土材质来构筑无机空间。在设计历程的后期,为表现“零度的机器”与“混沌之美”的概念,他采用波纹铝板作为住宅的主要外饰材质。7.2研究展望住宅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的形式下,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住宅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城市中广泛存在的建筑类型,住宅的居住质量、艺术效果,直接反映了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特征与生活方式。对于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彰显“文化自信”的当下,住宅的需求有着更高的标准。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日趋复杂化,如何在保持经济的同时,满足一定的个性与艺术性,也是对住宅提出的新要求。日本与我们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对于日本著名的住宅建筑师筱原一男的研究,可以我们的住宅设计提供一些启示。作者通过对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理念进行归纳,结合筱原所处时代下的思想发展与变迁,得出他在住宅设计的理念原则。并且将他的住宅作品进行分类,以六个方面提炼出语汇,结合文字、图示、表格,希望为今后的住宅设计提供参考。同时,要注意,日本与中国还是有着很大不同,我们对待他人的设计,要有辩证的角度与批判的意识来进行应用。1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传统文化与地域性也千差万别。筱原一男对于传统的抽象化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而他内向空间的塑造,创造了一种很好的空间效果,不仅可以应用与住宅,也可以引申到其他空间类型中。关注空间的艺术效果、注重人的情感、具有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可以应用到我国住宅设计的启示性思维。创造具有传统特点兼具时代特征的住宅,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品味,进一步影响住宅设计,形成住宅设计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住宅设计水平。在住宅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未来,住宅会向着创造更符合人的情感,满足人个性化的生化方式、具有艺术效果、彰显文化传统与时代特征的目标发展。住宅空间效果更加强烈、空间功能更加复合、空间内涵更加丰富,是社会对住宅的严格要求与期许。所以,我们要努力创建艺术效果与文化特征相结合,兼具使用功能结合的居住空间,为提高使用者居住质量作出有力保障。1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郭屹民.建筑的诗学:对话·坂本一成的思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戴维·斯图尔德,徐好好,彭颖睿.筱原一男的三种原空间和他的第一、第二样式[J].南方建筑,2013(5):17-22.[3]奥山信一,平辉.日本东工大建筑学设计教育体系[J].建筑学报,2015(10):6-11.[4]太田博太郎.日本建筑史序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1989.[5]桂勇,高安亭.日本空间意识的现代性[J].武汉勘察设计,2015(6).[6]X-KnowledgeCo.,Ltd株式会社エクスナレッジ.日本經典建築演進[M].瑞昇文化出版,2015.[7]多木浩二,冯江,刘东洋.对立:筱原一男作品的内在结构[J].南方建筑,2013(5):5-16.[8]筱原一男作品集委员会,筱原一男.建筑筱原一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9]奥山信一,平辉.言语与空间:横跨住宅论和都市论的思考机制[J].南方建筑,2013(5):25-32.[10]奥山信一,郭屹民.论坛实录:向篠原一男学习——关于篠原学派[J].建筑学报,2014(5):94-96..[11]坂本一成,郭屹民.对立与连续[J].建筑学报,2014(5):96-98.[12]长谷川逸子,郭屹民.篠原一男与我[J].建筑学报,2014(5):101-102.[13]王英健.兼容空间与共享空间的节点和细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4]伊东丰雄,郭屹民.建筑的感官性[J].建筑学报,2014(5):99-101.[15]刘若琪.暧昧于形,专注于心--浅谈日本住宅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内涵[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4(7):118-119.[16]冯琼,刘津瑞.在城市的栖居——日本当代建筑师的城市观初探[J].中外建筑,2015(9):37-40.[17]吴波.日本住宅之百年流变[J].建筑节能,2006,34(6):47-49.1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万书元著.当代建筑美学趋势.上,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9]张燕来著.现代建筑与抽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3[20]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伊东丰雄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7[21]关野贞(日)著.路秉杰译.日本建筑史精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22]隈研吾(日)著.朱锷译.十宅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3]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美)著.张钦楠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四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5[24]日本建筑学会编(日).建筑论与大师思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5]坂本一成,李一纯.采访多木浩二:追忆筱原一男[J].南方建筑,2013(5):42-48.[26]盐崎太伸,陆少波,李一纯,等.混乱之美与复数场所的集结[J].南方建筑,2013(5):23-24.[27]陆少波,李一纯,平辉.向筱原一男学习访谈:长谷川豪&柳亦春&郭屹民[J].南方建筑,2013(5):33-41.[28]葛明.篠原一男的“最后之家”研究——家宅系列研究之一: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J].建筑学报,2014(5):89-93.[29]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等.对谈:即物性,批判性,生命感[J].建筑学报,2014(5):103-108.[30]郭屹民,陆少波,平辉.篠原一男与日本当代建筑[J].建筑学报,2014(5):109-113.[31]陈立镜,汪原.理想几何建构的世界——篠原一男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解读[J].建筑师,2014(2):40-45.[32]城市笔记人.[城市笔记:之22]自我强加的对抗——《建筑:篠原一男》读后感[J].建筑师,2015(3):101-107.[33]殷实,徐燊.从住宅设计看日本建筑师的传承性[J].华中建筑,2011,29(8):27-30.[34]吴超楠.从宣言到日常——一个传承中发展的建筑学派[J].建筑知识,2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35]柳亦春.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J].