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

ID:34133330

大小:1.72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3-03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_第1页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_第2页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_第3页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_第4页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谈卅。一7年厂月髫日学位论文原创性确认书学生——所提交的学位论文《IT员工工作倦怠及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关系研究》,是在本人的指导下,由其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该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

2、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昂n∥伊7多.)Dd名,别阳@‘师年教7揿哆指1研究综述倦怠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美国作家G.Greene出版了一篇小说,名为《倦怠个案>(ABurn—outCase),书中使用倦怠一词描述主人公理想破灭,精神备受折磨后放弃工作,隐退非洲丛林的故事。小说中主人公的症状和当前对倦怠个体的症状描述基本一致,但是当时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J.Freudenberger发表了一篇文章:员工倦怠(Staff—burnout),文中用倦怠一词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要求持续情感付出而体验到的

3、一组负性症状,比如身心疲劳、成就感低落、对待服务对象的去人性化态度“1。1981年,社会心理学家C.Maslach等人也提出了工作倦怠的概念,并开发了测量工作倦怠的量表“1。此后,由于这一现象具有的危害性,并且由于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工作情境中,对这二领域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国际范围,成为较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者从工作倦怠的行为表现、影响因素、测量评估、干预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的职业范围也逐步扩大,从以工作对象为人的职业扩展到工作对象为物的职业。1.1工作倦怠的研究历史1.1.1研究的初始阶段又称探索性阶

4、段,研究目的是探索工作倦怠的现象并予以明确阐述。第一批学术论文出现予70年代的美国,研究对象是服务业和健康护理职业的员工,这些职业的核心特征是服务人员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这表明从一开始,工作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体在工作情境中的互动关系,并且重点关注的是个体在与其服务对象打交道时所具有的情绪、动机和价值观。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Freudenberger和Maslach。Freudenberger侧重于对工作倦怠的症状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描述。Maslach就工作中的情绪应激访谈了大量不同职业的公共服务人员,指出提供服务和关怀是一种需要全身心

5、投入的工作,情感耗竭是对工作负荷过重的通常反应,而且工作者通过在心理上疏离服务对象以应对工作中的情绪性应激。1。初始阶段以临床研究为主要研究取向,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对工作倦怠现象进行研究。早期研究者多为医生,他们主要从临床角度来谈工作倦怠的原因和结果,更多的是对工作倦怠的干预感兴趣,而极少实证研究,也不重视理论,这反映了70年代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访谈、个案研究、现场观察的方法,缺少实证性研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作倦怠的概念混乱,缺乏比较一致的理论构想。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研究同一个问题,多样化的观点和方法为以后的研究

6、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n“,。1.1.2实证研究阶段进入80年代后,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进入了系统化的实证研究阶段,研究者开始用问卷、量表对大样本群体进行研究。对工作倦怠的评估受到关注,开发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是Maslach和s.E.Jackson编制的工作倦怠量表MBI(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最初是为人际服务职业的应用而设计的。随后,出于对教师倦怠的兴趣,又开发了应用于教育职业的第二版本。工业一组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得以扩展,工作倦怠被看作是一种压力,它和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等因素

7、相关“1。进入90年代以后,工作倦怠继续沿着实证的方向发展,但出现了新的特点:1)工作倦怠的概念超出了服务和教育这些以人为对象的职业。1996年,Maslach等人开发了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工作倦怠量表一通用版(MBI—GS)。它不仅适用于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也适用于以物为服务对象的职业,这样,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开始扩展到各个职业中,比如军事、计算机技术、管理等;2)由于结构方程模型等更为成熟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统计工具的使用,工作倦怠的研究得以增强;3)一些纵向研究开始估价某一特定时间的工作环境与其后的个体思想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种纵向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倦怠是个体与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