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

ID:34583059

大小:67.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_第1页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_第2页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_第3页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_第4页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赵林内容提要本文对中西文化的各种源流传统之间的关系模式、中西文化在“轴心期”间的精神变革过程,以及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分野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力图说明不同的关系模式和文化精神对于中西文化发展进程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价值取向、内在矛盾及其历史结果,为说明中西文化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历史反差提供了理论根据。关键词中西文化源流基本精神〔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3)04-0018-06·18·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伦,讲‘父子有亲,

2、君臣有义⋯⋯夫妇有别’,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的儒教伦理。他们以家庭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人的职责是在家尽孝,出外尽忠。若他出家为僧,那当然是不孝不忠而放弃其应尽的天职。”①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要想在中国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首先接受儒家伦理的改造,将忠孝思想引入佛教的教理中。佛教最初入华时,曾经依托老子的名义,有所谓“老子化胡”之说。东汉魏晋时期信仰佛教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往往把佛陀比作孔老(孔子、老子),或者是比作周孔(周公、孔子),这些说法无非是为了让佛教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魏晋以后,中国儒家知识分子开始对

3、佛教进行中国化的改造,通过“开宗判教”,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八个大乘宗,其中尤以儒家知识分子信奉的禅宗和民间百姓信奉的净土宗为盛。与此同时,在中国僧人翻译佛经和对佛学义理进行诠释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儒家思想援引到佛教教理之中,从而使忠孝仁义思想成为中国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宋代禅宗大师大慧宗杲明确表示“:菩提心即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但此心与义相遇,则世出世间一网打就,无少无剩矣。”②因而在禅宗中多见所谓忠僧、孝僧。更重要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被重现世、尚事功的中国人改造成一种具有功利特点的宗教,而印度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出世性和超越性色彩反而日趋淡漠。中国的

4、老百姓信奉佛教,绝非是为了追求一种无他无我的涅境界,而是为了子孙满堂、祛病免灾、荣华富贵、升官发财等现世性的功利目的。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经历大同小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入华过程也同样体现了“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这些外来宗教要想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首先就必须接受儒家文化的改造。这种“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一方面使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同化异质文化的超强能力,另一方面则使中国文化在结构上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如果借用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叫做“米亚得现象”,即两个亲本杂交以后,在它们的子代的身上,往往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个亲本的性

5、状却很少能够得到体现。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融聚了许多异源传统,但是西方文化的各种传统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文化的这种“夏夷之分”以及“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至少有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一种是基督教的,这三种传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希腊文化就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具有一种天然的和谐性,在灵与肉、彼岸与现世、理想与现实之间,力求达到一种和谐。在希腊文化中,一切矛盾的方面仅仅以一种差别的方式出现,并没有呈现为直接的对立,因此希腊文化具有一种和谐之美的特点。但是到了罗马时代,希腊文化所蕴含的矛盾就以一种片面性的方式走向了一个

6、极端,即片面地强调肉体、物质和现世性的方面,而将灵魂、精神和彼岸性的要求完全淹没在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的潮流中。其结果一方面造就了气势磅礴的世俗英雄主义和强大的罗马帝国,另一方面则导致了罗马社会中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和恣意放纵的行为方式。到了中世纪基督教时代,西方文化又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如果说罗马文化是物欲主义的,那么基督教文化就是唯灵主义的。基督教文化教导人们把眼睛盯着天国,而对现实世界采取了一种彻底的鄙夷态度,从而导致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普遍的人性异化和文化愚昧。由以上的发展历程可见,西方文化的三个主要传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否定和彼此超越的关系,每

7、一种文化固然也多多少少地吸取了以前文化的一些因素,然而从总体上看,却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于历史之中。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又以一种“合题”的方式把希腊的、罗马的和基督教的文化因素都融会到自身之中。因此在西方近现代文化中,既有希腊文化的那种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又有罗马文化的那种对功利的热爱和对世俗享乐的追逐,同时也有基督教文化的那种对现实生活的批①巴宙《:论中印佛教与中印文化》,载《佛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版,第173页。②《大慧语录》卷二十四。·19·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判和对理想主义的向往。西方各种文化传统中的相互对立的东西,在西

8、方近现代文化中都以一种互补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从而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