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

ID:34584511

大小:103.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_第1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_第2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_第3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_第4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周 宁一在地区概念上使用新加坡华文文学或许会选择1919年作为起点。①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的产物,是一种中国化的侨民文学,从作家身份、思想意识到题材主题、语言风格,莫不如是。然而,侨民文学并不是方向。早在1927年,新兴文学滥觞期间,《荒岛》同人朱法雨、黄振彝、张金燕、邓励诚(LS女士)就开始提倡南洋色彩,主张“把南洋色彩放进文艺里”,写华侨华人的南洋生活,而不是中国题材。1928年中《荒岛》停刊,1929年《文艺三日刊》在南洋商报创刊,其作者群提出“以血和汗铸造南洋文艺铁塔”的口号,并有意识地把强烈的南洋色彩表现在作品中。曾圣提本人写的《生与罪

2、》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惜《文艺三日刊》不出几个月就停刊了,南洋文艺的阵地转到1929年中陈炼青接编的《椰林》副刊。《椰林》发表了一系列提倡“创造南洋文化”的论文,并透露出某种反殖倾向。提倡“南洋文艺”是一个地方特色化的运动。朱法雨等人提倡的“南洋色彩”,曾圣提等人的“南洋文艺”,陈炼青等人的“南洋文化”,浪花、慧玲等人的“南洋新兴文学”,都旨在摆脱中国化的侨民文学,把新文学的定位从中国搬到南洋来。然而,南洋概念既无民族认同性又无国家认同性。直到1934年3月,丘士珍以笔名废名在《狮声》副刊发表《地方作家谈》,提出“马来亚地方文艺”,南洋“地方”才成为新华文学的认同对象。可是地方仍是个模

3、糊的概念,既无文化统一性,又无政治统一性。马来亚华文文学的独特性在于,马来亚性重于文学性。文学成为华人表现自己认同马来亚的合理工具,新华文学的核心问题是新华作家的身份确认与效忠确认。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是马来亚的社会,却不是远在他方的祖国。因之,我们应尽的社会任务,是对于马来亚的,不是对于“祖国”的,只要我们在这里生活一天,便得为这里的社会进化而努力一天。马来亚华文文学工作者,只有这样认识着,实践着,才能脱出盲目地受引导中国文学运动的错误。②“错误”还没时间纠正,就开始了日军三年零八个月的残酷统治,沦陷期文学是空白。战后新华文学复苏,首先面临着几个必须解决的敏感问题:一、新华文艺究竟应该

4、是马来亚地方的独特的文艺,还是中国文学一支的华侨文艺?二、到底应该写马来亚当地的题材,还是中国题材,文学的爱国主题到底是爱中国还是爱马来亚?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为社会现实服务,这个社会现实是中国的,还是马来亚的,新华作家到底为谁服务,中国还是马来亚?四、马来亚特征不仅应表现在内容上,还应表现在形式上,那么,马来亚的形式特征究竟是什么?内容特征较好把握,形式特征呢?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的论争,胜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这场文艺论争是以“马来亚©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

5、.http://www.cnki.net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71民族自主运动”为背景的,仲裁权在政治而不在文艺。“马华文艺为什么写呢?无疑的是为了马来亚的新民主革命!”反殖运动胜利,马来亚联合邦成立,一切已成定局:马来亚文艺获得了国家的认同性。为新民主主义与反殖运动写作转变成为祖国马来亚写作。从1957年到1965年,爱国主义文学原则没有变,变化的只是所爱的对象,从马来亚到新加坡。马华文艺独特性论争到新加坡独立,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本地化运动完成。所有有关新华文学的意识形态意义明确化了。新华文学是新加坡人民的华文文学,新加坡人写,写新加坡的现实生活,为新加坡服务。然而,在新加

6、坡华文文学获得明确的政治认同的时候,其文化认同却始终模糊不清,文学的审美特质问题尽管在论争中有所涉及,但却不了了之。声音表示权力,沉默与含混则意味着某种压抑或误解。新华文学的纯概念化认同的后果,不久就在文学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中表现出来。二新华文学获得了明确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是以独立于中国文学为前提的。从2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新华文学终于获得了独立创造的机会。然而,这种独立是政治意义上的还是文学意义上的?这种独立是创造了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繁荣发展,还是抽空了文学内在的传统与文化的滋养?遗憾的是人们当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新华文学终于独立于中国文学,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7、是一个里程碑。几乎所有新华文学作家谈到这一幕都感到自豪。“他们于是停止盲目跟着中国文坛走,不再为政治而狂热,作者最后迫得只好向自我寻找才华,用自己的独创性去发展自己。他们突然发现了一种对创作很宝贵的自由,他们不必为千里万里之外的读者而写,不必追随中国的文风和读者的需求,他们完全自由的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完全自由的写自己喜欢写的题材。因此,马华文学才完完全全自由的独立发展起来。”③独立自由的新华文学,并不象人们最初期待的那样迅速走向繁荣。爱国主义主题与现实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