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

ID:42277945

大小:312.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1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_第1页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_第2页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食用苗EDIBLEFUNGI2007(4)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孙勇蒋继宏”陈凤美(徐州师范大学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摘要采用不同培养基对桦褐孔菌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其中3种配方可得到其菌核,并以桦木屑培养基产量最高,平均于重为17.24g,生物学效率为3.83%,同时对人工菌核和野生菌核的体外抗肺癌细胞NcI—H460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关键词桦褐孔菌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0-8357(2007)04—00“一02桦褐孔菌[,加·肿沁06蜘uw(Fr.)Pdat]为多孔菌科(Po咖。一rnce回褐卧孔菌属(P0

2、r谊^印06m胁eoPe把矗)的药用真菌,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药用真菌【l’2捌;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人为采集频繁,野生桦褐孔菌菌核越来越少,为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我们对桦褐孔菌进行了人工袋料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闱。同时我们也对人工菌核和野生菌核的体外抗肺癌细胞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桦褐孔菌菌株和肿瘤细胞株桦褐孔菌【,抽加t凇D62幻u泌∞.)Pdat】和肺癌细胞NCI—H460均由徐州师范大学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1.2培养基(1)桦木屑培养基:桦木屑83%,麸皮(玉米粉)15%,蔗糖1%,石膏粉1%;②

3、棉子壳培养基:棉子壳80%,麸2结果与分析皮18%,蔗糖1%,石膏粉1%;③木屑棉子壳混合培养基:木屑40%,棉子壳33%,麸皮25%,蔗糖l%,石膏1%;④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80%,麸皮18%,蔗糖1%,石膏粉1%。1.3发菌管理将4个处理配方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各处理单独配料,麸皮先同主料混匀,糖和石膏溶于水后加入培养料内,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然后堆闷1—2h即可装袋。栽培袋(高压聚丙烯)规格17crr·)85cⅡ·×o.05cm,每袋装料高18cm,干料重450g,套塑料颈圈,塞上棉塞,高压蒸汽灭菌2h,接种后移入发菌室床架上黑暗

4、条件培养,培养温度25cc。待菌丝生长至半袋时翻袋,去除杂菌感染袋,培养期间测量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满袋时间。1.4出核管理将快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出菇房,白天提供400—6001)【的光照,配合通风处理,使昼夜温度变化在4~15℃。10~20d即可出现小菌核。菌核出现在袋内的,能自行胀破菌袋,接种口生长的菌核能长出袋口。此时保持空气湿度70%~75%,不能太高,可防止露出的菌核发霉,同时,要注意通风,控制温度在20~26℃。菌核生长的时间很长,可达一个至一个半月。由于菌核挖出后的菌袋很易污染,只能采摘1次,因而尽可能的让菌核生长。试验中,菌袋中菌核的

5、采摘以生长时间为标准,菌核形成后45d采摘,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各配方形成的菌核进行抽样称重。1.5菌核的处理和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将获得的菌核烘干至恒重,称量,取19,磨碎,乙醇浸泡7d后,过滤得醇提物,干燥后称重。用DMSO溶解,测量的最终质量浓度为100斗咖L,以同样处理的野生桦褐孔菌菌核纯提物为对照,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抗肿瘤活性测定采用体外细胞毒测定的M1Tr(Metllyl弧i北Dlyltetrazolium)法嘲。图1人工培养的菌核和野生菌核图2菌袋中正在生长的菌核2.1菌丝生长情况不同培养基配方各装50袋,经观察,桦褐孔菌菌丝在4种

6、配方上都能正常生长,菌丝萌发吃料时间差异不明显,但发菌满袋时间有一定差异:其中,菌丝在棉子壳培养基中发菌最快,发满袋的平均时间为37d;菌丝在桦木屑培养基发满袋需50d,相差13d。+基金项目: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编号:06)【】上20。++通讯作者。电话:0516—83403515;e—n18il:jhji∞g@)(znu.edu.cn。一44一表1不同培养基对桦褐孔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状况的影响埘陲平惹警黼蝴蝴僦万方数据食用曹EDⅡILEFUNGI2007(4)2-2菌核产量每个处理随机抽取无杂菌污染的茵袋10袋,将菌核挖出后,烘干至

7、恒重,称量,结果见表2。各培养基问菌核平均于重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83%、3.68%和3.5%。表2不同培养基培养的桦褐孔菌菌核产量倌2.3不同培养基产生的菌核醇提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姗’法测定,各不同培养基获得的菌核醇提物(剂量:100斗咖L)的对肺癌细胞NCI—H460抑制率为:野生菌核75.5%,桦木屑培养基得到的菌核54.5%,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得到的菌核33.7%,木屑棉子壳混合培养基得到的菌核38.6%。由此可见,人工培养的菌核的肿瘤抑制活性成分比野生的菌核要差一些,但仍有较好的活性。3小结与讨论3.1桦褐孔

8、菌的人工袋料栽培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菌核的生物学效率不高。3.2桦褐孔菌是一种药用真菌,培养基种类对形成的菌核的活性成分有很大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