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58007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2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小编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下是关于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上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中学和××二中举办的“同课异构”学习,学习归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是因为收获颇多,压力则来自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新课改势在必行,但要做好它却是任重而道远,上午我听了两堂学案导学的英语课,内容均为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讲解,两节课都非常精彩也各有特色,第一节课是由太和中学的老师上的
2、,课堂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知识容量大,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活动偏少,而第二节是由昌乐二中的老师上的,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了7.2.1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当然,不能说哪节课更好,它们各有特色,当新旧思想、传统教学法与新课改思维发生碰撞,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也不能盲目追随新思想,××模式也好××模式也罢,都不一定适合我们学校,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我们须要创造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模式。页脚..页眉. 就学生的
3、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也偏弱,所以我认为导学案不宜太繁琐,应简单但是抓住重点,这样即使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也能体会到解答问题的成就感,慢慢的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其次,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做导学案,新课改的精髓在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可如果每天晚自习都埋头于做堆积如山的作业,再加上老师晚自习还要上课的话,那么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没有发现问题也就不能解决问题,新课改也就无从实施,当然了,前面所说的只是先决条件,都是为上课而做准备的,但是我发现上学期刚用新课改方式上课的时候举步维艰,因为根
4、本没有同学愿意提出问题,更别说主动解答问题,有也只是几个成绩拔尖的,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这次学习之后,我豁然开朗,要想让同学们积极去探究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要让他们产生你追我赶的竞争,要让不积极的小组有紧迫感,所以不仅及时奖励优秀的小组,还得给个别落后施加点压力。最后想说,新课改的关键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于多观摩借鉴,只有老师的观念新了,方法多了,新课改才能在一中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古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唯有让老师们多走出去学习才能源头活水来啊! 通过学习感触良多,以上都是我不成熟的建议
5、,但真心希望新课改在××开花结果,飘香万里! 新课改“同课异构”学习心得(范文二) ××月××日我有幸参加了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同一课题不同的教法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6、,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如李文娟老师和朱德江老师上的“年、月、日”。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页脚..页眉.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
7、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
8、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