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底基层开工报告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

ID:34357370

大小:141.18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05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_第1页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_第2页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_第3页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_第4页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底基层开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工报告驻马店市长城公路工程有限公司S219汝南县城段改建工程NO.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0九年八月二十日目录1、工程分项开工申请批复单1、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2、施工组织设计3、人员进场报验单4、进场设备报验单5、试验测量仪器报验单6、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7、施工放样资料8、试验段开工报告9、试验报告工程分项开工申请批复单(编号:NO.1-004)A—I—21合同号:NO.1项目名称:省道S219汝南县城改线工程施工单位:驻马店市长城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开工项目:3%水泥10%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桩号:K0+100~

2、k5+800建议开工日期:2009年8月20日计划完工日期:2009年10月10日此项工程负责人:柴志林附件: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土工击实试验记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等。承包人:日期:监理员意见:本工程可以进行:监理工程师:日期:由承包商呈报三份,批复后驻地监理办公室、监理代表处各留档一份,退承包商一份。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编号:NO.1-004)A—JL—02合同号:NO.1项目名称:省道S219汝南县城改线工程施工单位:驻马店市长城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致(驻地监理工程师) 栗夏先生:现报上K0+1

3、00至K5+800段3%水泥10%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工程技术、工艺方案,方案详细说明和图表见附件,请予审查和批准。附件:技术、工艺方案说明和图表承包商:日期: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驻地监理工程师日期监理代表处工程技术部审查意见:工程技术部主任日期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审定意见:审定结论:同意修改后在报批不同意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日期附注:特殊技术、工艺方案要经总监代表批准,一般由工程技术部批准。由承包商呈报三份,审批后监理代表处的工程技术部和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各留一份,退承包商一份。10%石灰3%水泥综合稳定土底

4、基层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省道S219汝南县城改线工程NO.1合同段,全长4.9公里。起讫桩号为K0+100~K5+800,本标段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区双车道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为15米,两侧行车道2*3.75m,右侧硬路肩宽2*2.25m(含右侧路缘带2*0.5m),土路肩2*1.5m。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1.5%横坡,土路肩采用3%的横坡,桥梁与路基同宽。二、施工组织10%石灰3%水泥综合稳定土施工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施工组织,具体人员组织情况如下:项目经理:柴志林副经理:马宝玉总工

5、:李利施工负责人:刘启林安全员:崔宝玉三、施工技术方案措施10%石灰3%水泥综合稳定土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法施工,综合稳定土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弯沉、压实度、宽度、高程、路拱、平整度等项目,均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施工。1、备料将用土料按事先计算的数量用挖掘机取土摊开,推土机推平稳压后,测量人员测量高程控制土方数量,再根据土方数量计算各单位面积石灰质量,然后按每车石灰数量进行卸灰。卸灰时计算生石灰的质量所用数据:生石灰的松方密度为1.1t/m3,消解后石灰的松方密度为0.65t/m3,

6、人工摊铺石灰,石灰厚度由底基层要求压实厚度、石灰剂量计算,摊铺厚度均匀,石灰中的石块应拣净。生石灰在使用前1-2d应充分消解,确保碾压成型养生后无“炮眼”现象。以免影响稳定土层的强度和平整度。2、灰土拌和人工洒铺,边洒边量取厚度,保证洒铺石灰均匀,用旋耕耙与多铧犁相配合,采用边翻边耙的方法,试验人员对土的含水量用酒精燃烧法进行测定,如果土中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时,用稳定土拌和机破碎,每间隔5米,一个断面检查两点,随时调整拌和深度,杜绝素土夹层和扰动下承层过多现象。每间隔50米检测石灰剂量,控制石灰剂量

7、比设计含量多(0.5-1.0)%。3、初步整形如果石灰含水量、石灰剂量均符合设计要求时,每隔15米放“米”字线,人工整形,先粗平、后精平。4、洒铺水泥按照设计的水泥剂量人工洒铺水泥,采用旋耕耙与多铧犁相结合,掺拌均匀,确保水泥剂量达到设计要求以上,测量人员放出边线、中线,并进行高程控制。5、二次整形如果水泥剂量符合设计要求时,每隔15米放“米”字线,人工整形,先粗平、后精平。在平曲线超高地段应加桩每隔10米控制,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接缝处必须顺适平整。6、碾压整形后,立即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稳压(不振动),再用振动

8、压路机碾压2遍,而后用18-21T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表面无明显轮迹,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试验检测人员随时检测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3-4h,碾压过程中,综合稳定土上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要求。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