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护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护患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患者疗效,实现护士社会价值的直接体现。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护患矛盾,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并促进其良性发展。【关键字】和谐护患关系构建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模式”中尊重的需要位列其中,患者的这种需要显得尤为强烈。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说道:“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
2、,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它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护人员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里,把护理人员与病人(患者)的关系,看成是整个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高度地评价了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等卫生医疗活动与患者建立起的工作性人际关系【1】。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士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真诚、热
3、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处于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状态,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促进作用。1.影响护患关系的不和谐因素1.1人力配置不合理及经济因素目前,护士队伍严重缺编,我国平均每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00∶1,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00∶5以上,1名医生配备2~3名护士,而我们医护比为1∶0.61,由于临床一线护士配置不足,护士超负荷工作影响了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护患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面对高额医药费,因病致贫或看不起病,愤怒怨气转嫁到医院及临床一线的护士身上,护患纠纷日益增
4、多。1.2社会因素医药费过高,患者住院期间欠费,护士催交费,通常患者入院进行有关常规检查或做完手术后,往往已经欠费,需要补交费用,而通知患者交费也是由护士来执行,护士一催款,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厌烦,从而引起不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患者的治疗受病种及药物的限制,自认为是护士乱收费乱记账造成的。在护患纠纷中,媒体的态度多偏向患者,对医院方面的报道有失偏颇,这种舆论导向也使患者对院方产生一定的成见。另外,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这些都是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因素。41.3护士本身的因素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越来
5、越强。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导致护患关系的恶化。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护患关系的特殊性、护理行为的双重性决定了护士这一职业处在高风险状态中,其一言一行都要经受法律的考量。要想处理好护患关系更需要护士本身具有过硬的素质,比如:规范的护理行为和操作过程,过硬的护理技术,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1.4患者的因素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对患者角色的不适应、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常导致护
6、患关系恶化。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接触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患者,由于他们的社会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他们对护士工作要求的不同,对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接受程度不同,对护嘱的理解执行存在差别,因而,容易产生护患纠纷。患者因患病的原因易产生负性心理,护士与其接触最多,故矛盾最突出。患者由于受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知识水平低,因此,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造成患者不配合护士工作,难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1.5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的因素“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量太大”和“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均排在了
7、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前10位。护士人员的短缺,造就工作量大,容易出现疲惫感,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情绪差,一旦护理中与患者沟通不当就极易引起护患纠纷。此外,护士往往不能得到正常规律的休息,经常要加班加点;加上在临床,护士经常面临细菌、病毒各种传染疾病的威胁,势必影响护士情绪与心理健康,继而对工作质量以及护患关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职业和社会原因,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影响对患者的护理及沟通能力。2.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方法2.1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护理是一个服务行业,因此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树立以患者为熟人的观念。其次要
8、从心理把为病人服务当作自己的职业,把病人服务好,让病人满意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2.2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护士是维护和谐护患关系的主体,护士在工作中,要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以实际行动赢得患者及家属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