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ID:34437423

大小:20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6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_第1页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_第2页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_第3页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_第4页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ed版-精品资料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考点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耐药菌株的监测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1.青霉素类  青霉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1)天然青霉素  种类:青霉素G、青霉素V  作用于不产青霉素酶G+球菌、G-球菌、厌氧菌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种类: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作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3)广谱青霉素  1)氨基组青霉素:氨苄西林、

2、阿莫西林  作用于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大部分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杆菌  2)羧基组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作用于产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  3)脲基组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  作用于产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  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发挥抑菌和杀菌效果  G+球菌:一代>二代>三代  G-杆菌:三代>二代>一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作用几乎相同,具有抗假单胞菌的作用  (1)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吡硫、头孢羟氨苄。  (2)第

3、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雷特、头孢克洛、头孢丙烯、氯碳头孢。  (3)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  (4)第四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匹罗、头孢噻利、头孢吡肟和头孢吡普。  3.其他β-内酰胺类  单环类  氨曲南和卡芦莫南  对G-作用强,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对G+精品资料分享woed版-精品资料和厌氧菌无作用  拉氧头孢类  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产β-内酰胺的G-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4、。  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美唑。  对G+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厌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但对非发酵菌无效。  碳青霉素类  作用特点和机制  ①具有良好穿透性  ②与PBP1、PBP2结合,导致细菌细胞的溶解  ③对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  碳青霉素类  目前抗菌谱最广的抗菌药物,具有快速杀菌作用。  除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尿肠球菌和某些脆弱类杆菌耐药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多利培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能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1)克拉维酸:对产β-内酰胺酶(2a、2b

5、、2c、2d、2e型)的细菌有抑菌活性。  2)舒巴坦:常与氨苄西林或头孢哌酮联合应用于肠道感染;对不动杆菌属的作用强。  3)他唑巴坦:抑酶作用范围广,几乎包括所有β-内酰胺酶。酶抑制作用优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4)复合制剂种类:  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  包括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  4.氨基糖苷类  作用机制:  ①依靠离子的附作用,吸附在菌体表面,造成膜的损伤  ②和细菌核糖体30S小亚基发生不可逆结合,抑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6、造成遗传密码的错读,产生无意义的蛋白质。  种类:  ①链霉菌属: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  ②小单胞菌属:如庆大霉素、福提霉素;  ③半合成氨基苷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地贝卡星等,氨基苷类抗菌药物对需氧G-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G+球菌有一定的活性。  5.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①通过外膜孔蛋白和磷脂渗透进入细菌细胞  ②作用于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复制、修复和重组  (1)第一代:为窄谱抗菌药物,对G+球菌无作用;  主要作用于大肠埃希菌,且迅速出现耐药,较少应用于临床  (2)第二代:对G-和G+细菌均有作用;

7、  比较这类药的抗菌活性强度依次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罗美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  (3)第三代:对G+菌作用高于第二代的4~8倍,对厌氧菌亦有作用;司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等。  6.大环内酯类精品资料分享woed版-精品资料  作用特点和机制:  ①可逆结合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肽链延伸;  ②肺部浓度较血清浓度高;  ③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国内常用有红霉素、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有克拉霉素、罗

8、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阿奇霉素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