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80230
大小:2.2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13
《桦褐孔菌对大鼠血管性痴呆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桦褐孔菌对大鼠血管性痴呆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EffectandPotentialMechanismsofInonotusobliquusonVascularDementiaRats作者姓名:宫睿专业名称:药效学指导教师:武毅刘宏雁教授学位类别:医学硕士答辩日期:2015年6月2日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病率逐年增高,血管性痴呆已成为世界上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然而至今尚未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VD药物,刻不容缓,成为目前医学界众多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桦褐孔菌(Inonotuso
2、bliquus)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用真菌,现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1]研究。大量药理研究显示,桦褐孔菌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抗感染、抗氧化、治疗糖尿病、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作用,其中对桦褐孔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证实,桦褐孔菌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大脑缺血缺氧时,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大量的自由基产生,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是否有保护作用,国内外文献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合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各项指
3、标的变化,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脑组织乙酰胆碱及相关酶变化,大脑皮层及海马形态学变化,从行为学、自由基及其相关酶、胆碱系统以及病理学方面,研究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为开发桦褐孔菌治疗VD的临床用途提供实验依据。I中文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痴呆的一种类型,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主要包裹胆碱能系统、氧自由基、炎性机制、一氧化氮及其他等学说。目前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治疗药物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脑部微循环、扩血管药、钙拮抗剂等,但临床效果不够理想,因此,
4、开发高效低毒的治疗VD药物是目前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桦褐孔菌作为一种可食用的真菌,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大量研究显示桦褐孔菌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其中以它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尤为突出。桦褐孔菌对VD是否有保护作用国内外文献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合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大鼠VD模型,连续灌胃给桦褐孔菌原粉8周,从行为学,自由基及相关酶,胆碱能系统及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1.水迷宫实验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桦
5、褐孔菌小剂量(0.5g/kg)组大鼠在第2-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游程均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2–6天的朝向角和游泳速度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天的总游程、平均游速、穿越平台次数、平台停留时间、平台停留距离、穿越有效区次数、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平台停留时间/总时间、平台停留距离/总路程、有效区停留时间/总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无明显变化。(2)与模型组比,桦褐孔菌中剂量(1.0g/kg)组大鼠在第2-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游程均明显减少(P<0.05),而朝向角和游泳速度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天的总游
6、程、平均游速、平台停留时间、平台停留距离、平台停留时间/总时间、平台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无明显变化,而穿越平台次数、穿越有效区次数、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有效区停留时间/总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显著升高(P<0.05)。II(3)与模型组比,桦褐孔菌大剂量(2.0g/kg)组大鼠在第2-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游程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朝向角和游泳速度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天的总游程、平均游速、平台区停留距离、平台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无明显变化,而穿越平台次数、平台停留时间、穿越有效区次数、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
7、区停留距离、平台停留时间/总时间、有效区停留时间/总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有显著增加(P<0.05)。2.胆碱能系统及相关酶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酯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3.自由基及其相关酶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和CAT的活性明显升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GSH-PX的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Na-K-ATP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桦褐孔菌大剂量2+2+(2.0g/kg)组大鼠脑组织中Ca-Mg-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4.脑组织
8、病理形态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