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6期大学化学2008年12月化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浦家齐(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上海200444)本文是笔者从事高校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对若干问题的思考。其中不少观点,与通常的说法或有不同。在这里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作为笔者教学生涯的一个小结,请高校化学专业的同行指教。1做实验要手脑并用做实验当然是看重动手能力,但是做实验不仅需要动手,也需要动脑,而且需要的是区别于理论学习时所用的具有另外特点的思维。有些人做实验,开着一个反应,一旦反应平稳了,就去做别的事,直到反应进行到了预定的时间,再来关心这个实验。这是不好的习惯。在做实验时要随
2、时注意观察反应体系中的细微变化,经常思考蕴藏在宏观现象深处的微观变化。有些人灵感较多,就因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善于随时总结思考,有的人则到了实验的最后才作总结。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固然是重要的,但用心是更重要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这句话并不总是对的。做研究工作,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有的人失败了勤于总结,有的人却不善于总结。如果不认真总结,那么失败将永远是失败,是不会从失败中引出成功来的。无论实验成败都要认真总结,不能局限于一个行或不行的简单结论。如果实验每失败一次,都能使认识提高一步,那么这些失败的实验就不是白做的,这样的失败才有可能通向
3、成功。2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未知的反应这里说的未知反应包括探索性的反应,也包括那些虽然已有文献报道,但是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没有做过,所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的反应。由于缺少实践,所以对于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一开始可能会抓不住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处理思路。许多人第一次做一个反应,对所涉及的因素不很重视。直到反应不成功,再来逐个思考所涉及的因素中,究竟是哪个因素造成了反应失败。这样做,会走很多弯路,耗时耗力,很多时候甚至根本摸索不到合适的反应条件。而且,这是建筑在一种侥幸心理之上的,对于比较复杂的反应,这种思路是不可取的。对于未知
4、反应的正确处理,应该是对想得到的各种因素处处都加以重视。例如,原料和溶剂都要经过处理,要考虑反应装置是否需要隔绝水气和空气,等等。总之要处处细心。也许最后将证明这些措施并不都是必要的,但是周全的考虑可以保证反应能尽快取得成功。等到这个反应做成功了,我们对于这个反应也取得了第一手的经验,这时候再来考虑在这诸多因素中,哪些是关键的,哪些是并不重要的,就比较容易了。采取这种思路,虽然开始阶段比较辛10苦,但是试探的周期较短。对于未知反应,应该采取这种思路。3在论文实践中要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的东西许多研究生认为,理论学习是一回事,做论文是另一回事。他们把做论文
5、简单地看成做实验。随着论文的进行,从前在理论课程中所学的那些知识往往被抛到一边,到论文快完成的时候,他们的理论知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研究生却与此完全不同,一旦论文工作开始,以前从书本上学的那些理论就渐渐地都变成了活的东西。甚至可以运用化学学科之外的知识来支持论文的成功。我们应该提倡这种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境界。古人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用此来说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则可,但用此来说求学问却万不可。有人说,因为学过之后长时间不用,所以忘记了,这不是充分的理由。当然不能要求学过的知识都不
6、忘记,但是学习要追求融会贯通,要着眼于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学生对学习也像风过雁去,从考场出来,再经过一个假期,课程内容在脑海中就已经荡然无存了,果真是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是很不好的。4不要小看那些貌似凌乱的知识很多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经过整理的条理井然的知识才是高级形态的,而那些貌似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则是肤浅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教科书上那些经过整理的知识可能只是初级形态的,那些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可能只是因为还来不及加以整理,或者还无法洞悉其规律性,而可能代表着更高级的知识形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读文献比起读教科书来说是更
7、高层次的学习。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实际工作者口口相传的没有写成文字的经验之谈,如谈他们过去做过的课题,他们所遇到过的困难,后来是怎么克服的,以及某些有个人特色的实验技巧和思考角度等。这些经验之谈是非常珍贵的。要从他人那里用心吸纳各种经验,在经验之谈中可以体会到很多个性化的知识,而不要一味埋头做自己的研究。要不使自己陷于狭隘,就应多关注周围人的研究工作。我们强调听学术报告的重要性,读文献之所以不能代替听学术报告,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有些学生从中学直到大学和研究生,按他们原来的期望,因为知识是解释疑难的,学了越多的知识,应该剩余的疑难会越少,但是他们会发
8、现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似乎在学了更多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