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他汀类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_从临床循证证据到分子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年第23卷第5期·377··非抗心律失常药与心律失常·他汀类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从临床循证证据到分子机制边波孙跃民万征[摘要]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该类药物通过多效性机制,在降胆固醇以外,发挥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血管生成、抑制心脏肥厚和左室重构、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等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生存环境、提高心肌细胞电稳定性,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已有的临床实验证据显示他汀对继发性心房颤动和特发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非缺血性
2、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但亦有部分研究显示他汀并不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此有待更多的前瞻性、双盲、随机设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深入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他汀抗心律失常作用。[关键词]心血管病学;他汀类药;综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59(2009)05-0377-05近年来他汀在抗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VA)的循证医学究表明其对于降低冠心病、心脏手术后及左室功能不全患者证据逐渐增多,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显示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AF的发生率具有明确的作用。[8]作用之外的多效性作用,其可能
3、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1.1.2他汀对特发性AF的保护研究Siu等回顾了62例持续3个月以上特发性AF患者,显示在成功电复律后平1他汀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证据均44个月随访期,他汀组比对照组表现出更低的AF复发率[1]2009年Thambidorai等发表了一篇Meta分析,包括从(他汀组40%,对照组84%,P=0.007);经多因素COX回归1990~2006年间发表的14项关于他汀与心房颤动(AF)关分析后显示,他汀组能明显降低AF复律后的复发危险(RR[9]系和5项关于他汀与VA关系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结0.31,95%CI0.10
4、3~0.905,P=0.032)。另有研究将持果显示他汀治疗后,AF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为0.73续48h特发性AF拟行电复律的48例患者,停用抗心律失[95%可信限(CI)0.62~0.86],VA发生的RR为0.64常药物,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95%CI0.44~0.94)。结论是他汀可使患者AF和VA的结果显示电复律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2例AF自发生率和复发率降低。行转复,其余患者行电复律;到3个月时,治疗组有3例(12.1.1他汀对抗AF的循证研究5%)复发AF,而对照组为11例(45.8%)复
5、发AF,说明阿托[2]1.1.1他汀对继发性AF的保护研究Young等随访伐他汀能够减少电复律后AF的复发。449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他汀治疗组263例,其余为对照1.2他汀对抗VA的循证研究组),在平均5年随访期,共52例发生AF,其中治疗组24例1.2.1他汀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VA发病率的关系早在(占9%),对照组28例(占15%),显示他汀治疗能够减少1994年发表的4S研究[9],不仅明确证实了辛伐他汀在降低AF的发病率[粗比值比(COR)0.48;95%CI0.28~0.8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减
6、少心经调整诸多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此种差别仍然存在[调整后肌梗死发生中有无可争议的益处,而且还发现辛伐他汀组猝的比值比(AOR)0.37;95%CI0.18~0.76]。2006年,AR2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分别为2.3%和4.5%,P<0.001)。[3]MYDA研究证实,在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200例患1998年,LIPID研究[10]同样证实这点。但遗憾的是上述两者中,与安慰剂比较,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能降低研究组没有对猝死发生率下降的原因和恶性VA发生率进术后AF的发生率[治疗组35%,对照组57%;比值比(OR)行分析。
7、随后,多项设计良好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了他汀0.39;95%CI0.18~0.85;P=0.017]。另三项CABG的研对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VA复发的影响。[4~6]究也得到一致结果。[11]AVID研究表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组713例,其中149[7]Hanna等观察了2526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例合用他汀;ICD组362例,其中83例合用他汀),他汀组发的患者,其中71.3%患高脂血症,66.8%服用降脂药(主要是生恶性VA的危险性降低40%,且全因死亡率降低36%,心他汀),结果显示降脂治疗者AF发
8、生率低于无降脂治疗的脏事件的死亡率降低39%,表明他汀治疗可能有降低致命高脂血症和非高脂血症患者(分别为25.1%,32.6%和32.性VA的作用。该研究的主要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