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ID:34342788

大小:74.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观察陆敏茹(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528300)【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采用超级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功能性头痛患者在药物治疗

2、基础上辅助以超激光疼痛仪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关键词】功能性头痛超激光疼痛仪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28-02功能性头痛,又称为偏头痛,属于常见的头痛类型,在临床上具有典型的反复发作性。以往临床上多使用去痛片或其他相关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使临床症状及头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然会明显的降低患者牛活质量,且病情常会出现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乃至牛活与工作等均造成较严重影响[1]。木文作者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配合治

3、疗功能性头痛患者,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分析其应用价值,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包括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处于19〜53岁之间,平均为30.84±6.88岁;对照组包括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处于20〜54岁之间,平均为31.16±7.06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功能性头痛诊断标准,头

4、痛病史时间超过2年,疼痛程度使用VAS评分不低于5分,患者神志、意识均正常,既往无精神病史或癫痫史;排除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脑部组织出现器质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患者,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或发烧、呕吐等临床症状患者,耳鼻喉及口腔疾病所致头痛患者等,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2]。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口服西比灵胶囊每晚给药1次。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H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生产Superlizer,型号HA2200LE2)(照射星状神经节阻

5、滞)配合治疗,患者呈头正位平卧,将薄枕垫在其颈下帮助颈部向后伸,选择控头体表固定点,在正中线向外1.5cm.胸锁关节上方2.5cm处,将胸锁乳突肌推开,注意保护颈总动脉,在此点查及C6横突后将SG型控头放置其上并使用螺丝轻轻压紧;开启超激光照射,输出功率100%,设定每照射Is后间隔3s,在每侧颈部控头位点持续照射lOmin,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情况,评估其治疗效果,并记录其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吋间及疼痛程度(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估

6、标准为⑶:显效,患者头痛与其他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生活恢复正常或可不受影响;有效,头痛明显减少、程度降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活略受影响;无效,头痛及症状等无明显改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1.4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o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组别病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实验组423010240(95.24)#对照组4212181230(71.43)注:#p<0.05,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具体情况对比?x・±s组别病例数发作频率(次/月)持续时间(h)疼痛程度实验组420.32±0.41#2.28±1.25#1.95±1.63#对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