建筑师,2013(1):112-115.[36]河西.筱原一男:空间的力量[J].法人,2014(5):84-87.[37]佚名.专访日本著名建筑师、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坂本一成[J].法人,2014(5).[38]高安亭.筱原一男学派的日本审美意识[J].武汉勘察设计,2015(2).[39]林恬韵,田亮.浅析筱原一男——关于筱原一男人文主义思想的几个思考[J].福建建筑,2013(10):17-20.[40]方振宁.筱原一男的隐力及追随者[J].东方艺术,2014(9):130-133.[41]鲍勇剑.筱原一男原创策略五原则[N].第一财经日报,2014-06-27(B03)[42]方振宁.辐射威尼斯的日本流——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报道[N].中华建筑报,2010-09-11(007)[43]陈琳、王旭松.看得见风景的房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3-09-09(C03)[44]张永和,江嘉玮,陈迪佳.宾尼菲特、筱原一男、巴瓦与莱弗伦茨对待工艺的四种态度[J].时代建筑,2016(3):154-161.[45]张清帆.试着理解日本的小住宅[J].现代装饰,2016(8):128-129.[46]张彪.日本京都民居建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47]宁晶.日本庭院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8]TomTurner.世界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49]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0]安腾直见,柴田晃宏,比护结子.建筑构造——从图纸·模型·3D详解世界四大名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51]伊东忠太.日本建筑小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44.[52]西和夫,穗积和夫.日本建筑与生活简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53]伍尔夫·麦耶.建筑地图东京[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54]EnricMassip-Bosch(Spain).Kazuoshinohara:beyondStyles,beyondDomestricity[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4—182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5]DavidB.Stewart(America).Kazuoshinohara’sThreeSpacesofArchitectureandhisFirstandSecondStyles[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19—34[56]Shin-IchiOkuyama(Japan).Wordsandspaces:HowKazuoShinohara’sThoughtSpansbetweenResidentialandUrbanTheory[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19—34[57]KazuoShinohara(Japan).TheJapaneseConceptionofSpace,1964[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242—245[58]KazuoShinohara(Japan).TheoryofResidentialArchitecture,1967[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246—259[59]KazuoShinohara(Japan).TheThirdStyle,1977[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260—276[60]KazuoShinohara(Japan).TowardaSuper-BigNumbersSetCityandaSmallHouseBeyond,2000[J]2GN.58/59KazuoShinoharaHouses,Barcelona:EditorialGustavoGill,SL,2011.,(N.58/59),260—276[61]篠原一男住宅図面编集委会编,篠原一男住宅図面[M]/KazunariSakamoto.SpatialMeaningandIntentioninTheHouseDrawingsofKazuoShinohara.东京:彰国社,2008:006—007[62]筱原一男住宅図面编集委会编,筱原一男住宅図面[M]/ToyoIto.HouseinWhite:ExpressionandDetail.东京:彰国社,2008:054[63]篠原一男住宅図面编集委会编,篠原一男住宅図面[M]/NobuakiFuruya.Drawings,Space,andDiscourage.东京:彰国社,2008:080[64]篠原一男住宅図面编集委会编,篠原一男住宅図面[M]/KazuhiroKojima.TheDistancebetween“space”and“OriginalDrawings”.东京:彰国社,2008:1182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5]篠原一男住宅図面编集委会编,篠原一男住宅図面[M]/Shin-ichiOkuyama.MeaningofTheArchetypalHouseProjectDivision,Non-division,andConnection.东京:彰国社,2008:118[66]塚本由晴+贝岛桃代著.図解アトリエ·ワン1[M].东京:TOTO出版,2007[67]塚本由晴+贝岛桃代著.図解アトリエ·ワン2[M].东京:TOTO出版,2007[68]Kazuoshinorahura.KAZUOSHINOHARA:streetwithhumanshadows/selectedworks[M].Tokyo:CCAKITAKYUSHU,2007.3[69]KazuoShinohara,IrmtraudSchaarschmidt-Richter.KazuoShinohara:WorksandProjects[M].America:Ernst&Sohn,1994[70]KazuoShinohara,KazuoShinohara=筱原一男:CompleteWorksinoriginalpublications[M].東京:新建築社,2014[71]多木浩二著,建築家䞉篠原一男―幾何学的想像[M].東京:青土社,2007[72]篠原一男著,住宅論[M].東京:鹿島研究所出版会,19702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表目录一图目录图2.1筱原一男的头像.......................................................................................17图2.2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室体制类型...............................................................20图2.3筱原一男的经历.......................................................................................21图2.4筱原一男初期深受老师清家清的影响...................................................24图2.5作者自绘“久我山之家”结构表达图...................................................25图2.6“久我山之家”与影响其设计的住宅与传统建筑...............................27图2.7筱原一男设计的“白之家”轴测表达图...............................................30图2.8“白之家”实景图片...............................................................