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ID:3468896

大小:360.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21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_第1页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_第2页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_第3页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_第4页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夜惊症第三节梦魇第四节睡行症第五节失眠症第六节嗜睡症第一节概述一、睡眠的生理解剖二、正常的生理睡眠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四、睡眠障碍分类一、睡眠的生理解剖长期以来,医学家们探讨睡眠均从寻找睡眠中枢开始。经大量的刺激和破坏性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或第三脑室侧壁与睡眠密切有关,当这些部位病变时,将出现持续性昏睡,出现觉醒——睡眠周期缺失的非生理性睡眠现象。近些年来的研究还表明,与睡眠有关的解剖结构相当广泛,它至少包括额叶底部、脑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被盖的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及网

2、状上行激活系统等。其中视交叉上核及其相关联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在觉醒-睡眠周期中有自身节律性活动的功能。正常的生理性睡眠与脑结构完整及神经递质平衡密切相关。例如,脑桥缝际核破坏则慢波睡眠将消失;蓝斑是众所周知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集中地,该区受到破坏也可使快速眼动睡眠消失。因此不同脑区的病损将产生不同的病理性睡眠。二、正常的生理睡眠根据脑电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睡眠可分为非快速眼动(non-rapideyemovement,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REM)两相,在睡眠的过程中两者交替进行。二、正常的生理睡眠(一)非快速眼动睡眠又称

3、慢波睡眠,此相睡眠闭眼,平稳入睡,无快速眼球运动,无体动。此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较显著,血压、脉搏、呼吸和新陈代谢均有所降低,又称安静睡眠期。二、正常的生理睡眠(二)快速眼动睡眠脑波活动为去同步不规则波,并有低波快波,伴有快速眼球运动。新生儿此期可见微笑、皱眉或吸吮等动作。大多数人在快速眼动睡眠时做梦,并易被唤醒,故又称为活动睡眠期。此相的脑电图与非快速眼动睡眠一期相似,但对环境刺激的阈值很高,因此也有反常相之称。此期,全身肌肉松弛,但眼睑和眼外肌听不到快速收缩。健康成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占20%-25%,所需要时间因人而异,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儿童长一些,随着年龄的增

4、长而缩短。二、正常的生理睡眠(三)生理睡眠周期正常成人入睡后在几分钟之内即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一期和第二期,一般在入睡30-45分钟后进入第三、第四期睡眠。由于年龄不同,慢波睡眠可持续几分钟至1小时不等,然后睡眠变浅,又返回到第二期睡眠。在开始入睡后的75-90分钟,出现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此时伴有快速眼球运动和肢体转动,一般持续5-10分钟,又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期,约90分钟以后,又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如此周而复始,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出现。二、正常的生理睡眠(三)生理睡眠周期一般每晚可出现4-6个睡眠周期。第一次出现的快速眼动睡眠,其眼球

5、转动频率、不规则呼吸和梦境是快速眼动睡眠周期中强度最小者。在睡眠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最后一个周期中常常没有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三第四期,最终睡眠主要由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期和快速眼动睡眠组成。自入睡开始到第一个快速眼动睡眠出现,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此期在某些睡眠障碍、情感性障碍及抗抑郁药的作用下可出现特征性改变,因此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一)非快速眼动睡眠变化1、新生儿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大致相等,此时非快速眼动睡眠四期之间界限模糊,出生后第六周才出现第二期睡眠。2、新生儿睡眠和清醒时的脑电图无

6、大差别,2岁时睡眠纺缍波才发育成熟。3、新生儿非快速眼动睡眠占50%,至青少年时期占每日睡眠总量的80%。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二)快速眼动睡眠变化1、快速眼动睡眠总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在妊娠30-32周,胎儿在母体内已建立了较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30周的胎儿快速眼动睡眠占全日睡眠时间总量的80%,36周为60%,新生儿为50%,1岁时减至30%,青少年则为20%。2、新生儿入睡第1阶段即为快速眼动睡觉,而成人则无。3、自出生后第4个月起,睡眠模式渐渐由新生儿的“觉醒-快速眼动睡眠”模式向成人的“觉醒-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转变。4、快速眼动睡

7、眠周期逐渐延长,新生儿快速眼动睡眠周期短,约50分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青少年和成人为90分钟一次。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三)正常睡眠模式的建立新生儿时期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平均每日睡眠为16-17小时,睡眠和觉醒周期相对短。3个月婴儿睡眠量略减,但周期较长些。3个月婴儿70%夜间能顺利入睡,至6个月时,85%入睡顺利。1岁儿童中约有10%每晚有夜醒,此时大多数儿童已建立了较稳定的睡眠模式,即长时间夜间睡眠和早、午小睡模式,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过渡为一个夜间睡眠周期而无白天小睡的睡眠模式,直至儿童末期或少年期。四、睡眠障碍分类ICD-10中的精神

8、与行为障碍分类将睡眠障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