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

ID:34143180

大小:1.6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3-03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_第1页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_第2页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_第3页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_第4页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1问题提出1.2.2西方历史上的自爱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第一个把研究的目光从自然回到了人身体,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要求,体现了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在古代希腊萌芽,这一转变对自爱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亚里士多德(1999)的伦理学说中,自爱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他认为,“人人都爱自己,而自爱出于天赋,并不是偶发的冲动。"把自爱理解为寻求幸福,而人实现幸福的过程是凭借自己的理性和自由意志进行主动选择和决定的过程。伊壁鸠鲁指出了自爱即追求快乐,他肯定肉体快乐的同时又强调精神的快乐,还明确肯定了自爱的自主性:人们追求快乐

2、的活动,是在自己理性指导下自主地选择活动,自爱要对自己负责,不负责任地追求快乐并不是真正的自爱。在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自爱得到人们更普遍更充分的肯定。肯定人的价值、意志自由、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全面发展等。这种时代的风习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上帝把自爱做模型",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包括人,都是自爱的。人的自爱产生三种欲望,一种是保存和维持其本质的欲望,另一种是促进和完善其本质的欲望,第三种是繁殖自己的本质并把它扩展于他物之上的欲望。除了对自己的爱,把爱他人看作是人性中隐秘的倾向和趋势。卢梭(1978)认为自爱是人性

3、的“首要法则",人在自然界生活,必须从自然界汲取维持生命的营养,因此为了保持生存,必须要爱自己。对于自爱,爱尔维修更强调身体的感受性。“人是能够感觉肉体的痛苦和快乐的,因此他逃避前者,寻求后者,就是这种经常的逃避和寻求,我称之为自爱。"并由自爱得出合理利己主义,没有自爱心的人不是一个现实的充满活力的人,自爱是人所有活动的动力。总之,在许多人看来,自爱既是自然的,又是合乎道德的,甚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故此,一些学者从自爱中引申出对别人的关心和爱恋。费尔巴哈认为:爱,首先表现为自爱。自爱是爱的基础和出发点,要通过爱自己而达到爱他人,用爱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

4、关系(周辅成,1996)。霍尔巴赫明确指出:人都只爱自己,可是理性告诉我们,为了更好地达到利己的目的,必须挑选最合适有效地方法。因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爱其他的人。对自爱是肯定的,但自爱与爱他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当代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1987)对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l问题提出爱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认为爱包含了责任感、关怀、推动生活的愿望等丰富的内容。其中自爱是“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他还强调了自爱的信心(曲大富,1999),“人如果不想成为他人的走

5、卒,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要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要有自己的主见与坚持能力,否则个性感便会受到冲击、便会依赖他人。一意指自爱者应具有独立性的特征,拥有自我才能谈自爱,才能谈及个体自我的成长、发展等其他自爱的内容。另外弗洛姆指出自爱和爱别人相一致,‘但与利己互为矛盾。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看上去似乎非常关心自己,实际上只是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与中国历史上的自爱相比,西方具有更明确、发达地自爱思想,这是与西方崇尚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密切联系的。关于自爱的问题,尽管有中

6、西文化的差别,但是总的特征都是始终伴随着要不要自爱,如何自爱等问题。今天我们呼吁个性、自我的觉醒,肯定和高扬自爱,应该吸取西方自爱理论积极合理的成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把自爱初步界定为:对自我的生理性存在和心理性存在的关切和维护。1.3相关领域研究1.3.1自我自我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认知,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黄希庭,2002)。有关自我的心理学研究最早始于James(1890)。他提出了自我的层次结构观点,把自我分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其中客体的我又由身体自我、社会自我、物质自我和精神自我四种

7、水平组成。杨中芳(1991)把有关自我的研究归入两大范畴:_是作为“知觉对象”(客体的我)的研究;二是作为“行动主宰者"(主体的我)的研究。前者包括自我概念及其之下的自我认同、自我评价(自我接受、自我注重、自尊等);后者包括自我图式、自我注意(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等)。自我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研究取向:精神分析取向,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艾里克森提出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l问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认为自我是一种动态的、可塑的结构,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强调自我的自主性,认为自我具有独立的结构和功能;现象学取向,

8、罗杰斯提出了现象学的自我理论。他区分了两种自我概念: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前者是指个体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