................31图2.9体现“混沌”思想的“上原的住宅”...................................................33图2.10东京工业百年纪念馆”——混沌的都市机器.....................................35图2.11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展示图.....................................................38图3.1日本的自然与社会................................................................................41图3.2日本空间中的绘画性............................................................................42图3.3日本茶室的介绍....................................................................................45图3.4日本50年代小住宅代表作..................................................................48图3.5筱原一男在非洲旅行时拍摄的照片....................................................56图3.6筱原一男从高科技的机器的外形中提取了“零度机器”的概念......61图4.1筱原一男的作品中抽象性的空间..........................................................68图4.2筱原一男的作品中象征性的体现..........................................................70图4.3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极简性......................................................................72图4.4伊势神宫——日本极简主义的最好代表..............................................73图4.5法国凡尔赛宫是筱原一男大空间想法的起源......................................76图4.6日本东照神宫的装饰——启发筱原对装饰的思考..............................80图4.7涩谷站的“混沌之美”——东京的混沌..............................................85图4.8东京的“非统一性”说明图..................................................................86图5.1狛江之家屋顶外部实景图......................................................................92图5.2作者自绘“狛江之家”屋顶与结构表达图..........................................93图5.3作者自绘“伞之家”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952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4白之家的屋顶实景照片与剖面概念图..................................................96图5.5作者自绘“白之家”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97图5.6作者自绘“白之家”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99图5.7作者自绘“上原的住宅”的屋顶与结构表达图..................................101图5.8上原的住宅——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组合的实例1.....................102图5.9作者自绘“上原的住宅”的剖透视....................................................103图5.10花山第4住宅——拱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组合的实例2.............105图5.11东玉川Complex——倾斜立方体构成的屋顶与结构.....................107图5.12高压线下的住宅——圆形的减法....................................................108图5.13第一样式时期对走廊设计的实例....................................................109图5.14含有“龟裂空间”的住宅的图示....................................................110图5.15未完之家的“龟裂空间”——内走廊展示图................................112图5.16筱之家的“龟裂空间”展示图........................................................113图5.17长方体之森的“龟裂空间”展示图................................................114图5.18同相之谷的走廊展示图....................................................................116图5.19“海之阶梯”——住宅空间走廊化的实例....................................118图5.20街巷化的“走廊”实例——东玉川住宅........................................119图5.21街区同质的空间实例——花山第3住宅........................................121图5.22歌舞伎表演时的图............................................................................123图5.23京都町屋图........................................................................................125图5.24山城之家庭院图示............................................................................126图5.25铃庄之家中的“新的自然”..............................................................127图5.26“天之矩形”的庭院..........................................................................129图5.27“轻井泽旧道的住宅”的庭院..........................................................130图5.28“丝岛的住宅”的外部空间..............................................................132图5.29花山第4住宅的外部环境与庭院......................................................133图5.30书院造典型平面与实例熊本城本丸御殿的广间..............................135图5.31日本土间布局图与筱原一男对民居的调研图..................................136图5.32筱原一男将主题转移到民居中..........................................................137图5.33作者自绘“伞之家”剖透视..............................................................138图5.34“伞之家”有民居中的“土间”的意象..........................................1392