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6233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劝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劝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跂而望矣()君子生非异也()(3)不积跬步()骐骥一跃()()(4)驽马十驾()金石可镂()(5)虽有槁暴()()()(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虽有槁暴“”通“”(2)君子生非异也“”通“”3.填空:《劝学》节选自。荀子是时期国人,他认为人性本来是的,所以特别重视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2、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解释加点的词:(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概括本段内容所阐述的观点:6.本文善于运用比喻来论证道理,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写出课文中的有关比喻。(1)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2)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决定作用。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证的?8.本文在论述学习的
3、方法和态度的问题时,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述的?9.本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0.本文的设喻灵活多样,根据要求写出例句:(1)正面设喻(2)反面设喻(3)只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4)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5)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课后练习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而景福。”神莫
4、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11.对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教使之(之,指代干越、夷貉之子)然也。B.神之(之,置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听之(之,指代“君子”的好行为)。C.干越、夷貉之(之,指代“这”)子。D.非蛇鳝之(之,结构助词“的”)穴无可寄托者。12.辨析下列句中的“景”字,为其选择恰当的解释:A.日光B.景致、景色C.大D.影子(1)神之听之,介而景福()(2)四时之景不同()(3)几百元首,承天景命()(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3.本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中
5、心意思是()。A.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B.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C.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D.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附参考答案:1.(1)zhòngróu(2)qìxìng(3)kuǐqíjì(4)núlòu(5)yòugǎopù(6)caānxǐng2.“有”通“又”,再、更。“生”通“性”,资质、察赋3.《荀子》战国赵恶后天教育对人的感化改造4.停止符合每日智慧5.事物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人只要不断地学习,就可以改变“恶”的本性,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6
6、.(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一方面是学习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学习应持的态度和方法。8.要注意积累;要坚持不懈;要用心专一。9.例证法、喻证法、对比法10.(1)积土成山……圣心备焉。(2)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先用“积土成山”
7、、“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趾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11.C12.(1)C(2)B(3)C(4)A13.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