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ID:34446396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资料三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前提)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有利条件) 3、民族和阶级矛盾激化,北魏统治面临危机(必要性)4、冯太后与孝文帝接受了汉文化(推动者)二、目的:缓和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三、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确立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四、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①前期:冯太后主持;改革重点是建立新的制度②后期:孝文帝实行汉化政

2、策措施 内容 作用前期 建立新制 制定官俸制 俸禄由国家筹集、惩治贪污 吏治有所好转  推行均田制 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设立三长制 邻长——里长——党长 健全基层政权完善行政体制  推行租调制 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后期 汉化 迁都洛阳 (理由?)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移风易俗 易服装 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改汉姓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政治

3、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改籍贯 以洛阳为原籍   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经济: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民族: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局限性: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难点解析: 民族融合1、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在民族迁徙、杂居相处、长期交往、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不同生产方式、风俗

4、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中国古代的

5、民族融合是一个“汉化”或封建化的过程。从本质上看,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需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2、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西晋时,北方五族为躲避战乱大规模内迁。②阶级因素:统治者对各族人民残酷的剥削压迫或歧视,引起各族人民反抗,如西晋和前秦的民族压迫。在反抗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促进了融合。③经济因素: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或汉族拓展边疆,加强了民族的交流,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也促进了民族融合。④统治

6、者政策因素: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3、民族融合的形式(途径):第一,民族迁徒、杂居相处和相互通婚。第二,联合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第三,友好交往。第四,中央政权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唐代的民族政策,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第六,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4、民族融合的意义①开发了边疆地区,拓展了疆域。②促进了民族间经

7、济文化的交流,传播了汉族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③创造和丰富了民族文化。④促进中华民族总体发展,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专题练习】1、(08年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

8、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