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35“土间之家”的广间..........................................................................140图5.36作者自绘“白之家”的剖透视..........................................................142图5.37“白之家”的广间表现“非合理”的柱子......................................144图5.38“茅崎之家”将“抽象的自然”导入到广间中..............................145图5.39无机空间在广间中的表现——以未完之家为例..............................146图5.40表现裸形的事物——“谷川之家”的广间......................................148图5.41“上原弯道的住宅”——裸形的柱子在广间中强烈地表现..........150图5.42“爱鹰裾野的住宅”——广间中裸形的墙......................................152图5.43以西本愿寺的室内与白之家的广间来说明正面性..........................156图5.44“HouseinYokohama”的材质运用情况..........................................158图5.45“狛江之家”的材质运用情况..........................................................159图6.1“筱原学派”释义图............................................................................174图6.2长谷川逸子受筱原一男的影响发展出“第二自然”的概念............181图6.3伊东丰雄对筱原一男印象最深的三件作品........................................182图6.4伊东丰雄与筱原一男最接近的作品..................................................183图6.5日本建筑师设计的住宅中的“暧昧性”空间..................................187图6.6中国住宅现状与日本住宅现状对比..................................................1892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表目录表3.1日本的空间与西方的空间对比表..........................................................44表3.2侘寂美学说明表......................................................................................47表3.3日本60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概括表........................................................51表3.4日本70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概括表........................................................53表3.5日本80年代小住宅的发展概括表........................................................60表5.1欧洲与日本的庭院对比表....................................................................122表5.2分割与连接两种平面分割方式对比表................................................154表5.3筱原一男的住宅语汇概念模式总结表................................................163表6.1坂本一成与筱原一男设计对比表........................................................1772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一:筱原一男简介筱原一男ShinoharaKazuo1925年生于日本静冈县1953年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毕业,同年任同大学制图课助手1962年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1970年东京工业大学教授1984年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86年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同年设立筱原工作室维也纳工业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HFAIA)2006年逝去获奖1972年日本建筑学会奖1989年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1990年紫绶褒章1997年每日艺术奖特别奖2000年旭日中绶章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纪念金狮奖2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二:翻译文献汇总外文标题中文标题来源年份原文作者TheJapanese日本的空间概念《2GN58/59》1964筱原一男ConceptionofSpacep242TheoryofResidential住宅论《2GN58/59》1967筱原一男Architecturep246TheThirdStyle第三种风格《2GN58/59》1977筱原一男p260TowardaSuper-Big超越小住宅,走向超《2GN58/59》2000筱原一男NumbersSetCityand大数集城市p277SmallHouseBeyondHousein白之家的表现与细节篠原一男住宅1989伊东丰雄White:Expressionand図面p054DetailDrawing,Space,and图面空间言说篠原一男住宅未知古谷诚章Discourse図面p080TheDistanceBetween“空间”与“原图”之篠原一男住宅未知小嵨一浩“space”and“Original间的距离図面p118WorkingDrawings”MeaningofThe原型住宅的意义篠原一男住宅未知奥山信一ArchetypalHouse<分割><非分割>図面p134Project和连接的空间实验Division,Non-division,andConnection210 致谢回顾我的三年研究生阶段的求学之路,最先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杨豪中教授。在这三年时期,老师对我倾囊相授,并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老师为我答疑解惑,并不断指导我,对我的论文的完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是我学术上的榜样,也身体力行地使我更加了解了治学之道。还有,在三年的学习中,很多老师在知识上为我授业,使我有了写论文的知识基础,我对此表示感谢。在完成论文期间,东京工业大学的朋友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这为我的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巨大帮助。对此我表示由衷地感谢。也要感谢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工作人员对我的疑问的耐心解答。同时更要感谢的是我的舍友欧兴、陈治锴、马护佳,在我完成论文时提供了很多帮助。同导熊祥瑞、王宇倩、苗琳娜,从选题到答辩,我们互相促进与帮助,共同完成了各自的论文。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在生活上给予我的关怀与鼓励,使我的论文的完成没有后顾之忧。是他们使我的论文最终可以顺利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