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法制渗透论文

2013法制渗透论文

ID:34288900

大小:68.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2013法制渗透论文_第1页
2013法制渗透论文_第2页
2013法制渗透论文_第3页
2013法制渗透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3法制渗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丁旗镇新宇小学颜成武关键词:社会实践道德法制渗透内容摘要:国家推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最高治理决策方略。可见对“规矩”的重视。现在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来比喻不遵循一定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就什么事也办不成的道理。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成螺旋上升趋势,出现了许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事件的发生,触目惊心,严重危害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成犯罪的原因是其自身的内因,即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择时机地像学生渗透法律知

2、识,只有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旁观者清与当局者迷”的关系,认清社会乱象与学科法制渗透教育的发展关系,注重实践事例教学与把握好法制渗透时机关系;不断创新法制渗透新方法,融会贯通,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学科法制渗透教学目标。正文:《孟子》的《离娄章句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倒是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成为了人们在生活、学习中常用的格言警句。尤其是面对日益紧张激烈的人才竞争,许多新事物新现象冒出来,其是与非,正与邪,往往使人感到困惑,感到难以评说。这时候,大家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感受就

3、更加真切而深刻了。所以,国家推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最高治理决策方略。可见对“规矩”的重视。现在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来比喻不遵循一定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就什么事也办不成的道理。也用来说明,培育学生,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就不能获得成功。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成螺旋上升趋势,出现了许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事件的发生,触目惊心,严重危害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成犯罪的原因是其自身的内因,即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突破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

4、瓶颈界限,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4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就是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相关法律知识,规矩学生语言行为,但渗透到什么程度有待探求。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择时机地像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我认为应正确把握处理好下几方面

5、的关系,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学科法制渗透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论语》中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儒家看来,用礼乐文化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这足以证明社会和人类文明需要用道德、法制来约束整个社会运转,教师只有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学科法制渗

6、透教学中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而育人只能在道德方面给予约束,规范其人生道路,是一直无形的社会意识;而法律就是规矩,对于人类是有形的,规范的具体。所以,在学科法制教育渗透时,必须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法律与道德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表现在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即目的相同,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次,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途径,

7、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以我国为例,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统治者一般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以感化被统治者,然而在暴乱的年代,统治者会更多的采用法律手段来镇压反抗,可以看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屏障,法制不健全,社会秩序紊乱,导致道德沦丧,反之,如果法律公正严明,平等,同样也可以促进道德教化作用,同时,法律对道德的实施也起到辅助作用,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保证法律的遵守,同时也可促进司法和执法的公正。道德是预防犯罪的手段,刑罚则是事后的惩罚,道德教育的宣传也可减少犯罪率。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

8、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向学生渗透适量的法律知识。4二、正确处理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关系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教师无论在知识、见识上都远远超过学生。教师就要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见识少,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全面,所以学生就是“当局者迷”的载体。记得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题西林壁》时,让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