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_论加里_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_误读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6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Vol.28No.62005年11月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Nov120053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论加里·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胡安江(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重庆400031)摘要:加里·斯奈德在立足于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对寒山诗进行了创造性“误读”,从而使寒山诗在旅行至东道国后获得了合法身份并一跃成为其文学体系中的经典。而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又进一步强化了译者所代表的文
2、化身份。关键词:加里·斯奈德;寒山诗;文本旅行;变异;创造性误读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22X(2005)0620063206TextualTravelandTranslationalDeviation—OntheCreativeMisreadingofColdMountainPoemsbyGarySnyderHUAn2jiang(SchoolofContinuingEducation,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C
3、hongqing,400031,China)Abstract:Uponthebasisofthemainstreamideologyandpoetictraditionofhisnativecountry,GarySnydercreativelymisreadtheColdMountainPoems,whichenablesthelattertowinitslegalidentityandclassicpositioninthetargetliteraturesystemafteritstravel
4、tothehostcountryand,inturn,strengthenstheculturalidentityofthetranslatorinquestion.Keywords:GarySnyder;ColdMountainpoems;textualtravel;deviation;creativemisreading0.引论发现的四个阶段之中:首先是出发点或一组起始的在《晏子春秋》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南橘环境,在那里思想得以降生或者进入话语之内。其北枳”的典故。意思是说,一种植物在被迁移到
5、异次是一段被穿越的距离,一段通过各种语境之压力地之后,其味其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大的变的通道,思想从此进入另一种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异。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文本旅行的过程中。由于得新的重要性。第三是一组接受或者是抵抗的条件起始国与东道国不同的“水土”,异质文化间产生(抵抗是接受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移植过来的误读就是很自然的了。在翻译研究中,一直以来,思想必然遭到抵制或对抗),使得对这种思想的引鲜有学者关注文本旅行过程中所遭遇的身份变异问进和默认成为可能。最后是完全(或者部分)接纳题,也鲜有学者去探究
6、东道国文化体系是怎么驱使(或吸收)该思想,但它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新的译者为自己的读者“制造”出另一个“他者”,并用法,在新的时间与空间中被赋予新的位置。(刘如何使这个“他者”获得合法身份而一跃成为本国禾,2002:28)文化体系中的一份子。爱德华·赛义德(Edward文本在具备了一定的自身条件,而且该条件酝Said)在分析了戈德曼(Goldamann)的巴黎语境酿成熟后,总会穿行一段时空距离,面对一个陌生是如何改造了卢卡契(GeorgeLukacs)理论中与东的语境和话语方式。如果进入异域文化语境的
7、话,道国格格不入的成分而最终让其获得所在地的认同往往会受到来自东道国的文学和政治等诸环境的多后,开始思索理论变异与空间移动之间的关系,进重抵抗。由于它势必影响到操纵该文学或政治体系而提出了“旅行理论”。其基本的要髓包含在他所的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异域文本因此就很可能、收稿日期:2004-12-31作者简介:胡安江(1972-),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64·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也很容易在目标语文化背景中受译者本土
8、意识的驱就曾感慨地说道,把寒山放在自己所编书的“唐代①使而被打上本土文化的烙印。鉴于文本中的“异域重要诗人”这一章可能会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毫色彩”,译者在译介过程中,为了不与本土文化相无疑问,一部分读者肯定会质疑他是否称得上那个悖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出各种妥协使其变异,从时代真正意义上的重要诗人,另有一部分读者也许而在满足一般读者的审美期待的同时,实现文本的甚至会反对将其称做“诗人”。(Watson,1984:259)审美价值和译者的道德欲求。寒山的身份如此尴尬,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