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_浮生六记_的近代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005年11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05第28卷 第6期 JournalofShanx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Vol.28 No.6·文学研究·论《浮生六记》的近代化特征张蕊青(《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江苏南京210013)摘 要:沈复的《浮生六记》是19世纪初期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富有探索精神的小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人性的体验和感悟,对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的追求,
2、对富有天然之趣的自然美的爱好以及小说艺术上独具特色的纪实性、自传性、抒情性特征,使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呈现出一定的近代化色彩。关键词:《浮生六记》;近代化特征;个性自由;探索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5)06-0069-0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国古代写“情痴”的诗歌不少,写“情痴”的小说却极为少见。沈复的《浮生六记》就是一部难得的写“情痴”的小说,其“笔墨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1](《浮生六记
3、跋》),幽芳凄艳,读之心醉。正因为如此,虽然《浮生六记》面世还不到130年,却已使许多文豪和学者为之倾倒,也让无数读者的灵魂在感情的海洋里畅游,从中得到了心灵的感化和升华。一沈复的青少年时代虽然仍属于康乾盛世,但这一盛世早已进入了尾声,清王朝正由巅峰状态逐渐向低谷滑落,各种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显露,衰败之象随处可见。特别是到了沈复写作《浮生六记》时,距离鸦片战争的爆发已为时不远,整个社会已进入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性灵主义思潮与人文主义思潮奔涌激荡。[2](P261,377)如戴震提出“
4、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主张,提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3]的惊世骇俗的观点;袁枚力倡“性灵说”,主张尊情、重情,“提笔先须问性情”[4];郑板桥辞去县令官职,回到扬州卖画,他极力反对对个性的束缚,说:“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5](P190)问世比《浮生六记》略早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则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人性受压抑的苦闷和对自然人性的追求。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这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文主义思潮和性灵文学思潮,在《浮生六记》
5、中也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浮生六记》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富有探索精神的小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人性的体验和感悟,对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对富有天然之趣的自然美的爱好以及小说艺术上独具特色的纪实性、自传性、抒情性特征,使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呈现出一定的近代化色彩。《浮生六记》最为读者所赞赏的,就是作者以“天然无雕饰”的幽雅笔调,描写家庭生活的甜蜜幸福和哀怨愁苦,尤其是对闺房生活的情趣、家庭生活的琐事和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的真笃之情不加掩饰,刻画入微,这
6、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崇祖为特征的宗法文化,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父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主轴和典范,父子轴关系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在整个社会政治脉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社会结构模式与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西方文化迥然不同。“因而对于‘性’的表现,特别是夫妻之间,总是尽量地避免或隐蔽。在大庭广众或父母等长辈面前,绝不可以表现出夫妻间的亲密行为,愈是冷淡收稿日期:2005-09-18作者简介:张蕊青(1964-),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明
7、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副主编,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69愈是显得有礼有节”,“甚至要表现如不甚相识的生人一样”。[6](P210)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文学写夫妻之情一般都比较含蓄概括,古代小说戏曲中对男女之事描写比较具体的,基本上都不是夫妻关系(至于一些淫秽作品,则又另当别论)。《浮生六记》对夫妻间亲昵之态的描写极为坦率细腻,既无道学气,又格调高雅,不涉狎邪,如“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
8、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七月十五鬼节夜晚,夫妻开樽对饮,觅句联吟,芸娘高兴时“笑倒余怀”;郁闷时“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七夕之夜夫妻“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诸如此类的描述,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环境中是超凡脱俗而又极为大胆的。而所有这些,正如作者所说,都“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对此,陈寅恪先生曾精辟地分析说:“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景,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载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